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兩部分,共10分,考試時間90分鐘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有祭祖的習俗。這種“認祖歸宗”的情結源于古代的A.宗法制 ?B.分封制C.郡縣制D.井田制.山東省素有齊魯大地之稱,這主要來源于A.甲骨文記載 .古代地名傳說 .西周分封制 D.4.家譜是以記載一個血緣家族的世系與事跡為主要內容的史類文獻。研究這類文獻可以佐證的政治制度是( )A.禪讓制度 B.宗法制度C.世襲制度 D.郡縣制度5.分封制使西周貴族集團形成的等級序列是( )A周王——卿——諸侯——士 B周王——諸侯——大夫——士C周王——諸侯——士——大夫 D周王——大夫——士——卿6.在西周的封國魯國的宗法體系中,處于大宗的是( )A.周王 B.魯國國君 C.卿大夫 D.士7、西周維系嫡長子繼承制的紐帶是( )A.血緣 B.地域 C.財產 D.宗教8、中央集權制度是古代中國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這一制度形成于( )A.秦朝 B.漢朝 C.唐朝 D.元朝9. 很多西方學者將強盛的秦漢時期稱為“第一帝國”,秦漢時期能夠長期保持統一主要在于實行了( )A.三公九卿制 B.郡縣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10. C. 軍國大權最終掌握在太尉手中 D. 三公之間互不相屬、互相牽制12、隋唐實行三省六部制的目的是( )A.削弱皇權 B.縮小地方權限 C.加強皇權 D.擴大地方權限13、唐太宗時,假設國家要在關中一帶修建一項大型水利工程,這項工程的實施涉及眾多機構,按照制度規定其運作程序是:( )A、中書省 尚書省 門下省 工部B、中書省 門下省 尚書省 工部C、尚書省 門下省 中書省 工部D門下省 中書省 尚書省 工部14、推行中朝、外朝機構來加強皇權,削弱相權的朝代是( ) A. 秦朝 B. 西漢 C. 唐朝 D. 宋朝15.分化削弱宰相的權力,是古代中國皇帝實行個人專制的慣用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權力的中書門下,主要行使的是A.決策權 .行政權 C.軍政權 D.財政權19、中國古代某地發生洪災,內閣大臣據皇帝旨意寫成詔書,送工郡、戶部執行賑災。據所學知識判斷,上述情境最有可能出現于( )A.秦朝 B.漢朝 C.唐朝 D.明朝20、清朝雍正時期加強皇權、提高行政效率的措施是( )A. 設內閣,置六部 B..設議政王大臣會議 C.設軍機處 D. 設總理衙門21.從秦漢到明清中央機構的變化反映了( )A.中央與地方矛盾的消除 B.君主專制制度的強化C.地方機構權力的加強 D.君權與相權矛盾的彌合22、下列措施中,對地方割據勢力未能起到限制作用的是( )A.秦始皇推行郡縣制 B.漢武帝頒布“推恩令”C.宋太祖派文臣任地方官 D.唐朝設置節度使23、漢武帝實行“推恩令”的目的是( )A. 增加稅收 B. 恩澤貴族 C. 實現民族融合D. 削弱王國勢力24、“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國許多知識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們實現這一理想的主要途徑是( )A.參加科舉考試 B.等待朝廷察舉 C.投筆從戎戍邊 D.投作官吏幕僚25、漢武帝統治時期,全國劃分為十三個州部,每州部設刺史一名。當時刺史的主要職責是( )A監察地方政治 B管理地方行政 C征收地方賦稅 D掌管地方軍事26.下列對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秦朝建立三省六部制 B.漢代廢除宰相制C.唐代開始建立監察制度 D.清朝設立軍機處27.明史專家吳晗在《朱元璋》一書中曾這樣描述我國古代的君臣關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論道的說法……到宋朝便不然了。從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無坐處……到了明代,不但不許坐,站著都不行,得跪著說話了”。君臣關系由坐而站而跪,說明中國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變的重要特點是( )A.中央對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強 B.皇權專制不斷加強C.制度日益腐敗 D.丞相權力被日益分割28、清代軍機處成為皇權加強的重要標志,這是因為軍機處的設置:( )A、與議政王大臣會議互相配合,提高了行政效率B、實現了皇帝票擬和批紅的設想C、取代了丞相,避免了權臣獨攬大權D、完全聽命于皇帝,軍國大事由皇帝一人裁決29. “雍正年間用兵西北……始設軍機房于隆宗門內,選內閣中書之謹密者人直繕寫。”這說明軍機處設置的最初目的是( )A.適應軍事需要 B.加強中央集權 C.剝奪朝中大將兵權 D.鞏固皇權30、公民大會的主要職能是( )A.負責審議并決定一切國家大事 B.審議高級公職人員的任職資格C.主持公民大會 D.監督行政官員落實大會決議31、雅典民主權利的享有者,只有( )A.成年男性公民 B.婦女 C.廣大奴隸 D.外邦人32、雅典民主政治能夠實行的最重要原因是( )A.歷史傳統 B.奴隸的勞動C.小國寡民 D.奴隸主的開明33、下列關于雅典民主政治的認識不正確的是( )A.民主政治有了高度發展 B.實質是奴隸主階級的民主C.是迄今為止最完美的民主典范D.有利于希臘文化的發展34、假設某年雅典全國人口約二十萬,自由民約為十六萬八千人,其中男性成年公民四萬五千人,外邦人約三萬人,奴隸約一萬人。其中有權參加公民大會的人數是( )?A.約十六萬八千人 B.約七萬八千人? ?C.約四萬五千人 D.約八萬五千人35、雅典民主制中,國家最高權力機關是( ) A.元老院 B. 