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洪水、滑坡和泥石流、地震都是破壞性很強的自然災害。在遇到這些災害時,我們要掌握正確的自救和互救方法,才能在災害中獲得生的希望。
材料2:
(1)材料2所示的災害中,屬于地質災害的是________(填名稱)。
(2)下列關于洪水災害的說法正確的是(雙選)( )
A.室內進水前,要及時切斷電源
B.洪災時中小學生應以抗災為主,積極參加搶險活動
C.被洪水圍困時,可用手電筒、哨子、旗幟等發出求救信號
D.在旅游景區遭遇洪水時,要沿山谷中的旅游線路撤離
(3)地震發生時,正確的避震方法是(多選)( )
A.若在商場、超市內,要以最快的速度逃離出去
B.若在家中,要迅速轉移到管道較多的房間
C.若在空間較大、人口擁擠的區域,可就地擇物躲藏
D.若在空間較小的地方,盡量避開玻璃門窗、玻璃櫥窗等
E.若在公交車上,要迅速下車
F.若在室外,要躲避高大建筑物
解析:本題借助圖示,考查在不同災害來臨時應采取的正確做法。具體分析如下:
災害正確逃生方法
位置方法
泥石流在山區往高處逃,避開山谷
洪水被洪水圍困室內進水前,切斷電源,巧借身邊物品發求救信號
地震家中躲到廚房、浴室、廁所等管道較多的房間,避開玻璃門窗、櫥窗等
空間較大,人口擁擠的場合就地擇物躲藏,切忌奪路亂逃
在車上不可迅速下車
室外空曠地帶避開高大建筑物
火災濃煙處貼近地面
答案:(1)泥石流、山崩、地震 水災 (2)AC (3)BCDF
2.(2014?安徽高考)根據材料和下圖,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亞洲冷高壓一般形成于9月份,并逐步影響我國大部分地區冬半年的天氣,受其影響,2006年9月3日至5日,四川盆地經歷一次暴雨過程。下圖表示2006年9月3日20時地面氣壓場。
(1)圖示時間銀川氣溫________(高/低)于成都,分析成因。
(2)指出圖中成都的風向,判斷過境成都的天氣系統并簡述理由。
(3)該天氣過程在四川盆地邊緣可能引發哪些地質災害?若野營遇此情況,應如何防范和自救?
解析:本題考查天氣系統和災害問題。第(1)題,兩地氣溫高低與緯度、天氣、地形等有關。圖示時間2006年9月3日20時,即為晚上8點,銀川與成都相比,銀川緯度較高,海拔較高,受高壓控制,濕度較小,云量較少,大氣逆輻射弱,接近冷空氣的源地;成都北側的山脈削弱了冷空氣的勢力,且熱島效應較強,所以銀川氣溫低于成都。第(2)題,根據圖中等壓線的分布特點,成都北為高壓,南為低壓,北半球地轉偏向力向右偏,即成都的風向偏北,冷空氣主要向南移動,與暖空氣相遇形成鋒面,過境時形成暴雨。第(3)題,四川盆地邊緣為山地,地勢起伏大,該天氣過程在四川盆地邊緣形成暴雨,可能引發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野營遇此情況,扎營時,避開谷底排洪通道、河道彎曲和匯合處,以及懸崖、陡坡附近;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時,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進的高處跑,切忌順著滾石方向往山下跑,主要保護頭部等。
答案:(1)低 與成都相比,銀川緯度較高,海拔較高,濕度較小,云量較少,大氣逆輻射弱,接近冷氣團的源地;成都北側的山脈削弱了冷空氣的勢力,且熱島效應較強。
(2)偏北風。冷鋒。成都北為高壓,南為低壓;冷氣團主動向南移動,與暖氣團相遇形成鋒面;過境時形成暴雨。(判斷為低壓,言之有理,酌情給分)
(3)滑坡、泥石流。扎營時,避開谷底排洪通道、河道彎曲和匯合處以及懸崖、陡坡附近;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時,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進方向的高處跑,切忌順著滾石方向往山下跑,注意保護頭部。
3.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自2014年11月10日以來,內蒙古東北部呼倫貝爾大興安嶺地區持續降溫、降雪,呼倫貝爾地區氣溫已普遍下降了8~10攝氏度,其中北部根河地區的最低氣溫11月13日突破零下30攝氏度。
(1)北方冷凍災害多發生于秋季和春季,南方冷凍災害多發生于冬季,試分析其原因。
(2)在災害救援中,災中應急行動中最關鍵的環節是____________。
(3)為了減輕寒潮、暴風雪災害所造成的損失,如果你是我國北方的牧民,你認為應當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第(1)題,北方春秋季節農作物仍處于生長期,當氣溫降低較多時,造成的危害較大;南方冬季有一定的農業生產活動,當遇低溫時,造成的危害較大。第(2)題,交通應急能力是救災中最關鍵的一環,涉及到救災物資和救災人員能否及時順利到達。第(3)題,當寒潮、暴風雪發生時,應從防守保暖防止圈舍倒塌,保證草料、燃料供給角度去分析。
答案:(1)北方冬季時農作物停止生長或生長進入休眠期(北方冬季農閑),故造成的危害較小;春秋季節農作物仍處于生長期,故造成的危害較大。南方冬季有一定的農業生產活動,故冷凍災害危害較大,春秋季節氣溫相對較高,且冬季風影響相對較弱,氣溫下降幅度較小。
(2)交通通行能力恢復。
(3)①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加固圈舍欄舍和養殖大棚,防止倒塌造成牲畜傷亡;②保證飼草料和燃料的供給;加強宣傳,提高農牧民防災意識。
4.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1:受2014年第9號熱帶氣旋“梅花”影響,自8月4日以來,遼寧、上海、江蘇、浙江、山東部分地區遭受大風和強降雨襲擊,導致5省(直轄市)29市183個縣(區、市)不同程度受災。截至8月8日16時,364.98萬人受災,135.3萬人緊急轉移安置,房屋倒塌600余間,損壞4 800余間,直接經濟損失31.28億元。
材料2:“臺風‘梅花’移動路徑圖”。
(1)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梅花”給當地生產生活和地理環境帶來的影響。
(2)說出針對減輕臺風災害造成的影響應采取的措施。
解析:第(1)題,臺風有過也有功,從正反兩方面分析。第(2)題,減少臺風的影響就是加強監測和預報,做好預防工作。
答案:(1)臺風帶來的狂風、暴雨和風暴潮往往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嚴重威脅和破壞工農業生產,影響交通和航海安全等。但也可以帶來豐沛降水,緩解旱情,調節全球熱量平衡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66591.html
相關閱讀:【解析版】山東省煙臺市2014屆高三11月階段檢測 地理試題 Word版
200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山東卷)文科綜合測試試題
天津市第一百中學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
江西省屆高三八校聯考文科綜合地理試題 Word版含答案
關于“我國‘風云三號’極軌氣象衛星升空服務奧運”的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