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高一上冊期中考試歷史模擬題[1]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一、單項選擇
1. “文化大革命”中“破四舊”指的是破除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右圖為焚燒“萬世師表”匾額。這一“破四舊”行為造成的危害有(  )
①破壞了文物 ②導致了社會制度的倒退、蹧_擊了中國的傳統美德、芷茐牧松鐣刃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 1980年,鄧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發表了………………………(  )
A.《論人民民主專政》
B.《論執政黨的建設》
C.《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
D.《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
3. 斯諾他驚奇地發現,在貧瘠的中國西北部,竟聚集了中華民族的精華。作為美國的新聞記者,他在華采訪的主要地點應是
A.西安 B.吳起鎮 C.瑞金 D.延安
4. 新中國成立后,少數民族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代!靶隆敝饕w現在
①取得了平等的民族權②廢除了剝削制度③走上社會主義道路④基本實現了民族區域自治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
5. 烏托邦這個詞出自16世紀的托馬斯•莫爾的著作,它表示一種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可以建立的理想的意識形態社會。這是( )
A.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來源
B.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來源
C.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來源
D.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來源
6. 流行歌曲《兩只老虎》的旋律起源于17世紀的法國,傳入中國后有多個不同版本的填詞。其中最有名的是“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和“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分田地,分田地……”這兩段歌詞改編的時代背景分別是(  )
A.北伐戰爭、土地革命 B.土地革命、解放戰爭
C.北伐戰爭、抗日戰爭 D.抗日戰爭、解放戰爭
7. 1853年,中國人均消費英國的棉紡織品價值只有0.75便士,而人口遠遠少于中國的洪都拉斯人均消費量卻是中國的1246倍。造成這一現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中國開放的通商口岸太少  B.中國農民貧困購買力低
C.中國自然經濟的抵制    D.中國實行閉關鎖國政策
8. 民國二年,某地農村百姓家的春聯是:“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痹摯郝摲从车臍v史本質是( )
A.民國從未試圖過要改善民生,農民懷念清王朝
B.辛亥革命脫離農民階級,反封建不徹底
C.信息閉塞,中華民國成立消息未到達農村
D.袁世凱稱帝,資產階級反對,農民卻擁護
9. 下列選項與巴黎公社革命爆發無關的是 ( )
A.無產階級政黨抓住時機領導革命。 B. 法國在普法戰爭中失敗
C.臨時政府偷襲巴黎國民自衛軍 D.工人群眾發動起義
10. 毛澤東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的報告內容不包括( )
A.從現在起,黨的工作重心必須由鄉村移到城市
B.黨的工作以恢復和發展生產為一切工作的中心
C.要警惕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襲擊
D.在農村實行減租減息政策
11. 雅虎知識堂評價某戰役“是國共合作、共創民族抗戰偉業在戰役上配合的典范……從閻錫山接受周恩來建議,建立戰地動員會,到八路軍吸收友軍陣地戰、阻擊戰經驗,整個戰役過程中無不閃爍著民族團結精神的光輝……同時也為新形勢下的國共合作積累了經驗!币罁鶎W,可以得知戰役名稱是( )
A.平型關戰役 B.淞滬會戰 C.臺爾莊戰役 D.百團大戰
12. 口號是一定時期的反映,下列口號出現在俄國十月革命期間的是( )
A.“臨時革命政府萬歲” B.“打倒戰爭!打倒沙皇專制統治”
C.“和平、自由、面包” D.“要蘇維埃,不要布爾什維克”
13. “現代經濟之父”亞當•斯密在1759年指出說:“如果一個社會的經濟發展不能真正分流到大眾手中,那么它在道義上將不得人心,而且是有風險的,因為它注定要威脅社會穩定!彼@樣說主要是為了防止( )
A.城鄉差別的擴大 B.工人運動的興起
C.經濟危機的發生 D.壟斷現象的出現
14. 四行倉庫戰斗和平型關戰役分別屬于( )
A.寶山戰役武漢會戰
B.徐州會戰太原會戰
C.臺兒莊戰役百團大戰
D.淞滬會戰太原會戰
15. 抗

抗日戰爭期間某戰役后,《新華日報》刊載一位中國將領的談話:“我軍……對于一城一寨之得失,初不以為重,主在引敵深入,使其兵力分散,而予敵主力以打擊.”以下戰役符合上述特征的是 ( )
A.淞滬會戰 B.百團大戰 C.臺兒莊戰役 D.平型關戰役
16. 下圖是一幅駁斥清末“民智未開”觀點的漫畫。它試圖傳達的觀念是( )
政府與百姓(約1911年)
A.反滿興漢 B.官逼民反 C.政治民主 D.暴力革命
