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學年上學期第一次月清試卷高一歷史第Ⅰ卷 選擇題(共60分)1.“族譜連兩岸,鄉情續五緣”,“客家祖地”上杭縣以客家族譜為載體,深入挖掘內涵,開展族譜文化研究,吸引了海內外客家人特別是臺灣地區客家人前來尋根謁祖,進行族譜對接,增進兩岸人民的文化交流。下列對客家人重視族譜文化研究原因分析錯誤的是A. 古代宗法制的影響 B. 傳統小農經濟的影響 C.弘揚傳統美德的需要 D.古代分封制的遺風2.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請你判斷,在西周的封國──魯國的宗法體系中,處于大宗地位的是A.周王 B.卿大夫 C.魯國國君 D.士3.小明喜歡看歷史劇《烽火戲諸侯》。這個歷史典故講述了西周時期諸侯國因信守義務,蜂擁而至勤王的故事。這個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縣制 ? ?D.禮樂制度4、中國古代一位大臣向皇帝進言:“臣聞殷周之王千余歲,封子弟功臣:自為枝輔。今陛下有海內,而子弟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無輔拂,何以相救哉?事不 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边@位大臣實際上主張( )A.實行郡縣制 B.改革中央官制 C.實行分封制 D.建立中央集權制5.《左傳?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社會結構的基本特點是A. 嫡長子擁有繼承特權B.嚴格的等級關系C.通過壟斷神權強化王權 D.血緣紐帶和政治關系緊密結合6.山西省簡稱晉,山東省簡稱魯,歷史文化淵源應追溯到 A.大禹治水 B.商代制度 C.春秋諸侯爭霸 D.西周分封7.在《紅樓夢》第九十回中,賈母說:“自然先給寶玉娶了親,然后給林丫頭說人家。再沒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這反映出賈母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傳統的家庭等級觀念 C.遵循長幼有序的婚姻習俗D.具有濃厚的宗法觀念8.下面是某學校高一年級同學對分封制、宗法制的認識,請你對此判斷正誤:①甲同學認為分封制是把包括鎬京、洛邑在內的廣大地區土地和人民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②乙同學認為從“禮樂征伐自天子出”這一現象到“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反映了分封制的瓦解 ③丙同學認為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長子繼承制 ④丁同學認為在周王室中周王正妻所生之子一定能夠成為大宗 A.①②正確③④錯誤 B.①③正確②④錯誤 C.①④正確②③錯誤 D.②③正確①④錯誤9.王國維先生在《殷周制度論》中談到:“周人制度之大異于商者……生宗法及喪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諸侯之制!毕旅媾c“宗法”無關的是 A.“太子死,有母弟則立之,無則長立。” B.“堯舉舜于服澤之陽,授之政,天下平! C. “為之君,為之大宗也!薄 .“祭者,所以追養繼孝也! 10.“簋”是中國古代一種非常重要的食具,在祭祀和宴饗時,“簋”以偶數組合,它與奇數組合的“鼎”配合使用,天子用九鼎八簋。據此判斷“每食四簋”的規制屬于 A.天子 B.諸侯 C.士 D.卿大夫11.《左傳》記載,西周初年,周王責令魯國國君赴鎬京貢獻魯國特產;春秋初年,周桓王、周頃王曾先后派人去魯國求喪葬費、“告饑”、“求車”。這一轉變突出體現了 A.諸侯爭霸局面的形成 B. 魯國國君服從周王的調遣 C.周王室衰微 D.魯國是當時實力最強的諸侯國12.《Atisas of World History》一書中寫道:“The old feudal(封建的)system of government was abolished and a system of prefects(官員)was introduced by Qin Shi Huangdi(秦始皇)!边@里的“feudal system”指的是A.三公九卿制B.分封制C.郡縣制D.三省六部制13.“元元黎民,得免于戰國!保ā稘h書》)該文表明班固認為秦統一的意義是 A.使人民從事生產有了安定的環境 B.為我國長期統一奠定了基礎 C.建立了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D. 使人民脫離了諸侯國的統治14.歷史學家夏曾佑在《中國古代史》一書中說:“中國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國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國之境,得漢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國之所以為中國也!逼渲小爸袊敝饕傅氖 A.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縣制 D.皇帝制 15.《劍橋中國秦漢史》認為:“漢朝政府的統治經過大約100年后,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統治權從正規的政府高級機關轉移到一個私人性質的尚書手中。”這說明 A.漢朝君主專制的強化 B.漢武帝廢除丞相職權 C.尚書擁有最高決策權 D.漢朝政府走向私人化16.郭巨“家貧,有子三歲,母減食于之。巨謂妻曰:貧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惫抟虼硕凰]舉為孝廉。這一材料反映的是A.郡縣制 B.九品中正制 C.察舉制 D.科舉制17.《劍橋中國史》中關于西漢的地方組織寫道“隨著一個單一帝國政體的重建,高帝設法調和這兩種完全對立的制度,以便滿足那些有功于他的人。