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5秋期高一上冊歷史期末試題(有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一(2*30=60分)
1.西周時期 ,為了進行有效的統治實行了分封制度,其分封的對象包括
①王族 ②功臣 ③古代帝王的后代 ④平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有祭祖的習俗。這種“認祖歸宗”的情節源于古代的
A.井田制 B.郡縣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3.唐朝三省六部制、明朝內閣、清朝軍機處等機構的設立,本質上反映了
A.專制皇權不斷強化 B.文臣地位不斷提高
C.宰相權力不斷削弱 D.中央集權不斷加強
4.省制的出現,是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變革,其開端于
A.秦朝  B.漢 朝  C.唐朝  D.元朝
5.羅馬成文法 誕生的標志是
A.《民法大全》 B.《十二銅表法》 C.《權利法案》 D.《1787年憲法》
6. 18世紀以來在英國行使最高行政權力的是
A.議會 B.內閣 C.國王 D.法院
7. “以議會形式粉飾門面,混雜著封建殘余、已經受到資產階級影響、按官僚制度組織起來,并以警察來保衛的、軍事專制制度的國家!瘪R克思這句話描述的是
A.資產階級革命后的英國  B.法蘭西第一帝國
C.德意志帝 國  D.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8.這幅圖片是歷經戰亂與破壞后留下的建筑物殘跡。它記錄著列強在中國所犯下的滔天罪行。這座建筑物最開始遭到破壞是在哪次戰爭中?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0.最早提出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設想的是
A.洪秀全  B.洪仁?  C.林則徐  D.康有為
11.與“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一詩相關聯的歷史事件是
A.甲午中日戰爭 B.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C.日俄戰爭 D.抗日戰爭
12.標志著國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的事件是
A.中共“二大”召開 B.國民黨“一大”召開
C.中共“三大”召開 D.國民黨“三 大”召開
13. 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的標志是
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運動
14.“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飶]一帶不停留,要向瀟湘直進。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秋收時節暮云愁,霹靂—聲暴動!泵珴蓶|這首詞反映的著名歷史事件是
A.北伐戰爭 B.南昌起義
C.秋收起義 D.紅軍長征
15.中國人民一百多年來第一次取得反外來侵略斗爭完全勝利的是
A.甲午中日戰爭B.義和團運動
C.北伐戰爭 D.抗日戰爭
16.南京臨時政府頒布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定,中華民國主權屬于
A.總統 B.議會 C.內閣 D.全體國民
17.五四運動是中國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其導火線是
A.袁世凱復辟帝制 B.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
C.九一八事變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8.揭開解放戰爭戰略反攻序幕的歷史事件是
A.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B.遼沈戰役
C.平津戰役D.渡江戰役
19.《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它發表于
A.1689年 B.1787年 C.1848年 D.1871年
20.提出將俄國革命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轉變為社會主 義革命的任務的文件是
A.《共產黨宣言》 B.《四月提綱》
C.《告工人、士兵和農民書》 D.《和平法令》
21.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是
A.《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B.《中華民國約法》
C.1954年憲法 D.1982年憲法
22.“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方針是針對哪兩者的關系制定的
A.全國人大與全國政協 B.中央政府與少數民族自治區
C.中共與各民主黨派 D.祖國內地與臺灣
23.“一國兩制”是我國用以解決國家統一問題的一個重要政策,它最早是為了解決下列哪
一地區問題提出的?
A.臺灣 B.澳門 C.香港 D.西藏
24.新中國成立初期奉行的獨立自主外交方針政策內容中,最有利于徹底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地位的是
A.“另起爐灶” B.多邊外交 C.“一邊倒” D.“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
25.中國首次以世界五大國之一的地位參加的重要國際會議是
A.日內瓦會議 B.雅爾塔會議
C.萬隆會議 D.巴黎和會
26周恩來總理提出了“求同存異”主張,成功處理了不同社會制度國家間的關系是在
A.日內瓦會議 B.第一次不結盟國家政府首腦會議
C.萬隆會議 D.第二十六屆聯合國大會
27. 我無須對諸位說:“世界局勢很嚴重……我們的政策不是反對任何國家,任何主義,而
是反對饑餓、貧窮、悲慘、混亂、美國政府應用科學盡力緩和局勢,協助歐洲走上復興之
路……”。與材料直接相關的是
A.杜魯門主義 B.馬歇爾計劃
C.北約成立 D.德國分裂
28. 20世紀80年代,居于世界第二位的經濟大國是
A.英國 B.美國 C.聯邦德國 D.日本
29.第三世界的興起和發展,是當代國際社會的一個巨大變化。同第三世界崛起直接相關的事件是
①1945年雅爾塔會議的召開 ②1955年召開亞非會議
③1961年召開第一次不結盟國家首腦會議 ④1962年爆發古巴導彈危機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0.蘇聯解體后,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歐盟、日本、俄羅斯、中國幾大力量也相對突
出,廣大發展中國家整體實力增強。這一 現狀反映了世界政治格局的走向是
A.兩極格局 B.資本主義一統天下
C.社會主義一統天下 D.多極化趨勢


