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2屆高三化學下冊第四次模塊測試題(含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東省冠縣武訓高中2012屆高三第四次模塊測試
化學試題
本試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非)兩部分,共100分。考試時間100分鐘。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
H-1 C-12 O-16 S-32 N-14 Na-23 Al-27 Cu-64 Fe -56 Ba-137
第Ⅰ卷(選擇題 共50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題2分,共20分)
1.下列各物質中,前者是純凈物,后者是混合物的是 ( )
A.水煤氣、鋁熱劑 B.硫酸銅晶體、漂 ***
C.鹽酸、液氯 D.玻璃、含Fe為70%的氧化鐵
2. 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標準狀況下,鋁跟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1ol氫氣時,轉移的電子數為
B、標準狀況下,22.4L 與水反應生成1ol硫酸
C、足量銅與1L 18ol 濃硫酸反應可以得到 的分子總數為9
D、標準狀況下,22.4L任意比的氫氣與氧氣的混合氣體中含有的分子總數均為
3.在含有 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固體并微熱,充分反應后再加入過量的稀鹽酸,溶液中離子數目不變化的是( )
A、 B、 C、 D、
4.下列有關實驗的操作過程,正確的是( )
A.鈉與水的反應:用鑷子從試劑瓶中取出金屬鈉,用小刀切下綠豆粒大小的一塊鈉。小心放入裝滿水的燒杯中
B.配制100L的質量分數10%的H2O2溶液:取一支規格為100L的量筒,先取質量分數為30%的雙氧水溶液33.3L,然后于加水至100L刻度線
C.檢驗某淺綠色溶液中含有Fe2+離子:取該溶液少許,向其中加入KSCN溶液,不變紅色;再向其中滴加氯水,溶液變為紅色。
D.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層液體:當下層液體從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流出后,及時關閉活塞,然后更換一個接收容器,打開活塞將分液漏斗中的液體放出。
5物質的量濃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符合按pH由小到大順序排列的是
A Na2CO3、NaHCO3、NaCl、NH4Cl
B Na2CO3、NaHCO3、NH4Cl、NaCl
C NH42SO4、NH4Cl、NaNO3、Na2S
D NH4Cl、NH42SO4、Na2S、NaNO3
6.可逆反應2NO2 2NO+O2在體積不變的密閉容器中反應,達到平衡狀態的標志是:( )
①單位時間內生成n olO2的同時生成2n olNO2
②單位時間內生成n olO2的同時生成2n olNO
③用NO2、NO、O2的物質的量濃度變化表示的反應速率的比為2:2:1的狀態
④混合氣體的顏色不再改變的狀態
⑤混合氣體的密度不再改變的狀態
⑥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再改變的狀態
(1)①③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⑥
7.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相同體積的HA、HB溶液,HA溶液的導電性強,說明酸性HA> HB
B.氯化鈉溶于水,在電流的作用下離解成Na+和Cl—
C.NaOH溶液加水稀釋,溶液中所有離子濃度均減小
D.酸、堿、鹽、某些金屬氧化物、水均是

8..下列事實不能證明CH3COOH是弱的是( )
①常溫下,某CH3COONa溶液的pH =8
②用CH3COOH溶液做導電實驗,燈泡很暗
③等pH、等體積的鹽酸和CH3COOH溶液與足量鋅反應,CH3COOH放出H2多
④0.1 ol•L-1CH3COOH溶液的pH≈2.8
⑤CH3COONa和H3PO4反應,生成CH3COOH
⑥0.1 ol•L-1的CH3COOH溶液稀釋至100倍,pH <4
A.①⑤ B.②⑥ C.③⑥ D.③④
9下列說法或表示方法正確的是( )
A、等質量的硫蒸氣和硫固體分別完全燃燒,后者放出的熱量多
B、由C(金剛石,S)=C(石墨,S) 可知,金剛石比石墨穩定
C、在101KPa時,2g 完全燃燒生成液態水,放出285.8熱量,氫氣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D、稀溶液中 若將含0.5ol 的濃溶液與含1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熱量大于57.3
10. 下面關于電解質的敘述正確的是( )
A.CaCO3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其導電能力很弱,所以 CaCO3是弱電解質
B.若某種電解質溶液中含有未電離的分子,則該電解質一定是弱電解質
C.氯氣和氨氣的水溶液導電性都很好,所以它們是電解質
D.SO3的水溶液可以導電,但它不是電解質
二、選擇題(每小題1-2選項符合題意,共30分)
11. 下列表示對應化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
A、硫酸鋁溶液中加入過量氨水
B、向Ba(OH)2溶液中加入少量 溶液:

