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題萬有引力與航天總時第15 時
題宇宙航行型新授
教
學
目
標知識與技能
1、了解人造衛星的有關知識,正確理解人造衛星做圓周運動時,各物理量之間的關系。
2、知道三個宇宙速度的含義,會推導第一宇宙速度。
過程與方法
通過用萬有引力定律推導第一宇宙速度,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介紹我國在衛星發射方面的情況,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2、感知人類探索宇宙的夢想,促使學生樹立獻身科學的人生價值觀。
重點對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導過程和方法,了解第一宇宙速度的應用領域。
難點1、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速度與運行速度的區別。
2、掌握有關人造衛星計算及計算過程中的一些代換。
學法
指導自主閱讀、合作探究、精講精練、
教學
準備
教學
設想知識回顧→合作探究→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典型例題分析→鞏固知識→達標提升
教 學 過 程
師 生 互 動補充內容或錯題訂正
任務一 知識回顧
1、計算天體質量的方法:
2、解決天體問題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任務二 合作探究
(認真閱讀教材,回答下列問題)
一、牛頓的設想
引導1:牛頓對人造衛星原理是怎樣描繪的?
引導2:人造衛星繞地球運行的動力學原因是什么?
人造衛星在繞地球運行時,只受到地球對它的萬有引力作用,人造衛星作圓周運動的向心力由 提供。
引導3:人造衛星的運行速度。
設地球質量為,衛星質量為m,軌道半徑為r,由于萬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則人造衛星的運行速度表達式:
引導4:角速度和周期與軌道半徑的關系呢?
二、宇宙速度
1、第一宇宙速度
⑴推導:
問題:牛頓實驗中,炮彈至少要以多大的速度發射,才能在地面附近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已知地球半徑為6370km。
⑵意義: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衛星在地面附近
的速度,所以也稱為環繞速度。
2、第二宇宙速度
大。 。
意義:使衛星掙脫 的束縛,成為繞 運行的人造行星的最小發射速度,也稱為脫離速度。
(3)第三宇宙速度。
大小: 。
意義:使衛星掙脫 束縛的最小發射速度,也稱為逃逸速度。
典型例題分析
【例題1】有兩顆人造衛星,都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行,已知它們的軌道半徑之比r1:r2=4:1,求這顆衛星的:⑴線速度之比;⑵角速度之比;⑶周期之比;⑷向心加速度之比。
【例題2】地球半徑為6400km,在貼近地表附近環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的衛星速度為7.9×103m/s,則周期為多大?
交流與討論:能否發射一顆周期為80min的人造地球衛星并說明原因?
3、夢想成真
引導:探索宇宙的奧秘,奔向廣闊而遙遠的太空,是人類自古以的夢想,那么夢想成真了嗎?請同學們閱讀教材“夢想成真”部分.了解相關內容:
任務三 達標提升
1、兩個質量相等的人造地球衛星a、b繞地球運行的軌道半徑ra=2rb,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由公式F= 可知,衛星a的向心力是b的1/2,
B、由公式F=G 可知,衛星a的向心力是b的1/4,
C、由公式F=m 可知,衛星a的向心力是b的2倍,
D、以上說法都不對。
2.人造地球衛星的軌道半徑越大,則( )
A.速度越小,周期越小 B.速度越小,周期越大
C.速度越大,周期越小 D.速度越大,周期越大
3.有兩顆質量相同的人造衛星A、B,其軌道半徑分別為RA、RB,RA∶RB=1∶4,那么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有 ( )
A.它們的運行周期之比TA∶TB=1∶4
B.它們的運行線速度之比vA∶vB=4∶1
C.它們所受的向心力之比FA∶FB =4∶1
D.它們的運行角速度之比ωA∶ωB=8∶1
4.關于人造衛星,下列說法中不可能的是 ( )
A.人造衛星環繞地球運行的速率是7.9km/s
B.人造衛星環繞地球運行的速率是5.0km/s
C.人造衛星環繞地球運行的周期是80min
D.人造衛星環繞地球運行的周期是200min
5.設第一、第二、第三宇宙速度分別是v1、v2、v3,則 ( )
A.v1=7.9 km/s,7.9 km/s<v2≤11.2km/s,
11.2km/s<v3≤16.7km/s
B.7.9 km/s≤v1<11.2km/s,v2=11.2 km/s,
11.2km/s<v3≤16.7km/s
C. 7.9 km/s≤v1<11.2km/s,11.2km/s≤v2<16.7km/s
v3=16.7 km/s,
D.v1=7.9 km/s, v2=11.2km/s,1v3=16.7km/s
6.人造地球衛星圍繞地球作勻速圓周運動,其速率( )
A.一定等于7.9 B.一定大于7.9
C.等于或小于7.9 D.介于7.9~11.2 之間
7、已知地球質量約為月球質量的81倍,地球半徑約為月球半徑的4倍,在地球上發射近地衛星的環繞速度為7.9 km/s,周期為84 min.那么在月球上發射—顆近月衛星的環繞速度多大?它的周期多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44835.html
相關閱讀:宇宙速度
《探究彈力和彈簧伸長的關系》教學設計
磨擦力
牛頓第二定律的應用 學案(粵教版必修1)
5.7 生活中的圓周運動 學案(人教版必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