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必修一歷史第六單元中國社會主義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試題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第六單元 中國社會主義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
(單元檢測)
一、(共25題,2分/題,共50分)
1.(2015年安徽師大附中高三第三次模擬考試15題)1954年,當選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1226名代表,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次經過普選產生的,故此次大會又被稱為“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會”。這次“真正的人民大會”的主要功績是
A.人民代表由海選產生,體現了民主的廣泛性
B.規定權力屬于人民,人民開始成為國家主人
C.制定了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D.人民有了行使政治權力的唯一機關
2.(山東省濱州市2015屆高三第一學期期末統考)某年12月,毛澤東在一次黨內外人士座談會上指出,政協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們不能把政協搞成國家權力機關。此話的主要背景是( )
A.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頒布 B.社會主義改造完成
C.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 D.中共八大召開
3.(2015年廣東省深圳高級中學高三第一學期期末考試文科綜合試題17題)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篇題為《人民民主政治發展的新階段》的社論。該社論所說的“新階段”開始的標志是
A.《共同綱領》的制定實施
B.《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頒布實施
C.“長期共存,互相監督”方針的提出
D.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
4.(2015年浙江省杭州師大附中高三第三次月考歷史試題25題)“這個憲法以1949年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為基礎,又是共同綱領的發展。”這部憲法的發展主要體現在
A.實行人民民主專政
B.明確了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
C.以工農聯盟為基礎
D.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5.(2015年河南省濮陽市高中三年級三月摸底考試歷史試題6題)國民黨元老邵力子曾說:“無論哪個國家,當它強盛的時候,一定是邊疆安全的時候。因為國家的強盛,必須先把邊疆做成金城湯池,使敵國外患無由侵入,然后中樞權威才能鞏固,整個國家的安全才有了保障!毕铝信e措能體現這一觀點的是
A.遼朝的“蕃漢分治”
B.鄭成功收復臺灣
C.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D.新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
6.(2015年北京市海淀區高三年級適應性練習文科綜合試題18題)1945年4月毛澤東在《論聯合政府》的報告中提出:“在廣泛的民主基礎之上,召開國民代表大會,成立包括更廣大范圍的各黨各派和無黨無派代表人物在內的同樣是聯合性質的民主的正式的政府,領導解放后的全國人民,將中國建設成為一個獨立、自由、民主、統一和富強的新國家。”這一主張的實現是通過
A.《雙十協定》 B.《和平建國綱領》
C.《國內和平協定》 D.《共同綱領》
7.(2015年安徽師大附中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試13題)1954年12月,毛澤東在一次黨內外人士座談會上指出,政協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們不能把政協搞成國家權力機關。此話的主要背景是
A.第一個五年計劃頒布 B.社會主義改造完成
C.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確立 D.中共“八大”召開
8.(北京市海淀區2015屆高三年級第一學期期末練習)根據《共同綱領》規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職能是( )
①最高權力機關 ②民主監督職能 ③參政議政職能 ④統一戰線組織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9.(江門市2015屆普通高中高三調研測試)“這種制度,從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兩黨制或多黨制互相攻訐、互相傾軋的弊病,能夠保證集中領導與廣泛民主、充滿活力與富有效率的有機統一。我們要繼續堅持和完善這個制度……”。“這個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B.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C.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D.村民選舉制度
10.(北京市朝陽區2015屆高三第一學期期末統一考試)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取得突出成就,主要表現為
①基層民主選舉制度在全國的普及 ②以憲法規定中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依法治國”成為國家基本方略 ④逐步建立了比較完善的法律體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2015年河南省鄭州市高中畢業年級第一次質量預測)美國前總統布什曾稱說:“(它)是中國民主政治最大的火花”,它指的是
A.基層民主選舉 B.民族區域自治 C.政治協商制度 D.人民代表大會
12.(北京市西城區2015屆高三第一學期期末考試)“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國家!薄爸腥A人民共和國依靠國家機關和社會力量,通過社會主義工業化和社會主義改造,保證逐步消滅剝削制度,建立社會主義社會。”這些內容摘自
A.《新民主主義論》
B.《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C.《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54年)
D.《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82年)
13.(2015年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學質量檢測)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為民主政治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下列關于三部文獻的表述,不準確的是

