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實驗中學屆高三年級第一次模擬試 題出題人:閆相君 黃永新 魏冰? 陳志英 關舒文 審題人:王秀艷1. 本試卷分第I卷(閱讀題)和第Ⅱ卷(表達題)兩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題為選考題,其它題為必考題。本試卷滿分150分?荚嚂r間150分鐘。2. 答題前,在答題卷密封區內填寫學校、班級和姓名。3. 所有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紙上,寫在試卷上答題無效。4. 考試結束,只需上交交答題紙。第Ⅰ卷 閱讀題(共70分)甲 必考題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歷史遺留下來的文學、藝術中的精品都有永久的魅力,后代人無法仿制。像《詩經》、《楚辭》都是被譽為不朽的作品。說它們不朽,無非是說它有比一般文學、藝術作品享有更長的壽命,在較長的時間里能繼續發生影響,“不朽”并不具有哲學概念的“永恒存在”的意思。拿屈原的作品來說,漢朝初年的賈誼被感動的痛哭 流涕,今天試找了一位大學中文系的青年來讀一下,他的感受總難達到賈誼的程度,即使這位青年也有深沉的苦悶,滿腹牢騷!都t樓夢》也是一部名著,和《詩經》、《楚辭》一樣產生過廣泛的影響!拔逅摹鼻昂笄嗄昴信R分子沒有讀過《紅樓夢》的占少數,現在青年讀《紅樓夢》的占少數,現在青年讀《紅樓夢》的比例顯然要少得多。 以上現象,借用電信通訊的概念,可以稱為“文化影響衰減”現象。遠距離的通訊聯絡,訊號逐漸衰減,距離越遠衰減越明顯,為了防止衰減,中間設有接力站,使訊號得到增益,衰減現象之所以出現,是因為古人的處境與今人不同,古人的思想感受有與今人相同處,也由與今人不同處,世代相去久遠,古今人之間感受的差別越大。? 中國哲學有極豐富的文化遺產,孔子、老子等思想流派到今天還有影響。我們常聽人說孔子思想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要繼承中華名族的優良傳統,首先要發揚孔子的哲學。也有人認為孔子思想與今天中國的現代化關系不大,倒是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學造成的。這兩種看法都有根據,現在從文化影響的衰減現象來看,我不相信世界上有一種文化現象兩千多年永遠長壽而不衰減。 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影響長久不衰,完全是憑借了兩次接力站的補充,得到增益的結果。第一次增益,西漢的董仲舒抬出孔子為號召,增加了漢朝流行的天人感應、陰陽五行學說,建立了宗教神學,在他的帶動下,中國哲學史上出現了全國性的第一個高潮。思想是隨著社會生活的變革而變革的,當董仲舒的哲學不能應付佛教、道教的沖擊,孔子的獨尊地位保不住了,宋朝的朱熹起了第二次接力作用,把魏晉隋唐時期已經趨于衰減的儒家振興起來。朱熹把儒家學說變成儒教,形成了儒教經學,為了壯大自己,儒教吸取了佛教、道教的心性修養內容,從而大大豐富了儒家經學。 經典文句是凝固的。它的影響會隨著時移世變而衰減,但對經典的解釋卻可以隨時改變、充實,使它免于衰減,記載孔子言行的可靠經典《論語》,這部書不過一萬多字,它對后世的影響主要來自各家的解釋、闡發。朱熹的《四書集注》就經常用注解的形式來闡發自己的思想,為了取得權威性的理論根據,不得不抬出孔子作為招牌,以述為作,是古代學者通用的辦法。辨明這個事實,就不難看清董仲舒的孔子是漢代的孔子,朱熹的孔子是宋代的孔子!拔逅摹睍r期提出“打倒孔家店”,要打倒的不是魯國孔丘,而是經過朱熹改造的鞏固封建社會的儒教。長久不衰的不只孔子一家,道教老子也火了兩千多年,道教老子也是一個招牌。 (摘編自任繼愈《文化遺產的壽命》)1、下列表述的內容,對“文化影響衰減”現象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A. 《詩經》、《楚辭》雖然被人們稱為不朽的作品,但在事實上它們只是比其他古代文學作品存世的時間更加長久一些罷了。B. 屈原的作品可以使漢初的賈誼感動的痛哭流涕,但是無法使今天的青年有同樣深切的感受,因為這個青年不可能也有過那樣痛苦的遭遇。C.“五四”時期,《紅樓夢》在青年男女知識分子當中曾經產生過廣泛的影響,但是現在,《紅樓夢》在青年中幾乎沒多少影響。D.古人的處境跟今人有所不同,所以古人的思想感受也就可能跟今人有所不同,時代距離越遠,古人和今人思想感受的差別就越大。2、 下列關于孔子思想和儒家學說的理解,符合原文內容的一項是( )A. 雖然孔子的思想在當時和后代都有影響,但是實際上按“文化影響衰減”的說法來 看,孔子思想的影響力量只會越來越小。B. 孔子的思想在秦漢之際出現了衰減,但西漢儒家學說在全國形成了一個高潮,于是董仲舒把當時流行的天人感應,陰陽五行學說加進孔子思想中。C. 魏晉隋唐時期孔子思想出現了第二次衰減,宋朝的朱熹把儒家學說變成儒教,并吸取了佛教、道教的心性修養內容,大大豐富了儒家經學。D. 孔子的思想主要表現在《論語》一書中,由于這部書只有一萬多字,不可能造成深遠的影響,造成深遠影響的主要是后代各家的解釋和闡發。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內容的一項是( )A.當我們說孔子思想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的時候,是把董仲舒、朱熹等人的思想影響也一起考慮在內而這樣說的。B. 有人說,今天中國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學造成的。