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
時間:90分鐘 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 共50分(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意要求)。
圖示意某國1940-2018年人口自然增長率變化情況。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各題。
1.該國在圖示時間段內,人口最多的年份可能是( )
A.1970年 B.1985年 C.2005年 D.2018年
2.緩解該國目前人口問題的合理措施是( )
A.限制人口遷移 B.提高教育水平
C.提倡早婚 D.鼓勵生育
人口撫養比是非勞動年齡人口數與勞動年齡人口(15至64歲)數的比值。如果勞動年齡人口增長、人口撫養比下降,就會帶來人口紅利,反之就沒有人口紅利。下圖表示日本人口紅利消失前后經濟走勢。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3.根據材料和圖,可以得出結論是 ( )
A.經濟高速增長時期撫養比持續下降
B.經濟減速增長時期撫養比大幅度上升
C.人口紅利是影響經濟增速的主導因素
D.人口紅利的消失會影響經濟增長的速度
4.為應對人口撫養比轉變產生的影響,日本可采取的措施有 ( )
①推遲退休年齡 ②調整生育政策 ③輸出國際勞工 ④提高消費水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讀下圖,回答下列各題。
5.圖中四條曲線分別代表發展中國家城市化水平、發達國家城市化水平、發展中國家城市人口和發達國家城市人口,它們對應的曲線分別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④③① D.②①③④
6.從圖中能得到的結論是( )
A.發達國家城市化速度在加快
B.發展中國家城市化速度始終高于發達國家
C.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不到一半
D.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數量以發展中國家居多
聚落的形成和發展,不但受自然地理因素的影響,還受社會經濟因素的影響。在上述兩大因素影響下,有的聚落在成長,有的聚落在衰落。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7.圖中四個聚落中,最有可能發展成為城市的是( )
A.a B.b C.c D.d
8.影響該城市形成的主要區位因素是( )
①宗教中心 ②自然資源豐富 ③地形開闊平坦 ④河流交匯處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9.從城市功能區合理布局的角度考慮,若在下圖中分別布局中心商務區、住宅區、城郊農業區、港口碼頭四個功能區,則①②③④對應的功能分區分別是 ( )
A.港口碼頭、城郊農業區、住宅區、中心商務區
B.住宅區、港口碼頭、城郊農業區、中心商務區
C.港口碼頭、城郊農業區、中心商務區、住宅區
D.中心商務區、住宅區、港口碼頭、城郊農業區
讀下圖,甲、乙、丙、丁四個地區的氣溫雷達圖和降水柱狀圖,回答下列小題。
10.四個地區中,晝夜長短變化最小的是 ( )
A.甲 B. 乙 C. 丙 D. 丁
11.四個地區中,冬春季節農業生產易受干旱、寒潮、沙塵暴影響的是( )
A.甲 B. 乙 C. 丙 D. 丁?
12.從氣候條件考慮,不適宜乙地區的農業地域類型是( )
A.混合農業 B. 水稻種植業 C. 乳畜業 D. 園藝業
2018年與2022年世界杯足球賽將分別在“航母”大國俄羅斯(面積1700萬平方千米)和“袖珍”小國卡塔爾(面積1.14萬平方千米)舉辦。讀兩國簡圖,回答下題。
13.兩國都具有的優勢能源資源是 ( )
A.石油 B.太陽能 C.森林資 D.煤炭
14.近年來,卡塔爾出現外籍人口大量遷入的現象,導致人口增長迅速,其主要原因是 ( )
A.該國氣候適宜,環境優美,吸引人們大量涌入
B.該國石油資源豐富,資源開采需要大量勞動力
C.該國政治穩定,成為周圍動蕩國家人們的避難所
D.該國沙漠化防治工程建設需要大量勞動力
15.兩國在農業生產中墾殖指數都不高,其自然原因 ( )
A.相同,都是因為水資源缺乏
B.不同,俄羅斯地廣人稀,卡塔爾地少人多
C.不
不同,俄羅斯氣溫低、凍土廣布,卡塔爾氣候干旱、沙漠廣布
D.相同,都是因為地形崎嶇所致
