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試卷分第I卷(閱讀題)和第II卷(表達題)兩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題為選考題,其它題為必考題?忌鞔饡r,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在本試卷上答題無效。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項:1.答題前務必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認真核對條形碼上的姓名、準考證號,并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的指定位置上。2.答題時使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或碳素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3.請按照題號在各題的答題區域(黑色線框)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4.保持卡面清潔,不折疊、不破損。第Ⅰ卷 閱讀題甲 必考題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環境與經濟增長的關系是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老生常談,但不斷發展的現實又使這一話題常談常新。我國環境與經濟增長的關系是否已到了一個轉折點?這就要說到所謂的“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環境庫茲涅茨曲線源于“庫茲涅茨曲線”,后者是由獲得過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美國經濟學家庫茲涅茨提出的,說的是經濟增長與收入分配之間的關系,即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隨著經濟增長呈先加大后減小的倒U形。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格羅斯曼和克魯格等經濟學家把庫茲涅茨曲線的思想應用到環境質量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分析當中,于1995年提出了“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假說。根據這一假說,一方面,經濟增長意味著更大規模的經濟活動,既需要更多的資源投入,又帶來更多的污染排放,因而對環境質量產生負的規模效應;另一方面,經濟增長通過清潔能源以及新技術的使用、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等,對環境質量產生正的技術進步效應和結構效應。一般說來,在大規模工業化階段,規模效應超過技術效應和結構效應,環境質量隨著經濟增長不斷惡化;在后工業化階段,技術效應和結構效應超過規模效應,環境質量隨著經濟增長逐步改善。歸結起來,這三類效應共同決定了環境質量與經濟增長之間的倒U形曲線關系:環境質量隨著經濟增長呈先惡化后改善的趨勢。[]現在的問題是,這一規律是否完全適合于我國?我國的環境庫茲涅茨曲線拐點是否已經到來?從現實情況看,至少在東部城市,隨著產業升級以及對環境污染的大力控制和治理,空氣污染、水體污染、植被破壞等初步得到控制,或者有所改善;蛟S,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拐點正在到來。然而又必須看到,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的大國,東中西部發展很不平衡,城市與鄉村發展很不平衡。就經濟結構和消費結構來講,東部很多地區已經完成大規模工業化,進入上中等收入的現代化和服務業大發展時期,而中西部很多地區尚處于工業化過程中甚至工業化前期。這就使大規模資源開發、大規模投資上項目、大規模污染排放仍然難以完全避免。這些地區最近幾年的經濟增長明顯高于東部,蓋緣于此。在這一過程中,環境污染等負效應也會不斷顯現。這些地區肯定還處于環境庫茲涅茨曲線拐點到來之前。綜合起來看,就東部地區而言,我國發展正在接近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拐點;而就全國情況看,還不能這樣說。因此,經濟增長與環境問題仍然是我國在相當長時期內不得不面對的重大問題,政府和公眾對環境問題決不可有絲毫松懈。(選自《人民日報》2012年1O月18日,有刪節)1.下列對“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用經濟增長與收入分配之間的關系即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隨著經濟增長呈現先加大后減小的倒U形,來解釋環境問題。B.環境庫茲涅茨曲線指出,對環境質量產生負的規模效應的原因是經濟增長既需要更多的資源投人,又會帶來更多的污染排放。C.對環境質量產生正的技術進步效應和結構效應的是經濟增長通過清潔能源以及新技術的使用、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等。D.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就是環境質量與經濟增長之間的倒U形關系,即環境質量隨著經濟增長呈先惡化后改善的趨勢。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美國經濟學家庫茲涅茨提出的經濟增長與收入分配之間的關系,為人們研究環境質量與經濟增長的關系提供了可能。B.環境質量與經濟增長的關系是經濟社會發展中至關重要的,目前,我國環境質量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已經到了拐點。C.