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山東卷)
語 文
本試卷分第1卷和第Ⅱ卷兩部分,共8頁。滿分150分鐘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務必用0.5毫米黑色簽字將自己的姓名、座號、考生號、區縣和科類填寫在答題卡和卡和試卷規定的位置上。
2.第1卷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 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
3.第Ⅱ卷必須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 的位置,不能寫在試卷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膠帶紙、修正帶。不按以上要求怍答的答案無效。
4.第Ⅱ卷第六題為選做題,考生須從所給(一)(二)兩題中任選一題作答,不能全選。
第1卷(共36分)
一、(每小題3分,共15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A.校訂(jiào) 戛然(jiá) 佝僂。╣ōu) 自怨自艾(yì)
B.降服(xiáng) 驚詫(chà) 超負荷(hè) 流水淙淙(zōng)
C.奇葩(pā) 胴體(tóng) 拗口令(ào) 三緘其口(jiān)
D.稱職(chèn) 諂媚(chǎn) 一剎那(shà) 良莠不齊(yǒu)
答案:A (B,流水淙淙cóng C,胴dòng體 D,一剎chà那)
2.下列各句中,沒有錯別字的一句是
A.五臺山位于山西東北部,是我國著名的佛教勝地,上山有許多寺院,善男信女絡繹不絕。
B.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故有領土,這在歷史和法理上都是清楚的。
C.作為一位大山深處的鄉村教師,他不單給孩子們上課、輔導,還細心照料他們的生活。
D.對峙的雙方情緒激動,箭拔弩張,幸虧民警及時趕到,才避免了—起暴力事件的發生。
答案:C (A,圣——勝 B,故——固,D,箭——劍。另:C項中“細心照料”也可能為“悉心照料”)
3.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使用正確的一句是
A.陽春三月,一位老人在杭州西湖岸邊展示他高超的拳腳功夫,引來許多行人側目觀賞。
B.大學畢業已經十年了,其間,他換過幾種不同性質的工作,但始終沒有放棄專業學習。
C.老王一直熱衷于收藏,每當得到心儀的藏品,喜悅的心情總讓他如坐春風,夜不成寐。
D.此前中國航空西南分公司一直與四川航空公司鼎足而立,所占市場份額相差無幾。
答案: B (A,側目:不敢從正面看,斜著眼睛看,形容畏懼而又憤恨。B:其間:指某一段時間。C:如坐春風:象坐在春風中間。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學識的人相處并受到熏陶。D:鼎足而立:象鼎的三只腳一樣,三者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
4.下列各句中,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句是
A.最近兩天,京津地區、華北中南部、黃淮、江淮、漢水流域、貴州等地的日平均氣溫達到了入夏以來的最高值。
B.《新民叢報》雖然名為“報”,其實卻是期刊,是梁啟超等人于1902年在日本橫濱創辦的,曾產生過較大影響。
C.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他不得不認真思考公司的業績為什么會下滑,怎樣才能打開產品的銷路?