17. 天京變亂后,太平軍再次打破江南大營、江北大營,其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遭到削弱
B.建立領導核心,實施正確指揮
C.頒布《資政新篇》,激發軍隊的戰斗力
D.實行平等外交,減少外國干涉
18. 下圖是位于四川省松潘縣川主寺鎮元寶山頂的“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紀念總碑”。長征的起點和終點都不在四川,“紅軍長征紀念總碑”卻建在四川,你認為下列哪一理由不可能成為歷史依據(  )
A.紅軍長征在四川經過的時間長、活動范圍廣
B.四川是抗戰的后方和指揮中心
C.紅軍在四川境內爬雪山、過草地,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
D.四川是紅軍長征的主體地區
19. 日本倒幕派領袖久玄端曾說過:“英法之所以未能隨心所欲地對皇國大動干戈,就是因為中國的太平軍聲威雷震所致,萬一的萬一,太平軍屈服于英法,英法必將入寇我國!边@表明中國的太平天國運動( )
A.把反對西方列強入侵作為主要斗爭內容
B.牽制了西方列強對日本倒幕運動的干涉
C.促使西方列強集中力量侵略日本
D.與日本共同反抗西方列強的侵略
20. 有學者認為:“它的意義不同于中國歷史上常見的改朝換代,也不僅僅限于趕跑了一個皇帝,而是從根本上動搖了大多數中國人的信仰……”這位學者所說的“它”是指( )
A.戊戌變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運動 D.解放戰爭
21.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頒布“向各國宣戰懿旨”。6月26日,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等與列強駐上海領事商定《東南保護約款》,規定“上海租界歸各國公同保護,長江及蘇、杭內地均歸各督撫保護,兩不相擾,以保中外商民人民產業為主”。這表明
A. 列強在華勢力受到有效遏制 B. 清政府中央集權面臨危機
C. 地方實力派成為列強代理人 D. 地方勢力與朝廷分庭抗禮
22. 陳獨秀說,中共“一大”對“黨的要求?無產階級專政?懸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時“就腳踏實地了,……找到了中國實際的聯系并決定了黨要走的道路!边@是指中共“二大”
A制定了黨的最高綱領B決定參加共產國際
C制定了黨的最低綱領D決定與國民黨合作
23. 上海的外灘、青島的八大關被稱為“萬國建筑博物館”.至今仍保存大量的西洋式建筑.這種現象反映的社會狀況是
A.洋務運動全面開展 B.中西方化交流廣泛
C.中國步入半殖民地社會 D.上海、青島是著名的對外窗口
24. 民盟羅隆基對馬歇爾說:“共產黨讓步大,國民黨苦惱多,民盟前途好!贝搜缘谋尘笆(  )
A.國共第一次合作 B.西安事變的發生
C.重慶政協的召開 D.北平政協的舉行25. 辛亥革命最突出的歷史功績是
A、結束了封建君主專制 B、推翻了清政府
C、建立了中華民國 D、促進民族資本主義發展
26. 1912年3月頒布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所體現的民主精神包括
①吸收了西方民主政治的精華,是中國第一部資產階級民主憲法
②《臨時約法》規定實行總統制
③約法規定中華民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反對帝國主義侵略
④《臨時約法》規定在政體運作方面實行三權分立原則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27. 下列事件屬于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是
①虎門銷煙 ②淞滬會戰 ③遼沈戰役④百團大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8. 有人認為:“過去五千年的中華通史,實是一部‘帝王專制史’;而現代的中華通史,則是一部‘民主政治史’”。從“過去”到“現代”的歷史分界點應該是下列各項中的( )
A.鴉片戰爭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運動 D.五四運動
2

9. .近代前期,中國政治民主化并沒有真正實現,但社會和文化的轉型在制度層面上取得了成功。這種情況出現的標志是
A.中華民國成立 B.戊戌變法
C、《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 D.宣統帝下詔退位
30. 若以詩句比喻1920年前后的中國政治狀況,較為恰當的是(  )
A.柳暗花明又一村 B.橫掃千軍如卷席
C.萬馬齊喑究可哀 D.無可奈何花落去
第II卷(非選擇題)
請修改第II卷的文字說明
評卷人 得分
二、非選擇題
31. 有學者認為“就世界大勢論,鴉片戰爭是不能避免的!痹囉盟鶎W知識論證這一觀點。
32.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國民黨敗退臺灣以后,以臺灣為依托,把海南島和金門、馬祖作為兩翼,依恃其海、空軍的所謂優勢,不僅要保住流亡的政權,更要準備“反攻大陸”。蔣介石提出國民黨的政治目標是“反共抗戰,復國建國”。他的如意算盤是“一年準備,二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
??《蔣總統集》
材料二:我們愿意同臺灣當局協商和平解決臺灣的具體步驟和條件,并希望臺灣當局在他們認為適當的時機,派出代表到北京或者其他適當的地點,同我們開始這種商談。
??周恩來《在一屆人大三次會議上的報告》
材料三:1976年11月,蔣經國說:“吾人處于今日的惡劣環境之中,不得不以忍辱負重之苦心,來處理許多難以忍受的事!薄拔崛巳绮环e極建設臺灣,不但無法自衛,而且無法生存!
