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福建省安溪縣藍溪中學2015屆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試卷說明:

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一、古代詩文閱讀(46分)(一)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10分)1.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1)最愛湖東行不足,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2)淇水湯湯, 。(《詩經?氓》)(3) ,山岳潛形。(范仲淹《岳陽樓記》)(4)蜂房水渦, 。(杜牧《阿旁宮賦》)(5) ,猶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6)臣生當隕首, 。(李密《陳情表》)(7) ,守拙歸園田。(陶淵明《》(《》 ,齊彭殤為妄作。(王羲之《蘭亭集序》)(二)文言文閱讀(15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題。呂太后本紀 呂太后者,高祖微時妃也,生孝惠帝、女魯元太后。及高祖為漢王,得定陶戚姬,愛幸,生趙隱王如意。孝惠為人仁弱,高祖以為不類我,常欲廢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類我。戚姬幸,常從上之關東,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呂后年長,常留守,希見上,益疏。如意立為趙王后,幾代太子者數矣,賴大臣爭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廢。 呂后為人剛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誅大臣多呂后力。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崩長樂宮,太子襲號為帝。呂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趙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趙王。使者三反,趙相建平侯周昌謂使者曰:“高帝屬臣趙王,趙王年少。竊聞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趙王并誅之,臣不敢遣王。王且亦病,不能奉詔。”呂后大怒,乃使人召趙相。趙相征至長安,乃使人復召趙王。王來,未到。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趙王霸上,與入宮,自挾與趙王起居飲食。太后欲殺之,不得間。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趙王少,不能蚤起。太后聞其獨居,使人持?飲之。犁明,孝惠還,趙王已死。於是乃徙淮陽王友為趙王。夏,詔賜酈侯父追謚為令武侯。太后遂斷戚夫人手足,去眼,?耳,飲?藥,使居廁中,命曰“人彘”。居數日,乃召孝惠帝觀人彘。孝惠見,問,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歲馀不能起。使人請太后曰:“此非人所為。臣為太后子,終不能治天下!毙⒒菀源巳诊嫗橐鶚罚宦犝,故有病也。 七年秋八月戊寅,孝惠帝崩。發喪,太后哭,泣不下。留侯子張辟?為侍中,年十五,謂丞相曰:“太后獨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解?”辟?曰:“帝毋壯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請拜呂臺、呂產、呂祿為將,將兵居南北軍,及諸呂皆入宮,居中用事,如此則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脫禍矣。”丞相乃如辟?計。太后說,其哭乃哀。呂氏權由此起。乃大赦天下。九月辛丑,葬。太子即位為帝,謁高廟。元年,號令一出太后。 《史記? 呂太后本紀》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 A.高祖微時妃也 微:指地位微賤 B.高帝屬臣趙王 屬:托付 C.將兵居南北軍 將:將級軍官 D.號令一出太后 一:全、都3.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現呂后“殘忍奸詐”的一組是( )(3分) ①所誅大臣多呂后力 ②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趙王 ③常留守,希見上,益疏 ④太后聞其獨居,使人持?飲之 ⑤發喪,太后哭,泣不下 ⑥元年,號令一出太后 A.①②④B.③④⑤ C.①③④D.②④⑥4.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高祖死,呂后以惠帝年少,便派人毒死她所怨恨的戚夫人之子趙王。 B.如意立為趙王以后,好幾次差點取代了太子,靠著大臣們的辯爭,加上留侯張良的計謀,太子才得以沒有被廢黜。 C.呂后毒死趙王如意,砍斷戚夫人手足,使她變啞,并置之廁中,名為“人彘”。 D.惠帝非常不滿呂后掌政,于是歡飲無度,最終抑郁而死。呂后遂臨朝稱制,為中國帝后專政的第一人。5.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1)帝晨出射,趙王少,不能蚤起。(3分)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3分)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題(15分)蘇廷評①行狀 蘇軾 公諱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公幼疏達不羈,讀書,略知其大義,即棄去。