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廈門六中2014-2014學年高二政治上冊期中調研檢測試卷(含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廈門六中2014-2014學年上學期高二期中考
政治試卷
第Ⅰ卷( 共48分)
滿分100分 考試時間90分鐘 命題時間:2014/10/28
一、:本大題共32小題,每小題1.5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請把所選答案填涂在答題卡上。
1.哲學社會科學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現在
A.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 B.繁榮社會主義文化
C.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D.發展社會主義民主
2.“信”是我國歷史上儒家倡導的“五!敝,今天我們仍然提倡“誠信”,表明傳統文化具有
A.較大的包容性 B.較強的保守性
C.相對的穩定性 D.鮮明的民族性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會議經審議表決,決定將媽祖信俗、福建南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卮3—4題。
3.媽祖信俗是我國首個信俗類世界級遺產。千百年來,出于祈福消災、尋根謁祖的媽祖信俗為百姓所崇拜而傳承至今,尤其在臺灣2300萬同胞中,就有1700萬信仰媽祖,很多人都把到祖國大陸福建莆田湄洲媽祖祖廟謁祖進香當作一生最大的心愿。這說明
A.中華文化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
B.中華文化具有強烈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C.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發展的精神根基
D.保護傳統信仰是保護文化遺產的重要內容
4.福建南音起源于唐,形成宋,被稱為音樂文化的“活化石”。唐代琵琶普遍采用撥子,且是橫抱姿勢,福建南音至今保持這一遺制,且所用的“拍板”及其演奏方式與敦煌壁畫中的伎樂圖一樣。這啟示我們對待傳統文化,必須
A.關注其創新性 B.突出其民族性
C.保持其區域性 D.重視其繼承性
5.對右邊漫畫的理解正確的是
①只有拋棄傳統文化,才能推動個人和社會進步
②對待傳統文化應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創新
③實現文化創新要擺脫落后思想和文化的束縛
④社會實踐的需要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北京師范大學高度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工程,將其作為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營造心理健康、和諧環境的重要途徑,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共同負責、師生員工積極參與的學校文化建設格局。學校大力營造“書香北師大”的校園文化氛圍,舉辦讀書文化節、讀書日活動,最大限度地便利學生,使學生養成崇尚讀書、熱愛讀書、善于讀書的校園讀書學習氛圍,塑造師生共同的價值觀念和文化品格;卮6~7題。
6.學校大力營造“書香北師大”的校園文化氛圍,這體現
A.自然環境影響文化環境 B.文化環境以自然環境為載體
C.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 D.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深遠持久的特點
7.北京師范大學重視塑造師生共同的價值觀念和文化品格。而人們的文化素養是多方面的,其中具有方向性作用、處于核心地位的是
A.社會科學素養 B.人的綜合素養
C.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D.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
8.“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睆奈幕瘜θ说挠绊懡嵌瓤矗铝械涔屎统烧Z體現的道理與之一致的是
①孟母三遷 ②耳濡目染 ③東施效顰 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我國已有昆曲、端午節等29個項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躍居世界第一。重視文化遺產的保護是因為
①文化遺產是維系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②文化遺產是人類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
③保護文化遺產有利于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
④保護文化遺產有利于實現人類文明的趨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人們心目中的道德典范,總是帶有不同時代的印記,古代有孔孟圣人,近現代有方志敏、雷鋒、牛玉儒等。可見,道德總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被賦予新的內涵。這說明
①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具有生生不息、歷久彌新的品質
②傳統道德已不適合時代的潮流,我們應該拋棄
③中國古代傳統美德和黨的優良傳統道德是我們進行思想道德建設的寶貴資源
④中國的古代傳統道德有著悠久的歷史,我們應批判地繼承和發揚,并不斷發展創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③④
11.根據革命歷史創作的電視劇,如《潛伏》、《人間正道是滄桑》、《我的兄弟叫順溜》的播出屢創收視奇跡。這表明
