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饒市屆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擬考試文科綜合試題地理卷第Ⅰ卷(選擇題共140分)一、本卷共35小題,每小題生分,共計14 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 合題目要求的。讀我國部分省(市、區)第五次(2000年)、第六次(2010年)人口普查相關數據,回答1——2題。1.表中a、b、c、d四省區排列可能是 A.浙江 西藏 上海 江西 B.上海 江西 浙江 西藏 C.江西 上海 西藏 浙江 D.西藏 浙江 江西 上海 2.關于北京人口數據說法正確的是 A.兩次人口普查數據變化,養老行業受影響最大 B.人口增長率高,主要是人口出生率高 C. 65歲以上人口比例上升,主要是人口遷移的結果 D. 15——65歲人口比例上升,主要是受經濟發展的影響 水平衡(年降水量減去年蒸發量)反映某地區水分的盈虧。下圖為世界某區域地圖。讀圖,完成3-5題。3.以下四地蒸發量最小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4.影響圖中①②兩地水平衡差異的最主要因素是 A.緯度 B.季風 C.地形 D.洋流5.自然帶的分布與水分的盈余狀況關系密切,圖中最可能出現熱帶森林帶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下圖表示某城市生個行政分區的人口數量、功能分區(分A、B、C三類功能區)、地價分布、網格代碼。同一行政分區內,若功能區相同則每一小方格人口數量相等,若功能區不同,則每一小方格人口數量依A:B:C按2:3:1比例而定。讀圖完成6——7題。6.若功能區分布合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B類功能區為商業區 ②交通通達度丙區最好 ③該市主導風向可能為偏南風 ④網格代碼7、10、12人口數量相同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7.若計劃在甲區新建一個購物中心,綜合考慮人口和地價因素,所選最佳地點的網格代碼為 A. 1 B. 2 C. 5 D. 6道路密度指的是在一定區域內,道路網的總里程與該區域面積的比值。平均車行速度是指某地區各種汽車的平均行車速度。圖1是某特大城市道路密度和平均車行速度等值線圖,圖2是該特大城市市區—郊區公路雙向車速變化曲線圖,完成8——9題。8.等道路密度線圖中甲地的值可能為 A.5 B.4.5 C.3.8 D.3.19.綜合兩圖及所學知識判斷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A.道路密度越大,車行速度越快B.為解決市區交通擁堵,在中心城區外圍大力建設以居住為主的衛星城C. a曲線反映由郊區住宅區向市區工作區的車速變化,b曲線反映由市區工作區到郊區住 宅區的車速變化 D.集合各監測站的車流信息,合理規劃城市道路10.下圖是北半球亞熱帶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計曲線圖。利用典型的農產品,該地可發展的工業是 A.猴桃飲料 B.葡萄釀酒 C.蠶絲紡織 D.甘蔗制糖11.右圖所示為某經線,N、S為極點,P為生月6日晨線和此經線的交點,且沿該經線移動。據此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日P點北移 B.P點最北可以到達北極點 C.P點往南移動,北極地區出現極夜 D.當P點到達最南位置時該經線地方時為12時第Ⅱ卷(非選擇題共160分)二、非選擇題:包括必考題和選考題兩部分。第36-411題為必考題,每個試題考生都必須做答。第42-46題為選考題,考生根據要求作答:(一)必考題(5題,共135分)36. (22分)閱讀圖文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寧夏平原自古以來就有“天下黃河富寧夏”的美譽。20世紀50年代以來,寧夏平原上修建了一系列排灌渠道。(如圖)排灌系統完善是該地發展農業的優勢條件之一。材料二:寧夏鹽池縣馬兒莊鄉地處我國自然環境敏感地帶,年平均氣溫8. 9 C,年降水量306. 87mm。以下是1955-2005年馬兒莊鄉人口與耕地的關系,草地植被指數與羊只數量的關系資料(草地植被指數是指草地植被覆蓋率與草層高度的乘積)。(1)說明寧夏平原灌溉渠道和排水渠道的作用。并指出該河段排灌水渠水量的時空變化特點。(8分)(2)1955-1995年間,馬兒莊鄉草地植被與羊只數量關系是 ▲ ,反映了草原生態存在 ▲ 的環境問題。(6分) (3)在50年代,馬兒莊鄉最主要的土地利用類型是 ▲ ;經過50年的農業生產發展,農業生產經歷了從 ▲ 業向 ▲ 的轉變,引起這種轉變的最主要原因是 ▲ 。(8分)37. (24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甲國是美國重要的服裝進口國,服裝生產中心在A城;首都B城是該國重要的工業中心,紡織、食品、制糖是其主要工業部門材料二:由火山熔巖流堵截而形成的湖泊稱為熔巖堰塞湖。I,湖是中美洲最大的湖泊,位于加拉瓜國西南部,是熔巖堰塞湖。