??劉建武《國共關系七十年》
請完成:
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解決臺灣和大陸關系問題上的方式有什么不同?材料三與材料一相比,蔣經國的政策與蔣介石的打算發生了什么變化?
33. 閱讀下列材料:
“第一次革命高潮提出的,我們黨過去宣傳的政權歸蘇維埃的口號,曾是使革命和平發展,使小資產階級清除其幻想的口號。
現在和平發展和使政權無痛苦地轉歸蘇維埃已不可能,因為政權事實上已轉移到反革命的資產階級手中,F在只有徹底消滅反革命的資產階級專政才是正確的口號,只有得到貧苦農民支持的革命,無產階級才能完成這個任務,完成新高潮的任務!
??《1917年8月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布)第六次代表大會關于政治形勢的決議》
請回答:
(1)材料中“第一次革命高潮”以及后來完成的“新高潮”分別指哪次革命?
(2)據材料判斷,1917年8月前后,布爾什維克黨奪取政權的方式有哪兩種?最終選擇了哪一種?
(3)為了“得到貧苦農民支持”,布爾什維克黨在“新高潮”之初采取了什么措施?
34. 辛亥革命是近代比較完整意義上的民主革命,2011年是這場革命爆發100周年。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下面是2010年11月19日鳳凰網關于“你認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的問卷調查統計圖。
材料二 辛亥革命……為2132年的歷史打了一個用鐵和血鑄成的句號。只有漫長的歷史才能稱量出這個句號的真正意義和重量。它是一條分界線。
??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
材料三 1920年,孫中山先生在執信中學開學典禮上說:“愿諸生人人皆學執信先生之毅勇果敢以求學,蹈行予自由、民主、均言之理念,以改造未來之社會。完成一壓嚴璀璨之中華民國!
問題:
(1)據材料一,廣州、武漢和南京的得票率較高。請選擇其中一個有代表性的城市并說明選擇的理由。
(2)結合所學知識,試從政治方面來分析材料二關于辛亥革命成為“分界線”的理由。
(3)執信中學是孫中山先生于1920年為紀念近代民主革命家朱執信先生而親手創辦的紀念性、示范性學校。為了維護中華民國自由、民主、均富之理念,在這之前,孫中山先生進行了哪些努力?
35.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伯利克里時期雅典相關人群及人數統計表
人群 自由民
(含婦女和兒童) 奴隸 梅迪克(外邦人) 公民(成年男子) 出席公民大會的公民
人數 168000人 200000人 32000人 約40000人 約3000人
材料二 正是在民主共和主義政治文化的引導下,《聯邦憲法》(即美國1787年憲法)誕生了,正是孟德斯鳩“以權力制約權力”的學說第一次在政府體制的設計方面得到了較好的貫徹,現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應運而生,這些制度性要素主要就是一套“地域和體制的雙向平衡機制!
??摘自馬克?《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1954年新中國頒布的“人大選舉法”規定人大代表的選舉方式為舉手和無記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額上,直轄市和工業城市每10萬人選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萬人選1人……人大代表實際實行等額選

舉……1975年初,四屆人大一次會議召開,代表通過協商方式產生。1979年,“選舉法”修訂,取消了舉手選舉,一律采用無記名投票;正式規定了差額選舉的原則;規定全國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鄉村與城市人口數的比例為8:1,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為1:1。
??摘自張永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
回答:
(1)材料一表明,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點是什么?