A.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創造并享用文化 B.文化具有豐富的表現形式
C.文化的發展與社會實踐同步 D.文化是推動社會發展的精神力量
12.一個國家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如何,極大影響著其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提高。這要求我們必須
A.大力發展先進文化 B.把文化建設作為全部工作的中心
C.以思想道德建設為主、經濟建設為輔 D.以先進文化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13.150多年來,一些重大發明,如照明、通信、汽車燈技術,都是在世博會上面世后才逐漸轉化為主流產業的。從文化生活角度看,這是因為
A.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B.文化的傳播與交融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C.文化的交流與借鑒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
D.現代大眾傳媒超越時空的強大功能加速了文化傳播
14.中央電視臺開播《百家講壇》以后,一些艱澀高深的傳統經典經過現代詮釋變得通俗
易懂,富有時代氣息,為大眾所接受。這說明
A.傳統文化的具體內涵能夠因時而變 B.傳統文化對人的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C.各族人民對中華文化具有認同感 D.中華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
15. 聯合國將孔子定為人類十大思想家之首,他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作為世界人權的基礎。他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被認為是全世界人生理念的榜樣。這說明我國的傳統文化
A.被聯合國賦予了新的內涵 B.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C.對當今文化建設具有借鑒意義 D.具有兩重性,精華與糟粕并存
16.我國各少數民族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優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薩爾王傳》、蒙古族的《江格爾》和柯爾克孜族的《瑪納斯》等一直流傳至今,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這表明
①中華文化是共性與個性的統一 ②中華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點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異逐步消失 ④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見證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最有說服力的是 ;中華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的主要原因是
A.郵票與瓷器 薪火相傳 B.史學與典籍 一脈相承
C.漢字與史書典籍 包容性強 D.火藥與指南針 源遠流長
18.高鐵時代的到來,人們可以“在廣州喝早茶,到長沙聽笑話,再到武漢賞櫻花”“上午在西安吃泡饃,下午到嵩山看少林”。這說明科學技術的進步能夠
①改變文化的存在形式 ②方便人們的文化交流
③更新文化的傳播方式 ④擴展人們的文化視野
A.① ② B.③ ④ C.①③ D.② ④
19.面對入世對我國文化發展所帶來的挑戰,做大做強中國電影,可以通過經典的作品,向不熟悉我國民族文化的西方國家宣傳和介紹中國文化。從文化與政治的關系看,這是
①削弱和取代別國電影影響力的需要 ②世界范圍內反對文化霸權主義的需要
③文化決定政治的特殊表現 ④當代國際斗爭的重要內容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20.“孔夫子的話越來越國際化,全世界都在講中國話……”歌曲《中國話》中的這句歌詞從一個側面說明
A.文化軟實力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B.中華文化不斷走向世界
C.中華文化具有包容性 D.中華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主導地位
21.“第五媒體”是人們對繼報紙、廣播、電視、互聯網之后出現的,以手機為視聽終端、手機上網為平臺、以即時為傳播效果的個性化信息傳播載體的稱謂。關于“第五媒體”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它仍然屬于大眾傳媒 B.它在文化傳播中發揮重要作用
C.它是一種不同于大眾傳媒的全新傳播方式 D.它的出現豐富了文化傳播的手段
22.閩南古民居,以紅磚為主色調,磚石結合,“出磚入石”,形成了“紅磚文化”的獨特建筑特色,引起人們對這一建筑文化的廣泛關注。“紅磚文化”體現了
A.文化就是人類創造的產品
B.文化就是體現在建筑上的歷史遺產
C.物質活動和精神活動是分開的,兩者互不影響
D.人們的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
23.各種形式的廣告、暢銷小說、商業電影、通俗歌曲、卡通音像制品等,我們經常置身于這樣的文化市場,步人社會文化生活。對待文化市場,我們應該采取的正確態度
A.堅決抵制,依法取締 B.提高眼力,拒絕污染
C.加強管理,正確引導 D.通過科學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24.民間文化的保護是一種神圣的歷史傳遞。之所以要保護民間文化,是因為
A.傳統文化是財富必須全部繼承
B.文化發展是文化繼承的必然要求
C.民間文化是維系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紐帶
D.民間文化始終對社會起積極的促進作用
