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商品和商品經濟教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商品和商品經濟教案
  一、基本知識
  前言部分是全書的起始課。本課的前言部分主要介紹了經濟的指導思想、經濟常識的基本內容和學習經濟常識的重要意義。通過前言部分的學習,可以使我們把握本課程的知識體系,認識到學習經濟常識的重要性。

  二、重點難點分析
  1、學習經濟常識課程的意義是前言的重點
  對學習經濟常識的意義的把握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理解:
  第一,學習經濟常識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狀況,明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任務和方向

  第二,從個人方面看,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個人懂得經濟常識有助于自己更好的參與經濟活動,增強自己經濟活動的有效性。

  第三,學習經濟常識有助于增強我們的法制和道德觀念,自覺規范自己在經濟活動中的行為,從而樹立自立意識、競爭意識、效率意識等,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第一課:商品和商品經濟
第一節   商品
一、商品和商品經濟的含義
  一、基本知識點
  1、商品是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
  2、商品經濟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總和
  3、商品的基本屬性
  4、商品的交換價值和價值的關系

  二、重難點分析
  1.商品的概念。
  商品的概念是經濟常識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也是本單元的重點。要準確理解商品的概念,關鍵是要把握住勞動產品和交換這兩個構成商品的條件。第一,商品必須是勞動產品。凡不是勞動產品的物品,如自然狀態的陽光、水、空氣、雨水等,都不是商品。第二,必須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才是商品。勞動產品可以是用來交換,也可以不交換。一種勞動產品,如果不是用來交換,就不是商品。如農民生產的農副產品,如果是用來自己消費的,就不是商品,因為沒有進行交換;如果是用來銷售的,那就是商品,因為它既是勞動產品又是用于交換的。這里的交換指的是商品和商品之間的交換,封建社會農民向地主繳納的地租、送給別人的禮物雖然是勞動產品,但是沒有交換,所以不是商品。只有同時滿足這兩個條件,才是商品。

  2、商品經濟產生的過程和條件
  這是本課的難點。
  商品經濟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總和。要理解商品經濟產生的條件,首先要從歷史的發展過程中分析。原始社會后期,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出現了農業從畜牧業中分離出來的第一次社會大分工,勞動生產率得到提高,產品有了剩余,不同部落之間開始把公有的多余產品進行交換,出現了偶然的勞動產品的交換,產生了最初的商品交換。原始社會末期,隨著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出現了手工業逐漸從農業中分離出來的第二次社會大分工,隨著勞動工具的改進,剩余產品增加了,逐漸產生了私有制。商品交換不僅在不同的部落之間進行,還出現在同一部落內部。手工業者用自己生產的手工業品,同農業生產者和畜牧業生產者交換自己需要的糧食和肉類等,逐漸出現了直接以交換為目的的生產,即商品生產。其次,注意商品經濟的產生的兩個條件。一是社會分工,使生產者需要的東西不可能都由自己生產,人們只有通過用自己的產品和別人的產品交換,才能滿足自己的需要,這就產生了交換的必要性。二是私有制的產生使每個人、每個家庭之間有各自不同的利益,勞動產品不再屬于大家共有。只有通過自愿互利的平等交換才能得到自己需要的產品。只有在這兩種條件下,才可能產生商品交換和以交換為目的的商品生產,即商品經濟。

  3、商品的基本屬性
  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兩重屬性,又稱為商品的兩個因素。這是全課最基本的內容,是本課的重點。由于這一個問題不是靠我們的直觀所能把握的,比較難理解,所以也是難點。從以下幾個從此來理解:
 。1)商品的使用價值。商品的使用價值是商品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使用價值是商品的自然屬性,它是由商品自身所具有的物理的、化學的等性質決定的,反映的是人與物、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使用價值不是商品特有的屬性,其他的物品或者勞動產品也可能有使用價值,如空氣、陽光等都能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但是使用價值是商品必要的屬性,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不會成為商品。同時,不同的商品的使用價值是不相同的,即使是同一種商品的使用價值可以是多方面的。商品的使用價值是無法比較大小的。

