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江西省吉安一中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一次段考(歷史)Word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試卷說明:

江西省吉安一中2015-2016學年度上學期第一次段考高一歷史試卷第Ⅰ卷(選擇題共4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計4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 清朝學者萬斯大說:“古之時,諸侯之嫡長子為世子,嗣為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類繁多,懼其散而無統也,因制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說明了A. 大、小宗都有血緣關系 B. 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權力C. 各級政權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 宗法關系是維系政權的紐帶2. 下列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沒能有效地防止封建割據的是A. 秦朝實行郡縣制 B. 漢朝實行郡國并行制C. 北宋設文臣知州和轉運史 D. 明朝實行三司分權3. 清代內閣處理公務的案例“積成樣本四巨冊”,官員“懷揣摹此樣本為急”,時人稱之為:“依樣葫蘆畫不難,葫蘆變化有千端。畫成依舊葫蘆樣,要把葫蘆仔細看!边@反映出當時A. 內閣職權下降導致官員無所事事 B. 政治體制僵化官員拘泥規則C. 內閣機要事務繁忙官員窮于應付 D. 皇帝個人獨裁官員惟命是從4. 梁啟超在論述中國古代專制政治發展時說:“專制權稍薄弱,則有分裂,有分裂則有立征,有力征則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則專制權高一度,愈積愈進”從中國古代歷史整體來看,這一論述中可以確認的是A. 君主專制是維系統一的主要條件 B. 分裂動蕩是專制權力產生的前提C. 專制程度隨歷史進程而不斷加強 D. 武力奪取政權是專制制度的基礎5. 我國封建社會選官制度發展變化的過程是①察舉制 ②按軍功受爵 ③科舉制 ④九品中正制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②①③④ D. ④③①②6. 《后漢書》記載,東漢時,有個叫趙宣的人,葬親后不久,就關閉墓道,在墓道中守喪20年,博得“鄉邑稱”的美名,“州郡數禮請之”,他推托。太守親自登門求見,才知其有五個孩子,都是在守墓期間生的,太守大怒,以“誑時惑眾,誣污鬼神”將其治罪。這個事件主要反映A. 漢朝選官主要依據儒家思想 B. 漢朝察舉制存在著消極影響C. 漢朝選官注重孝行與廉德 D. 漢朝注重對官員的監督7. 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尚書本是皇宮內廷秘書,中書依官名論,也即是在內廷管理文件之意,侍中(門下省長官)則是在宮中侍奉皇帝。魏晉時期,皇帝將宰相之權交由這些私屬代行……到唐代,則全由內廷官一變而為政府外朝的執政官,把以前的宰相職權正式分配給三省!边@種變化體現了 ( )A. 唐代的相權一分為三 B. 唐代政府對皇室濫用職權的剝奪C. 唐代的皇權得以強化 D. 唐代中央機構完全沿襲魏晉時期8. 下面是某電視專題片中出現的三組鏡頭,分別反映了不同朝代為解決洪水災害,中央政府的運作情況:①蜀郡洪水為患,丞相與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給皇帝裁決 ②渝州發生洪災,中書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門下省審核后,再交尚書省,尚書省交工部、戶部辦理③徐州府爆發洪災,閣臣據皇帝旨意寫成詔書,直送工部、戶部執行賑災據所學知識判斷,上述歷史場景最早出現的朝代分別是A. 秦、唐、元 B. 漢、宋、明 C. 秦、元、清 D. 秦、唐、明9. 有人在評述秦朝的政治變革時說:“這是一個劃時代的突破和最駭人聽聞的政治結構,沒有封國封爵,沒有公侯伯子男。當時沒有一個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兒子們竟會跟平民一樣,竟沒有擁有土地,更沒有擁有奴隸群。尤其是崇古的儒家學派的學者,面對著這么大的巨變,大惑不解。”儒家學派的學者“大惑不解”是因為“巨變”A. 加速了秦朝的滅亡 B. 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C. 加劇了地主階級內部的矛盾 D. 缺乏應有的理論基礎10. 《通典?職官》記載:(漢武帝)“令諸侯十月獻酎金,不如法者,國除,其縣邑皆別屬郡。……自后諸侯王唯得衣食租稅!标P于以上材料的說法正確的是A. 執法不避皇親國戚以警示貴族官僚 B. 改變漢初郡縣制與封國制并存的格局C. 加強中央對地方的嚴密控制 D. 創立諸侯只享用租稅而無治民權并受所在郡監督的制度11. “時方鎮闋守帥,稍命文臣權之,又置轉運使、通判,為之條禁,文簿漸為精密,由是利歸公上而外權削矣!逼鋵嵸|是A. 奪朝中大將的兵權 B. 防止分裂割據C. 防止“陳橋兵變”重演 D. 加強中央集權12. 從明初廢丞相到清初設軍機處,表明A. 皇權日益強化 B. 君權和相權矛盾緩解C. 皇帝宰相分權 D. 中央機構日益完善13. 秦朝推行的郡縣制與周朝后期的分封制相比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主要是指郡縣制A. 擴大了疆域 B. 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據分裂C. 限制了朝中大臣的權力 D. 促進了民族融合14. 洪武十一年,會稽郡守衛某貪贓枉法,不問政事,明太祖決定對他調查處理。你認為當時對其處理可能要通過①錦衣衛 ②刑部 ③按察使司 ④通判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15. 