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45分鐘 滿分:100分
一、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3題。
近幾年來,國際社會對中國發展的道路,特別是這30年發展的道路進行了廣泛的評論。最初是中國問題專家庫伯?雷默經過多年的觀察和研究,提出了所謂“北京共識”,他認為中國的發展模式是一種適合中國國情和社會需要、尋求公正與高質增長的發展途徑。此后有許多評論把“北京共識”稱為“中國模式”,進而出現了從不同角度定義和評論“中國模式”的文章和專著,他們的解釋并不相同,評論也相差甚大,許多相當客觀,但也有“意識形態化”的“中國威脅論”,甚至提出要警惕“中國模式”的輸出。
有西方的評論說,19世紀是英國的世紀,那時英國是海上霸主;20世紀是美國的世紀,美國是軍事和經濟霸主;而21世紀會是中國的世紀或亞洲的世紀。如果這是指在21世紀,亞洲和中國的經濟和文化會復興,那將是一種可能出現的前景,如果是指21世紀中國會具有當年英國式或當今美國式的霸權,則是錯誤的推斷。
中國沒有輸出“中國模式”的任何打算。有的發展中國家愿意參考中國改革開放的某些做法,正如中國愿意參考他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某些做法一樣,在全球化的浪潮下,這是自然的事情。
輸出“中國模式”違反了中國堅持的與中國國情相結合制定政策的原則。我們認為,不只中國,任何發展中國家正確的發展政策也都必須由它們的國情出發。也即,“中國模式”沒有普適性,正像已經高度發達的國家,其發展模式也沒有普適性一樣。
說到普適性時,我認為是限定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宏觀意義上的普適性。如“博愛”“自由”“和平”“民主”顯然是有普適性的。但如到某一民族、某一國家、某一宗教,這些概念下的價值觀和具體表現又會有所區別,會有不同的特色,而這些特色也無優劣之分。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弗朗西斯?福山認定,當今的西方政治和經濟制度已經是最后的制度,幾近完美,所以歷史已經終結。他不單沒有給西方創造新模式留下余地,更沒有給其他國家已經存在的和以后可能產生的新社會模式留下任何余地。他不顧及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歷史、文化和其他屬性,而以西方的民主制度和自由市場形式為唯一,違背了多元化世界的現實。
“中國模式”或“中國案例”是處于現在進行時!爸袊J健贝嬖谟谥袊^續發展和完整,這應當是有充分理由的。中國在取得顯著進步的同時,還出現了許多必須克服的困難,其中突出的是: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仍然不平衡;過多依靠出口的經濟結構;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教育衛生、司法和社會治安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方面,問題仍然較多,消極腐敗現象仍然比較嚴重。中國高度重視這些問題,面臨的挑戰是如何加強法制建設和政策調整,繼續認真加以解決。
中國對于超級大國的位置既不羨慕也不憧憬,她許多年以來專注于國內建設和解決自己的問題。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長,國際也對中國對國際的貢獻有所期望。中國也愿意承擔與國力相符的國際責任。
(節選自2010年1月7日《參考消息》)
1.下列有關“中國模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A.“中國模式”是國際社會研究當代中國發展道路后,對中國發展模式的一種定義和評論。
B.“中國模式”被認為是適合中國的國情和社會需要,尋求公正與高質增長的一種發展途徑。
C.“中國模式”是繼19世紀的英國和20世紀的美國之后,中國為21世紀世界經濟發展創造的第三種模式。
D.“中國模式”給有的發展中國家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鑒,這是全球化浪潮下自然而然的結果。
解析:“創造的第三種模式”無中生有。
答案:C
2.下列關于中國對所謂“中國模式”所持的立場和態度的認識,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中國沒有輸出“中國模式”的任何打算,任何發展中國家正確的發展政策也都必須由它們的國情出發。
B.“中國模式”雖然還不具備高度發達國家所創造的發展模式那樣的普適性,但很適用于發展中國家。
C.“中國模式”存在于中國,處于現在進行時,它會繼續發展和完整,不會一成不變。
D.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歷史、文化和其他屬性,中國有理由堅持自己的選擇,走獨立發展的道路。
解析:與第四段“‘中國模式’沒用普適性,正像已經高度發達的國家,其發展模式也沒有普適性一樣”意思矛盾。
答案:B
3.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國際社會的某些人借中國的快速發展宣揚“中國威脅論”,擔心中國會謀求世界霸權,這些說法都是錯誤的。
B.“中國模式”不具備“博愛”“自由”“和平”“民主”等因素,這是“中國模式”沒有普適性的根本原因。
C.國際輿論對“中國模式”的評論,無論其角度如何,甚至是中國不贊同的觀點,對中國都有參考的意義。
D.在應對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中,中國逐年擴大了參與度,這表明中國愿意承擔與國力相符的國際責任。
解析:表述錯誤,詳見第五段。
答案:B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 題。
如今一進書店,占據暢銷榜上的多是生活實用類書籍,不是身體保健類的讀物就是職場競技類的作品,就連小說,也是官場、職場類小說最火。思想、哲學、文化類的人文讀本已經很難銷售上榜了??社會競爭、實用至上的思想日益延伸到了出版。一個時代人文作品的創作與傳統經典的閱讀往往與其時代精神狀況相關,行走在實用凸顯、人文消退的書的叢林里,閱讀之惑油然而生:人文何用?