  (2)商品的價值。
 、偕唐穬r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盁o差別的人類勞動”是抽去了具體勞動形式后的共同之處,即人類腦力和體力的耗費。為什么一把斧子可以和15公斤大米交換?大米是用來吃的,斧子是拿來用的,兩者在質上是不同的,使用價值也不同。不同質的東西,無法進行量上的比較。兩者之所以能夠交換是因為他們都是勞動產品,都耗費了人類的腦力和體力,都凝結了人類無差別的勞動。

 、趦r值是商品的特有屬性和本質屬性。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無差別的人類勞動,但是并不是只要是凝結了人類勞動的產品就有價值。因為凡是勞動產品,都必然有無差別的人類勞動的凝結,只有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才體現了生產者之間相互交換勞動的社會關系,才需要比較各自凝結了多少無差別的人類勞動,才能夠轉化為價值。而不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雖然也有人類勞動的凝結,但是這種勞動是生產者自己為自己的勞動,不是用于交換的,不體現生產者之間的相互交換勞動的社會關系,不能轉化為價值,即沒有價值。因此,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有價值,不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沒有價值。商品的價值是商品的特有屬性,也是商品的本質屬性。凡是商品,必然有價值,有價值的勞動產品也一定是商品。價值還是商品的社會屬性,它反映的是商品生產者之間相互交換勞動的社會關系。

 、凵唐穬r值是通過交換表現出來。交換價值是一種使用價值與另一種使用價值相交換的量的關系或比例。因為商品本身的價值看不見摸不著,不能自我表現,只有與其它商品相交換,相比較才能體現出來,能夠表現某商品價值的那種商品就叫做該商品的交換價值。如1把斧子=15公斤大米,15公斤大米就是一把斧子的交換價值。一般來說,在等式當中,等號右邊的商品為等號左邊的商品的交換價值。

  在最初的物物交換中,以具體的實物形式出現,人們都是以獲得對方的使用價值為目的,體現了兩者相互交換勞動成果的社會關系。這兩種不同使用價值的東西之所以能夠進行交換,是因為兩者都是人類勞動凝結的產物。這種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就是商品的價值。因此價值是交換價值的基礎,交換價值是價值的表現形式。

 。3)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的關系
 、偕唐肥鞘褂脙r值和價值的統一。作為商品必須既有使用價值又有價值,兩者缺一不可。
  首先,商品的價值離不開使用價值。只有具有使用價值的東西才為人們所需要,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即使耗費了大量的人類勞動也不能形成價值,因為沒有人需要。所耗費的勞動就是無效勞動。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有價值的東西一定有使用價值。

  其次,商品的使用價值也離不開價值。如果一個物品只有使用價值而沒有價值,不能稱之為商品。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不一定有價值。如果一個東西不是商品,它就沒有價值,因為價值是商品的特有屬性。有價值的東西必然是商品,作為商品一定有使用價值。

 、谏唐返氖褂脙r值和價值又是對立的。
  使用價值和價值存在著區別。使用價值是商品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是商品的自然屬性,反映的是人與物之間的關系。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是商品的社會屬性和本質屬性,反映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一切有用的物品都有使用價值,但是只有商品才有價值,價值卻是商品的特有屬性。

  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但是作為商品的生產者和消費者不可能同時占有使用價值和價值,使用價值和價值又是獨立的。商品生產者生產商品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商品的價值,為了得到商品的價值必須出讓商品的使用價值。消費者購買商品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商品的使用價值,為此消費者必須付出價值。商品的生產者或消費者都不可能同時占有使用價值和價值。

  三、易錯易混點分析
  1、勞動產品和商品的比較
  商品和其他勞動產品的區別主要表現在:商品是用于交換的,其他勞動產品不用與交換;商品有價值,其他勞動產品沒有價值;商品只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存在,是一個歷史范疇,其他勞動產品是一個永恒的范疇,貫穿人類歷史的始終。

  商品和其他的勞動產品又有一定的聯系:商品和其他的勞動產品都是勞動產品;都能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具有使用價值;兩者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

  2、商品、勞動產品和物品的比較
  物品的外延最大,包括勞動產品,也包括非勞動產品;勞動產品則包括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和不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其中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屬于商品。物品、勞動產品和商品都可以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都具有使用價值。

