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 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生活情境鏈接】以下是宋祖英演唱的《愛我中華》的歌詞:
“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只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種
語言匯成一句話,愛我中華愛我中華愛我中華,嘿羅嘿羅嘿羅嘿羅
嘿……”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正如歌曲中唱到的一樣,56個
星座56枝花,56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各族
人民情同手足,休戚與共,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親緣關系,
那么,為什么世界上有些國家因民族問題而分裂和解體,而我國卻
長期保持民族關系健康發展呢?這與我們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
和基本政策的正確性是分不開的,本我們共同探究我國民族政策。
【名師說要點】(教師用書獨有欄目)
我國是多民族的國家,也是多宗教的國家。民族問題、宗教問題與國家政治生活密切聯系。基于程標準的要求,本從我國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入手,理解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重點理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宗教無小事,宗教政策是國家的重要政策。因此,教材安排了有關國家的宗教政策的內容。
學習本時,結合我國近年推動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一些重大措施,思考我們國的民族關系,培養學生自覺維護民族團結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結合當前黨和國家領導人對宗教的一些講話,理解我國的宗教政策。
第一時 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平等、團結、共同繁榮
【學習目標導航】
內容目標提示與建議
選用實例,反映我國民族關系的特點。用各民族互助的實例,說明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是我國社會主義時期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表達全國人民珍惜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的愿望。
【前自主預習】
一、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
1.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2.新中國成立后逐步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3.我國處理民族關系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
⑴民族平等原則。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
⑵民族團結原則。民族的團結、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是社會穩定的前提,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保證,是國家統—的基礎。
⑶各民族共同繁榮原則。這是由社會主義的本質決定的,是國家實現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⑷)三者的關系:互相聯系、不可分割的。
【請選擇】
小偉為自己的手機設置了一段彩鈴;“太陽和月亮是一個媽媽的女兒,她們的媽媽叫光明,漢族和藏族是一個媽媽的女兒,我們的媽媽叫中國!备柙~的寓意是
A?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各族人民共同創立的 B?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的地位是平等的
C?祖國統一大業是各族人民共同完成的 D?祖國燦爛的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
答案:B
二、鞏固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我們該做什么、能做什么
1.我國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是我國各族人民在生活中都能夠感受到的。我們應該十分珍惜、不斷鞏固和發展這種民族關系。
2.鞏固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的要求
⑴自覺履行憲法規定的維護國家統一和全國各民族團結的義務,是每個中國公民的責任。
⑵作為當代青年學生,要把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責任付諸行動。
【自主探究】
作為青年學生,為了鞏固和發展新型的民族關系,你應該怎樣做?
提示:①尊重各民族的化和風俗習慣。②堅決同各種不利于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的行為作斗爭。③自覺履行維護全國各民族團結的義務,努力學習,積極參與西部大開發,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共同發展。
【堂合作探究】
一、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
【情景材料】漫畫《民族大團結》反映的是2009年的
十月,全國56個民族同慶新中國成立60周年,這是一次
國家與民族完美的“情感邂逅”,是一次東西南北中舉杯
同慶的“天作之合”,更是一個在構筑和諧社會的氛圍中
意味深遠的“中華全家!。
漫畫告訴我們什么問題?
