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前預習學案
一、預習目標
1、了解我國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
2、了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目標。
二、預習內容
一、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
1、“三步走”的發展戰略:第一 步,是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第二步,到20世紀末,使國民生產總值再增長一倍,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
2、到20世紀末,人民生活水平達到了小康水平。從微觀上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從宏觀上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們現在達到的小康,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鞏固和提高目前達到的小康水平,還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經濟建設的目標
4、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的基礎上,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力爭比2000年____________,綜合國力和_________________明顯增強。
5、基本實現工業化,建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經濟體系。
6、城鎮人口的比重較大幅度提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擴大的趨勢逐步扭轉。
7、____________________比較健全,社會就業比較充分,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民過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課內探究學案
一、學習目標
(1)說出總體小康的建設成就在宏觀和微觀上的表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建設目標。
(2)理解低水平、不全面、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以及小康社會建設進程是不平衡的發展過程。
(3)運用所學知識,初步分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意義。
二、學習過程
(1)憶往昔 百家講壇 看成就
哪位同學能來描繪一下你家鄉的新變化?
宏觀方面有什么成就呢,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2)看今朝 實話實說 道不足
結合圖片,說一說你的周圍,人們的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環境還有 哪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學生回答)
這些說明了我們目前的總體小康是怎樣的?
結合圖片,說一說你的周圍,是不是每個地方、每個家庭都達到了小康水平?
這些說明了我國目前的總體小康是怎樣的?
(3)展明天 暢想未來 表憧憬
請同學們來比較一下這兩個小康有什么區別。二者有什么聯系?
為了實現這么美好的目標,從根本上必須要干什么?
請同學們暢所欲言,說說為實現經濟建設方面的四個目標,我們國家作了哪些努力,取得了哪些成就?
通過這節課的探討,同學們對于小康還有什么疑惑?
三、反思總結
四、當堂檢測
《詩經.大雅.民勞》中曰:“民亦勞止,汔可小康!逼湟馐侵v,老百姓終日勞作不止,最大的希望就是過上小康的生活。據此回答1-2題。
1、我國現在達到的小康社會狀況是( )
A、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B、惠及十幾億人口的小康
C、已達到中等收入國家水平 D、殷實的小康社會
2、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是( )
①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 ②人民生活同步富裕 ③我國經濟和社會全面協調發展 ④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進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3、總體小康與全面小康區別有( )
①總體小康是一個低標準的小康,全面小康社會,將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實、寬裕 ②總體小康是一個偏重于物質消費的小康,而全面小康社會,追求的是物質、政治、精神和生態文明的共同發展 ③總體小康是一個發展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小康社會將縮小地區、城鄉、各階層的差距 ④總體小康是我們的近期目標,而全面小康則是我們的最終奮斗目標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4、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根本的是 ,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
A、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B、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
C、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 D、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5、“工農差別、城鄉差別和地區差別擴大的趨勢逐步扭轉”,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經濟目標中的重要內容。這一目標的提出
①是由社會主義的本質決定的②是由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分配原則所決定
③是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④與社會主義的 根本任務相一致
A、①② 。、②③ 。、②④ 。、①④
6、2007年2月11日,蘇州市委書記向江蘇省委書記匯報:“對照江蘇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指標體系,去年年底蘇州已經基本完成各項考核任務!碧K州由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做法是,在目標定位上,“快中求好,好中求優”;在路徑選擇上,“揚長避短,整體推進”;在工作方法上,“以點帶面,典型示范”;在組織保障上,“全市一盤棋,凝成一股勁”。
到2005年底,蘇州人均GDP按常住人口計算已經達到54143元,比省均目標高1.3倍。城市化水平達到65%,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3%,比省均目標值低1.7%;城鎮居民人均收入達到16276元,比省均目標值高27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393元,比省目標值高11%;人民群眾對社會治安滿意率達到92.5%,比省目標值高2.5%.
(1)總體小康的特征和表現是什么?
(2)全面小康的目標是怎么樣的?
(3)總體小康與全面小康的區別是什么?
課后練習與提高
1、全面小康的標志之一是恩格爾系數低于40%。2005年,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36.7%,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45.5%.2000年全國恩格爾系數為46%,預計到2010年下降到40%,2020年前后下降到35%左右.上述材料說明
A、城鄉居民的消費水平有下降趨勢
B、城鄉居民的消費結構趨于合理化
C、城鄉居民的消費以享受性消費為主
D、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已達到富裕階段
2、下列對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進程認識錯誤的是
A.是一種不平衡的發展過程
B.必須保持各地平衡發展,不允許出現貧富差距
C.支持部分地區率先實現現代化
D.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3、 我國現階段要建立的全面小康社會
A.只是一個經濟發展目標,主要是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是一種遠大理想,還需要幾代人的長期努力
C.是“三步走”戰略目標實現后提出的新的奮斗目標
D.是經濟、政治、文化、生態等方面的全面發展
4、“十五”期間,廣東社會經濟發展取得巨大成就,據統計,2005年人均GDP達到2 882美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 77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 690元,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20%。材料說明廣東
A.已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目標
B.達到的是高水平的、全面的、發展平衡的小康
C.已建成寬裕型的小康社會
D.正向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目標闊步邁進
5、至20世紀末,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對此評價正確的是( )
①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奇跡 ②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③實現了由貧困到溫飽的歷史性跨越 ④國家的整體經濟實力大大增強 ⑤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
A .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
6、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是( )
①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②經濟和社會全面、協調發展 ③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共同進步 ④人民生活同步富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的標志是( )
①基本實現了工業化的目標 ②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③國家的整體經濟實力大大增強 ④人民的衣食住行實現了由貧困到溫飽的跨越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8、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出發點和最終落腳點是()
A.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 B.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C.提高綜合國力和國際袁爭力 D.顯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9、總體上小康是發展不均衡的小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將縮小地區、城鄉、各階層的差距。為此,我們要()
①堅持科學發展觀 ②高度重視“三農”問題 ③加快中西部的發展④堅持“五個統籌”的思想 ⑤構建和諧社會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 C.②③ D.①④
南京市委、市政府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三個文明”協調發展,從大處著眼,從細微處入手,既重視結果,更重視過程,實現了經濟與社會事業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市民素質和城市文明共同提高。據此回答15—16題。
10“三個文明”協調發展是指經濟、政治、文化的全面協調發展!叭齻文明”協調發展 ( )
①是解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需要 ②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標志 ③是社會主義社會的本質要求 ④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體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截至2000年底,全國除市轄區以外的2000多個縣級單位中,未達溫飽線的占22.8%,居溫飽線和小康線之間的占63 2%,居小康線和比較富裕線之間的占13.7%,達到比較富裕線的只占0.3%.
從人口看,2000年全國基本達到小康水平的占74 84%,接近小康水平的占12.82%,還有12 34%的人口未達溫飽和小康。全國農村有3 000萬人沒有解決溫飽問題,6 000多萬人處于低水平的溫飽,城鎮有1 800多萬純收入在最低生活保障線之下的貧困人口。
東部沿海發達地區,2001年人均GDP已達到或超過三四千美元,遠遠高于中西部一些經濟落后地區。
(1)以上材料說明了什么問題?
(2)針對材料所反映的情況,我們提出了怎樣的奮斗目標?這一目標的主要經濟指標是什么?
第十課第一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目標》參考答案
課內探究學案:
①在優化結構和提高效益的基礎上,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力爭比2000年翻兩番,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
②基本實現工業化,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58028.html
相關閱讀:第一框 市場配置資源教案
國家財政
征稅和納稅
國家財政導學案
有序無序的政治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