D.新鮮大米,手感滑爽,米粒光潔,透明度好,腹白很。琢I铣嗜榘咨牟糠郑,做出的米飯清香可口。
答案:B (A,第1,2,5個頓號改為逗號;C,問號改為句號;D,括號應在“腹白”后)
5.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句意明確的一句是
A.警察反復觀察了兩個目擊者提供的彈殼,并進行技術分析,確定它們和從案發現場得到的彈殼并不是出自同一支槍。
B.跟隨廣播學習英語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法,不過大部分電臺英語廣播的語速較快,對于初學英語的人聽起來確實感到困難。
C.這種新研制的牙膏香氣濃郁,清新爽口,去污潔齒力強,而且不損傷牙釉質,能保持牙齒潔白光亮,深受消費者喜愛。
D.當今的世界,各個國家、地區相互依存,已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是—個經濟全球化的時代。
答案:C (A,“兩個目擊者提供的彈殼”歧義;B,“對于初學英語的人”主客顛倒;B,主賓不搭配)
二、(每小題3分,共9分)
下面的文字,完成6~8題。
①中國藝術追求的靜寒境界,寧靜而淵澄,有一種自然而平淡的美,這與中國人的文化追求有關。世界永遠充滿著齷齪與清潔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僅是中國人的社會理想,也是一種審美追求。
、陟o寒境界是片寧靜的天地。寧靜驅除了塵世的喧囂,將人們帶入悠遠清澄的世界中;寧靜滌蕩了人們的心靈污垢,使心如冰壺,從而歸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寧靜本身就是道,是宇宙之本,中國藝術追求這種絕對的寧靜。比如在中國畫中,永恒的寧靜是其當家面目。煙林寒樹,雪夜歸舟,深山蕭寺,漁莊清夏,這些習見的畫題,都在幽冷中透出寧靜。這里沒有鼓蕩和聒噪,沒有激烈的沖突,即使像范寬《溪山行旅圖》中的飛瀑,也在空寂的氛圍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囂。寒江靜橫,孤舟閑泛,枯樹蕭森,將人們帶入永恒的寧靜中。如北宋畫家王晉卿傳世名作《漁村小雪圖卷》,畫山間晴雪之狀,意境清幽,氣氛靜寂,畫中漁村山體均以薄雪輕施,寒林點綴于石間崖隙,江水蕩漾,與遠山相應,一切都在清暉中浮動,真是幽寒寧靜之極。
、壑袊嫾铱釔垤o寒之境,是因為靜反映了一種獨特的心境。畫之靜是畫家靜觀默照的結果,也是畫察高曠懷抱的寫照。畫家在靜寒之中陶冶心靈,以靜寒來表現自己與塵世的距離,同時通過靜寒來表達對宇宙的獨特理解。
④中國藝術的靜寒之境,絕不是追求空虛和死寂,而是要在靜寒氛圍中展現生命的躍遷。以靜觀動,動靜相宜,可以說是中國藝術的通則,它一般是在靜寒中表現生趣,靜寒為盎然的生機躍動提供了一個背景。文嘉自題《仿倪元鎮山水》:“高靈爽氣澄,落日橫煙冷,寂寞草云亭,孤云亂小影。”在靜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輕煙飄渺,青山浮蕩,孤亭影亂,這不正是一個充滿生機的世界嗎!徹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這動靜轉換中全然蕩去。
⑤靜與空是相聯系的,靜作用于聽覺,空作用于視覺,聽覺的靜能推蕩視覺的空,而視覺的空也能加重靜的氣氛。在中國畫中,空絕非別無一物,往往與靜相融合,形成寧靜空茫的境界。因此,靜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中國藝術熱衷于創造“空山無人,水流花開”的境界,拒斥俗世的欲望,不介入社會的復雜文化活動,盡量保持“自然的純粹性”,即以山水面貌的原樣呈現,不去割裂自然的原有聯系?丈綗o人,任物興現,山水林泉都加入到自然的生命合唱中去。
(節選自朱良志《一丸冷月的韻味》,有刪改)
6.下列對“靜寒境界”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它寧靜而明澈,化解了齷齪與清潔的沖突,還我們清清世界、朗朗乾坤。
B.它體現這自然而平淡的美,表明了永恒的寧靜是中國藝術追求的全部內容。
C它可以幫助我們還原宇宙的本來面目,表達我們對宇宙的獨特理解。.
