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吳作人美術學校上學期期中試題(1310)高二地理班級 姓名 第一部分 選擇題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計60分)下表為“我國土地荒漠化發展情況表”。讀表回答1~2題年份1955196519751985199520002005荒漠化面積(萬公頃)67697189197.26257.8262.21.20世紀70年代以后,我國土地荒漠化面積迅速擴大的主要原因是( ) ①氣候變暖,降水減少 ②冬季風強勁,沙塵暴頻發 ③過度放牧,草場破壞 ④過度開墾,土地退化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下列治理我國土地荒漠化的措施中,可行的是( )①南方低山丘陵均實行退耕還林 ②溫帶草原牧區推行定居、輪牧 ③露天礦區采取表土填埋復植 ④西北地區大力發展灌溉農業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棉花遙感識別是棉花種植面積遙感估算的關鍵,以下是我國北疆地區不同日期棉花光譜信息與其他作物光譜信息的曲線分析圖。圖中前3個波段為可見光波段(分別為藍波段、綠波段、紅波段),第4波段為近紅外波段。讀圖1回答3~5題。 (圖1)3. 容易將棉花從其他作物中識別出來的最佳波段是( ) A.藍波段 B.綠波段 C.紅波段 D.近紅外波段4. 根據圖中信息及相關知識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6月份和9月份相比,棉花遙感識別最佳時期在6月份 B.北疆地區是我國重要的棉花產區 C.盛絮期棉花反射率明顯降低 D.北疆地區發展棉花種植業的優勢是耕地面積廣布,便于大規模的機械化操作5. 不同的地物和地物的不同狀況有不同的反射率,據此原理,可以利用遙感監測的有( )①近海赤潮災害、谌丝诜植肌、酆I鲜臀廴尽、芄I生產總值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不同區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區域特征相差也很大,結合中國政區圖,回答~題。.甲區域和乙區域相比,氣候的差異是( )A.甲區域生長期較長 B.甲區域降水較少C.乙區域大陸性較強 D.甲區域高溫多雨.符合乙區域土地條件特點的是( )A. 耕地中所占比重大B.人口稠密,耕地較為集中C.人均耕地高于全國平均水平D.廣泛分布在此地區的水稻土是有機質含量較高的土壤8.丁省與丙省相比( )A.勞動力資源豐富 B.陸地交通便捷C.第一產業的比重小 D.第據報道,貴州省因強度石漠化失去生存條件,需異地移民搬遷約45萬人。石漠化是在脆弱的喀斯特地貌基礎上,由于人類不合理的社會經濟活動而造成水土流失。使巖石大面積裸露或堆積地表,呈現出類似荒漠景觀的土地退化現象;卮稹1題。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下圖示意某地理專題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統圖層。完成~題。.疊加丙與丁圖層可以研究( )A.河流分布 B.地形特征C.商店布局D.客貨流量.為了較合理地得出丙圖,需要疊加的圖層有( )A.甲與乙 B.甲與丁C.乙與丁 D.甲、乙、丁據此完成~題。.與魯爾區相比,山西省發展經濟的有利條件是( )A.水源豐富 B.科技發達C.勞動力廉價 D.交通便利.( )A.B. C.D.15.山西省由能源大省轉變為經濟強省的發展策略應該有( )①大力增加煤炭工業的比重、谡{整產業結構,積極發展第三產業、墼黾涌萍纪度耄呖沙掷m發展之路④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和保護生態環境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題. ( )C.①② D.③④17. ( )C.能源結構調整 D.開采成本上升下圖(圖4)為我國南方某山區地理環境變化示意圖,據此完成18—19題。18.引起該地環境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板塊擠壓地殼上升 B.氣候變暖 (圖4)C.植被遭破壞D.圍湖造田19.該地區可能發生的主要環境問題是( )①土壤次生鹽堿化加重②水土流失加劇③土地沙漠化范圍擴大④洪澇災害增多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 為促進世界森林的可持續經營、保護和開發,聯合國大會決定將定為國際森林年。據此回答~題。.目前全球每年約有1 000多萬公頃的森林被毀壞,導致全球森林被毀的主要原因包括將森林開墾為農田 非可持續性的采伐木材開辟森林修建居住地和道路 水旱災害的頻繁發生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1.為促進世界森林的可持續經營、保護和開發,我們應該 A.封山育林,禁止對森林的砍伐B.注重開發,提高林業經濟效益C.禁止各種木材的流通和買賣D.采育結合,綜合開發利用結合下圖,回答以下~題.在區域發展的初期階段,下列關于區域內產業結構及產業特征的說法,正確的是( )A.第二產業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產業表現出加速發展的趨勢B.傳統農業占較大比重,工業化處于起步階段C.