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密★啟用前山東省聊城市2013屆高三上學期“七校聯考”期末檢測化學試題考試時間:100分鐘;題號一二三四總分得分注意事項:1.答題前填寫好自己的姓名、班級、考號等信息2.請將答案正確填寫在答題卡上第I卷(選擇題)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1.下列對非金屬元素(除稀有氣體外)的相關判斷正確的是①非金屬元素都是主族元素②單質在反應中都只能作氧化劑③氫化物常溫下都是氣態,所以都叫氣態氫化物④氧化物常溫下都可以與水反應生成酸 ⑤非金屬元素R所形成的含氧酸鹽(MaROb)中的R元素必定呈現正價⑥除惰性元素外,周期表中共有16種非金屬元素A.②⑤④ B.①③⑥ C.①⑤⑥ D.②③④2.關于下列圖示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 圖①所示實驗可比較硫、碳、硅三種元素的非金屬性強弱B. 用圖②所示實驗裝置排空氣法收集CO2氣體C. 圖③表示可逆反應CO(g)+H2O(g)CO2(g)+H2(g)的ΔH大于0D. 圖④裝置可以用來除去SO2中的HCl3.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在pH=1的溶液中,Cu2+、Fe2+、NO3-和SO42-能大量共存B.用惰性電極電解飽和氯化鈉溶液的離子方程式:2Cl- + 2H+ = H2↑+ Cl2↑C.鎂鋁合金被堿液腐蝕時,負極反應式為:Mg — 2e- = Mg2+D.檢驗某未知溶液中是否含SO42-時,應先加鹽酸酸化,再加BaCl2溶液4.用下圖Ⅰ所示裝置通電10分鐘后,去掉直流電源,連接成圖Ⅱ所示裝置,可觀察到U形管左端鐵電極表面析出白色膠狀物質,U形管右端液面上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同溫、同壓下,裝置Ⅰ中石墨電極上方得到的氣體比鐵電極上方得到的氣體多B.用裝置Ⅱ進行實驗時鐵電極的電極反應為Fe-2e-+2OH-===Fe(OH)2C.用裝置Ⅱ進行實驗時石墨電極的電極反應為2H++2e-===H2↑D.裝置Ⅰ通電10分鐘后鐵電極周圍溶液pH降低5.關于下列各裝置圖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① ② ③ ④A.用裝置①精煉銅,則a極為粗銅,電解質溶液為CuSO4溶液B.裝置②的總反應是:Cu+2Fe3+=Cu2++2Fe2+C.裝置③中鋼閘門應與外接電源的負極相連D.裝置④中的鐵釘幾乎沒被腐蝕6.利用右圖裝置,完成很多電化學實驗。下列有關此裝置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若X為鋅棒,Y為NaCl溶液,開關K置于M處,可減緩鐵的腐蝕,這種方法稱為犧牲陽極的陰極保護法B.若X為碳棒,Y為飽和NaOH溶液,開關K置于N處,保持溫度不變,則溶液的pH保持不變C.若X為銅棒,Y為硫酸銅溶液,開關K置于M處,銅棒質量將增加,此時外電路中的電子向銅電極移動D.若X為銅棒,Y為硫酸銅溶液,開關K置于N處,鐵棒質量將增加,溶液中銅離子濃度將減小7.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同一主族相鄰兩個周期的元素的原子序數差為上一周期所含元素種類B.短周期元素中同主族元素X的原子序數不可能是Y的2倍C.L層上的電子數為奇數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D.目前使用的元素周期表中,最長的周期含36種元素8.“封管實驗”具有簡易、方便、節約、綠色等優點,觀察下面四個“封管實驗”(夾持裝置未畫出),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加熱時,①上部匯集了固體NH4Cl,說明NH4Cl的熱穩定性比較好B.加熱時,②、③溶液均變紅,冷卻后又都變為無色C.④中,浸泡在熱水中的容器內氣體顏色變深,浸泡在冰水中的容器內氣體顏色變淺D.四個“封管實驗”中所發生的化學反應都是可逆反應9.向四支試管中分別加入少量不同的無色溶液進行如下操作,結論正確的是 ( )操作現象結論A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原溶液中有SO42-B滴加用稀硫酸酸化的硝酸銀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原溶液中有Cl?C用潔凈鉑絲蘸取溶液進行焰色反應火焰呈黃色原溶液中有Na+、無K+D滴加稀NaOH溶液并加熱,將濕潤紅色石蕊試紙置于試管口試紙不變藍原溶液中無NH4+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22.4 L Cl2中含有NA個Cl2分子B.