其實這種保守思想應該是后人加入的,并不是當初魯國孔丘原來的思想。C. 以述為作,就是通過注解古代經典的形式來闡發自己的思想,為了獲得權威性的理論根據,朱熹《四書集注》一書就采用了這種方法。D. 中國哲學有著豐富的文化遺產,老子的道家思想和孔子的儒家思想同樣長壽,當然道家思想中也同樣存在著后人的接力作用。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一)文言文閱讀(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王樸字文伯,東平人也。少舉進士,為校書郎,依漢樞密使楊邡。邡與王章、史弘肇等有隙,樸見漢興日淺,隱帝年少孱弱,任用小人,而邡為大臣,與將相交惡,知其必亂,乃去郡東歸。 周世宗鎮澶州,樸為節度掌書記。世宗即位,遷比部郎中。世宗新即位,銳意征伐,已擾群議,親敗劉?于高平,歸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數顧大臣問治道,選文學之士徐臺符等二十人,使作《為君難為臣不易論》及《平邊策》,樸在選中。而當時文士皆不欲上急于用武,以謂平定僭亂,在修文德以為先。惟樸等言用兵之策,謂江淮為可先取。世宗雅已知樸,及見其議論偉然,益以為奇,引與計議天下事,無不合,遂決意用之。顯德三年,征淮,以樸為東京副留守。還,拜戶部侍郎、樞密副使,遷樞密使。 世宗之時,外事征伐,而內修法度。樸為人明敏多材智,非獨當世之務,至于陰陽律歷之法,莫不通焉。樸性剛果,又見信于世宗,凡其所為,當時無敢難者,然人亦莫能加也。世宗征淮,樸留京師,廣新城,通道路,壯偉宏闊,今京師之制,多其所規為。其所作樂,至今用之不可變。其陳用兵之略,非特一時之策。至言諸國興滅次第云:“淮南可最先取,并必死之寇,最后亡!逼浜笏闻d,平安四方,惟并獨后服,皆如樸言。六年春,世宗遣樸行視汴口,作斗門,還,過故相李谷第,疾作,仆于坐上,舁歸而卒,年五十四。世宗臨其喪,以玉鉞叩地,大慟者數四。贈侍中。 (選自《新五代史?周臣傳》,有刪節) 4.對下列句子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世宗雅已知樸 雅:向來、平日 B.非獨當世之務 獨:只有C.數顧大臣問治道 顧:顧慮 D.過故相李谷第 過:拜訪 5.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直接表現王樸“明敏而多材智”的一組是( )①知其必亂,乃去郡東歸 ②外事征伐,而內修法度③其陳用兵之略,非特一時之策 ④至于陰陽律歷之法,莫不通焉⑤世宗臨其喪,以玉鉞叩地,大慟者數四 ⑥凡其所為,當時無敢難者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③④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王樸很有政治眼光。他最初依附樞密使楊?,后來發現隱帝任用小人,而楊?與將相關系不好,料知混亂必然要發生,就離開了他。 B.王樸不僅多才多藝,精通音律、歷法等,還善于搞城市建設,將京師改造得大路通暢,壯偉宏闊。 C.王樸在眾文士主張興修文教的情況下,主張用武,得到世宗的賞識,世宗征伐并州回來后,王樸最終被提拔為樞密副使。 D.王樸視察汴河口,到前任宰相李谷的府第拜訪,疾病發作,倒在座位上,抬回去后就死了。世宗傷心地用玉鉞觸地。大聲痛哭了好幾次。7.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 而當時文士皆不欲上急于用武,以謂平定僭亂,在修文德以為先。(5分)(2) 樸性剛果,又見信于世宗,凡其所為,當時無敢難者,然人亦莫能加也。(5分)(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8~9題。建業 丁開誰遣凄涼滿眼中,?花渺渺又秋風。龍蹲虎踞江山大,馬去牛來社稷空。縱有千人惟諾諾,本無百歲更匆匆。乾坤顛倒孤舟在,聊復殘生伴釣翁!咀ⅰ看嗽姶蠹s作于南宋滅亡后。詩人途經建業(今南京),有感于它的殘破荒蕪。8.首句中有一個字用得十分傳神,找出來并賞析。(5分)9. 賞析頷聯詩人表達感情的手法。(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10. 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先帝知臣謹慎, 。(2)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3) ,此時無聲勝有聲。(4) ,?崖轉石萬壑雷。(5)艱難苦恨繁霜鬢, 。(6) ,只是朱顏改。三、實用類文本閱讀(25分)11.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特立獨行梁漱溟梁漱溟有“中國最后一位儒家”之稱,他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他不依附任何吉林省實驗中學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語文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873846.html
相關閱讀:2013高三上冊語文第一次月考試題(有答案)
2019?2019學年度寒假作業高三語文答案
2019年秋高三語文第一學期期中考試模擬題
2019年北京市海淀區高三一模試題及答案(語文)
湖北省武穴中學2015年3月份高二月考語文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