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第二高級中學201—2014學年考試命題:本試卷共分2道大題,60道小題,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一、選擇題(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共0分)1《禮記》中記載了這樣一段文字:“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世襲)以為禮!边@段文字中的“大道”是指①禪讓制 ②世襲制 ③公有制 ④私有制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下列對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表述,不正確的是A.統一是建立的前提 B.奉行皇權至上原則C.地方上實行郡縣制 D.延續了貴族分封制 B. 鵬城郡 C.象郡 D. 桂林郡4、公元前112年,漢武帝為祭宗廟,要封國的列侯獻酎金助祭,以所獻酎金的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好為借口,廢列侯106人。這段材料說明了 A.漢武帝貪財暴虐 B.列侯獻酎金的金子有問題C.漢武帝加強對地方的控制 D.漢武帝削弱了相權,加強了皇權唐太宗時期,假設國家要在關中一帶修建一項大型水利工程,這項工程的實施涉及到眾多機構,按制度規定其運作程序是A.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工部 B.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工部C.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戶部 D.尚書省→門下省→中書省→工部明初在加強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措施中,直接導致六部在中央機構中的權力地位提高的因素是A.丞相的廢除 B.皇權的加強C.廠衛特務機構的設置 D.內閣的廢除我國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基本特征是①建立皇權絕對權威 ②皇權控制中央機構 ③削弱地方權力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美國歷史學家費正清在《偉大的中國革命》一書中表達了這樣的觀點:“鴉片戰爭的發生意味著中國拒絕在外交平等和對等貿易的基礎上參加國際大家庭,結果導致英國使用武力。”費正清的上述觀點A.揭示了鴉片戰爭的根源B.抹殺了鴉片戰爭的實質C.肯定了中國抗擊英國侵略的正義性D.從全球化的角度正確分析了鴉片戰爭的原因李大釗說:“太平天國禁了鴉片,卻采用了宗教;不建設民國,而建設天國,這是他們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边@段話主要是指太平天國A.沒有現實的革命目標 B.對西方列強侵略缺乏警覺C.缺乏科學理論指導 D.革命精神不徹底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13、甲午中日戰爭爆發的背景有 ①日本制定了以侵略中國為核心的擴張政策 ②日本爆發經濟危機,社會動蕩 ③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 ④清政府進行軍事改革,編練新軍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李大釗曾寫道“圓明兩度昆明劫,鶴化千年未忍歸。一曲悲笳吹不盡,殘灰猶共晚煙飛!薄皟啥冉佟卑l生在 ①鴉片戰爭 ②第二次鴉片戰爭 ③中日甲午戰爭 ? ④八國聯軍侵華 A.②③ B.①③C.①④ ?D.②④ 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全國性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是A.興中會 B.同盟會 C.光復會 D.共進會A.京津兩地工人罷工游行 B.學生愛國浪潮遍及全國C.外爭主權、內除國賊 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學生18、之所以說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義革命的開端,主要是因為A.它發生在十月革命后B.它的發生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有關C.運動中工人階級登上了政治舞 D.它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19、最近,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公布了蔣介石1917年至1931年的日記,吸引了各國學者的關注。蔣介石在日記里可能涉及的事件是A.參加北伐戰爭 B.拒絕張楊兵諫 C.組織徐州會戰 D.組織對紅軍第五次圍剿下列屬于八七會議內容的是①清算陳獨秀右傾錯誤 ②確定開展土地革命方針 ③確定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方針 ④決定發動南昌起義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A.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B.是中共建立人民軍隊的開始C.是中共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D.確立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總方針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歷史上最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是近代中國人民反對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下面對其表述正確的是 ①抗戰的勝利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②全民族抗戰是取得勝利的主要原因③敵后抗日根據地始終是抗戰的主戰場 ④是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解放戰爭防御階段,蔣介石重點進攻的地區是?①陜北解放區? ②山東解放區? ③中原解放區? ④東北解放區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下列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說法,不符合歷史史實的是:A.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勝利B.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為代表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C.