圖6 圖7 圖8
A.圖6頒布于1912年
B.圖7由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制定
C.圖8是新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D.都對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起到積極作用
14.(山東省濰坊三縣聯合2015屆高三12月階段性檢測歷史試題)1954年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有以下部分條款:“三、協助國家機關,推動社會力量,實現國家關于社會主義工業化和社會主義改造的建設計劃。四、密切聯系群眾,向有關國家機關反映群眾的意見和提出建議。”由此可以看出
A.政協是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 B.政治協商制度初步建立
C.政協成為各黨派的聯合執政機構 D.政協的職能發生了轉變
15 .(北京市石景山區2015屆高三第一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下列選項中,對應正確的是:
憲法或憲法性文件產生的背景主要內容歷史地位或評價
《共同綱領》①確立了中國歷史上一個新型國家的架構具有臨時憲法性質
1954年憲法我國向社會主義過渡全面展開②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1982年憲法改革開放,加強民主法制建設規定了我國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確定了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的基本方針③
A.①人民解放戰爭勝利發展 ②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根本政治制度 ③社會主義法律框架體系形成
B.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 ②確立我國為新民主主義的國家性質 ③社會主義法律框架體系形成
C.①人民解放戰爭勝利發展 ②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根本政治制度 ③推進了新時期民主法制建設
D.①三大戰役取得勝利 ②確立我國為新民主主義的國家性質 ③推進了新時期民主法制建設
16.(2015年北京市豐臺區高三第二學期統一練習文科綜合試題19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被稱為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這一轉折體現在
①轉變工作重心 ②恢復高考制度 ③平反冤假錯案 ④恢復民主制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7.(2015年廣東省韶關市二模文綜合歷史試題18題)“第一是停止批鄧,人心大順;第二是冤案一理,人心大喜;第三是生產狠狠抓,人心樂開花!贝恕奥≈腥摺北惶釤挒辄h的理論的會議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18.(珠海市2015屆第一學期學生學業質量監測)“文革”時期,“民主”的主要方式是“大字報”、“大鳴”、“大放”、“大辯論”、“大串連”,以下關于文革時期“民主”的判斷,正確的是
A.它歪曲了民主的含義 B.它符合民主的程序性原則
C.它是直接民主的體現 D.它是社會主義民主的有益探索
19.(2015年安徽師大附中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試15題)“一國兩制”構想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主要在于它
A.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方向 B.遵循了實事求是的原則
C.始終奉行和平共處原則 D.貫徹了民族平等的原則
20.(安徽省宿州市2015屆高三第一次教學質量檢測)2005年12月24日汪道涵先生去世,中國國民黨主席馬英九認為:“‘汪辜會談’簽了四項協議,是兩岸關系的最高峰!毙曼h主席郁慕明在哀悼電文中說:“九二會談,雖成絕響,兩岸新局,已然展開。先生之行,開兩岸和平大門;先生之德,受全球華人景仰!睂ι鲜霾牧系慕庾x,正確的是(  )
A.“九二會談”促成了海峽兩岸三通的實現
B.“九二會談”達成了“一國兩制”的共識
C.“汪辜會談”受到海峽兩岸的一致歡迎
D.“汪辜會談”是兩岸關系發展的一次歷史性突破
21.(北京市海淀區2015屆高三年級第一學期期末練習)“九二共識”是兩岸關系發展的一次歷史性突破,這一重要共識是( )
A.兩岸直接實行通郵、通航、通商
B.兩岸同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C.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
D.允許臺灣居民回大陸探親旅游投資
22.(浙江省金麗衢十二校2015屆高三第一次聯考)1990年全國人大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為實現香港順利回歸奠定了基礎!痘痉ā分兴N含的原則有( )
①一國兩制 ②港人治港 ③高度自治 ④社會主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23.(山東省青島市2015屆高三第一學期期末檢測)“雨霽天晴,萬紫千紅增特色;鳳鳴鶯囀,三通兩制促和平!贝藢β撟钤缈赡艹霈F于20世紀
A.60年代末 B.70年代初 C.70年代末 D.80年代初
24.(江西省紅色六校2015屆高三第一次聯考歷史試題)1987年,臺灣民眾發起返鄉運動,印發《我們已沉默了四十年》的傳單30萬份。傳單寫道:“難道我們沒有父母?而我們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們只要求:‘生’則讓我們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則讓我們回去獻上一炷香!边@一潮流促成了龔哲山整理(福建莆田五中歷史組QQ:35152082)
A.兩岸隔絕狀態的打破 B.“九二共識”的達成
C.“和平統一”口號的提出 D.海峽兩岸“三通”的開展
25.(福建省廈門市2015屆高三第一學期期末質量檢查歷史試題)1990年4月4日,全國人大七屆三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其背景是
A.中英簽署《關于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 B.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
C.兩岸實現大三通 D.澳門回歸祖國

二、非(共3小題。其中50分)
26.下列材料:
材料一 遼寧省檔案館的工作人員在整理檔案時,意外發現了一份很多學者都未見過的“廷寄”。“廷寄”就是皇帝寫給大臣們的密信,系用牛皮紙封制,兩行漂亮的繁體楷書書寫在信封兩側:“署理軍機處封寄,候補侍郎開拆!
材料二 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腥A民國以參議院、臨時大總統、國務院、法院,行使其統治權。……中華民國之立法權,以參議院行之。……參議院對于臨時大總統認為有謀叛行為時,得以總員五分四以上出席,出席員四分三以上之可決彈劾之。
——引自《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材料三 第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國家。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第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機構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 ——引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1)請依據以上材料,完成本表格內容的填寫(8分)。
涉及的重要機構機構反映的國家政體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結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國政體的發展趨勢
材料四 所謂“海選”,就是全體有選舉權的村民,按照候選人的條件,每人一張空白選票,自主填寫村委會各類職務候選人的姓名,然后采取投票方式計算每一個初步候選人得票多少。這種提名方式透明度高,每個選民都可以自主表達自己的意愿,充分體現了直接選舉的本質特點,所以一產生就受到農民的廣泛擁護。
材料五 2008年“兩會”召開之際,CCTV新聞、新華網等連續第四年開設《我有問題問總理》的論壇,廣大網友踴躍參與,總理則在記者招待會上深情回應網友們的提問:“我從群眾的意見感受了大家對政府的期待和鞭策,也看到了一種信心和力量……”。
(2)從海選村官到總理通過網絡關注民意,說明了什么實質問題?(4分)