25.社會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是億萬人民參加文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也是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有效形式。下列屬于這一活動的選項有
①廈門市開展“交通安全周”宣傳教育活動 ②春蕾計劃 ③“百城萬店無假貨”活動 ④“心連心”藝術團下鄉演出 ⑤“扶殘助殘” ⑥“手拉手” ⑦發展扶貧開發為主題的事業 ⑧實施村務公開制度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②③④⑤⑥
26.“入鄉隨俗”表明了
A.對傳統文化的繼承 B.優秀文化取代落后文化
C.尊重文化的多樣性 D.不同的文化具有共同性
27.繁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和諧文化,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貢獻,是現階段我國文化工作的主題。我們所倡導的大眾文化的形式是
A.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聲 B.為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
C.靈活而有吸引力的表現 D.色彩斑斕,多種選擇
28.一個國家,沒有先進的科技,一打就垮;沒有民族精神,不打就垮。這是因為
A.民族精神是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
B.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
C.民族精神是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
D.民族精神是維系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
29.為傳承民族優秀文化,教育部今年在全國l0個省、市、自治區試點,在音樂課程中增加《智斗》、《包龍圖打坐在開封府》等經典京劇唱段內容,今后還將在試點的基礎上逐步在全國推開。這說明
A.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之魂 B.弘揚傳統文化是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
C.教育在文化傳承中具有重要作用 D.京劇是國粹,應完全繼承和發揚
30.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和為貴”的人文理念,既向世界展示了中華文字的魅力,也讓世界看到了“和”字文化散射的東方文明的價值追求。這說明中華文化
①源遠流長 ②是世界文化的寶貴財富
③“貴和”思想成為世界文化發展的主流 ④是民族風貌的集中展示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1.貼對聯、賞花燈、吃年夜飯,放爆竹、觀龍獅、賀歲迎春,這就是典型的中國新年——春節。盡管它歷經幾千年,但每一個中國人都醉心于這個節日。由此可見
①民族節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
②傳統習俗對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產生持久的影響
③民族節日蘊涵著民族生活中的風土人情等文化因素
④民族節日展現出民族文化生活的全部內涵
A.①②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2.中國的京劇、意大利的歌劇、印度的瑜伽等民族的獨特文化,共同組成世界文化大觀園。上述材料表明
①文化形式是多變的 ②文化只有民族的文化 ③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其文化是有差異的 ④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主要體現為民族的多樣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52分)
33.2014年3月1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指出,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增強文化產業整體實力和競爭力。
結合材料。說明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增強文化產業整體實力和競爭力的文化依據。(10分)
34.對于我國古代的教育思想,人們有不同的看法。
觀點一:中國古代的教育“重人倫,輕物理”,不利于自然科學的發展;在師生關系上,主張師道尊嚴,壓抑了學生的個性;在教學方法上注重死記硬背,不利于開發人的智力。所以,發展教育必須擺脫古代教育思想的影響。
觀點二:中國古代教育思想中有許多精華,如“化名成俗,其必由學”的重教化思想,“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求實態度,“誨人不倦”的育人風范,教學相長的教學方法等。所以,發展教育必須回歸古代教育思想。
你是如何看待文化傳承的?請對觀點一、二作簡要評述。 (6分)
35.我們的祖先在長期的社會生產和生活實踐過程中,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傳統。這些文化傳統延續數千年而不衰,它的一些精華迄今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需要我們去繼承、改造和弘揚。
今天要實現中華文化的繁榮,必須注意哪些因素的影響? (8分)
36.網絡語言,是一種夾雜數字代碼、外語字母以及諧音假借文字而成的網絡交流工具。它能快捷、迅速地把思維和情緒變成語言符號,深受網友歡迎。當眾多網友在報紙、雜志、、書信中使用這種語言的時候,它就進入了全民語言,成為漢語言文字的組成部分。
有人認為網絡語言很可能會帶來漢語的革命,有人認為這只能污染漢語言文字。對此你有何看法?請結合文化生活的有關知識談談你的認識。(12分)
37.材料l:中華民族歷經無數災難的考驗,但中華民族始終不屈不撓。挺起脊梁,譜寫了一曲曲民族精神的贊歌!
