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一次單元質量檢測歷史試題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題2分,共60分)?1、假設甲、乙、丙、丁四位同學回到商周時代,請判斷哪位同學被封為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甲同學成為商朝末年的貴族,抵抗周部落進攻?B.乙同學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同學帶兵攻打商紂王,立下汗馬功勞D.丁同學成了西周王族成員,整日無所事事?春秋時期,諸侯爭霸,禮崩樂壞。春秋五霸中的首霸齊桓公在葵丘會盟諸侯,盟約的第一條是:“毋以妾為妻”,其目的 A.提倡一夫一妻 B.維護母系家長的地位 C.維護宗法制度? ?D.規范諸侯們的婚姻??“大宗能帥小宗,小宗能帥群弟”。按宗法制的規定,下列在相關范圍內一定能成為大宗的是?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長子、嫡長孫③諸侯國——諸侯嫡長子、嫡長孫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長子、嫡長孫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公元前?782?年,周幽王繼位,寵幸褒姒!鞍Σ缓眯τ耐鯙榉樗泶蠊模锌苤羷t舉烽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褒姒乃大笑!边@段材料不能表明.... A?.幽王荒淫無道 B?.分封制下,各諸侯王對周王承擔軍事義務 C?.西周末年諸侯勢力強大 ?D?.分封制確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國必須服從周王室的政令?5、我國古代文獻中有“百世不遷之宗”的說明,這是指?A、大宗的嫡長子B、大宗的庶子C、小宗的長子D、小宗的次子?6、老舍的《四世同堂》描述了我國傳統的家族制度,而如今,核心家庭正日益成為社會的基本細胞。造成這種變化的原因不包括A.封建制度的崩潰? B.經濟的發展 C.倫理道德觀念的變化 D.法律的規定?7、《荀子?君道》:“墻之外,目不見也;里之前,耳不聞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遠者天下,近者境內,不可不略知也”。引文認為,君主應當 A.建立上傳下達的郵驛制度 B.經常巡游天下 ?C.加強對中央與地方官員的監察 D.深入民間體察民情?8、《詩經?大雅》上說:“大邦維屏,大宗維翰,懷德維寧,宗子維城!币馑际钦f,諸侯是國家的屏障,大宗是國家的主干,懷德是國家平安的保證,同姓是國家的城壘。這段詩歌說明了?A.分封的目的B.分封對象的主體C.分封的依據D.國家管理的主要形式?9、秦始皇被稱為“千古一帝”。賈誼在《過秦論》中說:“及至秦王,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他為能夠有效地“制六合”而采取的措施是?A.以郡縣制代替分封制B.統一的文字C.統一貨幣D.統一度、量、衡?10、中國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進言:“臣聞殷、周之王千馀歲,封子弟功臣,自為枝輔。今陛下有海內,而子弟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無輔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贝舜蟪嫉闹鲝?A、反對郡縣制? B、主張郡縣制 ? C、反對中央集權 D、主張中央集權?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統一嶺南后,設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任囂任南?の荆(注:南?たぜ壭。辉O尉,不設郡守)統轄番禺、揭陽、龍川、博羅4縣,郡所設在番禺(今廣州)。根據秦制度的規定,與任囂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職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襲? ?B.和諸侯一樣擁有封地 C.事實上是南?さ淖罡咝姓L官 ?D.對下督責所屬各縣?12、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說“在中國長達數千年的歷史上,有過三次大革命,他們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的政治結構和社會結構。第一次發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發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的……”材料中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A. 中央集權制建立 B.儒家學說成為統治思想 C.宗法式家族制度的形成 D.世卿世祿制確立?13、某次考古活動中發掘出古代刻石一方,上有刻文:“追念亂世,分土建邦……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復起!睋伺袛嗟贸龅臍v史信息不符合史實的是? A.“亂世”與“分土建邦”有著直接的內在因果關系? B.秦始皇兼并天下,建立起統一的封建王朝? C.“家天下”結束了亂世,徹底消除了由分土建邦帶來的割據戰亂? D.這塊刻石的出現最早不會早于秦代?西周的分封制與西漢初年的王國分封制 A.都是中央集權制 B.都是封建君主專制的產物? C.都是為了鞏固自身的統治而實行 D.都隨社會經濟基礎的變化而瓦解?15、左圖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征辟制B.察舉制?C.九品中正制D.科舉制16、明史專家吳晗在《朱元璋》一書中曾這樣描述我國古代的君臣關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論道的說法到宋朝便不然了。