(3)某研究性學習小組準備以《網絡在社會主義民主建設中的作用》為題開展研究性學習。假如你是該研究性學習小組中的一員,請說出你們的選題依據。(8分)


27.(2015年廣東省五校高三聯考文科綜合歷史部分試題34題)
材料: 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保險.社會和諧是我們黨不懈奮斗的目標.
——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決議
結合所學知識和材料,請回答:新中國的成立,奠定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基礎。黨和政府為保障人民當家作主,采取了哪些重大舉措?(9分)

28.(2015年遼寧省本溪一中、莊河高中高三第一學期期末聯考文科綜合試題41題)(15分)民主進程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一 “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統治人,就不需要對政府有外來的或內在的控制了”。
(1)結合所學,1787年憲法中是如何體現“對政府外來的或內在的控制”的。(6分)
材料二 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為建立民主政治進行了不懈的努力。
(2)以下圖片是歷史的見證。參照示例,在圖2和圖3中任選一幅,配寫解說詞。(4分)

陜甘寧邊區政府禮堂舊址 1945年8月毛澤東到達重慶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召開
示例圖1:抗日戰爭時期,陜甘寧邊區根據“三三制”原則,組建抗日民主政府,團結了社會各階層,鞏固和發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材料三 1953年頒布的“人大選舉法”規定了選舉方式為舉手和無記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額比例上,直轄市和工業大城市每10萬人選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萬人選1人;人大代表實際實行等額選舉。
文革期間,全國人大停止會議8年之久……
1979年,修訂后的“選舉法”規定,采用無記名投票方式;正式規定了差額選舉的原則。2010年春規定全國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鄉村與城市人口數的比例修改為1:1。
(3)依據材料說出,人大代表選舉辦法的變化。(6分)縱觀人大代表選舉方式的演變,簡述新中國民主進程呈現出了怎樣的演變軌跡。(5分)

二、非選擇題答案
26.解析:本題考查閱讀理解和總結說明的能力。(1)問,關鍵是對基礎史實掌握是否牢固。(2)問,關鍵是語言表述是否準確。(3)問,關鍵是能否多角度敘述網絡的作用。
參考答案:
(1)(8分)
涉及的重要機構機構反映的國家政體
材料一軍機處君主專制
材料二中華民國臨時參議院民主共和
材料三一屆人大人民代表大會制
結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國政體的發展趨勢由君主專制向民主政治制度發展

(2)說明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主義民主的進步。(4分)
(3)依據:網絡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日益普及,深刻影響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反映民意,加強民主監督,有助于更好地推進中國的民主法制建設。(8分)

27、【解析】此問考查新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考生可以回顧課本知識,從民主制度建設和法制建設兩個角度回答舉措。
【答案】舉措:建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加強民主法制建設。(9分)


28、【解析】(1)問加強對地方的領導。確立聯邦制。中央政府內部三權分立,防止專制獨裁的出現。代議制主權在民。
(2)問圖2在全面內戰爆發前,中共赴重慶談判,努力爭取民主和平。圖3在新中國誕生前夕,中共要求民主黨派參加北平新政協會議,籌備建立新中國。
(3)問1953年選舉方式為舉手和無記名投票并用,人大代表實際實行等額選舉;1979年采用無記名投票方式;正式規定了差額選舉的原則!班l村與城市人口數的比例修改為1:1。”選舉名額向農村傾斜?傮w上說明中國民主的進步和完善。
【答案】(1)確立聯邦制原則,建立強有力的聯邦政府(即中央政府),保留各州一定自主權;分權制衡原則,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相互制約;民主原則,總統和國會議員都由民選產生。(6分)
(2)圖2:抗戰勝利后,毛澤東等代表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政府和平談判,簽訂了有利于和平、民主、團結的《雙十協定》,確立了和平建國方針。(2分)圖3:解放戰爭勝利之際,召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討論籌建新中國的問題,通過了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共同綱領》,確立了新型國家的架構。(2分)
(3)變化:由舉手和無記名投票變為無記名投票;代表由等額選舉變為差額選舉;代表名額比例由偏向大城市轉變為城鄉平等,(6分)軌跡:形式日趨完善;以法制推進民主政治建設進程(5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367400.html

相關閱讀:遼寧省五校協作體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
福建省清流一中2015-2015 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二塊模塊考試歷史(理
高一年級歷史下冊暑假作業題[1]
廣東省中山市桂山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
江蘇省揚州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試題 歷史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