工業化的起步源于本階段科技的創新D.人地關系的不協調已表現得比較明顯.圖中A、B、C各點分別代表區域發展不同時期的產業結構特征。從區域發展的過程來看,其正確的順序是( )A.A—B—C B.B—C—AC.C—A—B D.B—A—C~題.( )A.B. C.D..( )A.B. C.D..( )A.B.C.D.讀圖回答~題。.計劃開發河流的水能,修建大壩的最理想位置是( )A.a處 B.b處C.c處 D.d處.M河流域植樹造林,植被主要的生態功能是 ( )A.防風固沙 B.調節氣候C.涵養水源、保持水土 D.美化環境下圖為濕地被人類活動破壞前后,東北三江平原濕地氣溫年變化及該區域某河流流量年變化示意圖。讀圖7完成29~題 (圖7)濕地被破壞后,表示東北三江平原濕地氣溫年變化曲線、河流流量年變化曲線的分別是 A.甲和丙 B.乙和丁 C.甲和丁 D.乙和丙30.下列關于東北三江平原濕地生態系統遭受破壞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確的是 A.土壤侵蝕,導致河流泥沙含量大增 B.環境污染,富營養化速度加劇 C.大量引水灌溉以及河流的截流改道 D.開墾濕地,擴大耕地面積北京市吳作人美術學校上學期期中試題(1310)高二地理班級 姓名 第一部分 選擇題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計60分)題 1 2 3 4 5 6 7 8 9101112131415答題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二.綜合題(40分)31.下圖為一幅我國某區域的地理信息空間數據圖,每個小方格表示實際長寬各,圖中r表示河流,s表示林木,h表示住房,f表示耕地;下右圖數據表示相應區域內各方格的平均海拔高度(單位:米),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河流的流向是。該處的森林覆蓋率為。 (2) 耕地面積為米,其海拔高度為米。 (3) 從地形看,此住房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容易遭受災害。 (4)為配合區域荒山綠化,該地區準備栽培一批水果。請列舉比較適合的水果品種 (至少兩個)。山西省是我國重要的煤炭基地,合理開發和利用煤炭資源直接影響到山西省乃至全國的可持續發展。讀圖,結合有關知識回答下列問題。(圖10)(1)讀圖,從地理位置、市場和交通三方面簡析山西省煤炭資源開發的優勢條件。(2)“晉煤外運”和“晉電東送”是山西省兩種主要能源輸出方式。試簡要評價山西省輸煤和輸電兩種能源輸出方式的優缺點。簡析煤炭資源的開采可能引發的主要生態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治理措施。34.讀圖回答問題。(6分) (圖11)(1)、圖示區域位于我國三大自然區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區,甲是 山,甲山脈把該區域進一步劃分為下一級的東西兩個區域,對比分析這兩個區域的地形特征。(3分)(2)、中衛縣境內為了保護鐵路典型的治沙方法是 。(1分)(3)、根據乙地沙丘的形狀判斷該地的主要風向是 ,判斷理由是 。(2分)必修三地理期中考試答案1—5.BDDCA 6—10.BDDCA 11—15.CDCCB16—20.ADCBA 21—25.DBCAB 26—30.CCCBD31.【答案】(1)由東北流向西南 18% (2)1800 76(3)洪水 (4)蘋果、梨32.共15分。(1)、黃河,長江,瀾滄江。3分。(2)、阿巴拉契亞山,梯級開發。東非高原(或者東非高原的維多利亞湖)。3分。(3)、甲,乙,(填河流名稱不得分),2分。地中海氣候。 2分。(4)、石油,棉花。2分。(5)、污染防治;水源涵養林保護;庫區生態環境的改善等。3分。(水庫是用水來源,所以必須強調庫區生態建設)。33.(1)地理位置:地處我國中部地帶,鄰近(北京、天津、西安)等工業城市,輸煤、電距離近;市場:我國經濟高速發展,能源消費量大,能源消費結構以煤炭為主,市場廣闊;外運條件好(京包、石太、太焦)等鐵路,沿海,海運便利。(2)輸煤:優點——減輕本地區環境污染.缺點—附加值低,效益低;加大鐵路運輸壓力。輸電:優點—附加值高,效益高;減輕鐵路的運輸壓力。缺點—造成當地環境污染,浪費水資源。(3)可能引起的主要生態問題:破壞土地資源;污染地下水;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造成地表下沉,地下采空等 治理措施:回填采空區;保護土壤;進行復墾;植樹造林;等.34.6分。(1)、賀蘭山,1分。西部:山脈和盆地相間分布,1分;東部:遼闊坦蕩的高原(內蒙古高原),1分(不寫東部、西部只寫地形特征不得分)。(2)、草方格沙障治沙。1分。(3)、西北風,1分;沙丘在迎風坡坡度緩,背風坡坡度陡,1分69北京市吳作人美術學校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688324.html
相關閱讀:江西省屆高三八校聯考文科綜合地理試題 Word版含答案
【解析版】山東省煙臺市2014屆高三11月階段檢測 地理試題 Word版
關于“我國‘風云三號’極軌氣象衛星升空服務奧運”的試題
200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山東卷)文科綜合測試試題
天津市第一百中學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