從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無坐處,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許坐,站著都不行,得跪著說話了”。君臣關系從坐到站再到跪,說明中國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變的重要特點是? A.等級制度越加嚴格? ?B君臣關系越加緊張? C皇權不斷加強 D對地方控制越加規范?17、漢統治者吸取秦的教訓,建立了太子制度,立太子的基本原則是“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對此制度理解正確的是①其原則繼承了先秦宗法制?②?其確保了西漢初年分封形成的統治秩序?③?是漢出現太后聽政和宦官專權的一個制度原因?④?目的是為了保證帝位的傳承,維護劉氏統治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8、北宋基本解決的地方分權與中央集權的矛盾,主要是通過以下哪些官制的變化實現的?①?文官任州郡長官②?轉運使的設立?③?通判的設置④?刺史制?⑤?三司使的設置? A.②③④⑤ ?B.①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19、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試卷中,有這樣一道題:談談你對明朝廢除丞相制度這一政策的理解。某考生答題要點概括如下,你認為其中不符合歷史實際情況的是?A.丞相制度妨礙了皇權的高度集中B.丞相制度必然導致社會的動亂?C.這一做法使軍政大權進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D.廢除丞相制度,使君主專制達到了新的高度?20、右圖是清政府首次發行的郵票“大龍票”,請推斷郵票取名“大龍”的主要原因是?龍是皇室的象征,代表皇權至高無上B.龍有霸氣,代表中國的強盛?C.軍機處建議,皇帝審批D.龍是中國最古老的圖騰?21、下列體現人民在民主政體下的權力或思想,其中是雅典民主政治創造的有( )① 2004年克里在家鄉波士頓投票選舉總統 ② 美國總統有權否決國會立法,國會又可以推翻總統的否決;美國國會有權彈劾總統;美國法官終身制,但國會有權彈劾法官 ③ 2002 年 3 月上旬,英國國會即將就有關伊拉克問題進行辯論 ④ 舉手表決成為我國人大代表行使職權的主要方式之一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22、有人說:“愛琴海區域海陸交錯,東通阿拉伯半島,南望埃及,西對亞平寧半島,北通黑海,因此成為融通亞非歐不同文明的加工廠!斑@句話揭示了( )A.愛琴海區域航海業發達 B.愛琴海區域的地形地貌C.愛琴海文明的地理特點 D.愛琴海文化淵于古埃及23、下列推理屬于哪種情況?( )大前提: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泉。小前提:雅典民主制是希臘文明的典型代表!〗Y論:雅典民主是迄今為止最完善的民主。A 大前提正確,小前提、結論錯誤 B 大前提、小前提正確,結論錯誤C 大前提錯誤,小前提、結論正確 D 大前提、小前提錯誤,結論正確24、帕羅椰是個雅典郊區的農民,他要到雅典去參加公民大會。到了雅典公民大會的會場,他聽到執政官宣布今天的議題是投票選出民主防礙者。這次獲票最多的是一個貴族庫李維,人們爭相譴責他不利國家的行為。你如何評價這項議程所涉及的內容?①它驅逐了反對民主政治的敵人,保證民主政治的順利進行;②但容易被人利用,成為人們爭權奪利、相互傾軋的工具; ( )A.①②都正確 B. ①②都不正確C. ①正確,②不正確D. ①不正確,②正確25、閱讀下列根據《十二銅表法》規定:某人由于葡萄蔓被毀而起訴,在訴訟中不用“樹木“而稱“葡萄蔓“,那么他將敗訴,因為該法中只有“樹木“一詞。對此的理解是( )A.法律條文清晰,一目了然 B.使平民獲得了更方便的訴訟方法C.說明它的審判量刑有了依據 D.對平民造成訴訟不便26、《十二銅表法》規定:債權人可將無力償還的債務人,交付法庭判決,直到將其戴上足枷、手銬、甚至殺死或賣之為奴。從中反映了羅馬法的核心內容是( )A.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 B.維護奴隸主貴族利益C.法律的公平公正 D.債務關系27、(2006年盧灣區統考)恩格斯說:“在古希臘和古羅馬人那里,如果認為希臘人和野蠻人、自由人和奴隸、公民和被保護人、羅馬的公民和羅馬的臣民(指廣義而言),都可以要求平等的政治地位,那么這在古代人看來必定是發了瘋。”這反映出那時的公民社會是:( )A、平等社會 B、民主社會 C、等級社會 D、專制社會28、希臘民主政治所蘊藏的法律理念主要是:( )A、三權分立 B、集體管理C、人人平等,公正至上 D、人民主權,輪番而治29、觀察下圖結合所學知識,有關古代中國和古代希臘在政治制度方面的特點的描述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希臘終身制、世襲制、君王主權、集體領導選舉制、任期制、人民主權、個人獨裁B.中國希臘終身制、世襲制、君王主權、個人獨裁選舉制、任期制、人民主權、集體領導C.中國希臘選舉制、任期制、人民主權、集體領導終身制、世襲制、君王主權、個人獨裁D.中國希臘選舉制、世襲制、君王主權、個人獨裁任期制、終身制、人民主權、集體領導30、假如你是生活在民主制全盛時期看到( 。俳K身制的君主 山東省新泰一中北校區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一次階段檢測(歷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244940.html
相關閱讀:江蘇省揚州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試題 歷史
高一年級歷史下冊暑假作業題[1]
廣東省中山市桂山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
福建省清流一中2015-2015 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二塊模塊考試歷史(理
遼寧省五校協作體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