抗日戰爭的勝利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基礎D.中共“一大”提出了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奮斗目標新中國成立時,國家最高權力機關是A.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 B.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C.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D.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A.B.C.D.A.B.C.D.導致文化大革命的主要根源是A.錯誤地批判了吳晗的《海瑞罷官》 B.黨內長期以來的“左”傾錯誤指導C.“兩個凡是”理論的影響 D.林彪反革命集團的形成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法制建設方針是在A.1954年一屆人大 B.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C.1982年中共十二大 D.1982年全國人大①我國實行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②各民族地位平等③體現了民族團結 ④各民族同舟共濟,患難與共A. B. C.D.下列屬于新時期創新性重大舉措的是A.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國家領導體制B.逐步建立村民民主自治制度C.堅持和加強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D.健全與發展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一國兩制”構想最早是針對哪個地區問題提出來的?A.臺灣 B.香港 C.澳門 D.香港和澳門在“一國兩制”的構想中,最重要的原則是A.堅持社會主義制度 B.堅持共產黨領導C.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D.堅持區別對待的原則1972年在《鄉愁》中寫到“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下列有關兩段詩歌理解錯誤的是 ( )A. B.兩次分離都是因為外來侵略造成的C.都寄托了對海峽兩岸統一的渴望 D.聞一多在詩中所指的分離曾長達半個世紀36、周恩來說:“中國的反動分子在外交上一貫是神經衰弱怕帝國主義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凱,國民黨的蔣介石,哪一個不是跪倒在地上辦外交的呢?中國100年來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們不學他們!毙轮袊闪⒅酢拔覀儾粚W他們”的突出表現是( )A.采取“另起爐灶”的外交方針 B.采取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C.采取“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的外交方針 D.采取“求同存異”的外交方針37、新中國初期的外交建樹主要有( )①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诨謴椭腥A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蹍⒓尤諆韧邥h、艹鱿f隆會議 ⑤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38、1971年,喬冠華率中國代表團參知了第26屆聯大,在這次會議上,喬冠華開懷大笑,西方記者把喬冠華的笑描述為 “震碎了議會大廈的玻璃”。喬冠華開懷大笑是因為A.中國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B.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C.中國提出的“求同存異”方針,促成了會議的成功D.中國促成了五大常任理事國首腦的會晤 20世紀70年代,中國外交形勢轉變的關鍵是A.中蘇關系走向緩和 B.中美關系走向緩和C.中日關系走向緩和 D.中越關系走向緩和公元前430年的某天,希米奧去參加公民大會,并在會上發言和表決,還領取了一份國家發放的津貼。這一情景最有可能出現在A. 古代雅典梭倫執政時期 B. 古代雅典伯利克里執政時期C. 古代羅馬共和國時期 D. 古代羅馬帝國時期美蘇冷戰“開始”的標志是A. 杜魯門主義提出 B. 馬歇爾計劃實施C.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 D. 華沙條約組織成立下列對以美、蘇為首的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對峙局面形成的表述,錯誤的是A.“北約”和“華約”的建立是對峙局面形成的標志B.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戰的爆發 C.加劇了世界局勢的緊張,“冷戰”轉化為大規模的“熱戰”D.該局面的形成是美、蘇兩國政治、軍事均勢狀態下的產物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是A. 西方國家的“和平演變”戰略 B. 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弊端積重難返C. 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的發生 D. 美國的軍事實力遠強于蘇聯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60、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根源在于A.社會制度的價值觀不同 B.世界經濟力量結構的多極化C.復雜的宗教信仰和民族關系 D.各種政治力量的平衡和相互制約二、非選擇題(材料題,每題20分,共0分61、政治變革是人類社會發展中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它對歷史的演進和發展產生著深遠影響。從專制到民主,從人廣東省深圳市第二高級中學2015—2015學年度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290993.html
相關閱讀:江蘇省揚州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試題 歷史
遼寧省五校協作體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
廣東省中山市桂山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
福建省清流一中2015-2015 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二塊模塊考試歷史(理
高一年級歷史下冊暑假作業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