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新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同步檢測題(有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第20課 新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
【課標要求】概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史實,闡述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產黨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認識我國民主政治的特色。
【重點難點】
本節教學重點:(1)新中國成立后,我國民主政治建設取得的主要成就。(2)三項基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認識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色。
本節難點是使學生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是我國民主政治建設的根本前提,通過學習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形成、內容和意義,充分認識到它們所具有的中國特色。
【知識梳理】
一、政治協商制度的形成(中共領導的多黨和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1、初步建立: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議在北平隆重舉行。
①參加人員:中共、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愛國民主人士、人民解放軍、各人民團體、各地區、各民族以及海外華僑。(特點:廣泛性)
②內容:
選舉產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毛澤東當選為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等為副主席。決定改北平為北京,為新中國的首都,以五星紅旗為國旗,《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采用公元紀年。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③《共同綱領》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新民主主義即人民民主主義的國家,實行以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團結各民主階級和國內各民族的人民民主專政。(國體)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暫時代行將來召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能。具有臨時憲法的性質。
2、1954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政協作為統一戰線的組織繼續存在。主要職能:政治協商和民主監督。
3、新發展:1956年,中共提出與各民主黨派實行“長期共存、民主監督”方針,組成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中共領導的多黨和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發展到一個新階段。
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創立
1、建立: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
(1)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54年憲法
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這就以國家大法的形式確定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憲法體現了人民民主和社會主義兩大原則,是新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2)大會選舉毛澤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朱德為副主席,劉少奇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大會決定任命周恩來為國務院總理。
2、意義: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基本形成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的根本政治制度,為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
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目的:為了實現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
2、共同綱領明確規定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1954年憲法正式確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為中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3、過程:1947年,內蒙古自治區成立(最早)。新中國共成立了五個自治區。
4、影響:滿足了少數民族自己當家作主的愿望,實現了民族平等,也保證了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
問題:建國初期,民主政治建設的內容?
中共領導的多黨和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創立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問題:1954年最高權力機關、憲法的變化?
政協 全國人大
共同綱領(臨時憲法) 1954年憲法
【重難突破】
1、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在中國民主政治中的作用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幾十年的實踐證明,這一制度有利于黨和國家的集中統一和全國人民的團結;有利于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充分調動各民主黨派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有利于黨和政府兼聽各種意見,作出科學的決策;有利于發揚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克服官僚主義;有利于形成對共產黨的監督機制和黨風廉正建設。
2、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1)我國的資源分布和經濟發展不平衡。少數民族地區地大物博,人口相對稀少,經濟發達程度低;漢族聚居地區,人口密度過大,經濟發達程度高于少數民族地區。在發展繁榮的過程中需要漢族與少數民族之間優勢互補、互相依存,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必由之路。
(2)我國各民族之間除了語言文字、生活方式、文化習俗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各有不同,需要政府在這些方面分別照顧各民族的風俗和習慣。
(3)各民族在社會政治、經濟結構以及教育程度上存在較大差別。這些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差異,決定了建國后政府必須充分重視少數民族的具體情況,既不可以照搬漢族地區的做法,也不能機械地把對一個民族適用的方法移植給另一個民族。
【要點訓練】
1、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的建立標志著 C
A.勝利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任務 B.確立社會主義
C.開始朝著社會主義道路向前邁進 D.開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2、下表為第一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的政黨狀況:? B
姓 名毛澤東朱 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 瀾高 崗
政黨中共中共中共民革民革民盟中共
上表說明:?
A.中華人民共和國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聯合政權?
B.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是民主聯合政府?
C.中國在政體上實行多黨制?
D.中國共產黨在政府中并不居于領導地位?
3、《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是: B
A、人民代表大會  B、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C、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D、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4、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下列關于這一制度確立意義的表述,不正確的是B
A、奠定了我國各項政治建設的基礎
B、成為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參政議政的舞臺
C、規范了政府與人民的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 
D、昭示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最高權力屬于人民
5、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發展到一個新階段的標志是C
A、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召開      
B、《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頒布
C、“長期共存,互相監督”方針的提出  
D、“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方針的提出
6、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作為統一戰線的組織并發揮政治協商和民主監督作用,開始于B
A、1949年秋 B、1954年秋 C、1956年底 D、1978年底
7、我國的民主協商政治制度的基本特點是D
A、多黨合作、長期共存 B、多黨執政、互相監督
C、中共為核心的多黨聯合執政 D、中共領導下的多黨合作
8、確立新中國三項基本民主制度的是哪部憲法: B
A 《共同綱領》 B 1954年憲法 C 1956年憲法 D 1982年憲法
9、黨和政府為實現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的愿望,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D
A、民族平等 B、民族團結 C、共同繁榮 D、民族區域自治
10、下列關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確的是D
A、是中央人民政府統一領導下的一級地方政權        
B、《共同綱領》最早明確實行民族區域自治
C、這一制度促進了少數民族的當家作主以及地區經濟的發展 
D、設立了六大省級自治區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70721.html

相關閱讀:高一年級歷史下冊暑假作業題[1]
遼寧省五校協作體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
廣東省中山市桂山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
江蘇省揚州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試題 歷史
福建省清流一中2015-2015 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二塊模塊考試歷史(理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