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青春是一場遠行,回不去了。青春是一場相逢,忘不掉了。但青春卻留給我們最寶貴的友情。友情其實很簡單,只要那么一聲簡短的問候、一句輕輕的諒解、一份淡淡的惦記,就足矣。當我們在畢業季痛哭流涕地說出再見之后,請不要讓再見成了再也不見。這篇《高一年級月考歷史試卷及答案》是逍遙右腦為你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1.西周分封制的核心內容是
A.分封爵位B.分封土地C.提供力役D.規定貢賦
2.某次在央視二套《永樂匯》節目中,國際巨星成龍在回答一現場觀眾有關其子房祖名為何姓“房”卻不隨父姓這一問題時,解釋說:這是由于近年才知道自己的父親原來姓“房”,祖名成年后要求認祖歸宗才改姓“房”。這一“改姓”現象的產生,可能源于古代中國的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縣制D.察舉制
3.史學家斯塔夫理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說:“新皇帝開始將早先在本國取得輝煌成功的法家學說應用到全中國。他廢除了所有的封建國家和王國,將廣闊的國土劃分為若干行政區,每一行政區都配備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負責的官員!辈牧纤从车默F象最早出現在
A.西周B.春秋戰國C.秦朝D.西漢
4.秦《嶧山刻石》中說:“追念亂世,分土建邦,以開爭理。攻戰日作,*于野,自泰古始,世無萬數,陀及五帝,莫能禁止!鼻厥蓟梳槍ι鲜鰡栴}采取的措施是
A.攻打匈奴,修長城B.實行分封制C.實行郡縣制D.實行行省制
5.有學者指出:(西漢)首先遇到的第一個大問題是帝國跨地過廣,不能全部通過中央集權管理,于是采用了一種“斑馬式”的省級組織。體現這種“斑馬式”省級組織的制度是
A.中外朝制度B.刺史制度C.郡國并行制度D.郡縣制
6.易中天在《帝國的終結》中說“秦,雖死猶存,它亡得悲壯!睆恼紊峡础扒,雖死猶存”主要是指
A.建立統一國家和中央集權制B.開創皇帝制度
C.統一度量衡、貨幣D.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7.西晉初年,有大臣向司馬炎建議:“今四海業已大定……宜開啟土宇,使同姓必王,建久安于萬代!痹摯蟪贾鲝垖嵭
A.宗法制B.分封制C.行省制D.郡縣制
8.隋文帝以“典吏久居其職,肆情為*”,下令“諸州縣佐吏,三年一代,繼任者不得重居之”。隋文帝采取這一措施的目的是
A.提高行政效率B.減輕人民負擔C.分割宰相權力D.防止吏治*
9.唐朝進一步完善了君主*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古人曾用“事無不總”來形容三省六部中的某一部門的職權,這個部門是
A.門下省B.中書省C.尚書省D.禮部和工部
10.中國古代崇尚“德治”,孝道是政府與民間最推崇的。有史料記載,郭巨“家貧,有子三歲,母減食于之。巨謂妻曰:貧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郭巨因此而被薦舉為孝廉。這一史料反映的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察舉制D.科舉制
11.歷史發展證明,提*員文化素質有助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執政能力。下列我國古代的選官標準中能體現這一認識的是
A.按軍功選官B.按門第選官C.科舉考試選官D.按品德選官
12.《水滸傳》第七十七回寫道,樞密院童貫率領八十萬大軍去梁山伯*宋江起義軍,中了十面埋伏,只身逃回汴京。宋代樞密院的職能是掌管
A.軍政B.民政C.行政D.財政
13.元初高鳴進諫:“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取決一省,猶曰有壅,況三省乎!”元世祖采納了此建議,在中央設
A.行中書省B.三省制C.中書省D.內閣制
14.“都省握天下之機,十省分天下之治”這反映出元朝在行政區劃方面的重大創新是
A.實行郡縣B.建立宗法制C.推行行省制度D.設立刺史
15.據《南臺備要》記載:“浙江省……調兵剿捕之際,興盛官凡有輕重事物,若是一一咨稟,誠好恐緩不及事!ㄈ缃瘢┓灿姓{遣軍情重視及創造管錢,不需咨稟,……交他每(們)。從便區處!边@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浙江行省
A.與中央集權之爭難以調和B.獲得了緊急事務處理權
C.行政長官不再由朝廷任命D.權利不再受到中央節制
16.宋濂在《元史•百官志》中說“世祖即位,登用老成(登用老儒),大新制作(大規模修改典章制度)……在外者,則有行省……其牧民者,則曰路,曰府,曰州,曰縣。官有常職,位有常員,其長則蒙古人為之,而漢人、南人貳焉!边@充分說明
A.元代職官與宋代相比沒有變化
B.反映了當時民族的團結和融合
C.行省、路、府、州、縣長官為蒙古人與漢人且掌握實權
