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高一歷史外交關系的突破與發展專題檢測試題(附參考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新課程高一歷史教材點撥及同步練習(人民版必修一)專題五(2)
二 外交關系的突破與發展
歷史回眸一、風雨如晦中的中國外交
  1.背景
 。1)朝鮮戰爭停戰以后,美國繼續在臺灣海峽進行軍事活動,利用臺灣問題大搞所謂“兩個中國”的陰謀,還公開發動侵略越南的戰爭,從南面威脅中國的國家安全。
 。2)1958年,蘇聯提出有損中國主權的合作條件,被中國嚴詞拒絕。隨后,蘇聯單方面撕毀了與中國簽訂的國防新技術協定。
 。3)1959年,蘇聯赫魯曉夫訪華,粗暴干涉中國內政。不久,中蘇兩黨的分歧公開化,并擴大到國家關系方面。
 。4)1960年7月,蘇聯政府突然照會中國,單方面決定召回全部在華蘇聯專家,停止對中國的經濟技術援助。此后,中蘇關系急劇惡化,甚至在邊境地區爆發了武裝沖突。
  2.狀況
 。1)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大力加強同亞非拉國家的政治、經濟往來,逐步成為中國外交工作的重點,這就是被稱為“一大片”的外交方針。
 。2)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與大批亞非國家以及拉丁美洲的古巴建交。1964年中國與法國建交,則是中國打開同西方資本主義大國間外交局面的一個重大成果。
  二、中美關系解凍
  1.背景
 。1)美國孤立中國政策的失敗,以及要盡快消除越南戰爭敗局造成的影響及改變其在與蘇聯爭霸中所處的守勢地位。
  (2)中國迫切希望對付蘇聯威脅,解決臺灣問題以實現祖國統一,恢復和擴大國際交往等。
  2.經過
 。1)1971年4月,毛澤東批準中國乒乓球隊邀請美國乒乓球隊正式訪問中國,打開了中美兩國交往的大門。
 。2)1971年7月,基辛格訪問中國。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雙方在上海簽訂《中美聯合公報》。
  三、中日邦交正;
  1.1972年9月,日本政府首相田中角榮訪華,雙方簽訂了建立外交關系的聯合聲明。隨后,日本同臺灣當局斷絕了“外交關系”。
  2.1973年初,中日兩國互設大使館,互派大使,并陸續簽訂貿易、航空等一系列協定。
  四、中國重返聯合國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了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等23國提出的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席位并立即將蔣介石集團的代表從聯合國的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的提案。
本節內容包括風雨如晦中的中國外交、中美關系解凍、中日邦交正常化、中國重返聯合國四大內容,重點是中美關系正;椭袊胤德摵蠂。這些內容在初中歷史教材中已經出現過,學生具有一定的基礎,但頭緒繁多,仍然需要采取得力措施予以突破:
  (1)風雨如晦中的中國外交 這一子目實質上闡述了20世紀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國的外交狀況,教學時應重點解決當時中國外交面臨的四大背景:一是適當補充有關資料,說明中國開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二是結合《布爾加寧與艾森豪威爾在一起》等圖片,理解當時國際局勢的明顯緩和,說明中國外交面臨的國際形勢;三是結合朝鮮戰爭后的臺灣問題、越南戰爭,引導學生認識中美關系的敵對狀態;四是指導學生教科書有關內容,理清中蘇關系逐步惡化的發展趨勢。至于中國這一時期的外交方針和成果,指導學生教科書即可,不必展開。
  (2)中美關系解凍 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應著重處理好三大問題:一是結合美蘇爭霸和中蘇關系惡化的國際形勢,指導學生閱讀教科書有關內容,師生共同歸納中美關系解凍的主要原因,真正理解“改善中美關系是兩國的共同要求”;二是在學生閱讀教科書的基礎上,出示并分析《美國乒乓球隊隊員在長城游覽》等歷史圖片,理清中美關系正;臍v程;三是適當補充《中美聯合公報》有關原文,師生一起分析其內容及意義。
  (3)中日邦交正;∵@部分內容可以在欣賞有關影視資料片段的前提下,師生共同分析中日邦交正;脑,結合中日兩國聯合聲明在北京簽字說明建交過程,著重使學生理解:“中美關系改善促進了中日邦交正;!
