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實驗方案的設計,包括物質檢驗實驗方案的設計、物質制備實驗方案的設計、物質性質實驗方案的設計、物質結構實驗方案的設計。
一、物質檢驗實驗方案的設計
1.離子檢驗的設計方案
進行溶液中未知離子的檢驗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首先是外表觀察,著重注意其溶液顏色。
(2)對水溶液的pH的測定,可幫助我們初步判斷試樣中某些離子的存在。
(3)離子的檢驗一般是通過溶液中發生化學反應來實現。用來鑒定離子的化學反應不僅要速率大,靈敏度高,并且要有明顯的反應現象。
(4)根據檢驗過程中所觀察到的現象確定試樣中存在哪些離子,必須把可能存在的離子全部包含,根據每步檢驗的現象,肯定或否定某種離子的存在,逐步縮小范圍,最終得出正確結論。
現在我們介紹一種離子檢驗的另一種設計形式——樹狀設計方案。
例1.某澄清、透明的淺黃色溶液中,可能含有下列離子:K+、NH4+、Fe3+、Ba2+、Al3+、SO42-、HCO3-、Cl-。試設計實驗,檢驗溶液中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離子。
分析:溶液中未知離子檢驗,并不是想到那里就做到那里,應根據離子的性質,進行全盤考慮,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條理要分明,邏輯性要強。為了便于理解本實驗設計,下列實驗設計每個操作步驟中都留有填空,請在每個橫線上填上一種離子符號!皺z驗完畢”是指所有未知物已全部檢出,本實驗到此結束。
方案:
(1)首先通過對溶液顏色的觀察確定:有 離子,從而確定無 離子。
(2)試樣 確定有或無 離子。
(3)
(4)
(5)若上述(4)中無白色沉淀產生,還需要進行如下操作:
答案:
(1)Fe3+ HCO3-
(2)K+
(3)Al3+ Al3+ NH4+
(4)Ba2+ SO42- Cl- Ba2+
(5)SO42- Cl- SO42- Cl- SO42- Cl-
評價:樹狀設計方案可減少操作步驟。本實驗設計,最少取樣3次,最多取樣4次便可結束實驗。樹狀設計方案能簡單明確地揭示未知離子檢驗的一般方法和步驟。更能清楚準確反映實驗設計的意圖。樹狀設計方案能避免條理化實驗步驟中交叉實驗的不足,提供簡單快捷實驗方法和步驟。
2.單質、化合物檢驗的設計方案
通過實驗探究進行化學物質的推斷,主要是根據物質所具有的性質來確定。然而,通過
質量的變化來確定是何種物質,也是一種切實可行的定量分析方法。
例2.某同學對課本實驗結論:“葡萄糖與新制氫氧化銅共熱生成紅色的Cu2O沉淀”提出質疑,認為紅色沉淀不一定就是氧化亞銅。為了確定紅色沉淀的成分,開展了研究。
第一步 提出猜想:紅色物質可能是Cu或Cu2O
第二步 查閱資料:①Cu2O屬于堿性氧化物; ②Cu+在酸性條件下能發生自身氧化還原反
應,產生Cu 和Cu2+;③在空氣中灼燒Cu2O能生成CuO。
第三步 制備紅色沉淀:①制備氫氧化銅懸濁液②氫氧化銅懸濁液與葡萄糖共熱。③過濾、洗滌、低溫烘干得紅色粉末。
第四步 紅色沉淀探究:該同學設計了三種方案如下。
方案Ⅰ:取該紅色粉末溶于足量稀硝酸中,觀察溶液顏色變化。
方案Ⅱ:取該紅色粉末溶于足量稀硫酸中,觀察是否有殘渣。
方案Ⅲ:稱得干燥坩堝a g ,取紅色粉末置于坩堝中再稱得質量為b g,在空氣中充分灼
燒至完全變黑,并在干燥器中冷卻,再稱量,反復多次直到質量不變,稱得最后質量為c
g,比較a、b、c的關系。
試回答下列問題:
(1)請你評價方案Ⅰ和方案Ⅱ。如果你認為該方案合理,請簡述其原理,如果你認為該方案不合理,請簡述原因。 。
(2)方案Ⅲ中,如果a、b、c的關系符合c= 可確認紅色粉末是Cu2O。
分析:資料中提供的信息,Cu2O+2H+===Cu +Cu2++H2O 2Cu2O+O24CuO。方案Ⅰ:
