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屆高考生物二輪復習講義:
分子與細胞核心知識自查(人教版必修一)
考點一 細胞的分子組成
一、蛋白質、核酸的結構和功能
1.蛋白質
(1)基本單位:氨基酸,其結構簡式為:
(2)形成過程:氨基酸?→多肽鏈?→蛋白質。
(3)多樣性的原因:組成蛋白質分子的氨基酸的種類不同,蛋白質分子含有氨基酸的數目成百上千,不同種類氨基酸的排列次序千變萬化,多肽鏈的盤曲、折疊方式及形成的空間結構也千差萬別。
(4)功能
①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和體現者;
②是構成細胞和生物體結構的重要物質;
③具有催化、運輸、信息傳遞、免疫功能等。
(5)檢測:雙縮脲試劑+蛋白質?→紫色反應。
2.核酸
(1)基本單位
核苷酸(結構如圖),分為核糖核苷酸和脫氧核糖核苷酸兩類。
(2)分子結構
①DNA具有規則的雙螺旋結構;
②RNA一般是單鏈。
(3)多樣性的原因:組成核酸的核苷酸的種類、數量、排列順序不同。
(4)功能
①核酸是遺傳信息的攜帶者,在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②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③RNA具有遺傳、催化、運輸和信息傳遞的功能。
(5)觀察DNA、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①原理:DNA+甲基綠染液?→綠色;
RNA+吡羅紅(派洛寧)染液?→紅色。
②分布:真核細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細胞質中,線粒體和葉綠體中也有少量DNA和RNA。
二、糖類、脂質的種類和作用
1.糖類的種類、作用和檢測
(1)種類:糖類大致可分為單糖、二糖和多糖等幾類。
(2)作用:是主要的能物質,參與構成細胞結構或其他化合物。
(3)檢測
②淀粉+碘液?→藍色。
2.脂質的種類和作用
(1)種類和作用
(2)脂肪的檢測:脂肪+蘇丹Ⅲ(Ⅳ)染液?→橘黃色(紅色)。
三、水和無機鹽的作用
考點二 細胞的結構
一、主要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
名稱結構功能
線粒體外膜、內膜、基質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葉綠體外膜、內膜、基質、基粒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內質網由單層膜連接而成的網狀結構細胞內蛋白質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質合成的車間
高爾
基體由單層膜構成的扁平囊狀結構①動物細胞:與分泌物的形成有關;②植物細胞: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
液泡液泡膜和細胞液(含有糖類、無機鹽、色素和蛋白質)調節細胞內的環境,使細胞保持堅挺
溶酶體由單層膜構成,內含多種水解酶①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②吞噬并殺死侵入細胞的病毒或病菌
核糖體無膜結構合成蛋白質
中心體無膜結構與細胞的有絲分裂有關
二、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
1.結構:由核膜、核仁、核液和染色質組成。
2.功能:是遺傳信息庫,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三、物質出入細胞的方式
1.植物細胞發生質壁分離的條
(1)外部條:外界溶液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
(2)內部條:原生質層的伸縮性大于細胞壁的伸縮性。
2.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
考點三 細胞的代謝
一、酶在代謝中的作用
1.酶的概述
活細胞產生的
化學本質絕大多數是蛋白質,少數是RNA
合成原料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合成場所主要是在核糖體,也可在細胞核內合成
生理作用具有催化作用
作用機理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
2.酶的特性
(1)專一性:一種酶只能催化一種或一類化學反應。
(2)高效性:同無機催化劑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顯著。
(3)作用條較溫和:過酸、過堿或溫度過高,都會導致酶的空間結構遭到破壞,使酶永久失活。而在低溫條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會失活。
3.酶活性的影響因素——溫度和pH
在一定的溫度(pH)范圍內,隨著溫度(pH)升高,酶的催化作用增強;在最適溫度(pH)時,酶的活性最大;超過這一最適溫度(pH)時,酶的催化作用逐漸減弱。
二、ATP在能量代謝中的作用
1.ATP的結構:結構簡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團,~代表高能磷酸鍵。
2.ATP的功能:生物體進行各項生命活動的直接能物質。
3.ATP與ADP的相互轉化
三、光合作用
1.葉綠體色素的提取和分離
(1)原理:利用不同色素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而將其分離。
(2)色素在濾紙條上的位置及吸收的光
2.光合作用的基本過程
四、細胞呼吸
1.有(需)氧呼吸和無(厭)氧呼吸的比較
五、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
1.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酵母菌在有氧的條下進行有(需)氧呼吸,在無氧的條下進行無(厭)氧呼吸(產生酒精)。
2.產物的檢測
(1)檢測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或使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由藍變綠再變黃。
(2)檢測酒精:橙色的重鉻酸鉀溶液在酸性條下與酒精反應,變成灰綠色。
考點四 細胞增殖和受精作用