二、非(40分)
31.在幾千年的人類文明史上 ,社會政治制度經歷了不斷演變的過程。不同的地區,社會政治制度呈現多元化的特點。下列材料:(共20分)
材料一

材料二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民國政府,凡為國民皆平等以有參政權!矣械壑谱詾檎,天下共擊之!”
——《中國同盟會宣言》
材料三 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權分立,多黨競選等 。我們并不反對西方國家這樣搞。但是我們中國大陸不搞多黨競選,不搞兩院制。
——鄧小平
材料四
年份立法
197 9年修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1982年修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1986年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1986年以后《義務教育法》《勞動和社會保障法》《環境保護法》等引繼出臺
合計截至2000年,全國已制定380多件法律及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
請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位歷史人物對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分別有何重大貢獻?(6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列舉中華民國初期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主要舉措。(2分)
(3)材料三表明中西方國家選擇和設計民主模式的基本出發點是什么?新中國在民主政治建設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列舉至少三點成就)(8分)
(4)據材料五概括我國民主政治建設在新時期取得的主要成就。從西方與中國政治體制的變化中 ,我們能到什么認識?(4分)
31.答案:
(1)梭倫改革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礎,克利斯提尼改革推動雅典民主政治的確立,伯利克里執政時期是雅典民主的“黃金時期”(或伯利克里改革推動雅典民主政治發展到頂峰)。(每點2分,共6分)
(2)舉措:頒布《臨時約法》,確立三權分立(民主共和 )政體(或實行責任內閣制)。(2分)
(3)本國國情。(2分)實行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每點2分,共6分)
(4)加強法制建設(或形成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2分)
認識:隨著社會發展與進步,民主政治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民主的范圍越來越廣泛,民主化程 度越來越高;民主具有多元化。(任答一點,2分,言之有理即可)
32.外交是一個國家政治的延伸。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20分)
材料一 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說:“我明確地表示我反對給共產黨中國外交承認。我同樣反對共產黨中國加入聯合國。美國不應該尊敬一個不熱愛和平的‘海盜’式國家!
——《紐約每日新聞》
材料二 以“小球轉動大球”而作為“破冰之旅”載入新中國外交史冊的“乒乓外交”曾經備受矚目。對此事件周恩來總理引用《論語•學而第一》中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表達中國政府的心情,并開心地說:“現在,門打開了!
——《環球時報》
材料三


圖一:胡錦濤發表應對金融危機的演講
圖二:溫家寶出席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并作出鄭重承諾
圖三:中國政府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
圖四:上海合作組織反 恐會議