謙而好施,急人患難,甚于為己。衣食稍有余,輒費用,或以予人,立盡。以此窮困厄于饑寒者數矣,然終不悔。旋復有余,則曰:“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币娌粡蛺巯А茨赍髌涮镆詽囌,既豐,人將償之,公曰:“吾固自有以鬻之,非爾故也。”人不問知與不知,徑與歡笑造極,輸發府藏。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懲,人亦莫能測也。 李順反,攻圍眉州。公年二十有二,日操兵乘城。會皇考病沒,而賊圍愈急,居人相視涕泣,無復生意。而公獨治喪執禮,盡哀如平日。太夫人憂甚,公強施施解之曰:“朝廷終不棄,蜀賊行破矣。”慶歷中,始有詔州郡立學,士歡言,朝廷且以此取人,爭愿效職學中。公笑曰:“此好事,卿相以為美觀耳。”戒子孫,無與人爭入學?だ羲乇┛粒壥谴髷_,公作詩并譏之。 慶歷七年五月十一日終于家,享年七十有五。 聞之,自五代崩亂,蜀之學者衰少,又皆懷慕親戚鄉黨,不肯出仕。公始命其子渙就學,所以勸導成就者,無所不至。及渙以進士得官西歸,父老縱觀以為榮,教其子孫者皆法蘇氏。自是眉之學者,日益至千余人。然軾之先人少時獨不學,已壯,猶不知書。公未嘗問;蛞詾檠裕淮,久之,曰:“吾兒當憂其不學耶?”既而,果自憤發力學,卒顯于世。 公之精識遠量,施于家、聞于鄉閭者如此。公之無傳,非獨其僻遠自放終身,亦其子孫不以告人之過也。故條錄其始終行事大略,以告當世之君子。謹狀。 (節選自《蘇軾文集?卷十六》,有刪節) 【注】①廷評,即廷尉平,又稱廷平。蘇序:蘇軾之祖父,蘇洵之父,一生都未踏入仕途。蘇軾在“行狀”中稱其為“蘇廷評”,估計是父因子貴。行狀:古文體名,蘇廷評事略,就是講關于蘇廷評這個人的一些軼事!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日操兵乘城乘:登 B.公獨治喪執禮執禮:遵奉禮制 C.會皇考病沒沒:通“歿”,去世 D.所以勸導成就者所以:……的原因 .下列句子中,表現蘇序有見識或有雅量的一組是(3分) ①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②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懲 ③朝廷終不棄,蜀賊行破矣④此好事,卿相以為美觀耳 ⑤公始命其子渙就學⑥果自憤發力學,卒顯于世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④⑤D.②③⑥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蘇序自幼性格豁達開朗,不拘禮法。他讀書只求大體了解重要意旨就棄書而去,正因如此,到了壯年之后還不能熟知詩書。 B.蘇序只要衣食上稍有盈余,就增加日常支出或者把它贈與他人,即使因為這樣而使自己在生活上屢次陷入困頓,他也始終不悔。 C.蘇序盡管身份卑微,但目光長遠,為把兒子蘇渙培養成才,他極盡勸導之能事。蘇渙的學有所成,深深影響了眉州人的思想觀念。 D.蘇序一生都沒有功名,這與他的個性不無關系。蘇軾為他寫作這篇“行狀”,目的是讓當世君子借此了解蘇序為人行事的大致情況。 .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1)人不問知與不知,徑與歡笑造極,輸發府藏。(3分) (2)郡吏素暴苛,緣是大擾,公作詩并譏之。(3分) (二)文化經典閱讀(6分)13.閱讀下面語段,回答問題。(6分)(一)孟子曰:“無或①乎王之不智也。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見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 (《孟子?告子上》)(二)孟子謂高子曰:“山徑之蹊間,介然②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孟子?盡心下》)【注】①或:同“惑”,奇怪。②介然:經常。(1)從選段(一)來看,“王之不智”體現在 “ , ,孟子認為國君要做到“智”,應遠離 ”。(請用原文回答)(3分)(2)請簡要概括以上兩個選段所闡述的道理。(3分)答: 三、現代文論述類文本閱讀 (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題 王維的“名大家”明清詩論中對王維“名大家”的特殊定位不僅是介乎“大家”和“名家”之間的調和性觀點,更是王維詩歌的獨特成就在傳統詩學批評標準之下的特殊境遇之寫照。中國歷代詩學在評定一流大詩人的具體標準上存在著一些細微差異,但基本要求一致,即人格高尚、才大力雄、超越時代、澤被后世。其中,道德標準是成為偉大作家的首要條件,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偉大”不僅取決于文學藝術作品本身所表現出的審美價值和思想意義,還取決于作家本人在為人行事方面的崇高和磊落。杜甫得到“詩圣”的桂冠和普遍的尊奉主要就出于這種觀念,所謂“論詩者觀其大節而已”。同樣,王維被主流詩學排除在“大家”之外的首要原因也就是其氣節人格不夠符合儒家正統思想。王維篤信佛教,不是“醇儒”,所謂 “耽禪味而忘詩教,此《三百篇》之罪人矣”。“陷賊”事件又于大節有虧,宋人對王維的指摘就是典型論調。而王維的擁護者為了提升王維的地位,首先做的就是強化王維詩歌的倫理道德色彩。如推尊王維為唐詩正宗的趙殿成在《王右丞詩箋注.序》中努力為王維“陷賊“事件辯誣,強調王維的立身大節以及其詩中”有得于古者詩教之旨”和“溫柔敦厚”的一面,都是為了確立王維一流“大家”的詩歌地福建省安溪縣藍溪中學2015屆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298215.html

相關閱讀:湖北省武穴中學2015年3月份高二月考語文試題
2019年北京市海淀區高三一模試題及答案(語文)
2019?2019學年度寒假作業高三語文答案
2019年秋高三語文第一學期期中考試模擬題
2013高三上冊語文第一次月考試題(有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