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閩南示范性高級中學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試卷說明:

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本試卷考試內容為:,共頁,滿分10分,考試時間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上。2.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上,在本試卷上答題無效。按照題號在各題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3.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簽字)筆或碳素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4.保持答題面清潔,不破損?荚嚱Y束后,將本試卷自行保存,答題交回。中國國家測繪局選派精干得力的測量員參加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科考,以期對大峽谷進行實地測量,用實測數據證明了大峽谷為世界峽谷之最?瓶既藛T測理信息技術 A.地理信息系統 B.數字地球C.遙感 D.全球定位系統13、依據圖11中哪些信息可以判斷出M點是在北半球還是南半球: A.氣溫的日變化 B.山地走向 C.晝夜長短年變化 D.降水量季節變化14、有關本地區的說法正確的是: A.分布在大陸東岸 B.農業耕作制度為一年三熟 C.甘蔗是當地的主要經濟作物 D.有大面積草場分布下圖為我國某區域地形剖面及相關氣候資料圖,讀圖完成1~1題。.圖中①②③三條曲線分別代表(  )A.年降水量、七月均溫、一月均溫B.七月均溫、年降水量、一月均溫C.七月均溫、一月均溫、年降水量D.年降水量、一月均溫、七月均溫.有關該區域年降水量最小地區的描述正確的是A.其海拔約為1 800米 B.七月均溫約超過30 ℃C.氣溫年較差約為20 ℃ D.一月均溫低于0 ℃18.影響洞里薩湖水位、深度變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位置B.地形C.降水D..洞里薩湖地區交通便捷,吃水深度在4米左右的船只經各支流可到達湖區周圍的各省省會。其中通航的最佳時間是 A.1~月B.5~10月C.11月~次年月D. 日出時刻7: 508:17日落時刻17:0215:4720.他們的生日是下列日期之一,你認為是A.323日 B. C.91日 D.1221.出生位于出生的A.東南方向 B.東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22.河流A段的流向A.由東南流向西北B.由西南流向東北C.由西北流向東南 D.由東北流向西南.考察日志中A.考察時河較月份B.從A向,河谷中的砂石顆粒越來越大C.河谷及山麓D.考察時河流水位較月份高.河流DF段彎曲,而AC段比較平直分析正確的是 A.AC段河水受地轉偏向力影響小,以側蝕作用為主B.AC段河水流速較DF段的慢,以堆積和側蝕作用為主C.DF段河水流速更快,以侵蝕和搬運作用為主D.DF段河水流速較慢,以堆積和側蝕作用為主2.A. B. C.D.II卷(非選擇題,共50分)26、讀下圖回答問題:(18分)(1)比較甲、乙兩河水系特征的差異。從流多少、流域面積大小、流向等方面分析甲河下游流域面積均較狹目前,乙河下游三角洲增長速度快于甲河三角洲,分析乙河吸引我國的有利條件。闡述水庫給其下游地區的生態環境帶來了哪些不利的影響。根據圖中信息,說出蘭州的區位特點。(2)甲、乙兩地都為我國著名灌溉農業區,決定其農業布局的主導區位因素是________。試比較該主導區位因素的不同點。(3)分析圖中甲地南部高原部分地區為內流區的原因。區的自然特征10月臺風“鲇魚”過后,省降雨嚴重偏少2010年剛剛過去的3月,廣東的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偏少六成,4月雨水仍將明顯偏少,西南大旱已經蔓延到廣東。截至3月30日,中國耕地受旱面積1.16億畝,其中作物受旱9 068萬畝,重旱2 851萬畝,干枯1 515萬畝,待播耕地缺水缺墑2 526萬畝;有2 425萬人、1 584萬頭牲畜因旱飲水困難。(1)從我國的氣候特征試分析廣東3、4月降水少的原因。(4分) (2) )為緩解廣東地區的旱情,可以采取的應急措施有哪些?(6分)29、【海洋地理】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10分)(1)分析寧波附近缺乏建設鹽場的自然條件。(4分)(2)圖中a處海域有豐富的漁業資源,分析開發過程中可能帶來的問題及其對策(6分): ~學年度高三上學期地理期中考答案選擇題:題號12345678910111213答案DDBCBCDADCDCC題號141516171819202122232425得分答案ABCACDDCDCDC閩南示范性高級中學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1076895.html

相關閱讀:江西省屆高三八校聯考文科綜合地理試題 Word版含答案
關于“我國‘風云三號’極軌氣象衛星升空服務奧運”的試題
【解析版】山東省煙臺市2014屆高三11月階段檢測 地理試題 Word版
200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山東卷)文科綜合測試試題
天津市第一百中學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