標準狀況下,22.4L CCl4中含有的CCl4分子數為NAC.1.0 L 濃度為18mol?L-1H2SO4溶液與足量的銅片加熱條件下反應,被還原的H2SO4的分子數為9NAD.一定條件下,2.3gNa完全與O2反應生成3.6g產物時失去的電子數為0.1NA草酸溶液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其離子方程式為MnO4-+H2C2O4+H+→CO2↑+Mn2++__(未配平)。關于此反應的敘述正確的是 A.該反應的還原產物是CO2 B.該反應右框內的產物是OH-C.配平該反應后,H+計量數是6 D.1molMnO4-在反應中失去5mol電子“封管實驗”具有簡易、方便、節約、綠色等優點,觀察下面四個“封管實驗”(夾持裝置未畫出),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加熱時,①上部匯集了固體NH4Cl,說明NH4Cl的熱穩定性比較好B.加熱時,②、③溶液均變紅,冷卻后又都變為無色C.④中,浸泡在熱水中的容器內氣體顏色變深,浸泡在冰水中的容器內氣體顏色變淺D.四個“封管實驗”中所發生的化學反應都是可逆反應有下列兩種轉化途徑,某些反應條件和產物已省略,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途徑① SH2SO4途徑② SSO2SO3H2SO4A.途徑①反應中體現了濃HNO3的強氧化性和酸性B.途徑②的第二步反應在實際生產中可以通過增大O2濃度來降低成本C.由途徑①和②分別制取1 mol H2SO4,理論上各消耗1 mol S,各轉移6 mol e-D.途徑②與途徑①相比更能體現“綠色化學”的理念是因為途徑②比途徑①污染相對小且原子利用率高在某無色溶液中緩慢地滴入NaOH溶液直至過量,產生沉淀的質量與加入的NaOH溶液體積的關系如右圖所示,由此確定,原溶液中含有的陽離子可能是A.Mg2+、Al3+、Fe3+B.Na+、Mg2+、Al3+C.H+、Ba2+、Al3+D.H+、Mg2+、Al3+15.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正四面體構型的分子中鍵與鍵之間的夾角均是109°28′B.粒子間以分子間作用力結合而成的晶體其熔點一般不會很高C.離子晶體中含有離子鍵,不能含有共價鍵D.金屬陽離子只能存在于離子晶體中1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π鍵是由兩個p軌道“頭碰頭”重疊形成的B.σ鍵是鏡像對稱的,而π鍵是軸對稱的C.乙烷分子中的鍵全為σ鍵,而乙烯分子中含σ鍵和π鍵D.H2分子中含σ鍵,而Cl2分子中含π鍵17.下圖為直流電源電解稀Na2SO4水溶液的裝置。通電后在石墨電極a和b附近分別滴加一滴石蕊試液,下列實驗現象中正確的是A.逸出氣體的體積a電極的小于b電極的B.一電極逸出無味氣體,另一電極逸出刺激性氣味氣體C.a電極附近呈紅色,b電極附近出現藍色D.a電極附近呈藍色,b電極附近出現紅色18.已知①2C(s)+O2(g)===2CO(g);ΔH=-221.0kJ?mol-1②2H2(g)+O2(g)===2H2O(g);ΔH=-483.6kJ?mol-1則反應C(s)+H2O(g)===CO(g)+H2(g)的ΔH為A.+131.3kJ?mol-1 B.-131.3kJ?mol-1C.-352.3kJ?mol-1 D.+262.6kJ?mol-119.根據表中信息,判斷以下敘述正確的是:短周期元素代號LMQRT原子半徑/nm0.1600.1430.1120.1040.061主要化合價+2+3+2+6、-2-2A、氫化物的沸點為H2T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211677.html
相關閱讀:2012年第二學期高三化學綜合測試題
高三化學第三次月考參考試卷[1]
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學2015屆高三8月月考化學試題
陜西省長安一中2012—2013學年度高三第一學期期中考試試題 化學
山東省濟寧曲阜市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