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浙江省嘉興一中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歷史試卷 Word版含答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試卷說明:

嘉興市第一中學2013學年第一學期期中考試 高一歷史 試題卷 滿分[100]分 ,時間[90]分鐘 2015年11月一、選擇題(請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試卷上無效。每題2分,共70分)1.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說:“中國人的姓總是位于個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樣,位于個人的名字之后!敝袊藦娬{姓所反映的實質是A.男尊女卑思想嚴重 B.家族宗法觀念濃厚C.個人觀念淡漠 D.專制王權強大 A.分封現象至此不復出現 B.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達到頂峰 C.地方對中央威脅已經消除 D.官僚政治逐漸取代貴族政治3. 柳宗元認為“秦之失,失之在政,不在于制”。其理解不正確的是 A.“政”是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 B.“政”指秦之“暴政” C.“制”是指郡縣制 D.柳宗元的判斷有合理性4. 下圖所示是四方古印文,反映了秦朝的歷史,結合所學知識我們可以得到的正確結論是①秦朝實行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地方設郡 ③秦朝推行郡國并行制 ④秦朝在中央設丞相、御史大夫等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5. 加A. B.C. D.6. 有學者將中國西周王朝的政治制度稱為“家國一體”制度,其理由主要是A.西周實行分封制和宗法制相結合的政治制度B.西周首創“家天下”制度C.西周實行嫡長子繼承制D.西周時神權與王權緊密結合7. 臺灣學者許倬云在描述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時說:“帝國時代延續兩千年的奧秘即在于,君主專制的剛性與官僚高度流動的柔性相結合。”這一論斷說明了中國封建時代政治制度的特點是A.中央集權和地方分權相結合 B.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相結合C.宗法制和分封制結合 D.“家天下”與“公天下”共存8. 右圖為元朝疆域圖,其中宣政院管轄的地區是?A.① B.②?C.③ D.④A.B.C. D.10. 戶部(掌握稅收財政)直接向皇帝負責始于 A.西漢 B.唐朝 C.明朝 D.清朝11.中英《南京條約》附件規定:“向來各外國商人止準在廣州一港口貿易,上年在江南曾經議明,如蒙大皇帝恩準西洋各外國商人一體赴福州、廈門、寧波、上海四港口貿易,英國毫無靳惜,但各國既與英人無異,設將來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國,亦應準英人一體均沾,用示平允!庇鴵巳〉玫男聶嘁媸茿.四口開埠通商 B.廣州貿易權C.片面最惠國待遇 D.領事裁判權12.“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A.《南京條約》B.《天津條約》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 A.依然延續了此前對日妥協的做法 B.國民政府軍事安排重心仍在剿共 C.反映了南京國民政府畏敵恐戰心態 D.體現國民政府實行積極的抗戰路線 14. 1937年2月,中國共產黨致電國民黨,提出了“召集各黨、各派、各界、各軍的代表會議,集中全國人才,共同救國”,“工農政府改名為中華民國特區政府,紅軍改名為國民革命軍,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與軍事委員會之指導”等主張。這表明 A.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B.中國共產黨將革命的領導權交給了國民黨 C.中國共產黨黨內右傾主義錯誤不斷滋長 D.中國共產黨積極推動國共第二次合作 A.中國國際地位在此時有所提高 B.英國廢除所有在華特權 C.中國半殖民地社會性質的改變 D.中國的外交努力獲得決定性勝利16.有學者提出了“五四運動是第一次歷史巨變的補課,又是第二次歷史巨變的起點”的觀點。其中“第一次巨變”當指 A.由君主專制走向共和 B.由半殖民地走向民族獨立 C.由愚昧走向科學 D.由封閉走向開放17. 20世紀以教育。下列歷史教育目標,頒布于1912年的是A.B.C.D.18. 在紀念辛亥革命 100周年之際,以“孫中山與中國民主革命”為主題的翠亨論壇于2015年9月7日在孫中山先生故鄉舉行。有學者提出要用現代化史觀評價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這是因為辛亥革命A.開啟了中國近代化的大門 B.暴力推翻了清朝的統治 C.推動了中國的政治民主化 國A.聯俄聯共,扶助農工B.建立革命統一戰線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實行全民族抗戰 A.國民革命的必要性 B.領導工人運動 C.對國民黨進行妥協 D.國共合作的必要性21.新中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最早的法律依據應該來自于 A.《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B.《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 C.《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D.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22. 有學者認為,當代中國已“不再是單一的社會主義國家,而是包括了資本主義制度在內的混合型國家”。該學者提出這一觀點的主要依據最可能是A.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制定 B.