讀我國某地區不同坡度地形比例圖和當地氣溫與降水統計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16.該地區氣候類型最可能是( )
A.亞熱帶季風氣候 B.溫帶季風氣候
C.高山氣候 D.溫帶大陸性氣候
17.結合地形的影響,該地區農業發展應以( )
A.小麥種植為主 B.山地林、牧業為主
C.水稻種植為主 D.淡水養殖業為主
18.該地區工業原料與其工廠組合,正確的是( )
A.橡膠──輪胎廠 B.棉花──紡織廠
C.甜菜──制糖廠 D.茶葉──茶廠
下圖是三類工業投入結構圖,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9.下列地區所建企業與圖中乙類工業投入相符的是 ( )
A.廣西建制糖廠
B.成都建集成電路廠
C.云南建棉紡織廠
D.珠江三角洲建核電站
20.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工業投入結構由甲類向丙類轉變的地區是 ( )
A.遼中南地區 B.黃河河套地區
C.京津唐地區 D.珠江三角洲地區
讀某工業產品價格和成本與市中心距離相關曲線圖,回答下列小題。
21.該工業由③地遷到①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環境污染較輕 B.地租價格較低
C.交通運輸便利 D.接近消費市場
22.從經濟效益考慮,圖中③地適合發展( )
A.經濟林業 B.棉花作物
C.蔬菜、花卉 D.糧食作物
下表為我國三種產業生產布局的變化,根據所學的地理原理回答下列問題。
甲產業 乙產業 丙產業
1990年主要生產省份 上海、廣東、北京、天津、山東、安徽、河南、江蘇、四川
2001年主要生產省份 廣東、山東、安徽、河南、江蘇、四川 北京(39%)、
廣東(26%) 上海( 35%)、廣東(28%)、江蘇(20%)
23.影響甲產業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
A.原材料的供應 B.大量廉價的勞動力
C.交通的便利程度 D.市場的開放程度
24.決定乙、丙產業集中分布在京、滬、粵三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經濟因素 B.環境因素 C.技術因素 D.勞力因素
25.有關甲、乙、丙產業布局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甲產業因生產條件比較優勢的變化,有從沿海向內地遷移的趨勢
B.乙、丙產業布局的集聚效應明顯,主要是為了降低生產成本
C.甲、乙、丙產業均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
D.三種產業布局的變化體現了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
二、綜合題(50分)
26.(13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武漢市城區圖:
材料二:武漢市遷入人口的來源地構成圖及武漢市遷入人口就業結構圖:
材料三:主要人口遷出省份遷往武漢市的人口統計圖:
(1)簡述武漢市形成和發展的區位條件。(答出三點即可,6分)
(2)根據材料說明武漢市遷入人口的地區構成特點?(4分)
(3) 分析人口遷入對武漢市經濟發展的有利和不利影響。(3分)
27.(17分)繼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和海南之后,2010年5月,中央正式批準喀什設立經濟特區。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喀什全稱“喀什噶爾”,意為玉石集中之地,直到海路開通之前,喀什作為“絲綢之路”的交通要沖,一直是中外商人云集的國際商埠?κ驳貐^是中國的西大門,與中亞、西亞和南亞的多個國家接壤,有6個一類國家對外開放口岸,區位優勢明顯。喀什地區蘊藏有金、銅、鋁、鎳、鋅、鈦、水晶、云母等63種礦產,石膏產量居全國前茅,蛇紋石產量居全國第三位,石油、天然氣、玉石等礦藏儲量豐富。
材料二 喀什所在地區簡圖(圖甲)和深圳所在地區簡圖(圖乙)
(1)材料二兩圖中城市多分布在較為平坦地區,其地形成因有何異同?(3分)
(2)分析喀什所在地區發展農業的有利自然條件。(答出三點即可,6分)
(3)試比較說明深圳和喀什各自成為經濟特區的優勢條件。(答出四點即可,8分)
28.(20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摩洛哥位于非洲大陸西北部,輪廓形狀如圖所示。
材料二 摩洛哥地處非洲西北角,受地形影響,其南北自然環境差異大,西北部和北部地區氣候宜人,花木繁茂,風景如畫,贏得了“北非花園”的美稱。