D它追求一種絕對的寧靜,但這種寧靜卻不是真正的空虛與死寂。
答案:D
7.關于中國畫對“靜寒之境”的追求,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畫的習見畫題盡管內容指向不盡相同,但其基本特點是在幽冷中透出寧靜。
B.無論是動態之景還是靜態之景,畫家都力圖營造空寂的氛圍,驅除喧囂,歸于幽靜。
C.畫之靜表達的是一種獨特的心境,畫家在靜寒中涵養自己,表現自己與塵世的距離。
D.中國畫以徹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反襯現實世界的生機,從而體現出靜寒之境的生趣。
8.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畫是中國藝術的重要門類,以之為例來談論中國藝術所追求的靜寒境界。
B.第④段中作者引用文嘉題畫詩的目的是論證構建靜寒之境是中國藝術的通則。
C.視覺的空與聽覺的靜融合成靜寒境界,因此,中國畫既是視覺藝術,也是聽覺藝術。
D.靜之寒就是空之寒,這使得中國藝術隔絕俗世而得以盡量保持其“自然的純粹性”。
三、(每小題3分,共12分)
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看松庵記
宋濂
龍泉多大山,其西南一百余里諸山為尤深,有四旁奮起而中洼下者,狀類箕筐,人因號之為“匡山”。山多髯松,彌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松上薜蘿份份披披,橫敷數十尋,嫩綠可咽。松根茯苓,其大如斗,雜以黃精、前胡及牡鞠之苗,采之可茹。
翻譯:龍泉地區多有大山,它西南一百多里的各山尤為深遂,有四周高聳而中間低洼的,形狀象是箕筐,人們由于這個稱它為“筐山”。山上長滿髯松,滿眼望去高聳直插云霄,滿山新綠照耀如同洗過一樣。松樹上的薜荔和女蘿紛亂的纏繞著,縱橫鋪開有幾十尋(尺),鮮嫩碧綠可以吞咽。松根和茯苓,大的像斗,夾雜著黃精、前胡和牡鞠的幼苗,采集來可以食用(吃)。
吾友章君三益樂之,新結庵廬其間。庵之西南若干步,有深淵二,蛟龍潛于其中,云英英騰上,頃刻覆山谷,其色正白,若大海茫無津涯,大風東來,輒飄去,君復為構煙云萬頃亭。庵之東北又若干步,山益高,峰巒益峭刻,氣勢欲連霄漢,南望閩中數百里,嘉樹帖帖地上如薺,君復為構唯天在上亭。庵之正南又若干步,地明迥爽潔,東西北諸峰,皆競秀獻狀,令人愛玩忘倦,兼之可琴可奕,可挈尊?而飲,無不宜者,君復為構環中亭。
翻譯:我的朋友章三益喜歡這里,在山中新蓋了茅屋。茅屋的西南方向若干步,有兩處深淵,蛟龍在其中潛藏,白云輕盈明亮騰空而起,頃刻間(一瞬間)覆蓋了整個山谷。它的顏色純白,像大海一樣茫茫一片沒有邊際,大風吹來,就飄散離去,章君又建造了煙云萬頃亭。茅屋的東北方向若干步,山更加高峻,峰巒更加陡峭,氣勢直沖天空,向南望去閩中數百里,美(高)樹貼伏在地上如同薺菜,章君又建造了唯天在上亭。茅屋的正南若干步,地勢明亮高遠清爽素潔,東西北三個方向的各座山峰,都競相秀麗(高出)呈獻美好的山色,讓人喜好在這里游玩而忘記疲倦,再加上可以彈琴可以下棋(奕通“弈”),也可以帶酒來暢飲,沒有不適宜的,章君又建造了環中亭。