  (4)中國重返聯合國 這是20世紀70年代中國外交的突破性勝利,可引導學生討論:“中國為什么能夠重返聯合國?”在此基礎上,教師結合教科書
  有關內容,從中國國際地位和第三世界的支持兩個方面進行歸納;然后,結合“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和課本插圖,分析中國重返聯合國的意義.并以此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情感教育。
合作討論1 20世紀70年代,中國與美國的關系逐步解凍,并且在此基礎上實現了中美關系的正;。
  想一想:為什么中美關系正;切轮袊饨辉瓌t性和靈活性相結合的成果?
  我的思路:原則性可以從臺灣問題上進行思考,靈活性可以從正常化的歷程等方面分析。具體分析時,應著重突出以下問題:中國在與美國關系正常化的過程中,既堅持大節(一個中國),堅持原則(美國在臺灣問題上“斷交、撤軍、廢約”是中美關系正;那疤幔,又照顧現實(同意美國與臺灣保持商務、文化和其他非官方關系)。
合作討論2針對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毛澤東形象地說:“這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們抬進去的。”
  議一議:20世紀70年代初期,新中國為什么能夠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我的思路:中華人民共和國之所以能夠在1971午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們可以從國家實力、外交政策、國際關系格局等方面分析:首先,新中國成立后,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的經濟、文化、教育、科技、國防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改變了過去國家積貧積弱的面貌。因此,從一定程度上說,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是國際社會對新中國建設成就的確認,是中國綜合國力提高的必然結果。其次,中國政府長期堅持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積極發展同世界各國的友好關系,不僅贏得了世界上所有愛好和平的國家的尊重,而且也為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完全符合歷史發展趨勢,是大勢所趨。再次,從當時的國際關系格局來看,關蘇矛盾的激化、各種政治力量的新分化和組合,客觀上對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極為有利;與此同時,第三世界日漸成為國際舞臺上的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而中國與亞非拉國家同屬第三世界,是第三世界國家最可靠、最真誠的朋友。因此,絕大多數第三世界國家都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積極支持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時空隧道1 20世紀50?60年代中國對蘇聯的原則和態度 材料一:1950年我和斯大林在莫斯科吵了兩個月,對于訂立互助同盟條約、中長路、合股公司(以上三項都是蘇聯提出的合作項目,具有控制中國經濟和利用中國資源的傾向??引者注)、國境問題(指在劃分中蘇邊界問題上中蘇兩國的爭議??引者注)。我們的態度:一條是你提出,我不同意者要爭;一條是你一定要堅持,我接受。這是因為顧全社會主義利益。還有兩塊“殖民地”,即東北和新疆,不許第三國的人住在那里,現在取消了。
??毛澤東《在成都會議上的講話》(1958年)
  材料二:我們比蘇聯和一些東歐國家做得好些。像蘇聯的糧食產量長期達不到革命前最高水平的問題,像一些東歐國家由于輕重工業發展不太平衡而產生的嚴重問題……蘇聯的辦法把農民挖得很苦!麄冞@樣來積累資金,使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受到極大的損害。
??毛澤東《論十大關系》
  材料三:那時候有這樣一種情況,因為我們沒有經驗。在經濟建設方面,我們只得照抄蘇聯,特別是在重工業方面,幾乎一切都抄蘇聯,自己的創造性很少。這在當時是完全必要的,同時又是一個缺點,缺乏創造性,缺乏獨立自主的能力。這當然不應是長久之計。從1958年起,我們就確立了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的方針。
??毛澤東1962年1月30日的講話
  思維點睛:材料一反映了蘇聯的霸權主義傾向,企圖在政治經濟方面對中國進行控制和利用。這是導致以后中蘇關系惡化的重要根源。
  材料二中,毛澤東認為蘇聯的農業政策不利于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導致農業發展緩慢;在工業上,輕重工業發展比例失調。因此,他認為由于中國缺乏建設社會主義的經驗,學習蘇聯是必要的,但不能照搬蘇聯的做法,應該具有創造性,要獨立自主。這反映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開始正視蘇聯的經驗與教訓,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在實踐中探索本國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始。
  材料一、二、三體現了在20世紀50~60年代毛澤東對待蘇聯的原則和態度,那就是:對于蘇聯的霸權主義傾向,要進行斗爭,維護本國的利益,又要顧及社會主義國家的團結;要學習蘇聯的經驗,又要堅持自己的獨立探索。毛澤東的獨立自主原則和辯證唯物主義的態度是在當時的國際國內形勢下唯一正確的原則和態度。
時空隧道2尼克松和鄧小平有關中美關系的言論
材料一:1960年,尼克松對《紐約每日新聞》發表談話時說:“我非常明確地表示,我反對給共產黨中國外交承認。我同樣反對接納共產黨中國進入聯合國。依照聯合國憲章,一個國家必須愛好和平才具有進入聯合國的資格。十分明顯,中國不是!