與之形成對照的是,新一屆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華人科學家高錕先生恰恰是一位中國傳統文化修養很高的學者。今年10月28日,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了一項議案,紀念孔子誕辰2 560周年:原因是孔子在“哲學、社會和政治思想方面作出的無價貢獻”。對于孔子思想,我們至今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是農耕文化的落后思想。這使人想起《法華經》中佛祖以三車比喻人自身本有寶藏,而一味向外尋求。傳統文化的疏離,使國人陷入對本國文化的無知和對來自外人贊譽的詫異中。
不久前辭世的科學大家錢學森先生在與溫家寶總理見面時曾說,人才培養不僅要學科學知識,也很需要人文藝術知識。最近,武漢出版社出版的《20世紀諾貝爾獎獲得者辭典》中,講述了諸多諾貝爾獎獲得者具有豐富人文修養的故事。如法國科學家里歇,他同時是一位詩人和小說家。日本諾貝爾獎獲得者湯川秀樹寫的《創造力與自覺:一個物理學家對于東西方的考察》則大力推崇中國的老莊,認為自己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很大。
人文是什么,是人由歷史、現實而提升出來的精神氣質,它呈現、凝結于文化之中。就像人皆有骨架身體,但人的修養體現在他的精氣神中。但現實發生的倒置是:人必須以生理需求作為第一要義然后再滿足精神需求。生理需求一旦滿足后,精神需求反而無所適從。所以,人文潤澤恰如生理需求,是人快樂生活之兩翼。閱讀與此同理,我們不能只迷失在知識叢林的獲取中,還要體會閱讀帶給我們內心的安靜。
人文涵養缺失更深層的原因在于,忽略了本國傳統文化是人文涵養最基礎的部分。人們不能選擇自己出身的文化環境,所以對事物理解的視角與自身成長環境密切聯系。同理,人們無法逃離母體文化對自己的深刻影響,因為一國之母體文化不僅表現在書籍上,還表現在典章制度、器物風俗、行為禮儀、風俗習慣上。讀書不僅要讀書本,還要讀山川、讀風物。確實,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臨河川而嘆逝水,其中蘊味,大可玩味。蘇轍在《上樞密韓太尉書》中言山川之登高,可使所讀之書與事理情景相接通,與此同理。所以,提高我們的人文涵養,要從學習本國的文化精要開始。
當前面臨的一個困惑是:知識界通曉傳統的大家很少,一提倡就容易陷入利弊之爭、通過學習淺嘗傳統之妙的人又在某種名利驅動下去大講傳統,面臨理論質疑又難以回應。日益分歧的多元主張使大眾無所適從,人文涵養之提升可謂難矣。在競爭之余思考一下生命的價值和生活的趣味,在忙碌之余放一把椅子在陽臺看看十五的月亮,而不是只在八月十五才看一眼圓月,在不斷獲取的時候嘗試一下放棄,把眼前的得失放到長期的規劃中去考量,通過閱讀獲得歷史的先賢們關于生命、生活的主張,也許你能得到整理個人身心的積極啟發。因此,從暢銷榜雜亂的實用誤導中走出來,閱讀人文,豐富情趣。
(2009年12月1日《中國青年報》)
4.從原文看,下列關于“人文消退”在當今出現原因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與當今時代精神密切關聯,在社會競爭日益加劇的今天,實用至上的思想日益延伸。
B.部分國人對本國文化無知或錯誤認識,忽略了本國傳統文化是提高人文涵養最基礎的部分。
C.當今日益分歧的多元主張導致人們無所適從,知識界不能及時廓清迷霧,正面引導。
D.片面追求生理需求的滿足,迷失在知識叢林的獲取中,無法體會閱讀帶來的內心安靜。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的能力。D項中“片面追求生理需求的滿足”,文中無此信息;后半句的原文是“閱讀與此同理,我們不能只迷失在知識叢林的獲取中,還要體會閱讀帶給我們內心的安靜!庇玫氖恰安荒苤弧,還要……”,選項說的過于絕對化。
答案:D