君詩書之暇,被鶴氅衣,支九節筇①,歷游三亭中,退坐庵廬,回睇髯松,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君注視之久,精神凝合,物我兩忘,恍若與古豪杰共語千載之上。君樂甚,起穿謝公屐,日歌吟萬松間,屐聲鏘然合節,與歌聲相答和。髯松似解君意,亦微微作笙簫音以相娛。君?②曰:“此予得看松之趣者也。”遂以名其庵廬云。
翻譯:章君在讀詩書的閑暇,身披鶴氅(羽毛制成的裘)大衣,手拿九節竹杖,在這三個亭中逐個游玩,返回后就在茅屋中坐下,回望髯松,像元夫(善士)、巨人在左右環繞衛護(或:拱手作揖)。章君長久地注視,精神集中,物我兩忘(外物和自己都忘記了),仿佛和古代的豪杰們一起交談了一千多年。章君非常高興,起身穿上謝公屐,每天在萬松間唱歌吟詩,屐聲清脆符合節拍,與歌聲想應和。髯松也好像理解章君的心意,也稍微發出笙簫的聲音來相互娛樂。章君贊嘆說:“這就是我得到的看松的樂趣!”于是用這個來命名他的茅屋。
龍泉之人士,聞而疑之曰:“章君負濟世長才,當閩寇壓境,嘗樹旗鼓,礪戈矛,帥眾而搗退之,蓋有意植勛業以自見者。今乃以‘看松’名庵,若隱居者之為,將鄙世之膠擾而不之狎耶,抑以斯人不足與,而有取于松也?”金華宋濂竊不謂然。夫植物之中,稟貞剛之氣者,唯松為獨多。嘗昧昧思之:一氣方伸,根而蘊者, ?而斂者,莫不振翹舒榮以逞妍于一時;及夫秋高氣清,霜露既降,則皆黃隕而無余矣。其能凌歲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厲,求君之志,蓋亦若斯而已。君之處也,與松為伍,則嶷然有以自立;及其為時而出,剛貞自持,不為物議之所移奪,卒能立事功而澤生民,初亦未嘗與松柏相悖也;蛘卟恢瑥娭^君忘世,而致疑于出處間,可不可乎?
翻譯:龍泉有人聽說后懷疑說:“章君身負救濟世人之志和優異的才能,當閩地的盜賊逼近邊境時,曾樹立旗幟擂起戰鼓,磨快戈矛,率領眾人擊退盜賊,大概是想建立功業來顯露自己,F在竟然用“看松”命名茅屋,好像是隱居者的作法,是將要遠離塵世的紛亂而不接近呢?還是因為這些人不值得交往,而從松中有所獲取呢?金華宋濂私下不認為這樣。植物之中,生成堅貞剛正之氣的,只有松樹是最多的。我曾經冒昧的思考:天地之氣剛剛舒展,根中蘊藏收斂的,沒有不在這一個季節奮起振作舒展開花(繁茂)來顯示自己的美麗的。等到秋季晴空萬里,天氣清爽,霜露降下后,就都變黃隕落沒有剩余的了。難道能渡過嚴寒卻不改變品行的,不是松樹嗎?因此,先前的君子(品德高尚的人)常常寄托松樹來激勵自己,探求章君的志向,大概也是像這樣罷了。章君的處世,與松樹為伍,就卓然屹立能堅持自我;等到他因為時勢而出現,剛正堅貞自我克制,不因為眾人的批評而轉移改變,最終能建立功業恩澤百姓,當初也未曾與松柏想違背。也有人不知道,勉強說章君忘卻世情,而在他的出處間提出疑問,可不可以呢?