(2)依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指出美國1787年憲法中“地域和體制的雙向平衡機制”的主要表現。
(3)依據材料三,歸納新世紀前后我國人大代表選舉辦法的主要變化。答案
一、單項選擇
1.【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革”帶來影響的認識!拔母铩鄙婕案鱾領域,影響極為嚴重,“破四舊”行為,破壞了社會秩序,沖擊了中國的傳統美德,也破壞了文物。但是我國仍堅持社會主義制度,不能說“文革”影響嚴重就導致社會制度倒退。
2.【答案】C
3.【答案】D
【解析】抓住題干中的關鍵詞“中國西北部”,再聯系當時的歷史背景?赏茰y出他在華采訪的主要地點應該是1936年長征勝利后中國共產黨中央所在地??延安。
4.【答案】B
【解析】本題從各個角度全面概括了新中國成立后少數民族的新變化;卮饡r應該從少數民族的歷史和現狀進行分析。
5.【答案】A
【解析】D
6.【答案】A
【解析】考查學生知識遷移能力。首先要從題干中提取有效信息,“打倒列強,除軍閥”,“打倒土豪,分田地”體現了兩個時間段的主要革命任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分別是國民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時期。
7.【答案】C
8.【答案】B
【解析】民國二年指1913年,聯系材料來理解到辛亥革命并未對中國的農村產生巨大影響。各選項中ACD三項說法錯誤,較容易排除,本題選B項,反映了由于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辛亥革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務,中國兩半社會的性質也沒有得到徹底改變。
9.【答案】A
【解析】本題屬于否定式選擇題,結合巴黎公社革命的相關知識可知它是一次突發性的革命,并沒有無產階級政黨來領導。選項為A。
10.【答案】D
【解析】D項為抗日根據地的土地政策。
11.【答案】A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從題干中的“是國共合作、共創民族抗戰偉業在戰役上配合的典范”、“ 從閻錫山接受周恩來建議”、“ 八路軍吸收友軍陣地戰、阻擊戰經驗”,可知A項與題意相符,平型關戰役是八路軍開赴山西,參加太原會戰,取得抗戰以來的首次大捷。
12.【答案】C
【解析】
13.【答案】B
【解析】從題意可知,如果經濟發展不能給人民帶來生活質量的提高,那么會引起人民的不滿,進而威脅到社會穩定,故本題選B。
14.【答案】D
15.【答案】C
【解析】$selection$
16.【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知識遷移和漫畫材料解讀能力。注意時間提示“1911年”和題干提示可知“民智未開”背景是清末預備立憲期間。用時間限定詞排除A,用材料中駁斥觀點一說可排除B、D。故選C項。
17.【答案】B
【解析】太平天國運動能夠取得軍事勝利的主要原因往往在自己一方,在于自身戰斗力的充分發揮。解答本題時要注意,《資政新篇》只是頒布,根本沒有實施,故不會產生實際作用,從而排除C、D兩項。
18.【答案】B
【解析】紅軍長征時,抗日戰爭尚未爆發;抗日戰爭爆發后,陜甘寧邊區才是抗戰的總后方和指揮中心,故選B。
19.【答案】B
【解析】通過材料分析,日本倒幕派領袖久玄端認為英法之所以沒有隨心所欲地我們日本進行干涉,主要是因為中國的太平天國運動起了牽制作用,假如太平天國屈服了英法,那么英法必定會對我們日本進行侵略。說明太平天國運動牽制了西方列強對日本倒幕運動的干涉。
20.【答案】B
【解析】A、C兩項均和題目中的“改朝換代”無關,排除。解放戰爭與題目中的“趕跑了一個皇帝”不符,排除D項。辛亥革命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權利,提高了人民參政議政的意識。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人們開始意識到自己不再是君主的奴仆,而是國家的主人。故B項符合題意。
21.【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八國聯軍侵華。從題干材料信息:清政府向各國宣戰、地方官員與列強簽訂條約中看出清政府中央集權遭到地方勢力的沖擊,即中央集權面臨危機。AC在材料中不能體現,D地方勢力沒有發展到與朝廷分庭抗禮的程度。
22.【答案】C
23.【答案】C
【解析】西洋建筑在中國出現是因為外國資本主義入侵,強行租借上海,并且劃分勢力范圍,是當

時中國社會殖民地化的一種表現.結合時代背景分析,鴉片戰爭以來列強在中國搶占殖民地
24.【答案】C
【解析】了解民盟成立于抗日戰爭期間對于回答本題有較大幫助,根據有關資料民盟成立于1941年重慶,羅隆基是民盟創始人。據此A項國共第一次合作是在1924年———1927年可排除;B項西安事變發生于1936年,可排除;D項北平政協是指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國民黨不在參加范圍之列。本題選C項,1946年政協會議在重慶召開,參加者有國民黨代表、共產黨代表、民主同盟代表等多種政治力量,政治協商會議經過激烈的斗爭,終于通過了和平建國綱領、關于軍事問題的協議、關于國民大會的協議、關于憲草問題的協議、關于改組政府的協議等五項協議。
25.【答案】A
26.【答案】A
【解析】《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沒有明確提出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故將③排除,選A答案.