提示:由于我國堅持了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
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我國的民族關系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逐步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
【知識歸納】(1)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
第一,民族平等原則。
①含義:我國各族人民都是國家的主人,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經濟、化和社會等方面的權利,依法平等地履行應盡的義務。
②依據: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备髅褡逯挥腥丝诙嗌俸桶l展程度上的區別,絕無高低優劣之分。我國各族人民都對祖國的明作出了貢獻,都是國家的主人。
第二,民族團結原則。
①原因:在民族平等基礎上,我國形成了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友好往、互相合作、共同奮斗,誰也離不開誰的大團結局面。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民族的團結、民族凝聚力,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是社會穩定的前提,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保證,是國家統一的基礎。
②要求:堅持民族團結,必須反對大漢族主義和地方民族主義。
第三,各民族共同繁榮原則。
①原因:是由社會主義的本質決定的,是國家實現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各民族的共同繁榮特別是經濟發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物質保證。
②途徑:首先要積極推進西部大開發,國家要在投資項目、稅收政策等方面加大對西部地區的支持。同時需要民族地區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發揮自己的積極性、創造性,充分利用民族地區的優勢;還需要發達地區在人力、技術等方面的支援,先富幫后富,達到共同發展、共同繁榮。
(2)三項原則的關系
①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三項原則是互相聯系、不可分割的。
②民族平等是實現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各民族的共同繁榮特別是經濟發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物質保證。(圖示如下)
【誤區指正】堅持民族平等原則與對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化和社會發展采取特殊政策支持和幫助并不矛盾。①我國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原則是堅持各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各民族共同繁榮是實現民族平等、團結的物質保證。②由于自然條和歷史上的種種原因,我國經濟化發展不平衡,有些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化很落后,各民族之間存在著事實上的差異。③對少數民族地區采取特殊照顧政策,有利于推動那里的經濟化和社會發展,改變其落后面貌,從而真正實現各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
【學以致用】(2010•安徽卷•4)新中國成立后,我國逐步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56個民族緊密團結在祖國大家庭內。這一大好局面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① 各族人民團結在黨的領導下發揮了建設國家的積極性、創造性
② 我國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
③ 我國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
④ 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解析:本題以民族團結社會熱點為背景,考查考生對民族團結的理解與應用能力。在本組合選項中,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是為解決香港、澳門、臺灣問題而提出的,排除。我國形成新型的民族關系、各民族大團結原因在于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民族原則和民族宗教政策。
答案:B
【遷移訓練】(2010•江蘇卷•16)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建立以,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經濟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這一事實表明
①經濟發展是民族地區繁榮和穩定的關鍵 ②民族團結是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
③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具有顯著優越性 ④民族團結是實現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礎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對民族團結重要性的理解。經濟發展是民族地區繁榮和穩定的物質基礎,①錯誤;民族平等是實現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④錯誤。②③正確表明了民族團結的意義。
答案:D
【后提升演練】
1.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的民族關系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逐步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這是因為
A.我國各民族陸續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鏟除了民族歧視和壓迫的階級根
B.我國各民族實現了共同繁榮,消除了經濟、化等發展不平衡所造成的差別
C.我國各民族緊密團結、誰也離不開誰。已融為一體
D.我國實現了各民族完全平等,各民族之間消除了矛盾
答案:A
2.中國自古就有以和為貴思想,“以和為貴”就是說國家之間,民族之間,人與人之間要以團結互助,友好相處為最高境界。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在一位小女孩《歌唱祖國》的稚嫩歌聲中,身穿56個民族服飾的小朋友們簇擁著國旗走。這體現了
①我國新型的民族關系 ②我國各民族同步發展 ③我國各民族一律平等 ④我國各少數民族的共同繁榮
A.①③④ B.①③ C.③④ D.②③④
解析:“在一位小女孩……小朋友們簇擁著國旗走”,體現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身穿56個民族服飾”也體現少數民族化平等的權利,即保持或變革本民族風俗習慣的自由。①③項符合題意,故答案選B。②項觀點錯誤,④項材料體現不出,均應排除。
答案:B
3.在十一屆全國人大2987名人大代表中,少數民族代表411名,
占總數的13.76%,每個少數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人口特少的少數
民族至少都有1名代表。這充分體現出
A.我國人民代表的選舉不受任何條限制
B.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權利
C.少數民族公民享有法律賦予的特殊權利
D.我國各民族在政治權利和社會地位上實現了平等
解析:少數民族參加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是依法平等享有政治權利的
體現,體現了我國各民族在政治權利和社會地位上實現了平等。故答案選
D.AC項觀點錯誤,B項干肢不符,均應排除。
答案:D
4.我國堅持民族平等原則,這是因為
①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發展程度上的區別,絕無高低優劣之分
②堅持民族平等是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重要原則
③我國各族人民都對祖國的明做出了貢獻
④我國各族人民都是國家的主人,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堅持民族平等是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首要原則,民族團結是重要原則。