(選自《宋濂全集》,有刪改)
[注] ①九節筇(qióng):一種竹杖。②?(jiè):贊嘆。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采之可茹 茹:吃
B.皆競秀獻狀 秀:開花
C.被鶴氅衣 被:通“披”,穿著
D. 將鄙世之膠擾而不之狎耶 狎:接近
答案:B,(秀:秀麗(或:高出))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人因號之為“匡山” B.蛟龍潛于其中
不如因善遇之 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C.可挈尊?而飲 D.今乃以‘看松’名庵
與嬴而不助五國也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答案:D (A,因為,由于;趁機。B,介詞,在;介詞,比。C,連詞,表承接;連詞,表轉折。D,竟然)
11.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部屬于匡山松樹一組是
①彌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 ②橫敷數十尋,嫩綠可咽
③嘉樹帖帖地上如薺 ④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
⑤日歌吟萬松間 ⑥亦微微作笙簫音以相娛
A.①③④ B.②③⑤ C. ①④⑥ D. ②⑤⑥
答案:A
12.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匡山位于龍泉的西南面,因為四面高聳,中間低洼,形狀如“箕筐”而得名。它景色美,引人入勝。
B.章三益在匡山上蓋了草舍后,又根據草舍周圍環境的特點建造了三個亭子,在亭中彈琴、下棋、喝酒。
C.章三益讀書之余,常在松間歌吟,與松樹心意相通,精神想合,深得看松之趣,因此把草舍命名為“看松庵”。
D.宋濂不同意龍泉人士對章三益的看法,他認為章三益無論隱居還是出來做官,都能像松樹一樣堅持操守。
答案:B(彈琴、下棋、喝酒是在環中亭中)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章君負濟世長才,當閩寇壓境,嘗樹旗鼓,礪戈矛,帥眾而搗退之,蓋有意植勛業以自見者。(5分)
章君身負救濟世人之志和優異的才能,當閩地的盜賊逼近邊境時,曾樹立旗幟擂起戰鼓,磨快戈矛,率領眾人擊退盜賊,大概是想建立功業來顯露自己。
(2)其能凌歲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厲,求君之志,蓋亦若斯而已。(5分)
難道能渡過嚴寒卻不改變品行的,不是松樹嗎?因此,先前的君子(品德高尚的人)常常寄托松樹來激勵自己,探求章君的志向,大概也是像這樣罷了。
14.閱讀下面這首清詩,回答問題。(8分)
山寺夜起
江?
月升巖石巔,下照一溪煙。
煙色如云白,流來野寺前。
開門惜夜景,矯首看霜天。
誰見無家客,山中獨不眠。
三四兩句中的“煙”有哪些特點?詩人是如何的?(4分)
答:三四兩句寫出了溪煙的潔白飄渺的特點。(1)運用白描的手法,準確地寫出了溪煙煙色像白云,流動起來虛無飄渺的特點。(2)詩人通過寫溪煙的色澤和動態,不加烘托直接描述,用語樸素而準確地寫出溪煙的特點。
結合全詩分析詩人“不眠”的原因。(4分)
答:(1)山中月亮升起,溪煙升騰,霜天明澈,詩人珍惜這山中美景,不忍睡去。
(2)詩人留宿山寺,面對眼前景色,觸景生情,不禁生起“無家”之愁,難以入睡,表現了詩人思念家鄉的孤獨之情。
15.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選3個小題)(6分)
(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荀子• 勸學》)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
(2)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蘇軾《赤壁賦》)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王羲之《蘭亭集序》)
(3)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李清照《聲聲慢》)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保ā墩撜Z•衛靈公》)
(4)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舳。(王勃《滕王閣序》)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經•車轄》)
