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黑龍江省鶴崗一中2015-2016學年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試卷說明:

鶴崗市第三中學2015-2016學年度上學期期中考試高三語文試題考試說明: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碼填寫清楚;請按照題號順序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在草稿紙、試題上答題無效。保持卡面清潔,不得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刮紙刀。第Ⅰ卷 閱讀題一、閱讀(9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3題。①隨著社會信息化進程的加快,微博在中國快速地發展和普及,大量傳統媒體、政府機構、公私企業、公眾人物入駐微博。隨著微博對社會生活的日益滲透,微博充分彰顯了它對中國社會的影響力。②長期以來,傳統媒體一直身兼雙重角色——信息中介者和議題主導者。受眾作為信息傳播的終端,對新聞信息的處置是完全被動的。微博的興起徹底打破了傳統媒體的“專業主義壁壘”,為普通公眾提供了一個更為便捷的話語平臺。這是一個“人人都能發聲,人人都可能被關注的時代”。任何人只要擁有一定的技術知識和設備,都可以成為傳播的主體,甚至成為“公民記者”。微博關于突發事件的報道已達到“秒互動”地步,它可在幾秒鐘內向用戶報道事件實況,用戶甚至可以不到1分鐘就做出反饋,其實時性、現場感以及快捷性,超過了傳統媒體。③微博帶來的改變已經不只是媒介傳播方式的改變,而且是新聞傳播主體的移位,F代社會快速發展,信息瞬息萬變,各種新情況、新問題隨時隨地都有可能涌現;受人力、物力等條件的限制,任何傳統媒體不可能在全國各地都設立分支機構,更不可能將觸角延伸到社會的每個角落。數量龐大的微博則不同,它散布世界各地,就像是無所不在的眼睛,可以深入到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以一種旁觀和參與兼備的姿態,注視和記錄著身邊發生的大小事件,并以更為多元化的觀點和方式對事件進行傳播和詮釋。④微博在直接發掘新聞議題的同時,也從傳統媒介那里“搶”走了部分議題設置權。目前國內正在形成一種新的輿論機制,即微博率先報道,傳統媒體不斷跟進,通過議題互動,共同掀起輿論高潮。2015年1月26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某教授設立的“隨手拍照解救乞討兒童”微博,僅開通10余天,粉絲數量達到16萬多人,有1000余張網友拍攝的乞討兒童照片被發布在微博上。截至3月8日,通過網上照片辨認,已發現被拐賣兒童6個,目前他們已被解救。⑤作為現實社會與網絡社會的媒介結點,微博在用“微力量”改變中國媒介生態的同時,也見證著社會生活方式的變遷。目前, 微博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ヂ摼W數據中心調查報告顯示, 微博用戶使用微博發布信息、記錄心情、消磨時光、結交朋友、拓展知識、討論同感興趣的話題、關注有興趣的名人等。由此,微博延展了社交的網絡,重塑了社會關系的總和。它甚至聚集民眾的智慧與力量,通過關注來改變社會,微博的社會救助和社會公益就充分體現了這一點。⑥透視中國的“微博熱”,碎片化的信息形式、裂變式的傳播方式、日益深化的媒介融合,決定了微博的影響力及其發展趨勢。隨著社會信息化進程的加快和深化,越來越多的機構與個人入駐微博, 微博對中國社會的影響將更為顯著。 (摘自《現代傳播》2015年第4期)1.下列有關微博“打破了傳統媒體的‘專業主義壁壘’”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A.微博對于突發事件的報道比傳統媒體更快捷更易搶得報道先機。B.微博的興起可讓普通公眾從新聞信息的受眾變為信息的傳播者。C.微博可以一種更為多元化的觀點和方式對事件進行傳播和詮釋。D.微博具有強大的直接發掘議題的能力并引領著公共輿論的走向。2.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A.微博直接對傳統媒體的權威地位形成挑戰,它數量龐大,深入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注視記錄身邊大小事情。B.微博為普通的公眾提供了便捷的話語平臺,獨特的優勢使受眾不再被動處置信息,不再是信息傳播的終端。C.微博是媒介結點,聯結了現實社會和網絡社會。它改變了中國媒介生態,同時滲透到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D.微博信息簡短,能在用戶間一對一地飛速傳播,還能與傳統媒介融合在一起,它對中國社會的影響將更顯著。3.綜觀全文,對微博的“微力量”理解正確的 一項是( )(3分)A.微博使媒介傳播方式改變,使新聞傳播主體移位,任何人都能成為傳播主體,用旁觀和參與兼備的姿態,對事件進行多元化的傳播和詮釋。B.微博改變了傳統媒介傳播方式,它可在幾秒鐘內向用戶報道事件實況,用戶可以迅速做出反饋,其實時性、現場感以及快捷性超過了傳統媒體。C.微博改變了人們的社會生活方式。用戶用微博結交朋友、討論話題、關注感興趣的名人等。它取代了傳統社交網絡,重塑了社會關系的總和。D.微博聚集民眾的智慧與力量,人們利用微博進行社會救助和社會公益,比如“隨手拍照解救乞討兒童”事件,這說明微博可以直接改變社會。二、古代詩文閱讀 (3分)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華,成化十七年進士第一。華有器度,孝宗甚眷之。華性孝,士論多之。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夢神人自云中送兒下,因名云。五歲不能言,異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登弘治十二年進士。