C、在稀氨水中通入過量
D、鐵片放入過量的稀硝酸中:
12 用下圖表示的一些物質或概念間的從屬關系中錯誤的是

13.一定條件下,等物質的量的X(g)與Y(g)在密閉容器中進行可逆反應: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改變條件使平衡常數K增大,X的轉化率增大
B.達到平衡時,反應速率2v正(X)=v逆(Z)
C.若單位時間內消耗n ol X,同時生成n ol W,則說明該反應達到平衡狀態
D.在該反應達到平衡時,向體系內充入惰性氣體,體積增大,平衡將向右移動
14.下列反應所得溶液中一定只含有一種溶質的是 ( )
A.向稀硝酸中加入鐵粉
B.向稀鹽酸中滴入少量的NaAlO2溶液
C.向NaOH溶液中通入CO2氣體
D.向gSO4、H2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過量的Ba(OH) 2溶液
15.下列不能說明氯的非金屬性比硫強的事實是 ( )
①HCl比H2S穩定 ②HClO氧化性比H2SO4強 ③HClO4酸性比H2SO4強
④Cl2能與H2S反應生成S ⑤Cl原子最外層有7個電子,S原子最外層有6個電子
⑥Cl2與Fe反應生成FeCl3,S與Fe反應生成FeS ⑦HCl酸性比H2S強
A.②⑤⑦ B.①②⑦ C.②④ D.①③⑤
16.為提純下列物質(括號內的物質是雜質),所選用的除雜試劑和分離方法都正確的是( )
被提純的物質除雜試劑分離方法
A溴化鈉溶液(NaI)氯水、CCl4萃取
B氯化銨溶液(AlCl3)氫氧化鈉溶液過濾
C二氧化碳(C0)氧化銅粉末通過灼熱的CuO粉末
D乙醇(苯酚)氫氧化鈉溶液分液
17.下列各項操作中,不發生“先產生沉淀,然后沉淀又溶解”現象的是( )
①向飽和碳酸鈉溶液中通入過量CO2 ②向Fe(OH)3膠體中逐滴加入過量稀鹽酸;③向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過量氨水; ④向硅酸鈉溶液中逐滴加入過量的鹽酸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18. 某無色溶液中只含有:①Na+、②Ba2+、③C1-、④Br-、⑤SO32-、⑥SO42-離子中的一種或幾種,依次進行下列實驗,且每步所加試劑均過量,觀察到的現象如下:
步驟操作現象
①用pH試紙檢驗溶液的pH大于7
②向溶液中滴加氯水,再加入CC14振蕩,靜置CC14層呈橙色
③向②所得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產生
④過濾,向濾液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產生
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 )
A.肯定含有離子的①④⑤ B.肯定沒有的離子是②⑤
C.可能含有的離子是①②⑥D.不能確定的離子是①③⑥
19.將磁性氧化鐵放入稀HNO3中可發生如下反應:3Fe3O4+ 28HNO3
=9Fe(NO3)x+ NO↑+14H2O 。下列判斷合理的是( )
A.Fe(NO3)x中的x為2
B.反應中每生成0.2 ol 還原產物,就有0.6 ol 電子轉移
C.稀HNO3 在反應中只作氧化劑
D.磁性氧化鐵中的所有鐵元素全部被氧化
20.下列物質的檢驗,其結論一定正確的是( )
A.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加入HNO3后,沉淀不溶解,則該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B.某溶液中加入鹽酸能產生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則該溶液中至少有SO32-和CO32-中的一種
C.取少量Na2SO3樣品于試管中加水溶解后加入鹽酸有氣體產生,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說明Na2SO3樣品已部分被氧化
D.能使濕潤的碘化鉀淀粉試紙變藍的一定是Cl2
21. 國際無機化學命名委員會將長式元素周期表原先的主、副族號取消,從左往右改為18列,堿金屬為第1列,稀有氣體為18列。按這個規定,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只有第2列元素的原子最外層有2個電子
B.第3~12列中的元素都是金屬元素
C.室溫時,第18列元素的單質都是氣體
D.第16、17列元素都是主族元素
22. A、B、C、D為四種短周期元素,已知A、C同主族,B、C、D同周期:A的氣態氫化物比C的氣態氫化物穩定; B的陽離子比D的陽離子氧化性強;B的陽離子比C的陰離子少一個電子層。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原子序數: A>C>B>D B.單質熔點:A>C
C.原子半徑: D>B>C>A D.簡單離子半徑:D>B>C>A
23.下列各組離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常溫下PH=1的溶液中:
B、含有大量 的溶液:
C、加入鋁粉能產生氫氣的溶液:
D、由水電離出的 溶液:
24.下列混合溶液中,各離子濃度的大小順序正確的是( )
A.10L0.1ol/L氨水與10L0.1ol/L鹽酸混合:
c(Cl—)> c(NH4+)> c(OH—)> c(H+)
B. 10L0.1ol/L NH4Cl溶液與5L0.2ol/L NaOH溶液混合:
c(Na+)=c(Cl-)> c(OH-)> c(H+)
C.10L0.1ol/LCH3COOH溶液與5L0.2ol/L NaOH溶液混合:
c(Na+)=c(CH3COO-)> c(OH-)> c(H+)
D.10L0.5ol/LCH3COONa溶液與6L1ol/L鹽酸混合:
c(Cl—)>c(Na+)> c(OH-)> c(H+)
25、有人曾建議用AG表示溶液的酸度acidity grade,AG的定義為
AG=lg 。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 在25℃時,若溶液呈中性,則pH=7,AG=1
B 在25℃時,若溶液呈酸性,則pH<7,AG<0
C 在25℃時,若溶液呈堿性,則pH>7,AG>0
D 在25℃時,溶液的pH與AG的換算公式為AG=27-pH


