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不同情境下發展的海峽兩岸文化,雖然具有不同的差異和特色,但是以同根同祖同文的親情為紐帶,存在著如兩岸人民通用閩南語、共同供奉媽祖等割不斷的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這表明( )
A.世界各國文化具有多樣性 B.文化具有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
C.文化具有認同感和歸屬感 D.文化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
2.儒家學說是中國傳統思想和文化的主體部分,它在兩千多年的漫長歲月中幾經變遷,充實和改變著自己的內容和形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漢朝的儒家思想吸收了法家的“大一統”思想
B.宋朝新儒學中已經吸收了佛教等外國文化的成分
C.董仲舒和朱熹對儒家思想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D.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被西方文化取而代之
3.中國歷來有“易代修史”的傳統。一個朝代滅亡以后,后繼的新朝代為了總結歷史,借鑒往事,吸取經驗教訓,都要給上一個朝代編纂歷史,這個優良傳統綿延不斷,經久未絕。這有利于中華文化( )
A.傳承文明,開拓創新 B.面向世界,博采眾長
C.薪火相傳,一脈相承 D.獨樹一幟,獨領風騷
4.深港澳臺少兒文化藝術夏令營正式開營后,140名來自深港澳臺的中小學生在深圳進行為期六天的文化之旅。孩子們分別到中華民俗文化村、深圳博物館、南山書城等地參觀交流,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之所以開展上述活動是因為( )
A.文化藝術素質是全面提高青少年素質的前提 C.豐富學生暑期生活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
B.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D.感悟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有助于增強民族的凝聚力
5.很久以來,中國就有通過符號傳遞祝福的傳統。2010年上海世博會會徽圖案以漢字“世”為書法創意原形,并與數字“2010”巧妙組合,相得益彰,表現了家庭
的和睦。在廣義上又可代表包含了“你、我、他”的全人類,和上海世
博會以人為本的積極追求。這說明( )
A.中華文化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文化 B.中華文化呈現多國文化的豐富色彩
C.世界各國文化應該相互融合 D.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具有特有的包容性
6.現在90后人群,或者包括80后段人群以及其他人,在QQ上或其他文字交流區大量使用自己編造的不規范漢字,這種趨勢越來越普遍,甚至成為90后的一種認知標簽。漢字的不規范使用引起了社會有識之士的深深憂慮。關于漢字正確的看法是( )
A.漢字是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 B.漢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
C.漢字是中華各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 D.漢字是人類文明首要記載工具
7.近代中華文化經歷了衰微的過程,這是因為( )
①近代中國封建統治日漸沒落 ②近代中國經濟發展緩慢
③西方近代工業文明的巨大沖擊 ④中華文化喪失了生命力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010年4月21日,應北京大學的邀請,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館的古建模型來到北京大學參加了“指南針計劃”走進高校校園活動啟動儀式!爸改厢樣媱潯笔菄椅奈锞纸M織實施的專項試點工作,旨在將中國古代發明創造的文化內涵挖掘和展示出來。據此回答8、9題:
8.中國古代的科技成就( )
①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對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③展現中華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④注重實際運用,具有實用性和整體性的特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指南針計劃”走進高校校園活動,有利于( )
①展現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民族自豪感 ②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
③增強自主創新的自信心 ④我國科技水平領先于世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風情漸老見春羞,到處銷魂感舊游。多謝長條似相識,強垂煙態拂人頭”。南唐后主李煜的這首詩至今仍使很多人動容。從《詩經》、《離騷》到元代散曲,中國很多古詩詞都散發著獨特的韻味。下列對中華文化中的文學藝術認識不正確的是( )
A.具有輝煌而悠久的歷史 B.具有豐富而絢麗的內涵
C.具有鮮明而獨特的風格 D.具有實用性和整體性的特點
11.中國人喜歡喝茶,但各地的喝茶方式又有所不同,例如潮汕人喝功夫茶,茶具是很小的茶壺和精致的小瓷杯;而四川人則喝蓋碗茶,茶具是細長嘴的茶壺和蓋碗。這說明( )
①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②中華文化輝煌燦爛 ③中華文化有共性 ④中華文化有多樣性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12.徽派建筑作為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歷來為中外建筑大師所推崇。它以黛瓦、粉壁、馬頭墻為特征,以磚雕、木雕、石雕為裝飾特色,以高宅、深井、大廳為居家特點。如果你是一位游客,參觀徽州古民居時,應有的感悟是( )
①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②“徽文化”遺產是屬于我們中華民族獨享的文化財富
③建筑是凝固的藝術 ④中國古代建筑已成為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標志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3.《論語》和《老子》分別為儒道兩家的經典,對于中華文化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墩撜Z》主要講以“仁”為核心的道德規范和為人處世之道,而《老子》五千言之主旨在于把握客觀事物變化之常規,從而順其自然,達到“無為而無不為”之境地。這說明,中華文化( )
A.異彩紛呈,具有極大的包容性 B.其核心在于傳播傳統道德精神
C.正確把握了事物發展規律,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D.就是儒道文化
一、單項
題號12345678910111213
答案[
二、非選擇題(共29分)
14.(14分)作為上海世博會標志性建筑之一,以“東方之冠”命名的中國國家館將以“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為理念,通過“生命之光”、“自然之美”、“生活之樂”和“文明之脈”,全面、立體地展現中華民族的燦爛文明和深厚的文化積淀,展現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周年的成果,從而體現中華民族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師法自然、
和而不同等智慧。由此,中國國家館將成為中華文化在上
海世博會上的集中展現,成為中國這個千年文明古國在
2010年世博會上的“國家名片”。
結合材料,分析“東方之冠” 為什么會成為中國這個千年
文明古國在2010年世博會上的“國家名片”?
