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高一歷史下冊第二次工業革命課堂同步練習題(有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第8課 第二次工業革命
一、單項
1.第二次工業革命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A.科學研究成果在生產領域的應用 B.生產和資本日益集中
C.世界經濟、政治和文化聯系的加強 D.生產技術知識的不斷積累
2.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顯著特點是
A.汽車的發明 B.電力的廣泛應用
C.石油開采業的發展 D.石油化工工業的產生
3.以下工業革命成就屬于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發明創造的是
① ② ③ 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4.壟斷組織出現的直接原因在于
A.資本和生產的高度集中 B.資本主義工業充分發展
C.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 D.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
5.壟斷組織形成實際上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主要表現為
A.社會財富日益集中在少數資本財閥手中
B.擴大生產規模,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生產率
C.壟斷組織通過兼并實行生產社會化
D.生產資料所有制性質發生變化
6.恩格斯說:“……如果我們從股份公司進而來看那支配著和壟斷著整個工業部門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僅私人生產停止了,而且無計劃性也沒有了!逼浜x是
A.壟斷的出現,表明資本主義國家實行了計劃經濟
B.壟斷組織減少了生產的盲目性,在一定程度上實行有計劃生產
C.壟斷的出現,有利于減輕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危機
D.壟斷的出現,消除了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根本界限
7.有關壟斷組織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是科技革命發展的必然結果
B.其主要形式有托拉斯、卡特爾、辛迪加等
C.促使資本主義國家侵略擴張
D.是對資本主義國家生產關系的根本調整
8.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為世界市場發展提供先進的物質條件的是
A.人類社會進入電氣時代 B.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
C.壟斷組織的出現 D.殖民擴張和殖民掠奪活動
9.19世紀末20世紀初,東方國家大多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造成這一現象根本原因是
A.資本主義市場以全世界為活動舞臺
B.東方各國政治經濟落后被迫接受奴役
C.資本主義大工業生產建立起對全球控制
12.下列材料,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回答問題:
材料一:一些學者把科學進入工業作為現代工業的顯著特征。這一說明自有道理,但仍有許多人不敢茍同。在18世紀現代工業初期,科學知識本身很貧乏,不能直接用于工業過程。事實上,進到19世紀后半期,隨著化學和電子科學的繁榮,科學理論才為新的方法和新工業提供了基礎。不管怎樣,早在19世紀末期,科學的方法——尤其是觀察和實驗——已被付諸實踐(都不是成功的),這一點毋庸置疑。這些進步并非皆歸功于專業技術人員。事實上,在18世紀和19世紀早期,科技進步的最明顯特征之一就是,發明者中大部分是天才的修補工、自覺的機修工和工程師以及其他自學成才者。許多事例表明,“實驗方法”一詞太正式和確定,不能準確描繪這一時期的科學和技術研究,“反復實驗法”也許更恰當。
——R?卡梅倫《世界經濟史》
材料二:1870年至1900年間,科學與技術的關系,比以前任何時期都密切得多。19世紀最后30年間,幾乎沒有什么工業部門未曾受到科學新發現的影響,雖然這不是說傳統的,來自經驗的方法大部分或甚至全盤都被拋棄了。經驗主義在許多工業中仍然占統治地位,有些工業時至今日依然如此。但是,自1870年以后,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20世紀科學工業的開端。新興工業,諸如電氣工業等這些完全是科學發現中首創的工業,其面貌的改變當然要比那些早已建立的工業顯著得多;在這些早已建立的工業中,科學的應用只是在很大程度上改進舊的生產方法,而不是建立嶄新的生產方法。
——F.H欣斯利主編《新編劍橋世界近代史》第ll卷
⑴說明科學技術對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影響,并分析其原因。
⑵說明科學技術和科學發現對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⑶通過這一組歷史評論和問題,你對科學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有什么認識?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72037.html

相關閱讀:遼寧省五校協作體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
福建省清流一中2015-2015 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二塊模塊考試歷史(理
廣東省中山市桂山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
高一年級歷史下冊暑假作業題[1]
江蘇省揚州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試題 歷史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