材料三 磷酸鹽在生產生活各方面都有廣泛用途。如用于食品工業、化工工業和化肥制造等。摩洛哥磷酸鹽豐富,約占世界儲量的75%。2004年摩洛哥磷酸鹽生產2537萬噸,出口1172萬噸,出口收益4.5億美元。
(1)據圖歸納摩洛哥城市集中分布特點并解釋其自然原因。(6分)
(2)分析丹吉爾免稅工業園區布局的有利社會經濟區位條件。(答出三點即可,6分)
(3)結合資料就摩洛哥如何利用當地資源和環境特色振興經濟提出建議。(答出四點即可,8分)
沈陽鐵路實驗中學2018—2018學年度上學期第二次月考
高三地理答案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 共50分(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意要求)。
1-5 BDDAD 6-10 DACCC 11-15 ABABC
16-20 ABDAD 21-25 BCBCA
二、綜合題(50分)
26.(13分) (1)位于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位于河流交匯處,水源充足,水上交通便利;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和濕潤;鐵路樞紐,陸上交通便利。(6分,答出3點即可)
(2)特點:遷入人口以本省人口為主;省外遷入人口以周邊省份為主(4分)。
(3)影響:增加勞動力;促進武漢市第(二)三產業發展;帶來交通、住房、教育、環境壓力等。(3分)
27.(17分)
(1)相同點:都有河流沖積而成。(1分)不同點:喀什地區是河流出山口處的扇形堆積體,為沖積扇平原。(1分);深圳所在地區河流是入?诔练e形成,為三角洲平原。(1分)
(2)光照強,晝夜溫差大有利于農作物積累養分;有灌溉水源;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任答三點即可)(6分)
(3)深圳:位于我國南部沿海,毗鄰港澳,靠近東南亞;勞動力豐富;是我國著名僑鄉等(任答兩點即可)(4分)喀什:資源豐富;歷史悠久;地處我國聯系中亞、南亞、西亞的樞紐位置等(任答兩點即可)(4分)
28.(20分)
(1)特點:主要(集中)分布在北部、西部(西北部)沿海地區(2分)
原因:①北部、西部為地中海氣候,氣候溫和宜人;②地形絕大多數在200米以下,地形平坦(地處沿海平原)。(4分)
(2)①位于直布羅陀海峽附近,海運便利;②勞動力廉價,地價低廉,生產成本低;③距離歐洲近,毗鄰市場;④政策支持。(答出三點即可,6分)
(3) ①利用漫長的海岸線建設港口,發展海運;②借助北非花園的美譽,積極發展旅游業;③對資源進行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同時帶動當地的就業;④充分利用當地光熱資源,發展水果、花卉、園藝、經濟作物等現代集約農業;⑤加強基層設施建設,發展轉口貿易;⑥利用當地氣候資源,發展太陽能、風能等能源工業等。(答案合理酌情給分。任答4點即得8分)
參考答案
【解析】
試題分析:
7.讀圖,四個聚落中,a地地域較寬闊平坦,發展空間廣。位于河流交匯處,河流寬,人流物流是多,最可能發展為城市,A對。B、c、d三地發展空間狹小,且位于支流沿岸,人流物流量小,B、C、D錯。
8.根據題目中材料,影響城市形成的主要區位因素與宗教無關,①錯。不知道自然資源情況,②錯。 該地地形開闊平坦,③對。d也在河流交匯處,不能發展為城市,④錯。所以C對。
9.中心商務區要求交通便利,消費人群多,宜布局在市中心,圖中的③處。住宅區占地面積大,既方便上下班,又要方便購物,宜布局在圖中的④處。城郊農業區布局在城外,地形平坦開闊,水源充足的地方,圖中②處。港口碼頭必須在河流沿岸,布局在圖中①處。所以對應功能區依次是港口碼頭、城郊農業區、中心商務區、住宅區,C對。
考點:影響城市形成發展的區位因素,城市功能區布局原則。
10.C 11.A 12.B
【解析】
試題分析:
10.緯度越高,晝夜長短變化幅度越小。根據降水量柱狀圖可知,丙地7月降水量最多,且年降水量也最多,在根據氣溫曲線圖可知,丙地1、7月平均氣溫均最高,故應該為熱帶雨林氣候,位于赤道附近,故晝夜長短變化最小。
11.根據氣溫曲線可知,甲地1月氣溫低于0℃,說明該地位于溫帶地區,在根據降水量圖可知,該地降水集中在夏季,年降水量不多,應該
為溫帶季風氣候,故春季節農業生產易受干旱、寒潮、沙塵暴影響。
12.根據降水量圖可知,乙地夏季降水量少,但年降水量多;從氣溫曲線可知,該地區最低月氣溫在0℃以上,7月氣溫高,應該為北半球的地中海氣候,故不適宜發展喜高溫、喜濕的水稻種植業。
考點:該題考查氣候類型的判斷和農業地域類型。