五、(12分)
16.在下面這段文字的畫線處填上恰當的關聯詞語。要求:語意連貫,合乎邏輯。(4分)
我國正處于經濟快速增長的關鍵時期, ① 我們只注重經濟數量的增長,而忽視質量的改善,對自然資源盲目開發, ② 竭澤而漁,勢必給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帶來巨大的破壞,從而斷送可持續發展的前景。 ③ 推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工作,是確保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④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將難以實現。
答案:(1)如果;(2)或者(或:甚至);(3)因此;(4)否則
17.以下是某中學慶祝教師節文藝演出的一段主持詞。仿照畫線部分的句式,在空缺處補寫相應的語句。要求:句式一致,字數相等,語意相關。(4分)
學生甲:老師,您堅守一方凈土,用粉筆書寫忠誠,默默無聞;
學生乙:老師,您耕耘三尺講臺, ① ;
學生甲:加減乘除,算不盡您付出的辛勞;
學生乙: ② 。
參考答案:①用知識澆灌花朵,桃李芬芳;(或:用知識培育桃李,無怨無悔;用汗水澆灌花朵,無怨無悔;用心血滋潤幼苗,無私奉獻)②詩詞曲賦,寫不完我感激的情懷(喜怒哀樂,描不全您人生的輪廓;詩詞歌賦,頌不盡您做出的貢獻;酸甜苦辣,概括不了您付出的辛勞)
18.對下面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進行篩選、整合,給“創造”下定義,不超過30字。(4分)
作為人的一種活動,創造包括思維活動和行為活動。創造一定要獲得成果。形形色色的創造成果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類是精神性的,即新的認識;另一類是物質性的,即新的事物。這些創造成果不管以任何形式表現出來,都必須具備“首次獲得”這個必要條件。
答案:創造是為首次獲得精神或物質成果的一種人類的思維或行為活動。
六、(18分)
本題為選做題,考生須從所給的(一)(二)兩題中任選一題作答,不能全選。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題。
活 著
余 華
我遇到那位名叫福貴的老人時,是夏天剛剛來到的季節。
那天午后,我走到了一棵有著茂盛樹葉的樹下,看到近旁田里一個老人和一頭老牛。這位老人后來和我一起坐在了那棵茂盛的樹下,在那個充滿陽光的下午,他向我講述了自己。
這輩子想起來也是很快就過來了,過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錯人了。我啊,年輕時靠著祖上留下的錢風光了一陣子,往后就越過越落魄了,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著一個死去,我還活著。
孫子死后第二年,我買牛的錢湊夠了,看看自己還得活幾年,我覺得牛還是要買的。牛是半個人,它能替我干活,閑下來時我也有個伴,心里悶了就和它說說話。牽著它去水邊吃草,就跟拉著個孩子似的。
買牛那天,我把錢揣在懷里走著去新豐,那里是個很大的牛市場。路過鄰近一個村莊時,看到曬場上轉著一群人,走過去看看,就看到了這頭牛,它趴在地上,歪著腦袋吧噠吧噠掉眼淚,旁邊一個赤膊男人蹲在地上霍霍地磨著牛刀,圍著的人在說牛刀從什么地方刺進去最好。我看到這頭老牛哭得那么傷心,心里怪難受的。想想做牛真是可憐。累死累活替人干了一輩子,老了,力氣小了,就要被人宰了吃掉。
我不忍心看它被宰掉,便離開曬場繼續往新豐去。走著走著心里總放不下這頭牛,它知道自己要死了,腦袋底下都有一灘眼淚了。
我越走心里越是定不下來,后來一想,干脆把它買下來。
我趕緊往回走,走到曬場那里,他們已經綁住了牛腳,我擠上去對那個磨刀的男人說: “行行好,把這頭牛賣給我吧。”
赤膊男人手指試著刀鋒,看了我好一會才問:“你說什么?”我說:“我要買這牛!
他咧開嘴嘻嘻笑了,旁邊的人也哄地笑起來,我知道他們都在笑我,我從懷里抽出錢放到他手里,說:“你數一數!背嗖材腥笋R上傻了,他把我看了又看,還搔搔脖子,問我:“你當真要買!
我什么話也不去說,蹲下(禁止)子把牛腳上的繩子解了,站起來后拍拍牛的腦袋,這牛還真聰明,知道自己不死了,一下子站起來,也不掉眼淚了。我拉住韁繩對那個男人說:“你數數錢!
那人把錢舉到眼前像是看看有多厚,看完他說:“不數了,你拉走吧!
我便拉著牛走去,他們在后面亂哄哄地笑,我聽到那個男人說:“今天合算,今天合算。”
牛是通人性的,我拉著它往回走時,它知道是我救了它的命,身體老往我身上靠,親熱得很,我對它說:“你呀,先別這么高興,我拉你回去是要你干活,不是把你當爹來養著的!
我拉著牛回到村里,村里人全圍上來看熱鬧,他們都說我老糊涂了,買了這么一頭老牛回來,有個人說:“福貴,我看它年紀比你爹還大!
