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4高一歷史上冊10月月考試題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高一歷史月考
1.有網友發表帖子討論科舉制時說:“自秦以來,科舉興于世,始以八股為試,學子徹夜秉讀。然科舉追求功祿,令學子神經麻木,豈真學識耶?”對該帖最恰當的評價是( )
A.對科舉制的評價完全正確
B.僅從追求功祿評價科舉制是片面的
C.關于科舉制的史實和評價都有問題
D.關于科舉制和八股取士產生的時間都有錯誤
2.中國古代的選官制度主要有漢代的察舉制、魏晉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舉制,與這些制度選拔官員的主要依據對應搭配正確的是
A.品行——考試成績——門第聲望 B.門第聲望——品行——考試成績
C.品行——門第聲望——考試成績 D.考試成績——門第聲望——品行
3.有網友發表帖子討論科舉制時說:“自秦以來,科舉興于世,始以八股為試,學子徹夜秉讀。然科舉追求功祿,令學子神經麻木,豈真學識耶”對該帖最恰當的評價是( )
A.對科舉制的評價是完全正確的
B.僅從追求功祿評價科舉制是片面的
C.關于科舉制的史實和評價都有問題
D.關于科舉制和八股取士產生的時間都有錯誤
4.改變唐末以來“兵權所在,則隨以興;兵權所去,則隨以亡”現象的有力措施是( )
A.設立郡縣 B.推恩削藩 C.整頓禁軍D.派駐通判
5.《舊唐書》記載:“文武將吏,擅自署置,貢賦不入于朝廷。雖稱藩臣,實非王臣也!毕铝袑υ摰睦斫庹_的是
A.反映了方國對中央的威脅
B.反映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受到地方勢力沖擊
C.反映了藩鎮割據威脅到中央集權
D.反映了藩鎮問題得到解決
6.上(因)謂(趙)普曰:“五代方鎮殘虐,民受其禍,朕今選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縱皆貪濁,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彼翁娌扇〉拇胧┦牵 )
A.削減地方節度使的權力B.協調參加政事削弱相權
C.挑選地方士兵組建軍禁軍D.派遣文臣擔任地方官員
7.下列詩句所述內容哪些與科舉制的實行有關? ( )
①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②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
③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④甲第朱門無一半,天街踏盡公卿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漢景帝時,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入宮晉見,皇帝相當親熱,得知粱孝王有五位兒子,便賜給他們五人侯爵之位,并賞賜許多物品,梁孝王死后,景帝將梁孝王所遺之國分為五份,每位侯爵一份,又把他們的爵位統統提成為王。對漢景帝的做法最恰當的理解是( )
A.皇帝關愛兄弟,也疼愛子侄
B.提升其子孫的爵位來削弱封國實力
C.加強位于邊境的梁國屏障功能,以抵御外忠
D.皇帝推行開發邊疆政策,使邊疆國梁國迅速發展
9.隋唐時期統治者解決“官僚體系內部的權力制衡”問題的重要舉措是( )
A.廢分封,置郡縣 B.建立法律體系
C.確立三省六部制 D.實行科舉制
10.歐陽修這樣描述一位官員的言行:“常與短州爭權,每云‘我是監郡,朝廷使我監汝’”。這位北宋官員應該是( )
A.通判 B.樞密使 C.三司使D.轉運使
11.《劍橋中國史》中寫道:“在唐代,科舉考試不過產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數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團的10%?傊,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門望族,都來自書香門第。在唐朝滅亡以前,這種情況沒有改變!狈从沉耍 )
A.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 B.科舉制度弊大于利
C.科舉考試有利于人才選拔D.唐代官員都是科舉出身
12.《隋書》記載,隋煬帝時牛弘引(劉)炫修律令。劉炫曰:“……往者州唯置綱紀,郡置守丞,縣唯令而已。其所具僚,則長官自辟,受詔赴任,每州不過數十。今則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纖介之跡,皆屬考功,……”從這段材料中可以反映出( )
①官吏選拔制度發生變化 ②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加強
③三省六部制的確立 ④相權的不斷增強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明史專家吳晗在《朱元璋》一書中曾這樣描述我國古代的君臣關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論道的說法……到宋朝便不然了。從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無坐處,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許坐,站著都不行,得跪著說話了”。君臣關系從坐而站而跪,說明中國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變的重要特點是( )
