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學期期末考試試題 高一歷史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第Ⅰ卷(選擇題, 5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答案涂寫到答題紙上) 1. 唐代詩人王績從經濟的角度看,明時期中國已處于“近代的前夜”。下這一結論是C.蘇州出現“小戶”“聽大戶呼織”“計日受值”的現象D.世界白銀流入中國,白銀 1831年,英國出版的《機器的成績》一書中寫道:兩個世紀以前一千人當中沒有一個人穿襪子!F在,一千個人當中沒有一個人不穿襪子。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擴張和掠奪 B.電力的廣泛應用 C.工業革命的進行 D.壟斷組織的形成 9.能源短缺已成為人類社會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為此各國政府大力倡導研發新能源。歷史上電作為新能源開始于A.工場手工業時期 B.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C.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 D.第三次科技革命時期 10.清同光年間人歐陽昱在《見聞瑣錄》中記述:“當茶出時,眾夷來買,商定而后答價,絲毫不能增,倘居奇不賣,欲昂其值以俟,則逾七日減十之一,再逾七日減十之二,又逾七日減十之三;俟愈久,價愈減……”這主要表明A.外國人高價購買中國茶葉 B. 中國茶葉商人內部不團結C.中國茶葉深受外國人喜愛 D.外國人操縱中國茶葉價格 11. 觀察《》,外部因素 13.列寧曾講過:“我們用‘強攻’辦法,即用最簡單、迅速、直接的辦法實行社會主義的生產和分配原則的嘗試已告失敗”這里的“嘗試”是指A.十月革命 B.斯大林模式C.新經濟政策 D.戰時共產主義政策。顾蚶锇⒅Z斯《全球通史》中寫道:“歐洲……令人欣慰的景象卻被突然到來的大蕭條(于1929年)給徹底破壞了……在西方的經濟確實是一團糟的同時,蘇聯正在繼續進行經濟發展方面的獨特實驗”下列選項中屬于“獨特實驗”的是A.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B.實施新經濟政策C.開創斯大林模式D.推行赫魯曉夫改革 18.文學作品是時代的產物,有一首歌謠這樣寫到:“稻堆堆得圓又圓,社員堆稻上了天,撕片白云揩揩汗,湊上太陽吸袋煙!边@首歌謠最有可能出現在 A.土地改革時期 B.“一五”計劃時期 C.“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時期 D.改革開放時期 19.英國《金融時報》:“自1978年以來,中國企業有三次創業的高潮點,分別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贝呱@三個創業高潮點的動因分別是A.建立4個經濟特區、鄧小平南方講話、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確立 B.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確立、三個代表理論的提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C.開放14個沿海港口城市、開放開發上海浦東、確立黨在新時期的基本路線 D.擴大企業自主權、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確立、中國加入世貿組織 20.美國經濟學家弗理德曼訪問中國后寫道:“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與服裝明顯多元化,與此伴隨的,則是經濟增長與發展的明顯跡象。農業改革效果十分明顯私營企業有所發展得到允許的、有限的經濟自由已經在改變中國的面貌。”說明當時的中國 A. 私有經濟主體地位上升 B. 農民已獲得土地的所有權 C. 市場經濟體制逐步確立 D. 改革開放改變著社會面貌.20世紀60年代在天上(太陽),70年代在墻上(掛鐘),80年代在手上(手表),90年代在腰上(手機),這是對20世紀我國老百姓看時間方式的生動寫照。這反映了 A.不同年代的人看時間有不同的偏好 B.經濟發展與科技進步提高了生活質量 C.中國老百姓一直有很強的時間觀念 D.我國的科學水平已處于世界前列1989年,亞太經合組織建立;1992年,北美自由貿易區建立。這些表明 25.有人認為,全球化是發達國家用來打開發展中國家市場的“敲門磚”,是新殖民主義的一種形式,因此發展中國家應該團結起來,抵制全球化。你認為這種觀點 A.正確因為全球化正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主導的B.偏頗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對發展中國家既有機遇,也有挑戰C.基本正確,發展中國家最好別趟這股渾水D.基本錯誤發展中國家應無條件支持 第Ⅱ卷(非選擇題,50分)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50分,其中26題12分,27題13分,28題12分,29題13分)26.城市和商業的發展反映人類社會的進步。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2分) 材料一 在我國古代城市形成的過程中,真正起關鍵作用的是統治階級的政治、軍事需要。據《春秋左傳》所載,春秋時筑城原因不外以下三種:第一,大小諸侯的國都是政治中心,都須筑城;第二,各國紛爭中須要在戰略要地筑城;第三,統治者為達到某種政治目的而在一些地方筑城!未院,隨著商業貿易的繁榮,城市的經濟功能才逐漸增強,逐漸出現了純粹經濟功能的工商業市鎮。 ——摘編胡如雷《中國封建社會形態研究》(1)依據材料一,指出中國古代早期城市興起的原因與古代城市功能上的變化。(4分) 材料二 北宋首都開封的商業街區分布和長安、洛陽明顯不同,不再限定在“坊市”之內,而是分布在全城……“每交易,動即千萬,駭人聞見”!菂^有通宵營業的地方,形成夜市和曉市,如州橋夜市!鞘羞有一種瓦子,集中著各種雜技、游藝、茶樓、酒館,這種瓦子全城有五六處。