公民大會 C.民眾法庭 D.五百人議事會36、雅典民主政治為后世民主政治提供的寶貴經驗包括( ) ①集體管理 ②差額選舉 ③任期制 ④議會制 A.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 ①②③④37.英國一歷史學家說:“如今有個趨勢,人民緬懷她的民主制度,并將其視為所有現代民主制度的源頭!边@里的“她”指的是( )A.斯巴達 B.雅典C.羅馬共和國 D.羅馬帝國38.希臘城邦的主要特征是 A.國寡民,獨立自治 B.人民主權,輪番而治.殖民擴張崇尚武力 D.貴族統治,僭主當政....觀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規定,有資格繼承王位的是妻妾一般稱謂妻(正配)A.三哥(20歲)B.四哥(14歲)妾一(側室)C.大哥(25歲)妾二(側室)D.二哥(22歲)秦《嶧山石刻》(如圖)中說:“追念亂世,分土建邦,以開爭理。攻戰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秦始皇針對這一問題,為使“兵不復起”所采取的措施是A.攻打匈奴,修筑長城B.實行三公九卿制C.推行郡縣制D.統一度量衡、貨幣和文字C.他可以對公職人員進行監督D.他可以和妻子一道去參加公民大會48、“在希臘,山嶺縱橫,河流交錯,幾乎沒有一個大面積的整塊。這種自然環境形成以‘個體導向’為傾向的文化淵源,在某種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發展。”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A.強調了自然地理環境對文明的影響 B.希臘的地理環境只能導致個人主義C.希臘的地理環境只能導致民主制度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環境左右49、帕帕迪是雅典郊區的農民,今年(前399年)30歲,孝敬父母,無公共債務和犯罪前科,但是他不識字。按照當時雅典的體制,帕帕迪有資格( )①參加公民大會并擁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②成為五百人議事會的成員③成為民眾法庭的審判員 ④在公民大會上參與辯論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50.假如你生活在古希臘民主制全盛時期,你可以看到①梭倫通過陶片放逐法放逐民主威脅者②公民大會就某項議案展開唇槍舌戰的辯論,并由五百人議事會監督官員落實辯論的決議③外邦移民享有雅典公民權④民眾法庭終審高級公職人員的任職資格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③D.②④材料一材料二 (太祖)罷丞相不設,析中書省之政歸六部,以尚書任天下事,侍郎貳(副)之,而殿閣大學士只備顧問!睹魇仿毠僦尽凡牧先姍C處機構簡單,有官無吏,辦公場所只是幾間值班用的平房。軍機大臣品級不高,但都由欽定。他們每日接受皇帝召見,跪受筆錄,軍國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決。各種詔令由軍機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擬寫成文,經皇帝審批后,傳達給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員執行!私贪妗稓v史》必修一根據材料一指出圖一所示的中央政權組織創立于哪一朝代?圖二所示的唐朝中央官制在歷史上被稱作什么制度?(4分)根據材料二指出,明太祖為加強皇權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軍機處設置于哪一朝代?根據材料三歸納軍機處的主要職能。(6分)綜合以上材料,指出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演變的趨勢。(2分)漢初在地方上實行了什么制度?(2分)造成了什么問題?(1分)漢武帝時是如何解決的?(3分)(3)列舉北宋初期在反對地方分權方面的主要舉措?(3分)并分析有何影響?(2分)臨淄中學—學年度第一學期階段性檢測高一歷史試題答題紙 .1051、52、53、高一歷史試題答案1——5 BACBB 6——10 BAABA 11——15 CCBBB 16——20 CCBDC21——25 BDDAA 26——30 DBDAA 31——35 ACCCB 36——40 DBABC41——45 BACBD 46——50 BDADD(4)皇權不斷強化(或相權逐漸削弱;或君主專制不斷加強,2分)(5)秦:御史大夫;(1分)漢武帝時期:設刺史;(1分)(5)雅典多山靠海,多種經濟形態并存,海上貿易和對外交流發達,商品經濟繁榮,人口少、流動大,思想活躍,形成以個體導向為傾向的文化,有利于實行直接民主;中華文化發祥于中原地區,遼闊型的農耕經濟,人口眾多且分散、封閉,形成整體和集權的文化傾向,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提供了基礎。(4分)!學優山東省淄博市臨淄中學高一上學期10月月考歷史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747593.html
相關閱讀:高一年級歷史下冊暑假作業題[1]
江蘇省揚州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試題 歷史
福建省清流一中2015-2015 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二塊模塊考試歷史(理
廣東省中山市桂山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
遼寧省五校協作體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