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廈門第一中學2013-2014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考試高三年地理試卷說明:本卷共分Ⅰ、Ⅱ兩卷,其中Ⅰ卷為選擇題,Ⅱ卷為綜合題。請把Ⅰ卷的選擇題答案用2B鉛筆填涂在答題卡上,把Ⅱ卷的答案把黑色簽字筆寫在答題卷上。完卷時間:120分鐘。滿分:100分。第Ⅰ卷(選擇題,48分)本卷共24題,每題2分,共48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最符合題意的。圖1示意我國某科考基地及其附近區域,該區域有冰川分布,R河2月份流量最大。讀圖完成1~2題。1. “站在這里向北看去,山丘下的湖泊,就像一塊碧玉一般,鑲嵌在大地上;而湖泊北部和東部兩座延伸出來的長長山脊,如同一雙溫柔的手,以無限的深情呵護著這熟睡的精靈”。文中的“這里”最可能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 該科考基地位于 A.南極長城站 B.北極黃河站 C.格陵蘭島 D.青藏高原圖2為某區域海平面等壓線(單位:hPa)分布圖,讀圖完成3~4題。3. 假設該日氣壓的變化只和氣溫有關,則圖2兩條緯線和三條經線的交點中,氣溫日較差最小的是A.(40°,130°) B.(30°,120°)C.(40°,140°) D.(30°,130°)4. 該時間段內,M點 ①氣溫降低 ②天氣晴朗 ③風力減弱 ④偏南風轉西北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讀圖3“世界某區域圖”,完成5~6題。gkstk5. 與圖中沙漠形成主導原因相同的地區是①阿拉伯半島的沙漠 ②安第斯山南段東側的沙漠③澳大利亞中西部的沙漠 ④塔里木盆地沙漠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6. 圖示季節,沿河流各段及周邊區域地理現象的描述不正確的是A. ①②河段正值豐水期B. ②③河段水量減少C. ③④河段沿岸草木枯黃D. ④⑤河段森林茂密表1是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時“山東省某市遷入入口年齡及性別統計表”。完成7~8題。年齡段(歲)0~1415~2930~4445~59≥60男性人口(萬)5.0425.1414.684.941.76女性人口(萬)3.8437.1011.634.014.787. 該市遷入人口的特征有gkstk A.以中老年人口為主 B.老年人口比重低于青少年人口 C.男性人口比重高于女性人口 D.與該市原有人口年齡構成相似8. 遷入人口對該市可能導致的影響有 A.導致該市非農業用地的減少 B.擴大該市的環境人口容量 C.減輕了城市基礎設施的壓力 D.加劇了當地就業緊張局面圖4為1959-2009年秦嶺山地1月0℃等溫線位置變化圖。完成9~10題。9. 該地1月0℃等溫線的位置總體上A. 向亞熱帶地區偏移 B. 向落葉闊葉林帶偏移C. 向低緯度地區偏移 D. 向海拔較低地區偏移10. 根據圖中等溫線的位置及其變動可知A.甲地為山,冬季平均氣溫趨于上升 B.甲地海拔低于乙地海拔C.乙地為山谷,冬季平均氣溫趨于下降 D.甲地年平均氣溫高于乙地圖5示意1990~2011年某城市人口自然增長率和凈遷入率變動情況,讀圖完成11~12題。11. 該城市人口增長最快的年份是A. 1999年 B. 2002年 C. 2008年 D. 2011年12. 該市人口總量最少和最多的年份分別是A.1990年;2011年 B.1993年;2008年 C.1990年;2008年 D.1993年;2011年13. 圖6為女王頭(蕈狀石),是臺灣野柳地質公園的一個知名景觀。由于其頸子修長、臉部線條優美,外型宛如一個凝視遠方的女王,故得到女王頭的美名。她大約4000歲,頭部可以找到海洋生物化石!芭躅^”的形成過程最可能是A.流水侵蝕→沉積作用→地殼抬升B.沉積作用→地殼抬升→風化侵蝕C.地殼斷裂→地殼抬升→化學溶蝕D.風化侵蝕→沉積作用→地殼抬升圖7示意某國家部分經濟活動分布。該國人口2100萬,人口自然增長率約2.6%,礦產品、可可和木材為其三大經濟支柱。完成14~16題。14.該國城鎮主要分布在①南部地區②鐵路沿線③畜牧區的中心④沿海地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5.該國A.南部年降水量比北部豐富B.水庫水不參與海陸間循環C.人口密集,經濟發達D.人口增長處于現代型16.下列城市最適合發展煉鋁工業的是A. E B. F C. G D. H圖8是某工廠原料和產品等運費曲線圖。假設該廠生產某產品需使用Y產地的原料,而產品供給市場S。每生產1單位重量產品需要5單位重量原料,運費只與重量、距離有關。讀圖,完成17~18題。17.下列地點最適合設廠的是A.甲B.乙C.丙D.丁18.該工廠可能是A.啤酒廠B.制糖廠C.普通服裝廠D.精密儀表廠表2反映了我國某農作物的主產省區在1980~2010年種植面積的變化(單位:千公頃)。讀表完成19~20題。省區簡稱年鄂蘇冀魯新1980~1990-136.1-59.5362.2672.3254.01991~2010-145.5-310.3-644.2-1051.1560.719.1980~2010年,該農作物主產區空間分布重心的變化特點是A.由北向南 B.由東向西再向北C.由南向北再向西北 D.由南向北再向東20.引起其變化的主要因素可能為①熱量條件 ②市場距離 ③國家政策 ④勞動力價格 ⑤產品質量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圖9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業結構與城鎮人口比重變化。