A.中央對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強B.內閣制度日漸成熟
C.中央的權力日益向帝王集中D.丞相權力被六部分割
14.在影視作品中,人們經常把皇帝稱為“陛下”,“陛下”本來是指宮殿的臺階,又特指皇帝座前的臺階。“陛”的兩側有近臣持兵刃站列,以防不測,群臣不能直接對皇帝說話,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衛轉達。“陛下”稱謂的由來從本質上反映了( )
A.專制皇權不容逾越 B.皇帝安危國之大事
C.封建等級制度森嚴 D.皇帝顯示自己威風
15.“昔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詩詞中提到的四位皇帝都曾經( )
A.加強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 B.建立起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
C.吸取農民起義教訓,休養生息 D.抑制土地兼并,戒奢從儉
16.下圖三個場景描述的是我國古代君臣關系的變化,它力圖表達的是( )
A.官員管理日益規范 B.內閣制度日漸成熟
C.等級制度越來越嚴格 D.大臣地位不斷削弱
17.據文獻資料記載:宋時有州官田登,州境內皆呼燈為火:上元放燈,州吏貼出榜文云:“本州依例放火三日!睍r人譏云:“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边@段材料本質上反映了( )
A.宗法制度 B.封建等級制度 C.文官制度 D.避諱制度
18.我國現行的“省”這種行政區劃是由下列哪種制度演變而來的( )
A.中書省 B.門下省 C.尚書省 D.行中書省
19.自秦建制以來,歷代王朝一方面以丞相(宰相)作為助手參與國家大事,另一方面在機制上削弱宰相的權力。下列哪些措施符合這一特征( )
①西漢設置“中朝” ②唐朝實行三省六部制
③明朝設立內閣 ④清朝設立軍機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 隋煬帝時,劉炫稱:“往者州唯置綱紀,郡置守丞,縣唯令而已。其所具僚,則長官自辟,受詔赴任,每州不過數十。今則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纖介之跡,皆屬考功”。這段材料中可以反映出( )
①官吏選拔制度發生變化 ②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加強
③三省六部制的確立 ④相權不斷擴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1.宋史專家鄧光銘在《論宋學的博大精深》中說:“在宋太祖、太宗相繼統治時期內,……在中央政府的各個部門之間,宰相與副相之間,州郡政府的長貳之間,充分利用其相互的牽制作用。”下列能說明州郡政府的長貳之間相互牽制的史實是( )
A.知州“三歲一易” B.另設參知政事、樞密使、三司使
C.將禁軍的統領權一分為三 D.由知州和通判聯合署名
22.(2010年11月杭州市蕭山區高三期中5題)隋唐時期確立和完善的三省六部制使中央機構分工明確,當時人們根據具體職能把“六部”分別概括為“富”“貴”“威”“嚴”“貧”“賤”六字。結合當時社會背景分析 “貴”最有可能描述的是( )
A.工部 B.禮部 C.戶部 D.吏部
23.下列關于古代羅馬法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羅馬第一部成文法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平民利益
B.羅馬法的核心內容之一是承認財產神圣不可侵犯
C.自然法是整個法律科學的思想基礎和各種具體法規的指導原則
D.萬民法是適用于羅馬統治范圍內的一切公民的法律
24. “法律條文沒有作出規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隸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據某某法律,我認為此奴隸應歸我所有。法官確認后才能受理!边@一描述主要說明羅馬法( )
A.重視法律程序 B.保留習慣舊俗
C.強調法官至上 D.體現人人平等
25.羅馬法規定:當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訴訟,法庭即不予受理;一個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則即是無罪之人;一個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為自己辯護;法官審判應重證據等。這些規定后來成為現代法治的重要原則。下列各項中,符合上述規定的是 ( )
A.法庭立案與否皆取決于案情 B.被告在法庭審理過程中無罪