一、細胞的生長和增殖的周期性
1.細胞不能無限長大的原因
細胞的表面積和體積的關系、細胞核占細胞的比重限制了細胞的長大。
2.增殖的周期性
(1)細胞增殖:細胞增殖包括物質準備和細胞分裂兩個連續的過程。
(2)細胞周期:連續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時為止,為一個細胞周期。
二、細胞的無絲分裂
分裂過程中沒有出現紡錘絲和染色體的變化,但DNA仍需復制。
三、細胞的有絲分裂
1.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圖像
2.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區別
主要變化時間高等植物細胞動物細胞
中心粒的復制間期無有
紡錘體的形成前期細胞兩極發出紡錘絲形成紡錘體中心粒周圍發出星射線形成紡錘體
子細胞的形成末期細胞中央出現細胞板擴展形成細胞壁,進而形成兩個子細胞細胞膜中部向內凹陷,一個細胞縊裂成兩個子細胞
3.意義:將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復制(實質是DNA的復制)之后,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
4.觀察細胞的有絲分裂
過程:解離?→漂洗?→染色?→制(壓)片?→觀察
四、細胞的減數分裂
1.概念: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產生成熟生殖細胞時,進行的染色體數目減半的細胞分裂。在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只復制一次,而細胞分裂兩次。減數分裂的結果是,成熟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比原始生殖細胞的減少一半。
2.主要特點
(1)特有染色體行為:同染色體聯會,形成四分體;同染色體分離,非同染色體自由組合。
(2)基因重組的表現類型
①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染色體分開的同時,非同染色體自由組合;
②減數第一次分裂四分體時期,同染色體上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可能發生交叉互換。
(3)遺傳物質減半發生時期
①染色體數目減半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
②與體細胞相比DNA數目減半發生在減數第二次分裂。
五、動物配子的形成過程
1.精子形成過程
2.動物精子和卵細胞形成過程比較
精子形成卵細胞形成
場所精巢(睪丸)卵巢
細胞質分裂兩次都均等分裂初級和次級卵母細胞的分裂均為不均等分裂,極體為均等分裂
生殖細胞數1個精原細胞產生4個精細胞1個卵原細胞產生1個卵細胞
是否變形變不變
相同點染色體復制一次,細胞連續分裂兩次,子細胞染色體數目均減半
六、動物受精過程
1.受精作用的概念:卵細胞和精子相互識別、融合成為受精卵的過程。
2.受精作用的結果:受精卵中的染色體數目又恢復到體細胞中的數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體自精子(父方),另一半自卵細胞(母方)。
3.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義:對于維持每種生物前后代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的恒定,對于生物的遺傳和變異,都是十分重要的。
考點五 .細胞的分化、衰老、癌變和凋亡
一、細胞的分化
1.概念:在個體發育中,由一個或一種細胞增殖產生的后代,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穩定性差異的過程。
2.機理:基因的選擇性表達。
二、細胞的全能性
1.概念:指已經分化的細胞,仍然具有發育成完整個體的潛能。
2.實例
(1)植物:植物組織培養,證明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
(2)動物:克隆,證明動物細胞核具有全能性。
三、細胞的衰老和凋亡以及與人體健康的關系
1.個體衰老與細胞衰老的關系
(1)單細胞生物體:細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個體的衰老或死亡。
(2)多細胞生物體:細胞的衰老和死亡與個體的衰老和死亡不同步,但從總體上看,個體衰老的過程也是組成個體的細胞普遍衰老的過程。
2.衰老細胞的特征
(1)結構方面
①細胞體積變小,而細胞核體積變大;
②細胞膜通透性改變;
③核膜內折,染色質收縮,染色加深。
(2)代謝方面
①水分減少,酶活性降低,新陳代謝速率減慢;
②物質運輸速率降低,色素積累。
3.細胞凋亡:由基因所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叫細胞凋亡,也稱細胞編程性(程序性)死亡。
4.細胞壞死:與細胞凋亡不同,細胞壞死是在種種不利因素影響下,由于細胞正常代謝活動受損或中斷引起的細胞損傷和死亡。
四、癌細胞的概述及癌癥的防治
1.癌細胞的概念:有的細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細胞中的遺傳物質發生變化,就變成不受機體控制的、連續進行分裂的惡性增殖細胞,這就是癌細胞。
2.癌細胞的主要特征
(1)無限增殖;
(2)形態結構發生顯著變化;
(3)細胞表面發生變化,易于擴散和轉移。
3.致癌因子:大致分為物理致癌因子、化學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三類。
4.癌癥的防治:目前治療癌癥的手段主要有手術切除、化療和放療。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42597.html
相關閱讀:2012屆高考生物考點環境保持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成果與分析精講精析
2012屆高考生物知識整合復習 必修1 第三章~第四章
2012屆高考生物第一輪復習導學案
2012屆高考生物考點組成生物體的化合物精講精析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生物第二輪細胞的增殖和受精作用專題導學復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