完成21~22題。21. 產業結構調整促進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現在A. 第二、三產業就業比重均持續快速提高B. 勞動力由第一產業向第二、三產業轉移C. 城鎮新增就業人口第二產業超過第三產業D. 農村人口向東部沿海城市遷移數量增加22. 為增強工業對就業和農業產業化的帶動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著力發展A. 勞動力導向型和原料導向型工業 B. 技術導向型和市場導向型工業C. 動力導向型和勞動力導向型工業 D. 原料導向型和技術導向型工業圖10示意我國某山峰植被分布狀況。讀圖完成23~24題。23.該山峰位于A.東南丘陵 B.大興安嶺 C.天山山脈 D.橫斷山區24.當地馬鈴薯的栽培高度上限玉米高的原因主要是馬鈴薯A.對光照要求較低 B.對降水要求較少C.對熱量要求較低 D.對土壤要求較低25.(14分)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gkstk圖11中甲島是太平洋中部的一個火山島,經濟以農業為主,甘蔗制糖業是該島最主要的支柱工業。甘蔗為喜溫、喜光作物,年積溫需5500℃~8500℃,年降水量要求800~1200mm。(1)比較N、S兩城市冬半年降水量的大小,并原因。(4分)(2)簡要分析該島甘蔗種植主要分布在西部的自然原因。(2分)(3)說出甘蔗制糖業布局的主導因素。(1分)2008年該島甘蔗每公頃產量為45.89噸,我國為71.23噸。近年來,我國部分企業計劃利用我國甘蔗的種植技術和甲島所在國政府合作,在甲島投資種植甘蔗。(4)分析我國部分企業計劃在甲島投資甘蔗種植的主要原因。(5分)2010年,我國需要進口177萬噸食糖,預計將逐年增加。(5)分析我國蔗糖進口量逐年增加的主要原因。(2分)26.(11分)近30年來,圖12中某市的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讀圖回答問題。(1)據圖說出該市城市化進程的主要表現。(3分) (2)簡析國道改道的主要原因。(2分) (3)該市鋼鐵工業布局較合理,而化工廠布局不合理,請從環境因素說明理由。(6分)2. (12分)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圖13所示地區是我國“西電東送”南通道電源點之一,已形成以甲、乙為中心的鐵路、國道和高速公路網絡,其中R河流域正在發展成為“電力——冶金——化工基地”。(1)說出R河流域的地形特征。(3分)(2)評價P地建設大型水電站的區位條件。(5分)(3)闡述R河流域發展冶金、化工產業的有利條件。(4分)28.(15分)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我國種桑養蠶抽絲的歷史悠久,是世界上絲綢生產量與出口量最大的國家。桑蠶飼育適溫為20~30℃,養蠶周期一般需要40~60天。2006年,我國實施“東桑西移” 戰略,把蠶繭主產區從東部的廣東、浙江、江蘇等省逐漸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圖14中的甲自治區在接受“東桑西移”的過程中桑蠶產業發展迅速,近年來蠶絲產量已經穩居全國第一。圖15為N市的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1)從經濟角度簡析我國實施“東桑西移”戰略的原因。(4分)(2)從氣候角度分析甲自治區發展蠶桑產業的有利條件。(4分) (3)簡述N市成為大宗蠶絲交易中心的有利條件。(4分)(4)分析開展蠶桑資源的綜合應用對蠶區農村的有利影響。(3分)1.D 2.A 3.B 4.C 5.A 6. C 7. B 8. D 9. B 10.A 11.C 12.D13.B 14.C 15.A 16.D 17.A 18.B 19.C 20.D 21.B 22.A 23.D 24.C第Ⅱ卷(共52分)25.(14分)(1)S市大于N市(1分)。原因:該島位于南半球,冬半年受來自海洋的東南(信)風影響(1分),S市位于東南風的迎風地帶(1分),N市位于背風地帶(1分)。(2)西部地區光照強(1分),降水量適中(1分)。(3)原料(1分)。gkstk(4)我國有資金和農業技術優勢(1分);gkstk甲島地處熱帶,光熱充足(1分),土壤肥沃(1分),甘蔗生產的自然條件優越;甲島甘蔗需求量大,市場廣闊(1分);甲島所在國政策支持(1分)。(5)人口增長,經濟發展使蔗糖需求量日益增大(1分);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快,使甘蔗種植面積減少,蔗糖產量減少(1分)。26.(11分)gkstk(1)①城市用地規模擴大;②城市人口不斷增加;③出現明顯的功能分區(每點1分,共3分)(2)為了緩解城區的交通擁堵。(2分)(3)鋼鐵廠大氣污染比較嚴重(1分),布局在居住區外圍(1分)且位于最小風頻的上風向福建省廈門一中2014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234533.html
相關閱讀:江西省屆高三八校聯考文科綜合地理試題 Word版含答案
天津市第一百中學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
200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山東卷)文科綜合測試試題
【解析版】山東省煙臺市2014屆高三11月階段檢測 地理試題 Word版
關于“我國‘風云三號’極軌氣象衛星升空服務奧運”的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