  3、商品生產、商品交換和商品經濟
  商品交換是商品生產者用一種商品換取另一種商品的行為。
  商品生產是直接以交換為目的的生產。
  商品經濟是直接以交換為目的的經濟形態,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總和。

  4、商品價值和使用價值的區別。
  商品的使用價值是商品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它是由商品自身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等自然屬性決定的。如面包可以充饑、棉衣可以御寒、木材可以造紙等。商品的使用價值反映了商品的自然屬性,反映了物和人之間的關系。

  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它是抽去了具體勞動形式后的人類無差別的勞動,即腦力和體力的支出。商品的價值反映了商品的社會屬性,反映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5、價值和交換價值對兩者的關系可以從含義的角度加以區分。
  交換價值是一種使用價值和另一種使用價值相交換的量的關系或比例。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無差別的人類勞動。一種商品可以和多種商品交換,也就是說該商品的交換價值會表現在多種商品上。而該商品之所以能夠和多種商品相互交換,是因為這些商品都有人類無差別勞動的凝結,即都有價值。價值和交換價值之間的關系主要表現在:

  價值是交換價值的基礎,交換價值是由無差別的人類勞動所形成的價值決定的。

  交換價值是價值的表現形式,交換價值通過不同使用價值之間的比例關系來表現商品的價值量。一般情況下,公式的左邊為價值,右邊為價值的表現形式??交換價值。

  四、例題分析
  1、下列屬于商品的有(     )
  A.封建社會農民交給地主的地租
  B.商店里出售的食品
  C.送給同學的禮物
  D.農民種植的自己食用的蔬菜

  解題分析: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衡量一件物品是不是商品,一要看該物品是不是勞動產品,二要看該物品是不是用來交換的,這兩個條件同時具備了,該物品就是商品。題目的選項中,ACD選項中的物品是勞動產品,卻不存在交換關系;只有B選項中食品既是勞動產品又是用來交換的。故選B。

  2、商品經濟是(     )
  A.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總和
  B.商品生產和商品分配的總和
  C.商品交換和商品分配的總和
  D.商品消費和商品交換的總和

  解題分析:本題主要考察商品經濟的含義。商品經濟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總和。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隨著生產力的提高,出現了剩余,并逐漸出現了商品交換。隨著剩余產品的增加,產生了私有制,隨著產生以交換為目的商品生產,形成商品經濟。故選A。

  3、商品的兩因素是指(     )
  A.價值和交換價值
  B.價值和價格
  C.價值和使用價值
  D.使用價值和價格

  解題分析:本題主要考察商品的兩因素是使用價值和價值。故選C。

  4、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
  A.有價值的東西一定有使用價值    
  B.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一定有價值
  C.有價值的東西不一定有使用價值  
  D.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不一定有價值

  解題分析:此題主要考察對商品的兩個因素的理解。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有使用價值的東西如果不用于交換,就沒有價值;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即使在它上面花費大量的勞動,也不能形成價值。故選AD

  5、宋代的莊綽在《養柑蟻》一文中說:“廣南可耕之地少,民多以柑橘以圖利,;夹∠x,損失其實。惟樹多蟻,則蟲不能生,古園戶之家,買蟻于人。遂有收蟻而販者,用豬羊脬脂其中,張口置蟻穴旁,俟蟻入中,則持之而去,謂之養柑蟻!鄙鲜霾牧现,一些人捕捉螞蟻進行買賣,使螞蟻具有價格,是因為  
  A.螞蟻能夠消滅害蟲
  B.螞蟻具有交換價值  
  C.捕捉螞蟻耗費了一般人類勞動
  D.螞蟻對柑橘農戶具有使用價值

  解題分析:本題主要考察的是商品的含義。一個物品是不是商品,需要看他是否同時具備兩個條件:一它是不是商品,二它是否用于交換。題中的螞蟻具有價格,成為商品,是因為捕捉螞蟻耗費了一定能夠的勞動。所以正確答案是C。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71315.html

相關閱讀:第一框 市場配置資源教案
有序無序的政治參與
國家財政導學案
征稅和納稅
國家財政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