(1)美國蔑稱新中國為“海盜”式國家折射出怎樣的時代特征?在這一特定背景下,新中國采取的相應的外交方針是什么?
(2)結合材料一、二指出美國對華態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轉變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結合20世 紀70年代中國的外交成就,指出“門打開”后“有朋自遠方來”的表現。
(4)材料三反映出新時期中國的外交特點是什么?導致不同時期中國外交地位變化的決定性因素是什么?
答案:(1)冷戰(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對立)。一邊倒。(4分)
(2)由仇視到友善。美蘇爭霸中美國處于守勢;中蘇關系的破裂;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6分)
(3)中美關系正;恢腥瞻罱徽;;出現與中國建交熱等。(例舉兩點給4分)
(4)全面參與聯合國事務;積極開展多邊外交;擔負起大國責任(風范);推進新型區域合作(結伴不結盟)。綜合國力。(6分)
選考部分
一、選擇題(2*15=30分)
1.《資治通鑒》載:“國家本置中書、門下以相監察,中書詔敕或有差失,則門下當行駁正。”
根據材料,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確立于秦朝,漢武帝時期完善 B.標志著君主專制制度達到頂峰
C.削弱了君權,突出了臣下的作用 D.有利于減少決策失誤

2.有學者這樣描述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帝國時代延續兩千年的奧秘 即在于,君主專制的剛
性與官僚制度流動的柔性相結合。”這一論斷反映了中國帝國時代政治制度的特點是
A.中央集權和地方分權相結合B.“家天下”與“公天下”共存
C.宗法制與分封制相結合D.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相結合
3.小威廉•皮特是英國歷史上最年輕的首相(任期1784~1801,1803~1806)。他就任首相
后開創了一個先例:內閣失去議會多數信任時,還可以解散議會,重新選舉,直接訴諸選民
的裁決。這一先例的開創最能說明
A.首相是國家的權力中心B.內閣不再對議會負責
C.責任內閣制進一步發展D.工業資產階級在議會中的作用大大加強
4.下列是《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入中國后.國人在某一茶館中的言論,其中不正確的是
A.日本要這么多賠款,中國砸鍋賣鐵也不夠給
B.日本人比英國人的胃口還大,這條約比《南京條約》厲害多了
C.日本人要在中國開廠,我們這些辦廠的人日子更難過了
D.聽說有的青年去 了日本,研究日本強大的原因,還成立了興中會
5.徐中約在《中國近代史:1600-2000,中國的奮斗》一書中指出:“革命與民國并未帶來預期的和平與秩序,民國時期較以前經歷更多的痛苦與失序,它重現了傳統上緊隨王朝衰亡而來的失序與混亂!边@表明
A.相較 于推翻舊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難 B.辛亥革命沒有帶來社會進步
C.革命比建國更重要 D.民國時期的社會重建沒有任何成效
6.某些歷史語言帶有時代的印記,往往濃縮和體現了時代的特征。下列各項不屬于同一歷史時期的是
A.“慶祝重慶政協會議勝利召開” B.“將革命進行到底”
C.“貫徹土地法大綱 ,實現耕者有其田” D.“打倒列強,除軍閥”
7.在《南京大屠殺的虛構》一書中,田中正明說:“記述歷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絕對不能以
傳聞(口述)為證據撰寫論文或記事 ”。對此評價你認為正確的是
A.傳聞(口述)主觀因素多,不能作為考證歷史的有效證據之一
B.田中正明的言論肯定了傳聞(口述)在歷史研究中的地位
C.此觀點正確反映了日本對華歷史的態度,符合中日兩國的利益
D.田 中正明的言論否定了日本侵略的歷史,是為南京大屠殺翻案
8. 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使美國政府赤字大幅度上升,2015年6月27日,奧巴馬與國會參
議院領導人就提高債務上限舉行會談……8月1日,美國眾議院 通過提高美國債務上限和削
減赤字的法案,8月2日,參議院也通過了這一法案。此后,法案交由總統奧巴馬簽署。這
表明美國
A.總統對參議院和眾議院負責 B.立法權高于行政權
C.聯邦 主權遭到削弱 D.實行分權制衡原則
9.如圖是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各方參會代表的人數,此圖最能說明的實質問題是

