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高一歷史下冊羅斯福新政課時練習題(含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本欄目內容在學生用書中以活頁形式分冊裝訂!)
一、
1.1933年3月4日,羅斯福在就職演說中說道:“只要國家仍處在危急存亡的關頭,我就要求國會授予我應付危機的那種唯一最后手段——廣泛的行政權,使我可以向緊急狀態宣戰,就像真正有外敵入侵時一樣,把那種大權授于我!边@主要說明 (  )
A.羅斯福準備實行專制獨裁
B.羅斯福崇尚計劃經濟
C.美國受危機打擊特別沉重
D.羅斯福反危機的思路是加強政府的經濟職能
解析: 本題解題突破口在于抓住材料中加強政府在應付危機上的作用。羅斯福新政是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進行的改革,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不是建立專制統治或實行計劃經濟,只是政府職能的轉變。
答案: D
2.(2014?深圳市統考)《道德經》講:“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誠信”有利于人格的塑造,也是現代經濟正常運行的主要保障。羅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誠信機制作用的是(  )
A.調節工業生產,避免盲目競爭
B.整頓銀行,建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
C.興辦公共工程,擴大經濟需求
D.實行美元貶值,刺激出口
解析: 整頓銀行,建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是為了恢復銀行的信用,穩定金融秩序,是其他新政措施順利實行的保證。
答案: B
3.(2014?廣州市調研)1938年,羅斯福在談到“新政”時說:“為了永遠地糾正我們經濟制度中的嚴重缺點,我們依靠的是舊民主秩序的新應用。”這里的“嚴重缺點”主要是指(  )
A.高度壟斷        B.自由放任
C.忽視農業 D.通貨膨脹
解析: 解答本題的關鍵是認識經濟危機爆發的主要原因。經濟危機爆發后,胡佛政府繼續采取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無法克服經濟危機,羅斯福針對傳統的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的弊端,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全面干預,成功緩解了美國的經濟危機,所以選B。羅斯福新政沒有采取措施改變高度壟斷,故A錯;忽視農業不符合史實,C錯;通貨膨脹不是引發經濟危機的原因,而是結果,故D也不對。
答案: B
4.右圖反映了羅斯福新政中有利于穩定社會秩序的一項措施,這一措施是(  )
A.整頓財政金融B.興辦公共工程,“以工代賑”
C.通過《全國工業復興法》D.調整農業生產結構
解析: 圖片為田納西水利工程,結合所學知識即可判斷出答案為B。
答案: B
5.“羅斯福新政之所以成為神話,與其說是因為它經濟上的成功,不如說是政治上的成功!边@里突出強調的是羅斯福新政(  )
A.在經濟政策上存在許多漏洞
B.使美國避免了受法西斯國家的攻擊
C.緩和了社會矛盾
D.強化了政府對經濟的干預
解析: 羅斯福新政的突出特點就是加強政府對經濟的宏觀調控,進一步發揮在經濟管理中的主導作用,故D符合題意。
答案: D
6.美國羅斯福新政中,調節農業生產,要求農民減少農產品產量,政府以優惠貸款補貼農民的損失,其主要目的在于(  )
A.政府操縱農產品市場,進行統一管理
B.穩定農產品價格,改善農業生產環境
C.政府乘機剝削農民,從中獲利
D.減少農業投入,大力發展工業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歷史現象的能力。經濟危機爆發后,產品大量積壓,農產品價格極低,影響農業生產發展。新政的農業政策有利于提高農產品價格和農民購買力,從而改善了農業生產環境。A、C、D三項結論均不符合史實。
答案: B
7.羅斯福在首次就職演說中說:“根據憲法賦予我的職責,我準備提出我們積重難返的國家在災難深重的世界中必須采取的措施。……我將竭盡憲法賦予我的權力之所能,盡快將它付諸實施!绷_斯福首先付諸實施的措施是(  )
A.興辦公共工程 B.整頓財政金融
C.改善公眾生活狀況 D.遏制美國法西斯勢力
解析: 由于經濟危機發端于金融業,所以整頓金融。
答案: B
8.羅斯!坝么鬅o畏的精神推行新政……渡過了危機,安定了國民生活!绷_斯福新政(  )
A.剝奪了美國公民的自由民主權利
B.確立民主黨是美國唯一合法政黨
C.采取政府干預經濟手段調整政策
D.對資本主義企業進行社會化改造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羅斯福新政的突出特點是采用國家干預經濟的模式。
答案: C
二、非
9.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華盛頓的林肯紀念堂和華盛頓紀念碑中間,是占地寬廣的富蘭克林?羅斯福紀念園。在林林總總的紀念雕塑間,最富有歷史意味的,可能就是一列在門口列隊的人群銅塑!S多到訪的游人都喜歡站在銅像人群中,和昔日的“落魄白領”合影一張。如果說在過去幾十年里,這種行為更多是出于一種新奇,那么,現在則似乎真有重復歷史悲劇的可能了。
——《經濟參考報》
材料二 羅斯福新政時期,1933年5月美國國會通過了《聯邦緊急救濟法》,并成立了以霍普金斯為首的“聯邦緊急救濟署”。到1934年底,有大約200萬個家庭得到了救濟。1935年緊急救濟署結束時,共發放了30億美元的救濟金。在救濟困難家庭的同時,還實行了“以工代賑”計劃,成立了公共工程署(先后撥款40多億美元)等機構,管理公共工程項目,以吸收更多的失業者參加勞動。
請回答:
(1)材料一中的“歷史悲劇”指的是什么?這一“悲劇”產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據材料二,概括羅斯福為了應對“歷史悲劇”,對“落魄白領”和普通家庭實施“救濟”,采取了哪些具體措施?
解析: 第(1)問應結合材料一判斷1929~1933年經濟危機,并指出經濟危機的根源。第(2)問應圍繞羅斯福新政的措施和特點作答。
答案: (1)“歷史悲劇”: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58106.html

相關閱讀:福建省清流一中2015-2015 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二塊模塊考試歷史(理
江蘇省揚州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試題 歷史
廣東省中山市桂山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
遼寧省五校協作體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
高一年級歷史下冊暑假作業題[1]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