開封城飯館、酒樓非常多,全城有大酒樓72處,更多的是招待客商(住宿)的邸店……(2)材料二描述了北宋城市發展的哪些現象?(4分)材料三 晚清時期,天津從一個濱海要塞迅速發展為近代城市,為天津以后的發展打下了基礎,F代學者研究認為,中國近代城市的興起通常受到貿易、工業、交通等方面因素的影響。 晚清時期天津城市發展的部分重要事件年份重要事件1860年 《北京條約》規定開放天津為通商口岸1866年洋務派官員崇厚籌建天津機器局,制造槍炮彈藥,后增建煉鋼廠1878年朱其昂建天津貽來牟機器磨坊,是早期的民族資本主義工業之一1879年李鴻章建電報總局,是中國最早的電訊事業之一1886年楊宗濂等人建天津自來火公司(火柴廠),屬于民族資本主義工業(3)依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簡要分析晚清時期天津發展為近代城市的原因。(4分)27.人類進入近代以來,各國的孤立狀態逐漸被打破,世界各地之間的經濟貿易往來不斷擴大、日益頻繁。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3分)材料一 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亞歐大陸上從一個地區運貨到另一個地區,而貨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絲綢、寶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紀后期新世界的種植場生產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運往歐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進歐洲各種水果,如橄欖以及葡萄。美洲的特產也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馬鈴薯、西紅柿、番薯、花生、各種豆類及南瓜、可可等!獏怯阝、齊世榮主編《世界史?近代史編》(1)根據材料一說明18世紀后期世界發生的變化及其原因。(4分)材料二 1840年后,長江三角洲的村鎮無不受到開埠帶來的影響。時人有詩:蠶事乍畢絲事起,鄉農賣絲爭赴市!≠Z收買交大賈,大賈載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國正通商……番舶來銀百萬計,中國商人皆若狂。今年買經更陸續,農人紡經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紡車,無復有心種菽粟!幾郧迥┦分举Y料(2)依據材料二,結合時代背景,分析長江三角洲的村鎮經濟發生的重大變動。(6分)材料三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競爭,發展外向型經濟,二次大戰以后的世界經濟體系對于中國經濟的穩定與發展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100年是漫長的也是短暫的,在人類告別風云變幻的20世紀時,中國告別了上個世紀曾經的苦難,經過100多年的求索與奮斗,世界重新認識了中國,中國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 ——《復興之路》解說詞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從經濟方面說明中國是如何融入世界的。(3分)28. 建國以來,我國在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問題上,有成功的探索,也出現過重大的失誤,最終找到了一條新路。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1949年相比我國的經濟狀況發生了什么變化?試分析出現材料中1957年經濟狀況的主要原因和影響。材料()依據上表資料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結構的變化及其主要原因。人類文明的進程總體呈現出由地域性向全球性方向發展的趨勢。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戰爭(二戰)的深遠影響還在于它加速了世界一體化進程……凡自外于國際社會而閉關自守的國家便會落后……世界經濟是世界各國的經濟由于相互聯系和相互依存而形成的世界范圍的經濟整體。 ——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現代史編》()二戰后初期,為加強國際經濟協調和合作成立了哪些經濟組織?這對當時世界經濟產生怎樣的影響?材料二 世界經濟體系并非總是處于靜止的狀態,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傾向于獲取更大的空間。從16世紀開始,首先成為依附性地區的是南美洲、西印度群島、北美洲部分地區和西非的一些地區,后來,這個行列不斷地擴大。 ——[美]皮特?N.斯特惠斯等著《全球文明史》材料三 早期的工業化只在英國、西歐和北美發生……除了擴展到西歐以外,由于工具、技術、商業和金融組織的工業化,以及能夠從農業社會獲得原材料的交通網絡的建立,整個世界被聯系在了一起!I國的代理控制了與貿易有關的商業金融組織機構,相應地,原料出口國卻缺少對資源的控制能力。一些國家的市場上充斥著來自工業國家的廉價制造品,傳統工業和地方經濟被破壞。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齊格勒著《新全球史》(山東省淄博市桓臺縣高一下學期學分認定暨期末考試歷史試題(無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736869.html
相關閱讀:高一年級歷史下冊暑假作業題[1]
江蘇省揚州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試題 歷史
遼寧省五校協作體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
福建省清流一中2015-2015 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二塊模塊考試歷史(理
廣東省中山市桂山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