稀硝酸有氧化性,Cu與硝酸反應的產物是硝酸銅,溶液呈藍色;Cu2O在稀硝酸中,首先
發生反應Cu2O+2H+===Cu +Cu2++H2O ,產物中的銅還要被硝酸溶解,最終產物也是硝酸銅,
溶液也呈藍色;無法確定紅色固體是Cu還是Cu2O。方案Ⅱ:Cu與稀硫酸不反應,Cu2O與
稀硫酸反應Cu2O+2H+===Cu +Cu2++H2O,但產物中仍有固體銅,都有殘渣,也無法確定紅
色固體是Cu還是Cu2O。
方案Ⅲ:若紅色固體為銅,則有
c= g 也就是說,當c= g 可確認紅
色粉末是Cu。
若紅色固體為氧化亞銅,則有
c= (10b-a)g 這就是說,當c= (10b-a)g
可確認紅色粉末是Cu2O。
答案:(1)方案Ⅰ不合理,銅和氧化亞銅都能和硝酸生成Cu2+;方案Ⅱ不合理,Cu+在酸性
條件下能發生自身氧化還原反應,也生成了銅單質。
(2)c= (10b-a)
評價:物質的推斷探究方案,應充分考慮到不同物質的性質差異,通過反應中質量的變化來確定物質的存在,這是一種通過定量分析法確定是何種物質的重要手段。
二、物質制備實驗方案的設計
無機物質的制備,常與物質分離與提純聯系在一起,制備的目標物質要容易分離出來。物質分離與提純有多種方法,總的說有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兩大類。物理方法有過濾、蒸發、蒸餾、分液、萃取、結晶、重結晶、滲析等。化學方法有沉淀法、熱分解法、電解法、氧化還原法等。要根據目標物質的性質和特點來選擇適宜的制備、分離方法。
例3.將粗制的CuO(含少量FeO)粉慢慢加入到30℃的濃鹽酸中,并充分攪拌使之溶解得溶液Ⅰ。為了制得不含雜質的CuCl2溶液并制得CuCl2·2H2O晶體。查閱到的相關材料如下表:
金屬離子
pH
開始沉淀
完全沉淀
Fe2+
7.6
9.6
Cu2+
4.4
6.4
Fe3+
2.7
3.7
化學合作小組的同學請設計了如下兩個實驗方案:
方案Ⅰ
方案Ⅱ
請你參與以下問題討論:
(1)方案Ⅰ中,調pH的Y (填“能”或“不能”)用NaOH溶液,pH調節的范
圍是大于 而小于 ;X的名稱是 。
(2)方案Ⅱ中,氧化劑X的化學式可以是 或 ;調pH的Y是 ;
pH調節的范圍是大于 而小于 。
(3)從原子利用率的角度來看,你認為方案Ⅰ中的Y最好選用 。從環保的角度來看,方案Ⅱ中的X最好選用 。
分析:溶液Ⅰ中除了有CuCl2外,還有FeCl2雜質,據查閱到的相關材料中的有關數據,可通過形成金屬氫氧化物沉淀來實現分離與提純。
方案Ⅰ,它是將溶液pH調至大于6.4而小于7.6,Fe2+不沉淀,使Cu2+轉化為氫氧化銅沉淀,經洗滌,再加入濃鹽酸得CuCl2溶液,然后,結晶過濾得CuCl2·2H2O晶體。
方案Ⅱ,它是先加入氧化劑X,將FeCl2氧化為 FeCl3,為了不引入雜質,氧化劑要用H2O2或Cl2;加入Y的目的是調溶液的pH,為了不引入雜質,Y可以是CuO、CuCO3、Cu2(OH)2CO3, 將溶液的pH調節到3.7~4.3之間,從而形成Fe(OH)3沉淀,而CuCl2不形成沉淀。然后,結晶過濾得CuCl2·2H2O晶體。從環保的角度看氧化劑用H2O2,H2O2是綠色氧化劑。方案Ⅰ的Y最好選用CuO,CuCO3、Cu2(OH)2CO3與酸反應產生CO2,不能進入目標產物,原子利用率不高。
答案:(1)能。6.4;7.6;濃鹽酸。
(2)Cl2;H2O2;CuO、CuCO3、Cu2(OH)2CO3;3.7;4.4。
(3)CuO;H2O2。
評價:通過調節溶液的pH,形成金屬氫氧化物沉淀,也可以實現溶液中金屬離子的分離。上述兩方案都可以實現目標產物的制備,都是合理方案。物質的制備中所用試劑也要考慮到經濟、環保和原子利用率。
三、物質性質實驗方案的設計
溶液中有多種存在微粒,在溶液中的一個化學反應的發生,到底是哪一種微粒的作用,
我們就必須通過實驗來探究各種不同情況下的現象,最終得出結論。