【解析】
試題分析:
16.讀表格中氣候資料,最冷月氣溫大于0度,說明位于亞熱帶地區,降水有明顯季節變化,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符合季風氣候的特征,所以可能是亞熱帶季風氣候。結合題中選項判斷,只有B是亞熱帶氣候,所以B對。A、C、D三種氣候類型最冷月氣溫都小于0度,都不屬于亞熱帶氣候,所以都是錯的。
【解析】
試題分析:
21.由圖可知,圖中③地和①地產品價格一樣,但是③地成為遠高于①地,為了獲得更好經濟收入,逐漸由③地遷到①地,所以對主要的原因是①地地租價格較低。
22.③地距離城市中心較近,土地價格較高,應該種植經濟收入較高的蔬菜和花卉。
考點:該題考查工業和農業區位因素。
23.B24.C25.A
【解析】
試題分析:
23.根據圖表信息可知,甲工業主要布局在人口密集的地方,主要是利用廉價勞動力。
24.乙、丙產業集中分布在京、滬、粵三地,且出現的時間晚,因此布局的主導因素是技術。
25.甲是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為了降低生產成本,發揮區位優勢,逐漸從發達地區轉移到欠發達地區。
考點:本題考查工業的區位因素。
(4分)
【解析】
試題分析:
(1)異同點要分析相同點和不同點。二者相同點都是有河流沖積而成,但是一個位于西北山前是沖積扇,一個位于珠江口是三角洲。
(2)農業的自然條件可以結合材料得出:由于此地緯度較高和溫帶大陸性氣候光照強,晝夜溫差大有利于農作物養分積累、山麓地帶冰川積雪融水可以提供農業灌溉水源,同時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等。
(3)比較說明各自優勢條件可以從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兩個方面分析。深圳主要是位置優越,勞動力 豐富,僑鄉等。喀什主要是歷史悠久,位置優越,資源豐富等。
考點:本題主要考查比較兩個不同地區發展條件。
28.(1)特點:主要(集中)分布在北部、西部(西北部)沿海地區(4分)
原因:①北部、西部為地中海氣候,氣候溫和宜人;②地形絕大多數在200米以下,地形平坦(地處沿海平原)。(6分)
(2)①位于直布羅陀海峽附近,海運便利;②勞動力廉價,地價低廉,生產成本低;③距離歐洲近,毗鄰市場;④政策支持。(8分)
(3) ①利用漫長的海岸線建設港口,發展海運;②借助北非花園的美譽,積極發展旅游業;③對資源進行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同時帶動當地的就業;④充分利用當地光熱資源,發展水果、花卉、園藝、經濟作物等現代集約農業;⑤加強基層設施建設,發展轉口貿易;⑥利用當地氣候資源,發展太陽能、風能等能源工業等。(答案合理酌情給分。任答4點即得8分)
【解析】
試題分析:
(1)影響城市分布的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氣候、河流,從圖中可以看出摩洛哥城市集中分布在北部、西部沿海地區。從氣候來看北部、西部為地中海氣候,氣候溫和宜人,從地形看,絕大多數在200米以下,地形平坦。
(2)從材料一圖中發現,丹吉爾免稅工業園區位于直布羅陀海峽附近,圖中方框里材料說明,該工業園區是利用外資和海外市場,所以要求海運便利,該地區距離歐洲近,毗鄰市場。而本國的優勢是勞動力廉價,地價低廉,生產成本低,有國家政策支持。
(3)讀圖可知,可以利用海岸線發展海洋運輸;利用“北非花園”的美稱,發展旅游業;利用當地的氣候資源,發展太陽能和風能的能源工業;充分利用當地的光熱資源,發展水果、花卉和園藝等現代集約農業;利用當地豐富的礦產資源,進行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等。
考點:該題考查城市分布及原因,工業發展區位條件和振興民族經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1275508.html
相關閱讀:關于“我國‘風云三號’極軌氣象衛星升空服務奧運”的試題
江西省屆高三八校聯考文科綜合地理試題 Word版含答案
天津市第一百中學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
200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山東卷)文科綜合測試試題
【解析版】山東省煙臺市2014屆高三11月階段檢測 地理試題 Word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