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50分)
26.(16分)(一)下列操作會導致實驗結果偏高的是
A.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硫酸溶液時,定容搖勻后,發現液面低于刻度線。
B.在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時,用 10 L的量筒量取5.0 L液體溶質時俯視讀數
C.用天平稱量20.5g某物質,砝碼和藥品的位置放反,所得藥品的質量
D.10%的硫酸和90%的硫酸等體積混合配制50%的硫酸溶液
E.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時,定容時仰視讀數,所得溶液的濃度
(二)現有下列儀器或用品:a.鐵架臺(含鐵圈、鐵夾)b.錐形瓶c.滴定管 d.燒杯(若干) e.玻璃棒 f.膠頭滴管 g.托盤天平(含砝碼)h.濾紙i量筒j.漏斗 k.溫度計。
現有下列試劑:A.NaOH固體 B.碳酸鈉溶液 C.氯化鎂溶液 D.蒸餾水
試:
(1)如圖分別是溫度計、量筒、滴定管的一部分,下述判斷及讀數(虛線刻度)不正確的是
?A.①是量筒,讀數為1.5L
?B.②是量筒,讀數為2.5L
?C.③是滴定管,讀數為2.50L
?D.②是溫度計,讀數是2.5℃
2.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氫氧化鈉溶液時,還缺少的儀器是
? (3)除去 g(OH)2中混有的少量 Ca(OH)2 ,可以用的試劑是: (選填序號),操作方法是 、 洗滌。完成上述操作,上述儀器或用品用到的有 (從上述儀器或用品中選擇,并填上相應序號)。
(三)用酸式滴定管準確移取25.00L某未知濃度的鹽酸溶于一潔凈的錐形瓶中,然后用0.20ol•L -1的氫氧化鈉溶液(指示劑為酚酞).滴定結果如下:

NaOH起始讀數NaOH終點讀數
第一次 0.10L 25.20L
第二次 0.30L 25.20L
(1)根據以上數據可以計算出鹽酸的物質的量濃度為 ol•L-1.
(2)達到滴定終點的標志是
(3)以下操作造成測定結果偏高的原因可能是 。
A. 配制標準溶液的氫氧化鈉中混有NaCl雜質
B. 滴定終點讀數時,俯視滴定管的刻度,其它操作均正確
C. 盛裝未知液的錐形瓶用蒸餾水洗過,未用待測液潤洗
D. 滴定到終點讀數時發現滴定管尖嘴處懸掛一滴溶液
E. 未用標準液潤洗堿式滴定管
27、(17分)“低碳循環”已經引起了國民的重視,試回答下列問題:
(一)煤的氣化和液化可以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已知25℃,101 時:

