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年第一學期杭州二中高二年級政治(文科)期末試卷選擇題部分選擇題部分共25題,每題2分,共50分。每個題目只有1個正確選項,將正確選項填入答題卡中。1. 老子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也;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也。”這是因為 A.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 B.矛盾雙方是相統一而發展C.對善與惡的價值判斷是因人而異的 D.矛盾雙方是相對立而存在2. 宇宙是無限的,它無始無終,無邊無際;個體的生命是短暫的,相對于浩瀚的宇宙而言,它只是萬頃波濤中的一滴水珠,然而一代一代的生命延續,傳遞著人類對世界的認識。這啟示我們 ①人類的認識是無限性與有限性的統一 ②人類的認識是連續性與中斷性的統一③世界上只有未被認識的事物,沒有不可認識的事物 ④真理不會停止前進的腳步,在無限反復中回歸認識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3.唐代韓愈讀書用的是“提要鉤玄”法,宋代蘇東坡讀書用的是“八面受敵法”。這兩種讀書方法體現的哲學道理分別是①前者強調以普遍性為指導認識特殊性 ②后者強調從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③前者更強調把握知識的內在邏輯,把握知識的整體性 ④后者更強調把握書的多方面內容,分析知識的要素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4. 古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提出三角形內角之和等于1800,19世紀初,俄國數學家羅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內角之和小于1800,隨后,德國數學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 三角形內角之和大于1 800。由此,人們關于空間的觀念發生了革命性的轉變。這表明真理具有 A.客觀性 B.無限性 C.具體性 D.條件性5. “在每個人的身上/陽光同樣的明亮/在每個人的心中/陰影卻有淺有深”。這句詩蘊含的哲理是A.意識決定物質 B.意識具有自覺選擇性C.物質決定意識 D.意識具有主動創造性6. 費爾巴哈說,“自然神不是別的,就是自然本身;人神不是別的,就是人本身”。這表明 ①神滿足了人的精神需求,是有價值的②一切觀念都是對現實世界的綜合與概括 ③社會意識歸根到底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 ④觀念的東西是移入人的頭腦并改造過的物質東西A.B.C.D.①事物是不斷發展的,要與時俱進,體現時代性、诿苁菍α⒔y一的,要一分為二,體現辯證性③意識具有能動性,要增強目的性,體現創造性④運動是有規律的,要尊重規律性,把握必然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 ③④14.車爾尼雪夫斯基曾說,如果問下雨是好事還是壞事,要對這一問題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是不可能的,應當給出確定的條件。這說明①價值判斷具有主觀性 ②價值判斷是價值選擇的基礎 ③不同質的矛盾要用不同質的方法來解決 ④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我們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三國時期,我國已經有了關于火星的明確記載,表明古人已經用肉眼對火星的運轉作了比較準確的觀察。17—19世紀,歐洲人用望遠鏡觀測到火星的表面有許多河床。2004年,人類近距離拍攝到火星的表面有許多類似月球表面的坑洞,并觀測到火星表面的氣溫、氣壓等現象。這說明 ①認識具有反復性,因為事物本質的暴露有一個過程 ②真理永遠不會停止前進的步伐,在發展中不斷否定自身③真理和謬誤往往是相伴而生的,探索真理中難免會犯錯誤 ④認識具有上升性,因為作為認識基礎的社會實踐是不斷發展的A.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②④16. “沒有那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歷史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恩格斯語);“鄰國之難,不可虞也;蚨嚯y以固其國,啟其疆土;或無難以喪其國,失其守宇! (《左傳?昭公四年》)這兩句引文共同說明 ①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和歷史性 ②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③事物的發展是量變與質變的統一 ④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17. 6月20日,我國首次太空授課成功完成。為完成這次航空壯舉,我國科學家做了長期的精心的準備,制定了周密的方案。這說明 ①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 ②意識活動具有主動性和獨立性③意識活動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促進作用 ④人們能夠認識和利用規律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①④18.“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寰則九重,孰營度之?……女歧無合,夫焉取九子?”這些發問是在思考 A.世界的本質是什么 B.認識的根本途徑是什么C.人存在的意義是什么 D.思維的功能是什么19.古希臘哲學家芝諾提出了“飛矢不動”的命題。芝諾的命題 A.夸大了運動的絕對性 B.把相對靜止絕對化,陷入形而上學的絕對靜止論C.是相對主義和詭辯論 D.把握了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條件的、具體的20.莊子說:“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萬物以形相生22. “慢生活”理念中的“慢”,并非速度上的絕對慢,而是一種意境,一種回歸自然、輕松和諧的意境。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該理念,并加入到“慢旅游”“慢運動”等行列。這反映了①文化改變人的生活方式 ②文化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③文化在交流中傳播和發展 ④文化影響人們的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23.