材料2:2010年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5周年紀念日。在參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時。胡錦濤強調,在全黨全社會要大力弘揚民族精神,萬眾一心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
(1)談談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為什么要大力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12分)
(2)抗日戰爭紀念館的展覽,全面反映了中國人民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歷程,熱情謳歌了中華民族歷經磨難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面對新形勢新任務,青少年應該怎么做?(4分)
高二政治期中考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CCBDC 6-10.CCBBB 11-15.AACAC 16-20.CCDDB 21-25.CDCCB
26-30.CBACD 31-32.CA
二、非選擇題
33.(1)文化與經濟相互影響、相互交融,文化對經濟有反作用。文化生產力在現代經濟總體格局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有利于提高我國文化產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促進生產力的發展。(4分)
(2)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推動文化產業成為經濟支柱性產業,有利于振興我國文化產業,有利于擴大我國文化的影響力,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4分)
(3)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能夠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2分)
34.(1)文化繼承應“推陳出新,革故鼎新”。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繼承與發展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我們要正確處理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作出正確的文化選擇,成為自覺的文化的傳承者和享用者。(4分)
(2)觀點一看到了中國古代教育思想中的不合理因素是正確的,但對傳統文化全盤否定的是不科學的;觀點二看到了中國古代教育思想的精華,但認為教育必須回歸古代教育思想是不科學的(4分)
35.①每當社會制度發生新舊更替時,文化也會經歷一個新的文化形態取代舊的文化形態的過程。代表新的政治、經濟力量的新文化。通過反對代表舊的政治、經濟力量的舊文化的斗爭,深刻地影響著文化的進步。(2分)
②科學技術的進步,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2分)
③不同思想文化在思想運動中相互激蕩,催生著社會變革,也促進文化的發展。(2分)
④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與培育上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隨著教育方式的不斷變革,教育在人類文化的傳承巾將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2分)
36.(1))對于網絡語言的利弊應該全面分析。(2分)
(2)網絡語言的許多新詞匯形象生動,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詞語會豐富漢語詞匯。(2分)
(3)網絡語言也給民族共同語言帶來了巨大的污染。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記載了文化發展的歷史軌跡和豐富成果。數千年來,漢字為書寫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而那些由數字代碼、外語字母以及諧音假借文字而構成的網絡語言顯然不能承擔文化傳承的功能,且損害漢語言文字系統的完整性、科學性,進而損害中華文化。(4分)
(4)在網絡語言的應用中,我們應規范、科學使用漢字,保護和傳承這一中國古老文明。(2分)
37.(1)①中華民族精神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體現了民族精神的價值追求,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火炬。(2分)
②中華民族精神始終是維系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是中華民族之魂。(4分)
③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民族精神是民族綜合素質的有機組成部分和集中表現。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高昂奮進的民族精神能產生巨大的力量,發揮不可估量的作用。(2分)
④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是不斷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要求。中華民族精神作為中華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動員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是提升我國國際競爭力的重要保證。(2分)
⑤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需要。要頂住霸權主義的種種壓力,抵制外來腐朽思想文化的影響,弘揚民族精神顯得更為重要和迫切。(2分)
(2)①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②做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
③以民族精神為動力,推動民族的繁榮富強;
④立足實踐,牢記歷史,與時俱進,促進文化交流與傳播。(4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69580.html

相關閱讀:高二政治下冊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基礎復習訓練題(含答案)
江蘇省濱海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政治(理)試卷
湖北省黃岡市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政治)
2014年高二政治下冊期中考試試題(含答案)
我們的民族精神參考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