會看牛的告訴我,說它最多只能活兩年三年的,我想兩三年足夠了,我自己恐怕還活不到這么久。誰知道我們都活到了今天,村里人又驚又奇,就是前兩天,還有人說我們是“兩個老不死”。
牛到了家,也是我家里的成員了,該給它取個名字,想來想去還是覺得叫它福貴好。定下來叫它福貴,我左看右看都覺得它像我,心里美滋滋的,后來村里人也開始說像,我嘿嘿笑。
福貴是好樣的,有時候嘛,也要偷偷懶,可人也常常偷懶,就不要說是牛了。我知道什么時候該讓它干活,什么時候該讓它歇一歇。只要我累了,我知道它也累了,就讓它歇一會,我歇得來精神了,那它也該干活了。
老人說著站了起來,拍拍屁股上的塵土,向池塘旁的老牛喊了一聲,那牛就走到老人身旁低下了頭,老人把犁扛到肩上,拉著牛的韁繩慢慢走去。
兩個福貴的腳上都沾滿了泥,走去時都微微晃動著身體。
老人和牛漸漸遠去,我聽到老人粗啞的令人感動的嗓音從遠處傳來,他的歌聲在空曠的傍晚像風一樣飄揚。炊煙在農舍的屋頂裊裊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隱了。女人吆喝孩子的聲音此起彼伏,一個男人挑著糞桶從我跟前走過,扁擔吱呀吱呀一路響了過去。慢慢地,田野趨向了寧靜,四周出現了模糊,霞光逐漸退去。
(節選自余華《活著》,有刪改)
19.小說中老人與牛的形象有哪些相似之處?請結合文本作簡要概括。(4分)
20.分析文中畫線的兩個句子的表現手法與表達效果。(4分)
(1)牽著它去水邊吃草,就跟拉著個孩子似的。(2分)
(2)兩個福貴的腳上都沾滿了泥,走去時都微微晃動著身體。(2分)
21.請簡要分析小說最后一段景物描寫的作用。(4分)
22.結合文本,談談本文以“活著”為題目有什么好處。(6分)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題。
定和[注]是個音樂迷
沈從文[
①“定和是個音樂迷”,這句話從親友口中說出時,包含了一種溫暖的愛,而且說明定和為人與他一群姐妹兄弟性情癖好的稍稍游離。
、谖页醮我姸ê瓦是民國二十年以前。他正在美專學習圖案畫,對于照相特別發生興趣?墒菆D案畫在中國,提倡者既不知從中國的銅玉木石和絲毛織物藝術品參考取法,又缺少用歐美精美圖案作底子,且當時作用僅限于供應上海商業市場商品標志的需要,無前途可想而知。照相又只是從光影分配布置中見巧的藝術,其藝雖巧,學成亦不甚困難。蘊藏于定和生命中的特長,當然只有用無固定性音符捕捉熱烈而縹緲觀念、重新組織加以表現的音樂,方可見功。定和因此就改學了音樂。這過程實由著迷開始,音樂迷的稱呼即由此而來。
③二十六年春天,有位常走江湖的西洋朋友從上海過北平旅行時,他告訴我認識了一個朋友,這人名張定和。認識以后從名姓上才想起一定是我的親戚,這位西洋朋友說,定和身上的可愛處就是那點超越功利世故的單純氣質,他覺得這是當時中國青年少有的氣質。他們那時一同住在法租界霞飛路附近一條馬路上,各據一小房,比鄰對窗,原本不相識。西洋朋友雖熱愛人生,可不慣在已夠騷亂的上海弄堂房子中從耳朵浸入西洋古典音樂。定和卻剛好買來一個廉價收音機,又借來個留聲機,把兩種刺激耳膜的玩意兒,終日輪流開放,鬧得個神經質的朋友簡直要神經衰弱。最不能使洋先生原諒的,也許還是定和午夜以后還在窗邊手舞足蹈的狂態:一腦子古怪欲迸而未迸的狂態。這個有修養的老洋人真上了火,皺了個八字眉搖頭說:“?,藝術家,你難道當真已經和地球那邊有些人一樣,為音樂著了迷嗎?”過不久,他們在法租界的小飯館同吃飯時,偶然有了說話的機會,一談天,才知道定和原來當真是個音樂迷。肖邦、巴赫、莫所特,或這位或那位,總之,凡是地球另外一邊那些會用五線譜先迷住了自己一生,又迷住了世界一世紀半世紀的人物,早已把定和征服了。他的可愛處就是那點狂與癡混合作成的無可比擬的忠誠,簡直是病入膏肓,不可救藥。這位久住中國的洋先生說:“這性格太可愛了。我就想不到十五歲就玩政治、二十歲就吃政治飯的早熟的中國青年中,還有你這么一個天真爛漫的人!”從此他們成了好朋友。