15.(15分)泉州作為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宋元時期的刺桐港被譽為東方第一大港,是最早放眼看世界的城市。同時,泉州還是世界多元文化寶庫,從泉州的建筑可窺見一斑。伊斯蘭建筑風格的清凈寺、天主教與基督教建筑風格的花巷、中山街基督教南教堂、佛教建筑九日山建造寺、后城巷的中式民居、近代南洋風格建筑、摩尼教風格建筑草庵、道教風格建筑老君巖等在此交相輝映,見證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歷史。
(1)泉州作為世界多元文化寶庫,體現了中華文化的什么特點?(7分)
(2)你是如何理解這些特點的?(8分)
16.(15分)上海世博會,青花瓷罐造型的世博會江西館讓我們記住了瓷都之美,尤其是用青花瓷裝飾的廚房給人驚艷之感。中國瓷器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精湛的工藝,但20世紀前半葉,中國社會國無寧日、經濟衰敗、民不聊生,瓷器藝術進入黯淡失色的歷史時期。新中國成立后,國家對整個工藝美術采取了一系列“保護、發展、提高”的方針,廣大陶瓷美術工作者不斷深入生活,探索創新,創作了大量反映現實生活、時代氣息濃郁的藝術瓷以及經濟適用、樸素大方的日用瓷。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瓷器藝術進入了一個全面繁榮發展的新時期,展現出包容性、多樣性、科學性的特征,許多新工藝、新材料、新形式、新品種應運而生,蓬勃發展。
結合材料分析下列問題:
(1)20世紀前半葉為什么是中國瓷器藝術黯淡失色的歷史時期?(7分)
(2)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瓷器藝術的蓬勃發展對再創中華文化的輝煌有什么啟示?(8分)
第六課 參考答案
1【解析】選C。各族人民對共同擁有的中華文化的強烈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故選C。
2【解析】選D。明末清初儒家思想受到西方工業文明的沖擊,但并不意味著被西方文化取而代之,故D的說法是錯誤的。A、B、C三項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3【解析】選C。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重要見證,修史的傳統成就了中華文化的一脈相承,故選C。B、D與題意無關。A項中的“傳承文明”符合題意,但“開拓創新”在題目中沒有體現。
6【解析】選B。A項錯誤,文字的出現標志著人類進入文明時代。C項錯誤,我國還有少數民族的記錄文字。D項錯誤,漢字書寫了中華文化,但不是人類文明的首要記載工具。
9【解析】選A!爸改厢樣媱潯弊哌M高校校園活動,使人們重新認識中國古代輝煌的科技成就,有利于增強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增強自主創新的自信心,有利于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故①②③入選。④說法錯誤。
10【解析】選D。本題是對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特點藝術性體現的理解。D項屬對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認識,不符合題意,故選D。
11【解析】選C。中國人喜歡喝茶,體現了中國人共有的茶文化,③入選。各地的喝茶方式又有所不同,體現了文化的多樣性,④入選。故選C。
12【解析】選B!盎瘴幕奔仁敲褡宓挠质鞘澜绲摹"阱e誤。①③④符合題目要求,故選B。
13【解析】選A。通過《論語》和《老子》兩部經典對中華文化的影響來說明中華文化的豐富多彩,異彩紛呈,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14【解析】本題以世博會中國國家館“東方之冠”為背景進行考查,主要考查了中華文化的特征。依據課本知識回答即可。
答案:“東方之冠”全面、立體地展現中華民族的燦爛文明和深厚的文化積淀,展現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成果,從而體現中華民族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師法自然、和而不同等智慧,呈現了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的鮮明特征,成為中國這個千年文明古國在2010年世博會上的“國家名片”。
15【解析】本題以泉州的多元文化為背景材料進行考查,主要考查中華文化的包容精神,第(1)問回答出包容精神的內涵,第(2)問運用包容精神的知識分析即可。
16【解析】解答本題應結合中華文化在近代走向衰微的原因和如何再創中華文化的新輝煌來說明。
答案:
(1)20世紀上半葉,中國封建統治的日漸沒落和西方近代工業文明的巨大沖擊,使陶瓷藝術瀕臨于人亡藝絕的境地。
(2)啟示:①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馬克思主義的指引是再創中華文化輝煌的根本保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77461.html
相關閱讀:江蘇省濱海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政治(理)試卷
湖北省黃岡市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政治)
2014年高二政治下冊期中考試試題(含答案)
高二政治下冊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基礎復習訓練題(含答案)
我們的民族精神參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