  材料二:1960年2月,一貫強烈反共的尼克松在同肯尼迪競選總統時說:“我們(對中國)的態度不應該太過于僵硬,我們不應對一個有六億人的政府,保持永久不予承認的態度!1968午大選時,尼克松又說:“時間已經到來,我們必須掌握中國的現實了!
  材料三:1971年5月5日,尼克松在電臺廣播《公告》時說:“正如我在過去三年多次指出的那樣,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及其七億五千萬人民的參加,是不能有穩定與持久的和平的。正因為如此,我在好幾方面采取主動行動為兩國之間的正常關系敞開門戶!抑\求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新的關系的行動不會以犧牲我們的老朋友為代價,這個行動不是針對任何其他國家的!
  材料四:1989年,鄧小平在會見尼克松時說:“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1972年,二十多年間,中關關系處于敵對狀態,在您擔任總統的時候,改變了這種狀況,我非常贊賞您的看法,考慮國與國之間的關系主要應該從國家自身的戰略利益出發,不去計較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區別……我知道您是反對共產主義的,而我是共產主義者!
  思維點睛:材料一反映了尼克松反對中國加入聯合國表面上的原因是中國不是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家,實際深層次的原因是,新中國成立后,支持亞洲各國人民的解放斗爭,使美國稱霸亞洲和世界的企圖難以實現。而且,尼克松是美國壟斷資產階級的代表,仇視社會主義制度。
  材料二則表明美國統治階級內部對華政策已出現分歧,尼克松有了結束同中國對抗關系的想法。
  材料三和材料一相比,尼克松對中國的態度發生了巨大變化,由堅決反對承認新中國,變為表示要主動使中美關系正;。其主要原因是新中國發展壯大,閩際地位逐漸提高,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美國在與蘇聯爭霸過程中.由于實力下降而轉為戰略防御,需要利用同中國和解來取得與蘇聯爭奪的國際戰略優勢。材料二中“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新的關系的行動不會以犧牲我們的老朋友為代價”則暗指美國不放棄對臺灣蔣介石集團的支持。
  材料四中,鄧小平指出了影響國家關系的根本因素是國家利益。中美兩國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不同,但是兩國關系的改善既符合美國的根本利益,也符合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鄧小平說“我非常贊賞您的看法”。
時空隧道3中美在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合法權利問題上的斗爭
 材料一:(1970年美國總統尼克松對其助手基辛格說)在很機密的基礎上,我想請你讓你的助理人員起草一份研究材料,對我們在聯合國接納中國問題上采取什么方針提出建議一一不要告訴任何可能會泄密的人。我認為,我們沒有足夠的票數去阻擋。接納的時間比我們預料的要來得快……我們確實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我們怎樣才能逐步造成一種形勢,使我們既能保持對臺灣的義務,而又不致遭到造成接納赤色中國的人的抨擊。
  材料二:(當尼克松通過特使赴華向周恩來轉達上述構想時,毛澤東、周恩來表示)絕不會接受任何形式的雙重代表權提案。中國不是聯合國會員國的時間很長了,中國還可以再等!                    ??以上材料均摘自《美國對外關系史》
  材料三:自1961年第十六屆聯合國大會起,聯合國內外展開了恢復中國在聯合國合法權利的一系列斗爭。1971年第二十六屆聯合國大會又展開了“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組織的合法權利”和“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問題”兩項議案的爭論。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終于以76票贊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通過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等23國的聯合提案,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并立即把臺灣國民黨當局的代表從聯合國及其所屬的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1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團到達紐約,出席第二十六屆聯合國大會。從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井成為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
??《中學歷史教學參考書》
  思維點睛:材料一反映了在第三世界的興起使聯合國結構發生變化,接納中國成為歷史必然的形勢下,尼克松基于不愿放棄在臺利益的考慮,提出了“雙重代表權”的方案,企圖在聯合國中制造“兩個中國”。
  材料二則反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堅持一個中國的嚴正立場,說明中國政府在對外關系方面堅持了外交政策的原則性與靈活性的高度統一。
  材料三的內容主要反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合法權利的恢復和重新成為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這是20世紀70年代新中國國際地位提高的最顯著標志。它說明: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都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的國際地位的提高和影響的擴大;第三世界在國際政治舞臺上日益發揮著巨大的作用;聯合國日益擺脫美國的操縱和控制,成為伸張正義的講壇;美國圖謀阻撓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聯合國合法權利的最終失敗。
