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欄目內容在學生用書中以活頁形式分冊裝訂!)
一、
1.1912~1918年間,中國發展最快的民族工業是( )
A.煤炭和鋼鐵業 B.鐵路和公路
C.建筑和紡織業 D.紡織業和面粉業
解析: 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紡織業和面粉業在1912~1918年發展最快。
答案: D
2.費正清教授曾把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民族工業的發展稱為“沒有前途的經濟奇跡”,主要是因為( )
A.工業結構不合理 B.地區分布不合理
C.社會環境未根本改變 D.軍閥割據混戰
解析: 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發展之所以說沒有前途關鍵是因為中國社會性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導致的。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本國封建勢力和外國資本主義經濟都不允許民族資本主義獨立發展,這樣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十分艱難,前途渺茫。
答案: C
3.古詩詞寓意深遠,常常為我們解讀歷史提供言簡意賅的絕妙注腳。某同學用“千呼萬喚始出來”、“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風來”、“無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詩句形象概括了中國近代民族工業不同時期的發展狀況,其中“忽如一夜春風來”對應的時期應該是在( )
A.19世紀六七十年代 B.甲午戰爭后
C.“一戰”期間 D.國民黨統治后期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千呼萬喚始出來”體現了19世紀六七十年代,民族工業的產生。 “小荷才露尖尖角”體現了甲午戰后,民族工業的初步發展。“忽如一夜春風來”反映了“一戰”期間,民族工業的短暫春天!盁o可奈何花落去”反映了解放戰爭時期,民族工業陷入困境。
答案: C
4.右圖是作于1930年的漫畫《這把破扇子,哪能抵擋得住外來的狂風驟雨!》。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蠟燭和火苗:代表中國民族工業及其生產的產品(國貨)
B.破扇子:中國政府的鼓勵、提倡和中國人民“實業救國”的決心
C.狂風驟雨:西方列強的經濟侵略和本國官僚資本的擠壓
D.漫畫反映了中國民族工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曲折艱難發展
解析: 從時間“1930年”和漫畫的畫面分析,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1927~1936年是民族工業得到較快發展時期。C項表述不正確。
答案: C
5.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在近代經歷了產生、初步發展和進一步發展。中國民族工業( )
①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以輕工業為主、诙纪苿恿酥袊鐣倪M步 ③一直受到中國反動政府的嚴厲限制、苁冀K受到外國資本主義的壓迫束縛,但又往往對外國資本主義有依賴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
解析: 本題可用排除法。③很明顯錯誤,因為清政府在甲午戰后放寬了對民間設廠的限制,使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得到了初步發展。故排除含③的選項。
答案: C
6.1912年,中華民國工業建設會成立,它在《旨趣書》中說:“今茲共和政體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運會,建設我新社會,以競勝爭存,而所謂產業革命者,今也其時矣!”上述材料說明( )
A.共和政體保證了國內的公平競爭
B.辛亥革命引發了中國的產業革命
C.民主共和激發了民眾的愛國熱情
D.民國的建立促進了民族工業的發展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根據“中華民國工業建設會”“今也其時矣”可知中華民國成立后,采取一系列措施促進了民族工業的發展,A、C兩項在材料中沒反映,B項錯誤。
答案: D
7.一位老人回憶說,在上個世紀40年代后半期,縣城的一些店鋪,只要掛起“美孚火水油(煤油)代理處”的招牌,各路兵勇就不敢進店勒索,此招牌有秦瓊、尉遲恭的作用。此事本質反映了( )
A.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軍的敲詐勒索
B.為了自保,小店鋪都掛起洋代辦招牌
C.列強勢力在中國較為強大
D.小店鋪迷信貼門神
解析: 材料表明兵勇惡霸不敢隨便冒犯外國代辦,這從本質說明了當時列強在華勢力強大。
答案: C
8.解放戰爭時期,上!洞蠊珗蟆份d:“顧客清晨等候店鋪開門……百貨營業額較平時增加了3到4倍,甚至10多倍。南京路四大貨物種類已殘缺不全!宄课鍟r,中央銀行已是人山人海,估計有十萬人!边@表明( )
①上海經濟發達,社會購買力強、谪泿刨H值,出現搶購和擠兌風潮、劢洕熬鞍档诵母印、芪飪r下跌,人們紛紛搶購商品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 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政府濫發紙幣,使得通貨膨脹愈演愈烈,因此①④的表述錯誤。
答案: B
二、非
9.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國初期歷年新注冊工廠數量一覽表(不包括礦山,單位:家)
年份民國元年民國二年民國三年民國四年民國五年民國六年民國七年民國八年
工廠數1737375033342923
材料二 1933~1936年中國(國民政府)輕工業月平均生產指數增長表
注:1933年月平均生產指數為100。
材料三 漫畫《財神圖》中的對聯是:“賣國內戰蔣宋孔陳,壟斷獨占中中交農”,橫批是“一手遮天”。(注:中中交農即中央、中國、交通、農民銀行)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分析民國初期我國民族工業的發展狀況,并簡要分析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民族工業怎樣的發展狀況?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哪個時期?對聯中的“賣國”具體指把國家利益出賣給哪個國家?“一手遮天”又說明了什么問題?
解析: 第(1)問應先將民國元年到民國八年換算成公元紀年,即1912~1919年,由此得出主要是“一戰”期間,再結合表格中的數據和所學知識,可以得出這一時期,我國民族資本主義得到了短暫的發展,其原因可以結合教材從內、外兩個方面來說明。第(2)問根據時間可以判斷出屬于國民政府統治的前期(1927~1936年),再根據統計圖可以看出這一階段民族工業得到了較快發展,其原因依據教材知識來說明。第(3)問從對聯中“賣國內戰蔣宋孔陳”等可以看出抗戰勝利以后,國民黨將國家利益出賣給美國,“一手遮天”說明蔣宋孔陳四大家族官僚資本實行經濟壟斷。
答案: (1)民國元年到八年,民族資本主義得到發展。原因:辛亥革命的推動;“一戰”期間,歐洲列強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群眾性反帝愛國運動的推動。
(2)國民政府統治前期,民族工業中的輕工業得到較快發展。原因:國民政府實行“國民經濟建設運動”;民族資本家的愛國行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57617.html
相關閱讀:江蘇省揚州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試題 歷史
廣東省中山市桂山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
遼寧省五校協作體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
福建省清流一中2015-2015 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二塊模塊考試歷史(理
高一年級歷史下冊暑假作業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