A.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具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性質
B.參加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人數很多
C.參加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派別很多
D.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代表來自各行各業
10有外國記者報道:“(中國)……有選舉權的公民都集中在會場上,每一個人都可以投
自己最信任的人一票,選出領導者。選舉結果公布后,人們歡呼雀躍,燃放鞭炮,場面讓人
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這個 “場面”的出現是因為實施了
A.《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B.《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
C.《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
D.《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11.1980年意大利記者奧琳埃娜•法拉奇在采訪鄧小平時說,“我看不出怎樣才能避免和防
止再次發生諸如‘文化大革命’這樣可怕的事情!币鉀Q該記者疑問的根本途徑是
A.要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B.要堅決防止左傾錯誤的形成與發展
C.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
D.不斷完善社會主義的民主與法治
12.有學者認為:“尼克松和基辛格這對奇特的搭檔畢竟使美國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沖出
了禁區,把全國的視線從意識形態轉向了地緣政治,并且調整了美國政策以適應國際關系結
構中發生的深刻變化。”下列各項中最能佐證這一觀點的是
A.中美簽訂朝鮮停戰協議 B.《中美聯合公報》發表
C.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 法席位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13.“周恩來的發言在措辭和內容上都是標準的中共式的宣傳,但與會各國都相信周的蠱惑宣
傳,使我比以前更清楚地感覺到了這么一種可能,即美國對印度支那的任何公開干涉,都將導
致中國對亞洲事務的公開干涉,真使人 頭痛!”上述言論最有可能出自
A.新中國成立時美國官員對新中國的評價
B.美國官員對《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評價
C.出席日內瓦會議的美國官員對中國的評價
D.美國官員對萬隆亞非會議上周恩來的評價
14.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初期,美國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臘、土耳其計劃(后稱“杜魯門主義”)和歐洲復興計劃(即馬歇爾計劃)。這兩個計劃的相同之處是
A.具有軍事援助的性質 B.具有意識形態的色彩
C.促進歐洲經濟的恢復 D.緩和受援國社會矛盾
15. 2010年11月23日朝鮮炮擊延坪島。此后,由于擔心朝鮮再度發起挑釁行為,韓美派出“喬治•華盛頓”號航母參加聯合軍事演習,此舉遭到不少韓國民眾的抗議。朝鮮半島局勢再度緊張,這表明
A.兩極格局瓦解 B.世界形勢和平與動蕩并存
C.國際恐怖主義呈現泛濫趨勢 D.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加強

二、非選擇題(20分)
16.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門有公,卿門有卿,賤有常辱,貴有常榮,賞不能勸其努力,罰亦不能戒其怠惰。
——《禮記》
材料二 漢代察舉制“四科取士”為:“一曰德行高妙,志節清白;二曰學通行修,經中博士;三曰明達法令……四曰剛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漢書•百官志注》
材料 三 “雖有農與工肆之人,有能則舉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祿,任之以事……故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
——《墨子》
材料四 (漢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令郡國舉孝廉各一人。……衛青少時嘗為平陽公主家騎奴……元興六年(前129年),拜車騎將軍北擊匈奴有功,賜爵關內侯。
——《史記》
請回答:
(1)材料一說明先秦時期人才選拔的標準是什么?產生了怎樣的后果?(6分)
(2)根據材料二說明漢代實行的選官制度是什么?與材料一的選官制度相比,有何進步性?(6分)
(3)材料三中,墨子有關官員選拔的觀點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觀點產生的根源。6分在材料四中,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佐證這一觀點 的史實是什么?(2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285653.html

相關閱讀:江蘇省揚州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試題 歷史
廣東省中山市桂山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
福建省清流一中2015-2015 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二塊模塊考試歷史(理
遼寧省五校協作體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
高一年級歷史下冊暑假作業題[1]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