數萬年前L湖還是太平洋的一個海灣,現在湖里仍然有成千上萬尾置魚、箭魚和大?p等海魚。L湖是世界上唯一的繁殖生息海水魚的淡水湖。(l)分析甲國城市分布的主要特點。(8分)(2)分析A城成為該國服裝生產中心的主要區位因素。(8分)(3)L湖成為世界上唯一繁殖生息海水魚的淡水湖。試分析原因。C8分)(二)選考題(共25分)請考生在第42-44三道地理題中任選一題作答,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題計分。42. (10分)【選修3一旅游地理】 我國海南島和泰國普吉島都以熱帶海濱風光著稱。讀下圖,回答問題。 (1)從自然條件分析與海南島相比,普吉島熱帶海濱旅游的主要優勢。(4分) (2)海南島和普吉島優美的自然風光、獨特的異域風睛,吸引了各地游客大量到來,繁榮經濟的同時也帶來一些負面影響。簡述當地旅游業繁榮帶來的不利影響。(6分)43. (10分)[自然災害與防治】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重旱特點為土壤出現水分持續嚴重不足,土壤出現較厚的干土層,植物姜蔫、葉片干,果實脫落,對農作物和生態環境造成較嚴重影響,對工業生產、人畜飲水產生一定影響。下圖為全國各省(渝、港、澳、臺資料暫缺)不同時期發生重旱以上年數對比示意圖。(l)簡述我國不同地區發生重旱以上年數的變化趨勢。(生分)(2)1980年以來遼寧省重旱多發,說出遼寧省重旱最易發生的季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分析其主要自然原因。(6分)44. (l0分)[環境保護】煤炭開采方法主要由露天開采和地下開采兩種。右圖為我國北方某煤炭開采區土地復墾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簡述煤炭開采區若不重視土地復墾可能帶來的生態環境問題。(6分) (2)簡述圖示地區土地復墾所采取主要措施。(4分)上饒市屆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擬考試文科綜合參考答案地理部分一、選擇題 1.B 2.D 3.B }1.C 5.C 6.B 7.C 8.B 9.C 10.B 11.D二、非選擇題 36.(22分) l)灌溉渠道:從黃河干流引水灌溉。(2分) 排水渠道:將多余的水(或汛期時大量的來水),通過排水渠道引到黃河,緩解由于大水漫灌而引起的土壤鹽漬化。(2分) 時間變化特點:(春)夏季水量大,(秋)冬季水量小。(2分) 空間變化特點:灌溉渠道流量越流越小,排水渠道流量越流越大。(2分) (2)關系:草地植被指數越低,羊只數量越多; (2分) 環境問題:過度放牧;草地質量不斷降低;草場退化;草地承載力下降(4分) (3)草地(2分)畜業(畜牧業) (2分)種植業、畜牧業兼有(混合農業)(2分) 人口增長過快(2分) 37.(24分) (l)主要分布在鐵路沿線,(2分)江河湖海及內陸高原及其附近;(2分) 西部城市分布較密集; (2分)西部比東部城市等級高。C2分) (2)鄰近紡織工業中心B城,接近原料地(2分);A城有鐵路通往美國(或海港),交通便利(2分);距美國較近,接近消費市場(2分);甲國是發展中國家,勞動力成本低(2分)。 (3)因火山噴發,火山熔巖流堵截,而與外海隔絕而成湖(2分);地表徑流不斷匯入湖泊,湖水上漲不斷外泄人海,湖水日漸淡化,變成淡水湖。(2分) L湖湖面廣闊,為體型大的海魚提供了廣闊的生存空間(2分);在湖水日漸淡化過程中,海魚也適應了水的淡化存活下來(2分)。 42.[選修3一旅游地理] (l)緯度低,冬季氣溫高(2分);臺風影響小(2分)。 (2)對旅游資源造成破壞;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外來文化對地方傳統文化的沖擊;導致 土地、房價、日常生活服務和消費品上漲;價格導致一些社會問題,如犯罪率上升;占用和毀壞一定數量的農田和林地。(任答3點,每點2分) 43. (1)大部分省市的重旱以上干旱年數增加;北方各省區重旱以上干旱發生的幾率增加明顯快于南方省區。(4分) (2)春季。(2分)春季降水偏少;氣溫回升快,加之大風天氣頻繁,土壤水分蒸發旺盛。(4分) 44. (10分) (l)地面塌陷、地下水污染、植被遭破壞、水土流失、生物多樣性減少等生態環境問題。(任答三點,6分) (2)植樹造林種草;因地制宜布局農、牧、漁業;土壤恢復、培肥等。(答對兩點4分)江西省上饒市屆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 地理 (word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1084029.html
相關閱讀:江西省屆高三八校聯考文科綜合地理試題 Word版含答案
關于“我國‘風云三號’極軌氣象衛星升空服務奧運”的試題
【解析版】山東省煙臺市2014屆高三11月階段檢測 地理試題 Word版
天津市第一百中學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
200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山東卷)文科綜合測試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