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歷史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逍遙右腦為大家推薦了高一寒假作業歷史試卷參考答案,請大家仔細閱讀,希望你喜歡。
一、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a b c a b c C D B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D B C D B B D C D
21 22 23 24 25
B A B C D
二、非選擇題:
26.(13分)(1)共同使用:三民路、中山路。(2分)
原因:中國大陸認為孫中山倡導三民主義,領導辛亥革命,建立中華民國;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臺灣認為孫中山是國父,是國民黨領袖,是中華民國的創立者。(4分)
(2)紅旗路最適合北京,因為北京是新中國的首都。解放路最適合南京,因為南京解放標志著南京國民政府被推翻。中山路、三民路最適合廣州,因為廣州是孫中山的故鄉和國民黨一大的所在地。(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3分)
(3)答案開放,言之有理,酌情給分。(4分)
27.(11分)(1)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分)
(2)接見印度代表團,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新中國首次以世界五大國之一的地位參加日內瓦國際會議;參加亞非萬隆會議,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3分)變化:由美國敵視、孤立新中國到中美關系走向正常化。(2分)影響:有利于改善中國與西方國家的關系;有利于世界的和平與安全。(2分)
(3)成功舉辦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成立上海合作組織。(2分)
28.(12分)(1)中書省草擬政令、門下審議政令、中書省執行政令。(3分)
目的:三省相互牽制,保證了皇權的獨尊;提高了行政的效率。(2分)
(2)同:都體現了分權原則。(2分)異:唐代分權是為了皇帝專權;雅典分權是為了實現民主政治。(2分)
(3)美國總統由選舉產生,任期四年;實行三權分立制,強調權力的“制約與平衡”;總統權力受到國會和最高法院的制約。(3分)
29.(14分)(1)美蘇兩國在社會制度和國家利益上的矛盾沖突日益加劇;蘇聯成為美國實現霸權主義戰略的嚴重障礙,強調結成“軍事同盟”是為了遏制共產主義蘇聯。(2分)
1949,組建了以美國為首的軍事政治集團——北大西洋公約組織。(1分)
(2)“相對穩定性”體現在美蘇兩極格局存在了40多年。(1分)
作用:兩強相爭使世界長期不得安寧;美蘇雙方勢均力敵,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戰的爆發。(2分)
因素:歐共體的形成,日本的崛起,中國的振興,不結盟運動興起。(4分)
(3)中國投出否決票,有助于維護中東地區的和平與穩定,符合不干涉他國內政的原則(符合我國一直倡導的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精神)。(2分)
政治: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樹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堅持不結盟的多邊外交政策。(2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1119800.html
相關閱讀:福建省清流一中2015-2015 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二塊模塊考試歷史(理
江蘇省揚州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試題 歷史
廣東省中山市桂山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
高一年級歷史下冊暑假作業題[1]
遼寧省五校協作體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