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秋季安溪八中高一年第一學段質量檢測歷史試題 命題人:李貴林 131107 第Ⅰ卷(選擇題? 共48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2小題,每小題1.5分,共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學習A.男尊女卑思想嚴重 B.家族宗法觀念濃厚C.個人觀念淡漠 D.專制王權強大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縣制 D.王位世襲制“王后無適,則擇立長。年鈞以德,德鈞以卜!保ā咀ⅰ繜o適:沒有嫡子。鈞:均等。)這段記載說明A.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齡大小來確定繼承人B.春秋時期只能靠占卜來解決繼承問題C.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對完整的實施辦法D.賢德是宗法制確立繼承人的首要依據4.這是一幅反映西周時期某一制度的漫畫,其內涵與下列思想觀念具有一致性的是A.“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B.“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C.“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D.“同姓則同德,同德則同心,同心則同志”5.從西周至秦朝政治制度的演變來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分封現象至此不復出現 B.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達到頂峰 C.地方對中央威脅已經消除 D.官僚政治逐漸取代貴族政治6.A.丞相制度 B.皇帝制度 C.郡縣制度 D.監察制度.有學者指出:(西漢)首先遇到的第一個大問題是帝國跨地過廣,不能全部由中央集體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種“斑馬式”的省級組織。體現這種“斑馬式”省級組織的制度是A.郡國并行制度 B.中外朝制度C.刺史制度 D.郡縣制.元初高鳴進諫:“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取決一省,猶曰有壅,況三省乎!痹雷娌杉{了此建議,在元朝設A.中朝 B.三省制C.中書省 D.都察院著名史學家錢穆先生在《國史大綱》中說:“中國歷史,二千年前是封建政治,后二千年是郡縣政治。”這兩種“政治”的根本區別主要集中于A.皇帝和丞相的權力分配上B.中央機構的運作方式上C.地方的管理方式上D.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系上mian),字楚望,齊州人。……加左諫議大夫、樞密副使!膽舨渴汤桑瑓⒅!睋伺袛,文中的王沔應該是A.漢朝人 B.唐朝人 C.宋朝人 D.清朝人12.17世紀西方人認為:“(中國)這一制度提供了這樣一種保障,即政府以個人的才能為基礎,而非歐洲那樣——為世襲權力所支配,故該制度不失為一種民主和平等的制度。”該制度是A.分封制 B.察舉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舉制13.歐A.增加錄取數量,鞏固中央集權制度 B.降低報考要求,擴大官吏人才來源C.完善考試程序,體現公平競爭原則D.革新考試內容,提高官員文化素質15.下圖反映了我國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員上朝的禮儀,實際上代表了君臣關系的變化。其反映的實質問題是A.中央對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強B.內閣制度日漸成熟C.中央的權力日益向帝王集中D.丞相權力被六部分割“……不得基于懷疑而懲罰任何人!c其判處無罪之人,不如容許罪犯逃脫懲罰。”這反映了古羅馬民法 A.肯定證據 B.主張重罪輕罰 C.縱容犯罪 D.維護貴族利益19.在中國古代長期存在著“皇權”與“相權”的矛盾和沖突,為解決這一矛盾,各個朝代采取了許多措施。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 漢武帝頻繁任免丞相,改變丞相位尊權重的傳統B. 漢武帝破格選用身份低微的士人,形成“中朝”C. 隋唐時期設立三省,分散宰相權力? .加拿 A.實行財產等級制 B.設守五百人議事會 C.實行陶片放逐法 D.設立十個地區部落. A.環境:大陸與海洋B.政體:帝制與共和C.傳統:專制與民主D.基礎:農業和商業24.古代雅典民主制實行抽簽選舉、輪番而治的運作方式,這一做法①有利于全體雅典人參與國家管理 ②提供了公民參與政治的均等機會③確保了公民大會決策的公正無私 ④忽視了參與政治者的能力與品德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25.公元A.是貴族內部矛盾激化的產物 B.是平民與貴族斗爭的結果C.是廣大奴隸積極斗爭的結果 D.是外來文化滲透的結果A.損害了貴族的私有財產權 B.有了按律判決和量刑的成文法依據C.主要是由平民參與編訂 D.規定平民和貴族享有平等的政治權利27.《十二銅表法》第六表第八條規定:“出賣的物品縱經交付,非在買受人付清價款或提供擔保以滿足出賣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權并不移轉!边@一規定旨在A.限制羅馬貴族的特權 B.確立等價交換的原則C.維護下層平民的利益 D.保護羅馬公民財產權28. 德國法學家耶林說:“羅馬帝國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唯有法律是征服世界最為持久的征服!蹦切罢鞣澜绲姆伞痹从贏.《十二銅表法》 B.《查士丁尼新敕》 ?C.《查士丁尼法典》 D.《查士丁尼民法大全》29.某中學進行《三世紀羅馬帝國模擬法庭》的課外活動。其中,場景錯誤的是 A【場景一】原告:羅馬帝國公民。被告:新征服地區的自由民。案由:人身傷害 B【場景二】原告:羅馬帝國公民。被告:移居帝國的外邦自由民。案由:追討欠款 C【場景三】原告:奴隸。