作為公共藝術的城市雕塑,自20世紀初由西方傳入中國以來,一直伴隨著中國城市的發展而不斷進步,并在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上發揮了重要作用。這表明城市雕塑A.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產物B.是城市一定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的反映C.是一種凝固的藝術,引領著城市發展方向D.總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為城市形象與品位增色24.當前最流行的成語產生于中國語言創新最活躍的地方—互聯網!跋泊笃毡肌笔亲钍苡H睞的一個,表達極度激動和熱情。它把“喜聞樂見”“大快人心”“普天同慶”“奔走相告”四個詞語揉合在一起。這個新成語也逐漸在我們生活中被廣泛使用。這體現了A.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深遠持久的 B.人們在生活中創造和享用文化C.人們接受文化的影響往往是被動的 D.互聯網成為了當代文化創新的重要途徑25. 一所大學所能給予學生最寶貴的東西是心靈。精神家園里沒有了心靈,人就不可能去思考自己生命的意義和價值,也就不可能對他人、對社會有真正的情感和責任。這是因為A.文化能夠增強人的精神力量 B.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相互促進C.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D.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文化素養的核心非選擇題部分(50分)26.閱讀詩人臧克家詩作《有的人》(節選),回答問題: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騎在人民頭上:“哦,我多偉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有的人,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騎在人民頭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給人民作牛馬的,人民永遠記住他!/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場可以看到;/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活的人,群眾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 你認為怎樣的人生才是有意義和有價值的人生?作為有志青年,應當如何度過有價值的人生?(10分)27. 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民離開了村莊和土地,開始融入城市生活,大批農村土地因此被閑置。于是,家庭農場的開始在中國生根發芽。家庭農場是指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從事農業規;、集約化、商品化生產經營,并以農業收入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縣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扶持、技術服務、規范管理等方式,大力培育和發展現代家庭農場,使農戶由分散經營向適度規模經營轉變,有效地提升了農業主體的經營能力,進一步促進了農業產業發展、新農村建設和農民增收致富。。27.結合材料,運用“社會發展的規律”的知識,分析A縣發展家庭農場的意義。(10分)28.中央對我國當前經濟形勢的分析是如何應用“矛盾的主次方面辨證關系”的思想方法的?(10分)29、(1)該鎮在促進經濟社會持續發展中是如何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10分)(2)應用“文化與經濟”的有關知識,分析該鎮為什么要通過文化建設帶動經濟建設?(10分)附加題:請你歸納出回答“為什么”這類題型的一般解題要求。(10分)學年第一學期杭州二中高二年級政治期末答案(文科)1.D 2.B 3.D 4. D 5. B 6.D 7.B 8.A 9.D 10.B 11.D 12.B 13.A14.B 15.C 16. C 17. D 18. A 19.B 20.A 21.C 22. D 23.D 24.B 25.D 26.人既是價值的創造者,又是價值的享用者。人的真正價值在于創造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2分)作為有志青年,要在勞動和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2分)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既要積極利用社會條件發展自己,又要積極奉獻社會。(2分)要發揮主觀能動性,豐富我們的知識和才干,具有遠大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4分) 27.①生產活動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生產方式決定著社會的性質面貌。(2分)A縣發展家庭農場這一新型農業經營模式,有利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1分)②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狀況的規律是人類社會的基本規律(1分)A縣發展家庭農場是城市化過程中農村土地閑置的現狀的必要要求,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進農業規模化經營和現代農業發展(3分)③社會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A縣發展家庭農場符合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有利于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實現農村經濟又好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二上學期期末政治文試卷 Word版含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822927.html
相關閱讀:2014年高二政治下冊期中考試試題(含答案)
我們的民族精神參考答案
江蘇省濱海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政治(理)試卷
湖北省黃岡市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政治)
高二政治下冊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基礎復習訓練題(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