④九年前的八月二十一,上海戰事正十分激烈。定和擔心他的樂譜會喪失,抱了一堆不值錢的物事,由上;氐教K州家中。看看家中那一房子舊書,那幾大箱舊畫,以及那些老式大皮箱中的世傳的珍貴古玩、貂褂狐裘,覺得不拘是什么,都在戰爭中無意義,存在或遺失,對于他都無多關系。臨走時,只是抱了那一捆沉甸甸的舊樂譜,上路向后方跑。蘇州,合肥,武漢,一直跑到重慶,知道音樂迷的資格還存在,方才停住放了心。身邊除了一堆使個人發迷的樂譜外一無所有,好,那就啃樂譜吧,于是在國立戲劇學校教音樂了。這就是他后來作曲和近十年話劇發生重要關聯的原因,過不久,他又離開了劇校,轉入重慶中央廣播電臺,任作曲專員,定期將新作的抒情歌曲,或與戰爭時事有關的新歌曲,由電臺廣播。
⑤在困難的局面下,對偉大文學能產生如何作用,我不免感到困惑——可是卻保留一點希望,即文學或其他藝術,尤其是最容易與年青生命結合的音樂,此一時或彼一時,將依然能激發一些人做人的勇氣和信心,使之對一切不良現實所形成的信仰敢于懷疑,承認以后還知否定,于明日將來接受更大挫敗時,始終不至于隨便倒下或退逃躲避,這點希望使我想起“音樂迷”三個字的莊嚴意義。定和的年齡剛過青年而轉入壯年時代,過去的“迷” 既已證明了迷的收獲,而他自然不會即以當前成就自限,還能作更莊嚴持久的跋涉。
(選自《沈從文全集》,有刪改)
[注] 定和,即張定和,著名作曲家,沈從文夫人張兆和的三弟。
19.本文第②段介紹“我”與定和初見時的情形,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20.理解文中兩處畫線兔子的含意。(4分)
(1)凡是地球另外一邊那些會用五線譜先迷住了自己一生,又迷住了世界一世紀半世紀的人物,早已把定和征服了。(2分)
(2)過去的“迷” 既已證明了迷的收獲,而他自然不會即以當前成就自限,還能作更莊嚴持久的跋涉。
21.本文③④段通過哪些方面的內容表現定和對音樂的癡迷?請作簡要概括。(4分)
22.定和追求音樂的經歷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示?請結合文本談談你的認識。(6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60分)
近年來,素有“語林啄木鳥”之稱的《咬文嚼字》雜志開設專欄,為當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錯,發現其中確有一些語言文字和文史知識差錯。對此,這些作家紛紛表示理解,并積極回應。中國作協主席鐵凝誠懇地感謝讀者對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后,也表達了自己的謝意,他表示,請別人挑錯,可能是消除謬誤的好辦法。
要求:①選準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擬題目;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文體特征鮮明;④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78984.html
相關閱讀:2013高三上冊語文第一次月考試題(有答案)
2019年北京市海淀區高三一模試題及答案(語文)
2019年秋高三語文第一學期期中考試模擬題
湖北省武穴中學2015年3月份高二月考語文試題
2019?2019學年度寒假作業高三語文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