被告:羅馬帝國公民。案由:要求取得人身自由 D【場景四】原告:一移居帝國的外邦自由民。被告:一新征服地區的自由民。案由:商業糾紛.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層女子因褻瀆神靈被控犯罪,按法律當處死。辯護人用動情的言辭質問:“難道你們忍心讓這位阿芙羅狄特(古希臘美麗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殞嗎?”這打動了陪審團。經投票,陪審法庭判其無罪。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法律注重保護平民權益 B.民主原則貫穿司法過程 C.婦女享有廣泛政治權利 D.司法審判缺乏嚴格程序A.法律的呈現形式 B.立法的理念和精神C.法律的適用范圍 D.司法的程序與原則32.“羅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則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許是其中最為平和、最為持久的征服。”下列關于羅馬法的描述錯誤的是 A.第一部成文法是《十二銅表法》 B.發展完備的標志是《民法大全》 C.經歷了從萬民法到公民法的演變 D.羅馬法精神傳承后世影響深遠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2分)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總分52分。其中33題19分,34題17分,35題16分)33、(19分)希臘是古代民主思想與實踐的搖籃,雅典的民主制更是影響深遠。回答:材料一 “……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負責審議并解決一切國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參與權、知情權、發言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所有公職人從30歲以上的公民中選舉產生,各機構內部實行集體和服從多數的原則!边@些描述,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什么特點?“……是通過抽簽從數個部落中各選數十人組成的。每數十人為一組輪流執政,處理一些日常事務。”此段描述,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什么特點?.(1分)以皇權為核心的中樞權力機構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主宰。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據材料一,概括“重新尋找制度建構理路”的原因。在中央層面,秦朝是如何進行“制度建構”的?(4)?(2)貞觀之治時,“圣君賢相”互相制衡的制度保障是什么?你如何認識這種“互相制衡”的局面?(分)?(3)據材料三,明太祖認為元朝滅亡的原因是什么?為此他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4)綜合上述內容,中國古代相權設置的演變反映了什么本質問題。(分)?.(16分)古代希臘和古代中國的國家管理模式各具特色。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希臘全境滿是千形萬態的海灣!@里沒有大江巨川,沒有開闊的平原;這里山嶺縱橫,河流交錯,幾乎沒有一個大面積的整塊!诟駹枴稓v史哲學》在這種地理環境下,眾多蕞(zuì)爾小國紛紛建立。公元前8——前6世紀,希臘出現了兩百多個小國。——人教版歷史必修Ⅰ(1)材料一中提到的“小國”有何特點?形成這一特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材料二 他廢除了所有的封建國家和王國,將廣闊的國土劃分為若干行政區,每一行政區都配備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負責的官員。他還解除了除他自己軍隊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裝;下令遷徙各國的舊貴族到首都,以便監視他們。——斯塔夫理阿諾斯《全球通史》(2)材料二中的“他”是誰?“他”將廣闊的國土劃分為若干行政區體現的是什么制度?這一制度與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相比有何突出特點和進步意義?(8分)材料三 (3)材料三所反映的我國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什么?這一制度有何深遠影響(4分)2013年秋季安溪八中高一年第一學段質量檢測 參考答案1—5 B B C D D 6—10 B A C C C 11—15 C D C D C16—20 C D A D B 21—25 A C C B B 26—32 B D A C B B C33、(1)特點人民主權特點輪番而治學校: 試室 姓名 考號 密 封 線一、雅典:從部落聯盟到國家二、從寡頭政治到民主制度三、華夏:從酋邦到國家四、從宗法制到專制主義福建省安溪八中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 Word版含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128829.html
相關閱讀:廣東省中山市桂山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
福建省清流一中2015-2015 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二塊模塊考試歷史(理
高一年級歷史下冊暑假作業題[1]
遼寧省五校協作體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
江蘇省揚州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試題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