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20世紀70年代,隨著中國國際威望的提高、聯合國中亞非新會員國的增加,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的國家越來越多。1971年,第26屆聯大召開。7月15日,聯合國內開始了“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組織的合法權利”和“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問題”兩項議案的爭論。美國先是企圖阻止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后又提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應當有代表權”“應當規定不剝奪中華民國的代表權”,在聯合國中制造“兩個中國”。為此,我國外交部在8月20日發表嚴正聲明,指出: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堅決反對“兩個中國”“一中一臺”或類似的荒唐主張,堅決反對“臺灣獨立”陰謀。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以76票贊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的表決結果,通過阿爾巴尼亞等國的聯合提案,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并立即把臺灣當局的代表從聯合國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1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團到達紐約,出席第26屆聯大。從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并成為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
臺灣問題是中美關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問題
圍繞臺灣問題,中美兩國的關系從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敵視對抗,走到七八十年代的緩和合作,九十年代再次跌入低谷。臺灣問題成了實現祖國統一的最大障礙,也是中美兩國關系在經歷了半個世紀的風風雨雨后仍未實現關系完全正;母景Y結所在。其中有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及美國的《與臺灣關系法》最引人注目。
  1972年2月28日,美國總統尼克松作為新中國成立23年來第一個訪華的總統與中國領導人在上海發表了聯合公報:中國方面重申自己的立場包括臺灣問題是阻礙中美兩國關系正;年P鍵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臺灣是中國的一個省,早已回歸祖國;解放臺灣是中國的內政,別國無權干涉;全部美國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必須從臺灣撤走;中國政府堅決反對任何旨在制造“一國一臺”“兩個中國”“一個中國,兩個政府”“臺灣獨立”和“臺灣地位未定”的活動。美國也在聯合公報上發表了自己的聲明:對中國政府的聲明表示基本贊同。尼克松訪華和上海公報的發表,是中美關系史上,也是臺灣問題逐步解決過程中的一個里程碑,它標志著中美兩國關系正常化進程的開始。
  1978年12月6日,中美雙方在經過多輪雙邊會談后,發表了中美《關于建立外交關系的聯合公報》,美國聲明在1979年元旦結束美臺外交關系,按公報規定終止美蔣“共同防御條約”,并在4個月內從臺灣撤出余留美軍人員。至此,中美關系正常化進程完成。
  《中美建交公報》是雙方妥協的結果,臺灣問題并沒有從根本上得到全部解決。美國仍然堅持它與臺灣的官方關系,并采取措施來保證他們所關心的臺灣的“安全”。為使這種特殊的美臺關系符合美國的法律,美于1979年4月10日批準了《與臺灣關系法》稱:鑒于美國已于1979年1月1日結束了與“中華民國”的臺灣當局的政府關系,國會認為有必要制定本法,以幫助維護西太平洋的和平、安全和穩定,并重申美國的政策是:繼續與臺灣保持密切的商務、文化關系;限定中國人民解決臺灣問題的方式為排除武力,“將通過和平方式”;向臺灣繼續提供武器裝備;除“共同防御條約”外,與臺灣的其他一大批“協定”“條約”繼續有效,等等。可以看出,《與臺灣關系法》嚴重違背了《中美建交公報》中的“斷交、廢約、撤軍”三原則,是發展中美關系的最大障礙,也是日后中美雙方發生沖突與糾紛的主要根源。
  迫于中國政府的壓力,美國于1982年8月l?日就分步驟直到最后徹底解決美國向臺灣出售武器問題與中國一道發表了一項聯合公報,即“817公報”。在公報中,美國承諾向臺灣出售武器無論在質量或數量上都不超過建交以來近幾年的水平,并保證減少向臺灣出售武器,最終導致問題的解決。該公報消除了因美向臺售武所具有的爆炸性。
一、
  1 20世紀50年代中期,中國國內形勢的基本特點是 …………………………( 。
    A.社會主義制度基本建立起來  B.正在進行文化大革命
    C.為鞏固政權、恢復經濟而努力 D.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
  答案:A
  2 20世紀70年代,中國外交形勢轉變的關鍵是………………………………(  )
    A.中美關系逐步緩和      B.中日兩國邦交正;
    C.中蘇關系漸趨正常化     D.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答案:A