5.下列對原文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從中國傳統文化修養很高的學者、新一屆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華人科學家高錕先生的身上可以看出人文和科學并不矛盾。
B.諸多諾貝爾獎獲得者具有豐富的人文修養驗證了錢學森先生“人才培養不僅要學科學知識,也很需要人文藝術知識”的觀點。
C.中國傳統文化對外國科學家影響很大,比如法國科學家里歇就是一位詩人和小說家,日本諾貝爾獎獲得者湯川秀樹也大力推崇老莊。
D.在競爭之余思考一下生命的價值,在獲取的時候嘗試一下放棄,通過閱讀獲得先賢們關于生命和生活的主張,也許你能得到整理個人身心的積極啟發。
解析: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選項中“法國科學家里歇也是一位詩人和小說家”是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無此信息。原文是在“講述了諸多諾貝爾獎獲得者具有豐富人文修養的故事”時列舉了法國科學家里歇的例子。
答案:C
6.下列對原文中作者觀點的概括,最準確的一項是 ( )
A.提高人文涵養,首先要重視傳統文化,使國人了解本國文化的精髓,認識到本國傳統文化是人文涵養最基礎的部分。
B.人們對事物理解的視角與自身的成長環境關系密切,因母體文化內涵豐富,所以母體文化對人們成長的影響最為直接也最為重要。
C.只要走出暢銷榜雜亂的實用誤導,閱讀人文,獲得歷史先賢們關于生命和生活的主張,就能豐富情趣,得到整理個人身心的積極啟發。
D.讀書本要與讀山川和讀風物結合起來,才可深刻領會人文之妙,豐富人文內涵,現今缺少大家的原因就因為對這一認識存在分歧。
解析: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B項是明顯的強加因果,原文是在闡述“人們無法逃離母體文化對自己的深刻影響”就如同“人們不能選擇自己出身的文化環境”一樣。C項“只要……就……”表示充分條件,即有這個條件就會產生后一個分句指出的結果,說得過于絕對。D項原文只說了“讀書不僅要讀書本,還要讀山川、讀風物”,沒有“現今缺少大家的原因就因為對這一認識存在分歧”的信息,也可看作是強加因果。
答案:A
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
有關中國文學敘事學的幾點看法(節選)
格非
首先,我要講講“作者”問題。為什么要說“作者”問題?我先說一個小的概念。依賽亞?伯林曾經打過一個有趣的比喻,他說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人是刺猬,另一種人是狐貍。伯林顯然是有所指的,他分析的對象是誰呢?是列夫?托爾斯泰。他說托爾斯泰本來就是一個狐貍,他自己硬要當刺猬。
在我所了解的作家里面,托爾斯泰可能是最復雜的一個。他的思想總是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矛盾。他非常關心農民,想著要把自己的土地分給農民,可是骨子里對農民又非常憎惡,根本瞧不起農民;他整天講道德、正義,可是本質上是一個虛無主義者:他是一個東正教的信徒,可是在《安娜?卡列尼娜》里面,他確實為那個婚外戀、紅杏出墻的安娜辯護。因此,伯林認為,托爾斯泰本人寫得最好的部分就是彼得堡、莫斯科的簡單的日常生活,寫那種少男少女和他們的愛情故事,非常美好?墒牵贤袪査固┓且懯裁春甏蟮氖吩??他要概括他所在的那個時代。因此,伯林說老托爾斯泰是狐貍做了刺猬的事情。
依照伯林的觀點來分析中國古代的小說,我認為古代小說就是一群狐貍,文類各異,趣味不一,沒有人拿它們當回事。但是到了現代,小說卻突然要去做刺猬了,承擔起救國救民的責任,小說寫作的動機與過去突然不一樣了。例如,魯迅說過,他寫小說就是為了救國。