答案:D
5.“一只槳終止了和另一只槳的協作,這只船便只能在湖中繞圈子,而不能直達彼岸。”這句諺語啟示我們,正確處理我國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必須
A.發展民族地區經濟,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
B.堅持民族平等,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權利
C.實行民族區域自治,保證少數民族自治權
D.加強各民族的團結,增強民族凝聚力
解析:材料從反面強調了團結合作的重要性,D項符合題意,應入選。ABC三項與題意不符,應舍去。
答案:D
6.自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頒布以,國家優先在民族自治地方安排資開發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在重大基礎設施投資項目中適當增加國家投資比重和政策性銀行貸款比重,加大對民族自治地方的金融扶持力度,國家重視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是因為
①新時期我國民族關系發生了根本變化
②國家的強盛需要各民族經濟化的共同繁榮
③民族平等與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
④各民族共同繁榮是民族平等與團結的物質保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理解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屬于中等難度題。本題強調的是重視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因,②④重視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因,符合題意;①的不屬于重視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因,不符合題意;③的說法強調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的重要性,不屬于重視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因,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項。
答案:C
7.2009年7月16日,教育部、國家民委印發《全國中小學民族團結教育工作部署視頻會議紀要》提出,民族團結教育程根據國家統一要求,列為地方程的重要專項教育。作為公民,維護民族團結必須
①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 ②尊重其他民族的風俗習慣
③與各民族同胞平等相處 ④嚴厲制裁民族分裂分子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注意題目的公民角度,②③項是公民角度,觀點正確,符合題意。①④項是國家角度,與題意不合,應排除。
答案:B
8.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我們要十分珍惜、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作為青年學生,要把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付諸行動,應
①自覺履行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義務 ②遵守憲法和法律
③堅持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 ④漢化各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④說法錯誤。
答案:B
9.歷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少數民族代表人數統計表
屆 數
項 目一屆
1954年二屆
1959年三屆
1964年四屆
1975年五屆
1978年六屆
1983年七屆
1988年八屆
1993年九屆
1998年十屆
2003年十一屆
2008年
代表總數12261226304028853497297829782978297929852987
少數民族代表人數178179372270381405445439428415411
少數民族代表占總數%14.514.612.29.410.913.614.914.7414.3613.9113.76
有代表的少數民族數(個)3030535454555555555555
(摘自《當代中國政治制度》等)
問題:以上材料體現了我國處理民族問題的什么原則?結合上表加以分析。
解析:本題考查民族平等的原則。材料中的相關信息:從少數民族參與全國人大的情況看,第一屆有30個少數民族的代表參加,到六屆人大開始55個少數民族都有全國人大代表,少數民族人口占我國總人口不足9%,少數民族人大代表占全國人大代表的總人數9.4%至14.74%,高于少數民族占全國總人口的比例,這兩個方面充分體現了我國民族平等政策。
參考答案:(1)該材料反映了我國堅持民族平等的原則。
(2)民族平等是指我國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在政治、經濟、化等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權利,履行相同的義務。
(3)材料表明我國各民族在政治權利、社會地位等方面實現了真正的平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最高權力機關,少數民族參加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是實現民族平等和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的最有效形式。從少數民族參與全國人大的情況看,第一屆有30個少數民族的代表參加,到六屆人大開始55個少數民族都有全國人大代表,少數民族人口占我國總人口不足9%,少數民族人大代表占全國人大代表的總人數9.4%至14.74%,高于少數民族占全國總人口的比例,這兩個方面充分體現了我國民族平等政策。
10.2010年6月26日,某校開展了“民族團結教育”主題活動,高一某班同學積極響應,組織了一次以“民族團結”為主題的綜合探究活動,請你也參與其中。
甲同學說:“民族地區生產力水平相對較低。我認為,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是現階段解決民族問題的根本途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把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
乙同學指出,加強民族團結,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這不僅是黨和政府的責任,也是我們每一個公民的責任。
(1)請你運用經濟生活知識,為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出謀劃策。
(2)請你運用政治生活知識,分析乙同學觀點的正確性。
解析:本題分別從經濟、正角度考查民族團結這個主題。關于第(1)問,主要從全國經濟的大發展和對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支持角度回答;關于第(2)問,從黨和政府的性質、宗旨以及公民的義務角度回答。
參考答案:(1)①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切實抓好發展這個第一要務。
②發揮市場在資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加強宏觀調控,加大對民族地區的財政支持力度。
③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充分發揮少數民族自身優勢和潛力,加快農業基礎地位,加快優勢資開發,強化基礎設施建設,繼續推進改革開放,大力發展社會事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等等。
(2)①加強民族團結是中國共產黨的責任。原因: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②加強民族團結是政府的責任。原因:我國政府是人民意旨的執行者和利益的捍衛者,承擔著重要的職能,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以對人民負責為基本原則。
③加強民族團結是公民的責任。原因: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是公民必須履行的政治性義務。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49848.html
相關閱讀:有序無序的政治參與
國家財政
第一框 市場配置資源教案
國家財政導學案
征稅和納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