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試題(理科)
一、選擇題:本大題有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每題所列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歷史典故“烽火戲諸侯”講述的是,諸侯因義務所在,看見烽火點燃,蜂擁而至勤王。這一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縣制 D、王位世襲制
2、假設甲、乙、丙、丁四位同學回到商周時代,請判斷哪位同學被封為諸侯王的可能性小
A、甲同學成為商朝末年的貴族,帶兵抵抗周部落進攻
B、乙同學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丙同學帶兵攻打商紂王,立下汗馬功勞
D、丁同學成了西周王族成員,整日無所事事
3、《荀子?儒效篇》記載:“(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笨梢娡沼H族是西周分封的主體。這些同姓親族受封時,周王會給予他們( )
A、封號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鐵犁
4、觀察下圖,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規定,有資格繼承王位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右圖是秦陽陵虎符,銅鑄,中分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銘文“甲兵之符,右在 ,左在陽陵!卑l兵必須左、右半符驗合方能生效。上文“右在”后空缺部分應是( )
A、皇帝 B、太尉
C、御史大夫 D、丞相
6、秦朝郡縣制是有利于鞏固國家統一和中央集權的制度,主要是由于( )
A、郡縣官吏必須由上一級任命并對上一級負責 B、郡縣是地方行政管理機構
C、郡縣官吏與皇帝是臣與君的關系 D、郡縣完全由皇帝和中央控制,官吏不能世襲
7、西漢時期形成的“中朝”( )
A、與外朝同屬一個機構 B、與皇帝容易產生矛盾
C、掌握司法與行政大權 D、行使國家的決策職能
8、下圖是秦與隋唐時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圖,比較兩圖最能說明的是( )
A、唐代中央官吏日漸增多 B、唐代以分權而得以集權
C、唐代尚書省權力最大 D、太尉與御史大夫的權力分別下放到兵部與吏部
9、隋唐實行科舉制的進步意義主要是( )
A、擴大了封建統治的社會基礎 B、對皇帝的專制權力有一定抑制作用
C、促進了科學文化的發展 D、削弱了顯貴的特權
10、明太祖曾作詩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勞:“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猶擁被!泵魈孢@樣辛苦主要是因為他( )
A、廢除了丞相制度 B、設置了軍機處 C、擴大了六部權限 D、推行了行省制
11、服飾是一個時代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的具體體現。圖5到圖7是明太祖命制并頒行全國的三種男子帽式,你從中得到的確切信息是( )
A、朱元璋關心民眾生活 B、朱元璋鼓勵發展紡織業
C、明朝極力加強專制皇權 D、明朝百姓服飾都有統一規范
12、明代內閣和清代軍機處的共同之處是( )
A、統領六部,處理各種政務 B、參與決策,并負責朝廷日常事務
C、參與機要政務,但沒有決策權 D、負責各地的軍政事務
13、削弱相權是中國古代加強皇權的重要手段,下列選項與此相符的有( )
①隋唐實行三省六部制②北宋樞密院的設置③元朝設立中書、芮宄O立軍機處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④
14、1840年的鴉片戰爭使“中國的歷史進程發生了重大轉變”,這主要是因為( )
A、中國第一次被西方國家打敗 B、長期閉關鎖國政策被打敗
C、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嚴重破壞 D、專制軍權受到強烈沖擊
15、鴉片戰爭以后,中國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主要表現是( )
A、中國資源被掠奪 B、中國主權遭到破壞
C、中國封建制度衰落 D、中國自然經濟逐步解體
16、中英《南京條約》規定,無論英國人在華所犯何罪,都交由英國領事按照英國法律審理;而中美《望廈條約》更進一步擴大了領事裁判權的范圍,不僅美國人和中國人之間的刑事訴訟,而且美國人與其他外國人在中國的一切訴訟,均由美國領事審理,中國官員無權過問。 上述條約內容表明( )
A、清政府熟諳近代的領事制度 B、列強已掌握中國司法大權
C、中國司法主權遭到嚴重破壞 D、中西間法律思想相互滲透
17、中英《南京條約》規定中國開放五口作為通商口岸,其中“福州靠近盛產紅茶的武夷山;上海地處長江入?谇遗R近富饒的江浙”。英國選擇這些城市作為通商口岸的主要目的是( )
A、傾銷鴉片 B、傳播宗教 C、輸出資本 D、打開市場
18、下列不平等條約的內容最能反映日本發動侵華甲午戰爭本質意圖的是( )
A、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 B、協定關稅C、對中國進行資本輸出 D、爭取外交禮儀平等
19、語匯出現頻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國家政治經濟主題的變化。據統計,以下為1900~1936年各報刊元旦社論出現的高頻率語匯。其中屬于1901年的是( )
A、北京、義和團、八國聯軍、賠款、“新政”
B、三民主義、民國、南京、孫中山、共和、阿Q
C、新文化、北洋軍閥、實業救國、張騫、仲甫
D、革命、中國共產黨、長征、改造、抗日
20、廣州詩人張維屏在一首詩中描述:“三元里前聲若雷,千眾萬眾同時來。因義生憤憤生勇,鄉民合力強徒催!娨南嘁暫鲎兩,黑旗死仗難生還!痹娙嗣枋龅氖录 )
A、顯示了中國人民反對外來侵略的英雄氣概
B、顯示了中國人民反對封建壓迫的斗爭精神
C、顯示了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愛國精神
D、表達了中國人民維護祖國統一的愛國精神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10分
一 按照周禮的規定,男性貴族可以娶妾多人,但正妻只能有一個。如果元配妻子亡故,理論上男子不能再娶妻,再婚的配偶只能稱作繼室,而必須保留亡故妻子的元配正妻地位。
(1)依據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周禮對原配妻子的規定源于什么制度?(2分)
材料二 “紂之同母三人,其長曰微子啟,其次曰仲衍,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紂也,其少矣。紂母之生微子啟與仲衍也,尚為妾,已而為妻而生紂。紂之父、紂之母欲置微子啟以為太子,太史據法而爭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
──《呂氏春秋?當務》
(2)據材料二,太史據法而爭的理由是什么?(2分)
材料三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專制制度后,歷代都設置宰相作為皇帝的助手,參與國家大事決策,處理全國政務!缎绿茣酚涊d:“宰相之職,佐天子,總百官,治萬事,其任重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73977.html
相關閱讀:福建省清流一中2015-2015 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二塊模塊考試歷史(理
江蘇省揚州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試題 歷史
廣東省中山市桂山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
遼寧省五校協作體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
高一年級歷史下冊暑假作業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