  3 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導致中蘇關系惡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推行“冷戰”政策
    D.西方國家推行“和平演變”策略
    C.中國維護自己國家主權,不作讓步
    D.蘇聯推行大國沙文主義
  答案:D
  4 20世紀50年代中期起,中國奉行“一大片”的外交方針,指的是……………( 。
    A.與社會主義國家發展友好關系
    B.大力發展與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國家的友好關系
    C.斷絕與資本主義國家的外交關系
    D.與柬埔寨、老撾、古巴等國家建交
  答案:B
  5 1972年,中日關系實現正;闹苯釉蚴恰ā 。
    A.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
    B.國際上出現了一個同中國建交的熱潮
    C.中國放棄了“一邊倒”的外交方針
    D.受中美關系正;挠绊
  答案:D
  6 當前中日關系發展的最大障礙是 ……………………………………………( 。
    A.有些日本政府要員參拜靖國神社
    B.日本文部省審定歷史教科書的錯誤態度
    C.日本國內右翼勢力活動猖獗
    D.日本對侵華戰爭的態度問題
  答案:D
  7 國家之間之所以出現分離聚合、親疏冷熱的復雜關系,其主要決定因素是…(  )
   、賴倚再| ②國家力量、蹏依妗、車铱萍及l展水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答案:B
  8 中國外交史上發生下列事件的先后順序是 …………………………………(  )
 、僦刑K建交 ②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恢復、壑忻郎虾9珗蠛炗啞、苤腥瞻罱徽;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④②  D.①④③②
  答案:A
  9 20世紀70年代,中國國際地位進一步提高的最主要標志是………………( 。
    A.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
    B.中美、中日關系正;
    C.成為第三世界的核心
    D.以世界大國身份參加國際會議
  答案:A
  10 1971年,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得以恢復的主要國際因素是 ………… ( 。
    A.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的支持
    B.第三世界的興起及友好合作
    C.中美、中日關系趨向緩和
    D.中國國際威望的進一步提高
  答案:B
  二、非
  11 閱讀下列材料:
  回顧聯合國憲章的原則,考慮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權利對于維護聯合國憲章和聯合國組織根據憲章所必須從事的事業都是必不可少的。
  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代表是中國在聯合國組織的唯一合法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安全理事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
  決定: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利,承認它的政府的代表為中國在聯合國組織的唯一的合法代表并立即把蔣介石的代表從它在聯合國組織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所非法占據的席位上驅逐出去!                   ??聯合國2758號決議
  請回答:
 。1)上述決議包括哪幾項主要內容?
 。2)據材料,通過這一決議的原因是什么?
 。3)第26屆聯大通過的這一歷史性決議對中國意味著什么?
  參考答案:(1)恢復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原因;中國在聯合國享有的權利;驅逐臺灣在聯合國及其所屬機構中的代表。
 。2)維護聯合國憲章需要恢復中國合法席位;聯合國組織所從事的事業需要恢復中國合法席位。
 。3)意味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聯合國成為中國唯一的合法代表,中國的國際地位進一步提高,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12 查資料分析,中國為何能重返聯合國?
  參考答案:(1)根本原因是中國國際地位的逐步提高。(2)中國政府一直為恢復自己的合法席位進行斗爭。(3)亞、非、拉美國家紛紛擺脫殖民統治獲得獨立,第三世界崛起,且在聯合國中占大多數。(4)中國正確的對外政策,實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處理國家關系,贏得了大多數國家的支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65913.html

相關閱讀:高一年級歷史下冊暑假作業題[1]
江蘇省揚州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試題 歷史
廣東省中山市桂山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
遼寧省五校協作體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
福建省清流一中2015-2015 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二塊模塊考試歷史(理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