經濟特區的設立C.多種經濟所有制的發展 D.外國資本的大量進入 A. B.C. D.24. 中國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出現在下列哪次雙邊談判中A.中印談判 B.中緬談判 C.中蘇談判 D.中美談判25. “一個好兄弟不如一個好鄰居”、“與鄰為善”。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外交中,最能體現這種思想的是 A.中美歷經曲折,最終建立外交關系 B.參與發起創立亞太經合組織 C.積極參加世界貿易組織 D.發起成立上海合作組織26. 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統一祖國的方針,當時實現和平統一的有利條件是A.改革開放后我國綜合實力的增強B.“一國兩制”構想的提出C.中美建交以后,美國斷絕與臺灣的外交關系D.實現了三通,兩岸的經濟文化交流頻繁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④①③② D. ①③④②28. 圖甲和圖乙是拍攝于1972年的兩張歷史照片。這組照片反映出的歷史信息是A.中國外交關系取得重大突破 B.中美、中日宣告正式建交C.中國在廣泛地參與國際事務 D.世界格局發生根本性變化29. 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發表關于中美關系的演說:“我們必須做的事情是尋求某種辦法——我們能夠有分歧而不至于成為戰爭中的敵人!苯Y合所學知識判斷 A.中美已經建立外交關系 B.中美兩國仍然互相敵視 C.美國對華政策出現重大變化 D.中美兩國成為戰略同盟30.下圖是某同學的歷史筆記片斷,該片斷反映的歷史主題是A.國民革命時期的民主建設成就B.土地革命時期的民主政治建設C.抗日戰爭對中國現代化的影響D.新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背景A.伯里克利 B.十將軍委員會 C.陪審法庭 D.公民大會32. 法國學者布羅代爾這樣寫道:“當雅典西端的普尼克斯山頂上升起通知召開人民議會的黑煙時,城邦農民便拄起拐杖,徒步走向鄰近的雅典城去履行自己的公民職責。”這段話反映了 A.雅典公民履行職責意在避免極少數人的暴政 B.雅典公民參與民主政治的意識較強 C.狹隘的城邦體制制約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發展 D.交通落后促使雅典民主制實行直接民主33. 有學者將人類政治文明發展的歷程為一個人的民主少數人的民主一切人的民主古代雅典的政治體制應該屬于A.一個人的民主B.少數人的民主C.一切人的民主D.以上都不對34. 《十二銅表法》第八表第4條處25阿的推移,貨幣貶值,25阿斯就輕于鴻毛了。所以有人以捉弄此條為樂,他遇人就打一個耳光,然后賠償25阿斯。于是,裁判官決定廢除此條款,改由主審法官估計造成的侵辱決定賠償額。出現這種情況說明A.以《十二銅表法》為代表的公民法條款過于僵化B.羅馬帝國的擴張導致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的尖銳C.帝國時代的羅馬法官可以不按相關法律原則判案D.法官不斷解釋法律條文從而廢除了原有的公35. 下列說法中,最能反映《十二銅表法》歷史地位的是 A.羅馬法律體系最終形成 B. C. D.適用范圍主要限于羅馬公民36.(15分)民主與法制是人類社會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是衡量時代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標,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古代希臘的民主與今天西方的民主不能完全相提并論。在雅典,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有可能親自參加選舉和表決。 ——許海山主編《歐洲歷史》(1)根據材料一,指出古代希臘民主的特點,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成因。(4分)材料二 “如果故意傷人肢體,而又未與(傷害者)和解者,則他本身亦應遭受同樣的傷害! ——《十二銅表法》 “……不得基于懷疑而懲罰任何人!c其判處無罪之人,不如容許罪犯逃脫懲罰。” ——古羅馬《民法大全》 (2)材料二反映出羅馬法的哪些特點?(4分)在由共和國到帝國的過程中,羅馬法獲得重大發展,請指出其發展的原因。(2分)材料三 觀察下面三幅圖(3)說說每一幅圖所反映當時中國政治發展的主要特征,并歸納中國政治發展的趨勢(5分)37.(15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周恩來說:“解決中緬邊界問題應該加快步伐了。……我們社會主義國家當然不擴張,但人家不信。一些亞洲國家很擔心,認為大國必然擴張。所以要用實際的行動使他們慢慢相信,爭取和平共處,在10年——宋鳳英《周恩來與中緬邊界談判》 1955年——徐海濱《周恩來外交思想》——《中美聯合公報》?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為解決中緬邊界問題20世紀50年代初周恩來提出了什么主張,該對新中國外交有何重要意義?(分)據(分)(3)據材料三,概括指出中美雙方在《中美聯合公報》中達浙江省嘉興一中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歷史試卷 Word版含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300491.html

相關閱讀:高一年級歷史下冊暑假作業題[1]
廣東省中山市桂山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
福建省清流一中2015-2015 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二塊模塊考試歷史(理
遼寧省五校協作體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
江蘇省揚州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試題 歷史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