環境庫茲涅茨曲線拐點的標志就是技術效應和結構效應超過了規模效應,環境質量隨著經濟的增長逐步改善。D.技術效應、結構效應和規模效應,這三類效應共同決定了環境質量和經濟增長的關系是倒U形曲線關系。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東中西部發展很不平衡,城市與鄉村發展很不平衡,因此,環境庫茲涅茨曲線拐點不會同時出現。B.我國東部地區進行產業升級,大力控制和治理環境污染,或許,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拐點正在到來,可西部地區卻還很遙遠。C.我國在相當長時期內不得不面對的重大問題仍然是經濟增長與環境問題,政府和公眾對經濟增長和環境問題決不可有絲毫松懈。D.我國中西部地區還處于工業化過程中甚至工業化前期,規模效應超過技術效應和結構效應,環境質量隨工業化發展還在不斷惡化。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一)文言文閱讀(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師丹字仲公,瑯邪東武人也。治《詩》,事匡衡。舉孝廉為郎。元帝末,為博士,免。建始中,州舉茂才,復補博士,出為東平王太傅。初,哀帝即位,高昌侯董宏上書言:“秦莊襄王母本夏氏,而為華陽夫人所子,及即位后,俱稱太后。宜立定陶共王后為皇太后!笔孪掠兴,時丹以左將軍與大司馬王莽共劾奏宏:“知皇太后尊之號,天下一統,而稱引亡秦以為比喻,詿誤圣朝,非所宜言,大不道!鄙闲铝ⅲt讓,納用莽、丹言,免宏為庶人。 郎中令泠褒、黃門郎段猶等復奏言:“定陶共皇太后、共皇后皆不宜復引定陶蕃國之名以冠大號,車馬衣服宜皆稱皇之意,置吏二千石以下各供厥職,又宜為共皇立廟京師!鄙蠌拖缕渥h,有司皆以為宜如褒、猶言。丹議獨曰:“今定陶共皇太后、共皇后以定陶共為號者,母從子、妻從夫之義也。欲立官置吏,車服與太皇太后并,非所以明尊卑亡二上之義也。定陶共皇號謚已前定,義不得復改。” 丹由是浸①不合上意。會有上書言古者以龜貝為貨,今以錢易之,民以故貧,宜可改幣。上以問丹,丹對言可改。章下有司議,皆以為行錢以來久,難卒變易。丹老人,忘其前語,后從公卿議。又丹使吏書奏,吏私寫其草,丁、傅子弟聞之,使人上書告丹上封事行道人遍持其書。上以問將軍中朝臣,皆對曰:“忠臣不顯諫,大臣奏事不宜漏泄,令吏民傳寫流聞四方!疾幻軇t失身’,宜下廷尉治。”事下廷尉,廷尉劾丹大不敬。事未決,給事中博士申咸、炔欽上書言:“丹經行無比,自近世大臣能若丹者少。發憤懣,奏封事②,不及深思遠慮,使主簿書,漏泄之過不在丹。以此貶黜,恐不厭眾心。”后策免丹。平帝即位,征丹詣公車,賜爵關內侯,食故邑。數月,太皇太后詔大司徒、大司空曰:“夫褒有德,賞元功,先圣之制,百王不易之道也。故定陶太后造稱僭號,甚悖義理。關內侯師丹端誠于國,不顧患難,執忠節,據圣法,分明尊卑之制,確然有柱石之固,臨大節而不可奪,可謂社稷之臣矣。有司條奏邪臣建定稱號者已放退,而丹功賞未加,殆繆乎先賞后罰之義,非所以章有德報厥功也。其以厚丘之中鄉戶二千一百封丹為義陽侯!痹掠噢埃u曰節侯。 (選自《漢書》,有刪節)①浸:漸漸 ②奏封事:進言奏事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出為東平王太傅 出:出任B.難卒變易 卒:最終C.忠臣不顯諫 顯:顯揚D.而丹功賞未加 加:施加5.下列各組句子中,都能體現師丹“忠直敢為”的一組是( )①時丹以左將軍與大司馬王莽共劾奏宏納用莽、丹言,免宏為庶人定陶共皇號謚已前定,義不得復改丹老人,忘其前語,后從公卿議丹經行無比,自近世大臣能若丹者少關內侯師丹端誠于國,不顧患難,執忠節[]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漢哀帝即位初,高昌侯董宏上書建議尊稱定陶共王后為“皇太后”,遭到了師丹、王莽的反對,被貶為平民。B.郎中令泠褒、黃門郎段猶等上書奏請更改定陶共皇太后的名號、車馬衣飾,設置供職官吏,在京師為之建立宗廟,再次遭到師丹的反駁。C.師丹上書提出用錢做貨幣使百姓貧窮,應該更換貨幣。師丹讓屬吏寫奏章時,屬吏私下寫草稿。師丹因此被告發,以泄密罪被免職。D.漢平帝即位以公車征召師丹,賜他關內侯的爵位。幾個月后,太皇太后認為師丹忠誠于國家,是社稷之臣,賜義陽侯,食二千一百戶。7.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不及深思遠慮,使主簿書,漏泄之過不在丹。(2)夫褒有德,賞元功,先圣之制,百王不易之道也。(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8、9題。 [注]①東山:云門山;②嶂:山峰;③五湖:太湖的別名。8.第二聯“懸燈千嶂夕,卷幔五湖秋”寫出了詩人怎樣的胸懷?請簡析。(5分)[]9.全詩以什么為線索?以什么為順序?請簡析。(6分)(三)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0.(1) ,歸雁入胡王。大漠孤煙直, 。 (唐王維《使至塞上》)(2) ,蠟炬成灰淚始干。 ,夜吟應覺月光寒。 (唐李商隱《無題》)(3) ,誦明月之詩, 。(蘇軾《赤壁賦》)乙 選考題 請考生從以下三、四兩大題中選定一大題作答,只能做所選定大題內的小題,不得選做另一大題內的小題。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大題記分。三、文學類文本閱讀(25分)1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非常罪[美]海因茨?利普曼兩個月前我來到紐約,和另外兩位也是來自德國陜西省西工大附中2014屆高三第五次適應性訓練語文(無水。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104238.html
相關閱讀:2019年北京市海淀區高三一模試題及答案(語文)
湖北省武穴中學2015年3月份高二月考語文試題
2019?2019學年度寒假作業高三語文答案
2019年秋高三語文第一學期期中考試模擬題
2013高三上冊語文第一次月考試題(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