則在25℃,101 時: .
(二)高爐煉鐵是CO氣體的重要用途之一,其基本反應為:
,已知在1100℃時,該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K=0.263。
(1)溫度升高,化學平衡移動后達到新的平衡,此時平衡常數K值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2)1100℃時測得高爐時, ,在這種情況下,該反應是否處于化學平衡狀態? (填“是”或“否”),其判斷依據是 。
(3)目前工業上可用 生產燃料甲醇,有關反應為:
,F向體積為1L的密閉容器中,充入1ol 和3ol ,反應過程中測得 和CH3OH(g)的濃度隨時間的變化如圖所示。
①從反應開始到平衡,氫氣的平均反應速率 ;
②下列措施能使 增大的是 (填符號)。
A.升高溫度 B.再充入 C.再充入
D.將 (g)從體系中分離 E.充入He(g),使體系壓強增大

(三).已知水在25℃和100℃時,其電離平衡曲線如右圖所示:
(1)則25 ℃時水的電離平衡曲線應為 (填“A”或“B”),
請說明理由
(2)25℃時,將pH=9的NaOH溶液與pH=4的H2SO4溶液混合,
若所得混合溶液的 pH=7,則NaOH溶液與H2SO4溶液的體積比為
(3)100℃時,若100體積pH1=a的某強酸溶液與1體積pH2=b的某強堿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則混合前,該強酸的pH1與強堿的pH2之間應滿足的關系是

(4)曲線B對應溫度下,pH=2的某HA溶液和pH=10的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后,混合溶液的pH=5。請分析其原因:

28. (共8分)如下圖所示,此裝置可用制取和觀察Fe(OH)2在空氣中被氧化時顏色的變化,實驗時必須使用鐵屑和6 ol•L-1的硫酸,其他試劑任選。填寫下列空白:

(1)B中盛有一定量的NaOH溶液,A中應預先加入的試劑是________,A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開始時應先將活塞E__________(填“打開”或“關閉”),C中收集到氣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
(3)簡述生成Fe(OH)2的操作過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拔去裝置B中的橡皮塞,使空氣進入,所觀察到的現象是__ _________。
(5)下列各圖示中 能較長時間看到Fe(OH)2白色沉淀。

29.(8分)X、Y、Z為三種常見的單質,Z為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后的產物之一,A、B為常見的化合物。它們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發生如圖所示的轉化關系(均不是在溶液中進行的反應)以下每空中填入一種即可)。

(1)當X、Y均為金屬時,X的化學式為 ,Z為 (填名稱)。
(2)當X為非金屬且為氣體,Y為金屬且為紫紅色時,X的化學式為 __ ,
A的化學式為 。
(3)當X為金屬、Y為非金屬且為固體時,X與A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4)當X、Y均為非金屬固體時,X與A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參考答案
21.A 22.C 23.D 24.B 25.D
26.(16分)(一)D (二)(1)AD (2)藥匙、容量瓶
(3)CD(2分,漏一個為0分)溶解、過濾(2分),adehj(2分,漏一個扣1分)
(三)(1)0.20ol/L (2)無色變為淺紅色且30s不變色 (3)ADE
27.(共18分)(一)+115.8•ol-1
(二)(1)增大 (2)否 因為
(3)①0.225ol•L-1•in -1 ②BD(2分,答對1個得1分,答錯1個得0分)
(三)
(1)A; 水的電離是吸熱過程 ,溫度低時,電離程度小,c(H+)、c (OH-)小
(2)10 : 1 (3) a+b=14 或:pH1+pH2 =14
(4)曲線B對應100℃,此時水的離子積為10-12。HA為弱酸,HA中和NaOH后,混合溶液中還剩余較多的HA分子,可繼續電離出H+,使溶液pH=5。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46778.html

相關閱讀:高三化學第三次月考參考試卷[1]
陜西省長安一中2012—2013學年度高三第一學期期中考試試題 化學
山東省濟寧曲阜市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題
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學2015屆高三8月月考化學試題
2012年第二學期高三化學綜合測試題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