27.【答案】 C
28.【答案】B
【解析】中國的專制帝制從秦始皇建立,一直到辛亥革命被推翻。辛亥革命時期中華民國建立,實行民主共和政體。故本題選B。
29.【答案】C
30.【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解題關鍵點是抓住“1920年”前后中國政治的特點,聯系到1919年的五四運動和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革命找到了救國救民的理論武器??馬克思主義,并且有了新的階級及其政黨的領導,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A項比喻恰當。
二、非選擇題
31.【答案】史實
答案l:能圍繞與問題相關性較強的核心知識進行回答
19世紀是西方向全球進行殖民擴張的年代,殖民勢力已經滲透到亞洲。在西方國家中,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成為頭號資本主義強國,為了爭奪原料產地和市場,亟需打開中國的大門。此時的中國,在經歷了康乾盛世的繁榮之后逐漸走向衰落,統治者以“天朝上國”自居,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西方主導的國際關系秩序與中國的朝貢體系產生了劇烈沖突。圍繞著鴉片貿易,中英矛盾不斷升級?梢,19世紀資本主義國家向中國及全球的擴張,體現了近代工業文明與傳統農業文明的碰撞,在這樣的大勢下,鴉片戰爭無可避免地爆發了。
答案2:僅運用與問題缺乏關聯度的邊緣知識進行回答
中英貿易沖突、林則徐禁煙等具體內容。
其他答案
組織
答案l:敘述成結構
答案2:敘述較連貫
答案3:羅列史實
【解析】鴉片戰爭前中英實力的對比
工業革命后的英國資產階級竭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場,搶占原料產地,在全球擴張。中國市場廣闊,必然成為其經濟侵略的對象。鴉片戰爭前正常的中英貿易中,英國處于入超地位,為了扭轉對華貿易逆差,英國對華走私鴉片,引發中國的禁煙運動。這成為導致鴉片戰爭的直接原因。因此,就世界大勢論,鴉片戰爭是不能避免的。
32.【答案】不同:蔣介石堅持反共,準備“反攻大陸”;周恩來主張平等協商,和平統一。變化:由“反攻大陸”到竭力保臺。
【解析】本題從材料分析看,“方式”相反,要明確是攻還是守。
33.【答案】(1)“第一次高潮”指的是二月革命!靶赂叱薄敝傅氖鞘赂锩。
(2)一種是和平過渡,另一種是武裝起義。最終選擇了武裝起義。
(3)通過《和平法令》宣布退出帝國主義戰爭;通過《土地法令》宣布沒收地主土地,把土地和生產工具分給勞動者使用。
34.【答案】(1)理由:廣州:廣州起義、黃花崗起義、孫中山籍貫。
武漢:武昌起義、湖北軍政府。
南京:南京臨時政府、中華民國首都、《臨時約法》。
(2)理由:推翻封建君主專制、建立中華民國;頒布《臨時約法》;建立責任內閣制。
(3)努力: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等。
【解析】本題考查辛亥革命及其影響。第一問要結合辛亥革命的前因后果經過即可,關鍵把握在三個城市中的表現。第二問的分界線答題方向已經給出,找出政治方面的轉折即可。第三問是簡單識記題。
35.【答案】(1)特點:是“成年男性公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2)各州和聯邦政府之間分權制衡,即中央集權和地方分權相結合;聯邦政府內部立法、行政、司法三大部門之間的分權制衡,三者獨立平等,互相制約;對立法權的再度分割(即分成參議院和眾議院兩個院),參議院和眾議院在制定法律過程中互有對于另一方的絕對否決權。
(3)變化:①由舉手表決和無記名投票的方式變為一律采用無記名投票;②由等額選舉變為差額選舉;③代表名額由偏向大城市轉向城鄉平等。
【解析】第(1)問中數據說明當時真正擁有政治權利的公民只占雅典人數的極少數。說明雅典民主政治是少數成年男性公民的政治。第(2)問中關鍵信息“權力制約權力”,包括中央

與地方的制約,中央內部各權力部門的制約,結合教材史實說明。第(3)問中關注1979年后的三個變化,無記名投票、差額選舉、代表名額中農村人數的增加,說明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民主政治逐步發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1219339.html

相關閱讀:福建省清流一中2015-2015 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二塊模塊考試歷史(理
高一年級歷史下冊暑假作業題[1]
遼寧省五校協作體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
江蘇省揚州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試題 歷史
廣東省中山市桂山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