這樣,秦的模式就用于中國中部,……但是其他地方則以另一種安排為主。”這種安排導致了 A.宗法制得到發展 B.郡縣制出現 C.分封制日臻完善 D.郡國并行18.柳宗元在《封建論》中說:“漢有天下,矯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內而立宗子,封功臣……郡國居半,時則有叛國而無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睂Σ牧系睦斫獠粶蚀_的 A.漢景帝頒布“推恩令”,加強了中央集權 B.西漢前期郡國參半,封國是朝廷的依靠力量,有時也會與朝廷對抗 C.“七國之亂”反證了郡縣制的合理性 D.漢初仿秦實行郡縣制,同時分封同姓宗室建立諸侯國19.李世民是李淵的第二個兒子,但他通過發動玄武門之變,殺兄害弟,奪取了皇位,所以常常被人所非議。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是他違反了 A.世襲制的父死子繼原則 B.君主制的集權獨裁原則 C.封建社會中的禮樂制度 D.宗法制的嫡長子繼承原則20.唐太宗說:“以天下之廣,四海之眾,千端萬緒,須合變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籌畫,于事穩便,方可奏行。豈得以一日萬機,獨斷一人之慮也。”材料表明他主張A.君權與相權相互制衡 B.發揮宰相等大臣的議政權C.中央權力重心應當下移 D.君主不應實行專制21.武則天當政時期部分年份的中舉者出身表(單位:人) (據王定保:《唐摭言》)基于當時“能進入國子學的幾乎都是勛貴和高級公卿子弟”的情況,上面表格意味著A.擴大統治基礎需要制度設計的進一步合理化B.唐朝中央政府高度集權 C.科舉考試在武則天統治時期失去了選拔人才的功能 D.武則天政府依靠門第選官 22.隋唐以后,“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為封建社會知識分子的最高理想,他們“老死于文場而無所恨”,由此產生的最重要的影響是 A.有利于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加強 B.擴大了封建統治的社會基礎C.削弱了顯貴的特權 D.有利于提高官員的文化素質 23.629年唐太宗下了一道對地方官吏進行考核的詔令,這道詔令的出臺或執行不可能經過 A.尚書省、中書省 B.尚書省、吏部 C. 門下省、尚書省 D.禮部、戶部24.北宋時,“狀元登第,雖將兵數十萬,恢復幽薊,凱歌而還,獻捷太廟,其榮亦不可及矣!边@主要反映當時統治者A.以輕武重文為國策 B.以崇武抑文為國策C.委派文官主持軍務 D.渴望收復幽云地區25.《朱子語類》中說:“本朝鑒五代藩鎮之弊,兵也收了,財也收了,賞罰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虜騎所過,莫不潰散!边@段話主要說明宋初加強中央集權 A.解決了藩鎮割據問題 B.導致了國家財政危機 C.造成了邊疆地區危機 D.過分削弱了地方權力26.史載“悉有票擬,閣權之重,儼然漢唐宰輔”,這反映出 A.議政王大臣協助皇帝處理政務B.明朝內閣大臣實際上承擔宰相的職責 C.清初內閣負責處理日常事務 D.軍機大臣掌握中央決策權力27.據史料記載,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問大臣:“天下誰人最快活?”有人答“金榜題名”。有人說“功成名就者快活”。朱元璋聽了都不以為然。當聽到萬鋼說“畏法度者快活”時,贊賞地點點頭,隨后對其委以重任。朱元璋贊賞萬鋼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A.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 B. 萬鋼的回答揭示了快樂的源泉C.萬鋼的回答強調了對專制統治的服從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離了主題28.明洪武三年(1370年)置大宗正院,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改稱宗人府,負責管理皇室宗族的譜牒、爵祿、賞罰、祭祀等項事務。它應該隸屬于 A.宣政院 B.樞密院 C.禮部 D.戶部29.觀察下圖:兩漢時官員上朝可以坐著奏事,到宋朝時官員須站著奏事,明清時期大臣奏事必須跪著。官員上朝禮儀的變化說明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變的重要特點是A.中央集權不斷加強 B. 封建等級制度不斷強化C.皇權不斷加強 D.古代禮儀不斷發展完善30.學完《古代中國政治制度》這一單元后,有四位同學分別撰寫研究歷史小論文,其中論文標題出現史實錯誤的是 A.《論清代丞相與軍機大臣的權力制衡》 B.《唐朝藩鎮割據的成因淺析》C.《略議元朝行省制的影響》 D.《淺議分封制與宗法制的關系》第Ⅱ卷 非選擇題(共40分)本卷共2小題,其中第31題26分,第32題14分。共40分。31.(18分)閱讀下列中國不同時期關河南省陜州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一次月清考試(歷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266739.html
相關閱讀:高一年級歷史下冊暑假作業題[1]
江蘇省揚州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試題 歷史
遼寧省五校協作體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
廣東省中山市桂山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
福建省清流一中2015-2015 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二塊模塊考試歷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