我曾經還和蔡翔先生討論,中國現代意義上的短篇小說究竟是什么時候出現的?是從1918年魯迅的《狂人日記》開始的么?我覺得這是一個常識性的錯誤。在我看來,至少吳趼人的短篇小說已經非,F代了。他的小說不管是白話文的熟練程度,還是敘事技巧,一點也不亞于魯迅。不過我所關心的問題不在這兒。我覺得大家普遍將中國現代意義上的短篇小說與古代小說看成一回事,這是很大的誤解。嚴格地講,中國過去根本就沒有什么短篇小說,有的只是殘叢小語、道聽途說,或者是傳奇、志怪、小品、話本、擬話本、變文、鼓詞、箴規和遺聞趣事。其實,中國的短篇小說是和民族國家的建立,特別是啟蒙運動一起出現的?上,文學界對于這樣的大問題卻沒有好好去梳理。我要問的是:我們從什么時候開始強調小說的社會性的?什么時候小說又突然成了救國救民的載體?1902年,梁啟超的《小說與群治之關系》一文認為,中國落后的最根本原因是小說不發達。我們今天覺得這樣的題目會很可笑,國家發不發達跟小說有什么關系?還有一個例子可以證明小說的重要,在那個年代,我國的大學者,幾乎無一例外都做過小說研究。例如,胡適就是做小說考證出身。胡適的文學觀念、見解無甚高明之處。這個人好像不太適合搞創作,謹嚴有余而性情不足,文學上的想象力和理解力好像確實有問題。他說中國最好的小說是《九命奇冤》,當然是不著調的說法。但是胡適這個人非?蓯邸K幸徽椎睦砺,他在啟蒙運動中貢獻巨大,是一個很理性的知識分子。他在1917年發表的《文學改良芻議》,對文學發展的影響巨大。這篇文章涉及到文學的社會性問題。文學要寫什么,什么東西可以進入文學描寫的范圍,他都代作家做了規定。文學在啟蒙過程中加入進來,變成科學和民主的忠實的鼓吹者,變成建立民族國家的馬前卒。就連沈從文在寫《邊城》這樣的唯美小說時,居然也要“重塑民族魂”。
(《文學教育》2009年第二期)
7.對文章中提到的“刺猬”和“狐貍”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托爾斯泰的思想總是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矛盾,因此,托爾斯泰本來就是一個狐貍。
B.依照伯林的觀點來分析,作者認為中國古代的小說不是刺猬,沒有人拿它們當回事。
C.作者認為國家發不發達跟小說沒有關系,中國古代小說就是一群狐貍。
D.伯林說老托爾斯泰是狐貍做了刺猬的事情是指非要去寫什么宏大的史詩。
解析:因果關系錯誤。
答案:A
8.不能體現“到了現代,小說卻突然要去做刺猬了”的一項是 ( )
A.魯迅寫《狂人日記》,因為他說過,他寫小說就是為了救國。
B.梁啟超寫《小說與群治之關系》,認為中國落后的最根本原因是小說不發達。
C.胡適在1917年發表了《文學改良芻議》規定了文學描寫的范圍。
D.在那個年代,我國的大學者,幾乎無一例外都做過小說研究。
解析:“規定了文學描寫的范圍”不屬于“刺猬”的做法。
答案:C
9.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文章舉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的例子是想證明托爾斯泰本來就是一個狐貍。
B.作者認為大家將中國短篇小說與古代小說看成一回事,這是很大的誤解。
C.文學界認為中國的短篇小說是和民族國家的建立,特別是啟蒙運動一起出現的。
D.沈從文在寫《邊城》這樣的唯美小說時,居然也要想做刺猬。
解析:A.舉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的例子是想證明托爾斯泰原本是狐貍,偏偏去做刺猬。 B.是將中國現代意義上的短篇小說與古代小說看成一回事。C.應是作者的認為。
答案:D
四、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題。
經濟結構的調整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羚羊群中的病弱者,往往難以擺脫獅子的追捕。這對個體是殘酷的,但卻保證了羚羊種群的健康繁衍。做出了錯誤決策或者因循守舊的企業,也會在市場競爭中被淘汰或重組。如果一個經濟體積累的問題過多過大,往往會爆發全局性的經濟調整??經濟危機。它會淘汰掉那些工藝技術落后、思想觀念陳舊、開拓創新乏力以及發展方向錯誤的企業,同時又會催生出一批朝氣蓬勃、勇于進取、引領時代潮流的新企業。這是經濟結構的自發調整。