正德元年冬,劉瑾逮南京給事中御史戴銑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謫貴州龍場驛丞。瑾誅,量移廬陵知縣。入覲,遷南京刑部主事。 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軍。行至豐城而寧王宸濠反,知縣顧?以告。守仁急趨吉安,與伍文定征調兵食,治器械舟楫,傳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七月壬辰朔,寧王襲下九江、南康,薄安慶;蛘埦劝矐c,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為賊守,我越南昌與相持江上,二郡兵絕我后,是腹背受敵也。不如直搗南昌。賊聞南昌破,必解圍自救。逆擊之湖中,蔑不勝矣!北娫弧吧啤。宸濠果自安慶還兵。乙卯遇于黃家渡。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軍奄至。以小舟載薪,乘風縱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膠淺,倉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執之。凡三十五日而賊平。 帝時已親征,命安邊伯許泰為副將軍,偕提督軍務太監張忠將京軍數千,溯江而上,抵南昌。忠、泰故縱京軍犯守仁,或呼名謾罵。守仁不為動,撫之愈厚。病予藥,死予棺,遭喪于道,必停車慰問良久始去。京軍謂“王都堂愛我”,無復犯者。忠、泰輕守仁文士,強之射。徐起,三發三中。京軍皆歡呼,忠、泰益沮。 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書。守仁不赴,請歸省。守仁病甚,疏乞骸骨,舉鄖陽巡撫林富自代,不俟命竟歸。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資異敏。謫龍場,窮荒無書,日繹舊聞。忽悟格物致知,當自求諸心,不當求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篤信不疑。其為教,專以致良知為主。學者翕然從之,世遂有“陽明學”云。 《明史?王守仁傳》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華性孝,士論多之 多:贊美。B.逆擊之湖中,蔑不勝矣 逆:迎戰。C.守仁不赴,請歸省 。禾酵。D.寧王襲下九江、南康,薄安慶 。汗簟5.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直接表現王守仁“多智善謀”的一組是( )(3分) ①劉瑾逮南京給事中御史戴銑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 ②急趨吉安,與伍文定征調兵食,治器械舟楫。③或請救安慶,守仁曰:“不然! ④凡三十五日而賊平。 ⑤守仁不為動,撫之愈厚。 ⑥忽悟格物致知,當自求諸心。 A. ①②④ B. ①③⑥ C. ②③⑤ D. ④⑤⑥ 6.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王守仁有家學淵源。他的父親就有風度,有才華,很受皇帝器重。他自己弘治十二年中進士。被謫龍場時,悟出格物致知,后開創了“陽明學”,自成一家。 B.王守仁個性有剛有柔。劉瑾逮捕戴銑等人后,他主持正義,結果被廷杖遭貶謫。張忠、許泰等人故意刁難時,他又隱忍寬仁,最終感化了京兵。C.王守仁的出生及童年非常有傳奇色彩。他在母腹中待的時間較長,名字是云中神人所賜,直到五歲被異人拍打而且改名后,才開口會說話。 D.王守仁文武兼備。他不僅通曉兵法戰策,在平定寧王造反的過程中,多出奇計,指揮若定;而且善于射箭,曾以“三發三中”贏得京軍歡呼。 7.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宸濠舟膠淺,倉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執之。(5分) 譯文: (2)守仁病甚,疏乞骸骨,舉鄖陽巡撫林富自代,不俟命竟歸。 (5分) 譯文: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游 月 陂 程顥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臺。萬物已隨秋氣改,一樽聊為晚涼開。 水心云影閑相照,林下泉聲靜自來。 世事無端何足計,但逢佳節約重陪。8.頸聯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請簡要賞析。(5分)答: .這首詩營造了怎樣的意境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結合詩歌內容簡要分析。(6分)答: (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1) 舞幽壑之潛蛟, ! 蘇 軾《赤壁賦》(2) 葉上初陽干宿雨,風荷舉周邦彥《蘇幕遮》,無復雞人報曉籌。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淇水湯湯,三、、(25分 [俄]彼特洛?洛斯基行動之前,杰夫卡夫斯基就有一種強烈的預感,這絕不是一次黑龍江省鶴崗一中2015-2016學年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459865.html

相關閱讀:湖北省武穴中學2015年3月份高二月考語文試題
2019年北京市海淀區高三一模試題及答案(語文)
2013高三上冊語文第一次月考試題(有答案)
2019?2019學年度寒假作業高三語文答案
2019年秋高三語文第一學期期中考試模擬題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