例4.氧化銅是一種黑色固體,可溶于稀硫酸。某同學想知道是稀硫酸中的哪種粒子(H2O、H+、SO42-)能使氧化銅溶解。請你和他一起通過如圖Ⅰ、Ⅱ和Ⅲ三個實驗完成探究活動。
(1)某同學提出的假設是 ;
(2)通過實驗Ⅰ可以證明 ;
(3)要證明另外兩種粒子能否溶解氧化銅,還需要進行
實驗Ⅱ和Ⅲ,在Ⅱ中加入稀硫酸后氧化銅溶解,則
進一步所做的確認為:在Ⅲ中先加入 ,
再加入 。
(4)探究結果為 。
分析:由圖Ⅰ可知該同學想知道H2O能否溶解氧化銅,實驗的結果當然是不溶。圖Ⅱ可以說明不是SO42-離子溶解了氧化銅,就是H+離子溶解了氧化銅。圖Ⅲ就是要說明SO42-離子不能溶解氧化銅,所以,可加入含有SO42-離子的Na2SO4(或K2SO4等),這時氧化銅不能溶解,再加入稀硫酸溶解氧化銅,就可以說明是H+離子溶解了氧化銅。值得注意,“再加入”不能是硝酸或鹽酸,否則還要證明NO3-、Cl-離子能否溶解氧化銅。
答案:
(1)H2O、H+、SO42-中的某一種粒子能夠使CuO溶解。
(2)水不能使氧化銅溶解,而是另外的H+、SO42-兩種粒子中的一種粒子使CuO溶解。
(3)Na2SO4(或K2SO4等),稀硫酸。
(4)氧化銅固體溶于稀H2SO4是稀硫酸H+在起作用,而H2O,SO42-兩種粒子都不能使CuO溶解。
評價:溶液中哪種粒子參與反應,可以通過實驗確定其它離子不能反應,從而確定是某種粒子的性質。
四、物質結構實驗的設計方案
物質結構的也可以用化學實驗進行探究,根據反應產物的不同,以及產物的性質,反過來確定物質結構。
例5.科學家對H2O2結構的認識經歷了較為漫長的過程,最初,科學家提出了兩種觀點:
①、②H-O-O-H。式中O→O表示配位鍵,即共用電子對由某原子單方面提供。有資料顯示,在化學反應中氧氧鍵(O-O或O→O)遇到還原劑時易斷裂。
化學家Baeyer和Villiyer為研究H2O2的結構,設計并完成了下列實驗:
a、將C2H5OH與濃H2SO4反應,生成(C2H5)2SO4和水;
b、將制得的(C2H5)2SO4與H2O2反應,只生成A和H2SO4;
c、將生成的A與H2反應(已知該反應中H2作還原劑)。
(1)用電子式表示①、②兩種結構: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2)如果H2O2的結構如①或②所示,實驗c中化學反應方程式分別為(A寫結構簡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為了進一步確定H2O2的結構,還需要在實驗c后添加一步實驗d,請設計d的實驗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a、C2H5OH與濃H2SO4的反應是酯化反應:
b、(C2H5)2SO4與H2O2反應:
c、A與H2反應:
C2H5?O-O?C2H5+H22C2H5OH
兩種不同結構的A分別與H2反應的產物有所不同,前者有水產生,而后者卻沒有水,因此,只要檢驗反應產物中有無水,就可以確定過氧化氫的結構。
答案:
(1)
(2)
C2H5?O-O?C2H5+H22C2H5OH
(3)用無水硫酸銅檢驗c的反應產物中有沒有水(或其他合理答案)。
評價:物質的結構決定性質,物質的性質可以反映結構。雖然現在物質結構的確定,多借助于物理方法,也就是物理儀器來確定,但是,它總是以化學方法為基礎的。
物質檢驗實驗方案的設計、物質制備實驗方案的設計、物質性質實驗方案的設計、物質結構實驗方案的設計,它們都是以物質的性質為基礎而展開的實驗探究活動,是人類研究和生產化學物質的基本方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75764.html
相關閱讀:鹵代烴
醇酚
“物質的量濃度”教學設計
鐵及其化合物
金屬的腐蝕與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