經濟結構的自發調整是靠市場的力量實現的,是否適應市場、是否具有競爭力是調整的唯一標準,因而經過調整,留下來的企業都是具有經濟活力和競爭力的強者。但是,這種市場的自發調整過程往往是漫長而痛苦的。它會導致經濟蕭條、失業劇增、生活水平下降,有時還會引起社會動蕩、政權更迭甚至是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就與資本主義經濟大危機密切相關。
現代經濟高度復雜,已承受不起置之死地而后生式的自發調整;現代社會高度發展,已容忍不了弱肉強食般的自然淘汰。同時,人類的經濟理論和政策手段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在汲取經驗教訓中不斷完善,已具備比較充分而有力的工具來管控現代經濟危機,來平抑經濟波動,來防止大起大落。這包括實行擴張性的經濟政策來刺激市場需求,對陷入困境的行業和企業給予援助等等,甚至某些直接引起危機的肇事者也因“太大而不能倒”而得到救助。這樣,決策失誤者有了起死回生的機會,盲目跟風者避免了血本無歸的風險,某一領域的過度投資者又可為新一輪復蘇積蓄力量。
失控的經濟被政府這只“有形之手”從懸崖邊拉回,恰如被獅子追逐的羚羊群得到及時庇護,即使病弱者的生存權也得到了保障。經濟損失得以減輕,社會動蕩得以避免,這不能不說是人類社會的進步。
然而,當經濟結構的調整不再是自發的過程時,人類的經濟智慧就被賦予了更大的責任,應對經濟危機的政策措施就應更加科學得當。不然,問題只會越積越多,調整只會越來越難,最終釀成更大的災禍。理論的邏輯以及實踐的經驗都啟示我們,應對危機的政策措施,應立足于救經濟,而不是救具體的企業;應立足于恢復市場信心,而不是代替市場決策;應借力使力,針對引起和加劇危機的突出問題,加快結構調整。
(節選自2010年2月5日《人民日報》)
10.下列對文中“自發調整”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是靠市場力量實現的、置之死地而后生式的。
B.以是否適應市場、是否具有競爭力為唯一標準。
C.能使具有經濟活力和競爭力的企業留下來。
D.會引發社會動蕩、政權更迭甚至是戰爭。
解析:曲解原意。原文是“有時還會引起……”。
答案:D
11.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A.高度復雜的現代經濟承受不起自發調整,所以決策失誤者有了起死回生的機會。
B.在政府行為的作用下,經濟結構的自發調整帶來的危害可以被全面徹底地消除。
C.某些直接引起危機的肇事者得到救助,是人類經濟理論和政策手段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體現。
D.當經濟結構的調整不再是自發的過程時,問題會越積越多,調整會越來越難,最終釀成更大的災禍。
解析:A.以偏概全,強加因果。 B.夸大其詞。原文說到“經濟損失得以減輕”而非“危害可以被全面徹底消除”。D.斷章取義。原文是“當經濟結構的調整不再是自發的過程時,人類的經濟智慧就被賦予了更大的責任,應對危機的政策措施就應更加科學得當。不然,問題只會越積越多,調整只會越來越難,最終釀成更大的災禍”。
答案:C
12.根據原文,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經濟體積累的問題過多過大,往往會形成一個經濟結構的自發調整帶來的企業優勝劣汰的過程。
B.經濟結構的自發調整,使人類的經濟智慧沒能被賦予更大的責任,應對危機的政策措施也不能科學得當。
C.第二次世界大戰與資本主義經濟大危機密切相關,但現代經濟危機還不至于引發一次世界大戰。
D.應對經濟危機時,可以借助這個全局性調整的機會,針對引起和加劇危機的突出問題,加快結構調整。
解析:過于絕對。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68988.html
相關閱讀:2019年秋高三語文第一學期期中考試模擬題
湖北省武穴中學2015年3月份高二月考語文試題
2019?2019學年度寒假作業高三語文答案
2013高三上冊語文第一次月考試題(有答案)
2019年北京市海淀區高三一模試題及答案(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