D.元朝在地方設行省,行省之下則有路、府、州、縣
17.明太祖曾作詩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勞:“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猶擁被!泵魈孢@樣辛苦主要是因為他
A.廢除了丞相制度B.設立了軍機處
C.擴大了六部權限D.推行了行省制
18.“革中書省,歸其政于六部,……置殿閣大學士……視前代宰執,迥乎異矣!边@段材料可能出自
A.《新唐書》B.《宋史》C.《元史》D.《明史》
19.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試卷中,有這樣一道題:談談你對明朝廢除丞相制度這一政策的理解。某考生答題要點概括如下,你認為其中不符合歷史實際情況的是
A.丞相制度妨礙了皇權的高度集中B.丞相制度必然導致社會的*
C.這一做法使軍政大權進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
D.廢除丞相制度,使君主*達到了新的高度
20.明太祖規定“以后子孫做皇帝,并不許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請立者,文武群臣即時劾奏,將犯人凌遲,全家處死”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辦事效率B.強化君主*C.讓“群臣”監督皇帝D.精簡政府機構
21.關于明代內閣,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明太祖罷除丞相職務,設內閣制B.內閣成員的地位和權勢有過提高
C.內閣正式成為統率六部百司的機構D.司禮監最終取代了內閣
22.明代大學士葉向高說:“我朝閣臣,只備論思顧問之職……中有一二權勢稍重者,皆上竊君上之威靈,下侵六曹之職掌,終以取禍!睆牟牧现锌闯雒鞔拈w臣
A.是位高權重的丞相B.是皇帝處理政事的助手
C.完全剝奪六部的權力D.是明代禍亂的根源
23.明初中央“設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門,分理天下庶務,彼此頡頏(不相上下),不敢相壓,事皆朝廷總之,所以穩當!边@一做法的實質是
A.罷設丞相,緩和君臣矛盾B.各機構平等,避免權力集中
C.各機構相互制約強化君主*D.各部職責分朗,提高效率
24.服飾是一個時代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的具體體現。下圖是明太祖命制并頒行全國的三種男子帽飾,從中可以得到確切的信息是
A.明太祖十分關心民眾生活B.朱元璋鼓勵發展棉紡織業
C.*皇權滲透于社會生活D.明朝百姓關注國家統一
25.“雍正七年(1729年),青海軍事興,始設軍機房,領以親王、大臣,予銀印,印藏內奏事太監處,有事請而用之!边@段材料表明軍機處
、俪跻蜍娛滦枰O置②降低了行政效率③參與國事決策④由皇帝的親信組成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6.“凡百司奏抄,侍中審定,則先讀而署之,以駁正違失。凡制宜行,大事則稱揚德澤,褒美功業、覆奏而請實行,小事則署而頒之!痹摬牧纤龅闹袊糯鷻C構是
A.唐朝門下省B.宋朝中書門下C.元朝中書省D.明朝內閣
27.據《漢書》記載,漢武帝時,某一官員“周行郡國,省察治狀,黜陟能否,斷治冤獄……”這一官員的身份應是
A.丞相B.郡守C.州牧D.刺史
28.中國古代吏治*時會出現以錢買官的現象!叭,直秘閣,五百貫,擢通判”,就是對這一現象的揭露。所反映的情況發生在
A.秦代B.漢代C.唐代D.宋代
29.一個英國商人曾說過這樣的話:“只要每個中國人衣服的下擺長一寸,就夠曼徹斯特所有的工廠生產幾十年!边@揭示了
A.鴉片戰爭爆發的必然性B.中國傳統服飾的變化
C.曼徹斯特紡織廠生產能力有限D.中國紡織生產落后
30.某史學家說:“對于西方的挑戰,中國的反應之所以遲鈍,是由于中國社會在19世紀中葉面臨很不平常的歷史環境。內部事務萬分火急,至于對西方則可以暫緩一步!边@里所講的“西方的挑戰”最主要是指
A.走私鴉片,毒害國人B.發動戰爭,瓜分中國
C.資本輸出,壟斷經濟D.提出“修約”,擴大市場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1238386.html
相關閱讀:高一年級歷史下冊暑假作業題[1]
遼寧省五校協作體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
福建省清流一中2015-2015 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二塊模塊考試歷史(理
江蘇省揚州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試題 歷史
廣東省中山市桂山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