隋唐實行科舉制的進步意義主要是A. 擴大了封建統治的社會基礎 B. 對皇帝的專制權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C. 促進了科技文化的發展 D. 削弱了顯貴的特權16. 假設甲、乙、丙、丁四位同學回到商周時代,請判斷哪位同學被封為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 甲同學成為商朝末年的貴族,帶兵抵抗周部進攻B. 乙同學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 丙同學帶兵攻打商紂王,立下汗馬功勞D. 丁同學成了西周王族成員,整日無所事事17. 下圖是中國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回鄉祭祖圖。近年來,這類活動在我國日漸隆重。追根溯源,在古代與此類活動有關的制度是A. 井田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郡縣制 18. 政治制度是一定的政治、經濟、文化的集中體現,與經濟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系。你認為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有:①削弱地方,加強中央 ②削弱相權,加強君權 ③對邊疆地區的管轄和治理日趨嚴密 ④逐漸強化對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監視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19. 清朝軍機處的主要職能是A. 裁決軍國大事 B. 草擬和審批政令C. 實際上行使丞相權利 D. 記錄傳達皇帝旨意20. 元朝創設的行省制度,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主要是指①繼承和推廣了秦漢的郡縣制度 ②加強了中央對邊疆地區的管轄 ③奠定了今天中國行政區劃的基礎 ④鞏固和發展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②③④二、非選擇題(第21題,共10分)21. 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材料二 本朝鑒五代藩鎮之弊,遂盡奪藩鎮之權,兵也收了,財也收了,賞罰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缚抵郏旘T所過,莫不潰散。 ——朱熹《朱子語類》卷128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書省,今冀、晉、魯、內蒙及河南的黃河以北地區稱“腹里”,由中書省直轄。中書省也稱都省,為全國行政中樞?傤I各行省,又兼轄腹里。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元制,凡有重大軍事,則遣中書省官員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書省建制,故稱“行中書省”。《元史?地理志》中載:“自封建變為郡縣,有天下者,漢、隋、唐、宋為盛,然幅員之廣,咸不逮元!辈牧纤 雍正年間,用兵西北……始設軍需房于隆宗門內,選內閣中書之謹密者入直繕寫。后名軍機處。地近宮廷,便于宣召。為軍機大臣者,皆親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類!w翼《蘑曝雜記》請回答:(1)材料一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起了什么作用?(1分)三省中門下省的職能是什么?(1分)(2)材料二中北宋“盡奪藩鎮之權”中“兵也收了,財也收了”的具體措施指哪些?(2分)材料二作者對此看法如何?(1分)(3)材料三中元朝設置的中書省與唐朝的中書省有何不同?(1分)元朝為什么實行行省制?(1分)(4)材料四中軍機處的主要職能和作用是什么?(2分)軍機處的設置反映了什么時代特征?(1分) 【試題答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題號答案DBBCBBBBBC題號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ABAABBADD二、非選擇題(第21題,共10分)21.(1)三省六部制進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權制度。門下省掌管國家政令的審批。(2)措施:派轉運使管理地方財政,從地方軍隊中挑選強壯士兵,編入禁軍,由皇帝直接控制。作者看法:防止地方割據取得成功,但導致地方軍事力量削弱,造成在外族進攻的失敗。(3)唐朝的中書省是中央機構之一,掌管國家政令的草擬;元朝設置的中書省是全國最高行政機構。元朝是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王朝,實行行省制是為了對全國遼闊的疆域進行有效的統治。(4)職能是迅速將筆錄的皇帝旨意傳達給中央各部門和地方大臣去執行。作用是使皇權得到進一步加強。反映了明清時期封建制度的漸趨衰落。江西省吉安一中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一次段考(歷史)Word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293176.html

相關閱讀:福建省清流一中2015-2015 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二塊模塊考試歷史(理
江蘇省揚州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試題 歷史
遼寧省五校協作體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
高一年級歷史下冊暑假作業題[1]
廣東省中山市桂山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