C.被告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辯護 D.證據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據
26.某中學進行《三世紀羅馬帝國模擬法庭》的課外活動。其中,場景錯誤的是( )
A.原告:奴隸;被告:羅馬帝國公民。案由:要求取得人身自由
B.原告:羅馬帝國公民;被告:新征服地區的自由民。案由:人身傷害
C.原告:羅馬帝國公民;被告:移居帝國的外邦自由民。案由:追討欠款
D.原告:移居帝國的外邦自由民;被告:新征服地區的自由民。案由:商業糾紛
27.馬克思說:“羅馬帝國到處都由羅馬法官根據羅馬法進行判決,從而使地方上的社會秩序都被宣布無效……”對這段話的準確理解是( )
A.羅馬法的實行取代了地方上的社會秩序
B.羅馬法官嚴格依據羅馬法進行判決
C.羅馬帝國法官眾多,辦案效率高
D.羅馬法鞏固了羅馬帝國的統治
28.恩格斯曾說,“如果認為希臘人和野蠻人、自由民和奴隸、公民和被保護民、羅馬的公民和羅馬的臣民(指廣義而言),都可以要求平等的政治地位,那么這在古代人看來必定是發了瘋!边@段材料可以為解釋以下哪一觀點提供佐證( )
A.在古代希臘、羅馬,不平等的思想才是正常的思想
B.在古代希臘、羅馬,各階層都享有民主權利
C.雅典民主政治的本質就是全體國民的民主
D.羅馬帝國已經沒有了公民與臣民的界限
29.《十二銅表法》第八表第三條規定“如果手或者棒子打斷自由人的骨頭,則應繳納罰金300阿司,如為奴隸,則為150阿司”。由此你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
A.《十二銅表法》重點保護貴族和平民的利益
B.《十二銅表法》本質上是自由人對奴隸階級的統治工具
C.《十二銅表法》一定程度上也保護了奴隸的利益
D.《十二銅表法》第八表的標題有可能是“傷害法”
30.公元前4世紀時,羅馬的某法官接了一個案件,“羅莫洛是一個仁慈、善良的貴族,也是羅馬一支軍隊的首領。生前立遺囑,希望把他一半的財產捐給那些跟隨他作戰受傷或戰死士兵的家人。但羅莫洛死后,他的家人卻不履行羅莫洛的遺囑!狈ü僮詈笈卸_莫洛的家人敗訴。他依據的是( )
A.未成文的習慣法     B.《十二銅表法》
C.《查實丁尼新敕》    D.《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31.近代資產階級法學的淵源和近現代法律的先驅是( )
A.古希臘法律 B.羅馬法 C.基督教會法 D.雅典民主制度
32.《民法大全》中記載“拷問不得施加于14歲以下的未成年人”。下列對此規定理解不準確的是( )
A.此規定注意規范審訊制度 B.此規定注意保護未成年人的利益
C.此規定包含的原則影響深遠 D.此規定注重保護奴隸制度
33. 有一個叫奧赫的羅馬平民趕著馬車在山坡上行走,結果馬車退下來碾死了一個奴隸的小孩,孩子的父親向法庭提出訴訟。依據羅馬法,法庭應該( )
A.判處奧赫死刑 B.判處奧赫過失殺人,處一定的罰金
C.判處奧赫向孩子的父親道歉 D.不予受理
34.羅馬法之《查士丁尼法典》規定:“一切債務,以應給付的物清償,或經債權人同意以他物代為清償……債務是由債務人清償或由第三人(擔保人)代為清償,……!辈牧媳砻鳎 )
A.羅馬法只維護貴族的財產權益
B.羅馬法保護私有財產不受侵犯
C.《查士丁尼法典》協調了奴隸與平民間的關系
D.《查士丁尼法典》加強了奴隸主對平民的剝削
35.在古羅馬的法律中引用了這樣一個案件:在一個公共廣場上,一名理發師為一名奴隸刮胡子。另外兩個人在附近玩球,其中一個人不小心用球砸到了理發師,導致他割了奴隸的喉嚨。依據羅馬法,在公共場所刮胡子是愚蠢的,因此奴隸本人對該事件負責。這表明羅馬法( )
A.本質是維護私有制和貴族利益 B.保障平民權益,實現社會公平
C.有利于調解矛盾,規范行為 D.是古代世界最完備的法律
36.(15分)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元光元年,漢武帝“初令郡國舉孝廉各一人”。漢舉賢良,自董仲舒以來,皆對策三道!敃r未有黜落法,對策者皆被選,但有高下爾。此后,郡國每歲薦舉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為官,成為定制。
——閻步克《察舉制度變遷史稿》
材料二 曹魏黃初元年,魏文帝采納吏部尚書陳群的建議“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選;擇州郡之賢有識鑒者為之,區別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卷一四《選舉二》
材料三 隨著門閥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開皇年問被隋文帝廢除,改為主要通過察舉選拔官員。唐人楊綰云:“近煬帝始置進士之科,當時優試策而已!笨婆e由應試人于一定時期,投牒自進,按科應試,共同競爭,試后有黜落,中試者舉用之,然后為真正考試!悴拧⒚鹘浀瓤剖怯刹炫e轉化而來,進士科為新設科目。
——鄧嗣禹《中國科舉制度起源考》
結合所學知識回答:
(1)根據以上材料,概括我國古代重要選官制度選官主要標準的演變。(3分)
(2)比較材料一和材料三,概括在察舉制和科舉制中考試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4分)說明兩者的關系。(2分)
(3)根據材料二和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說明隋朝創立科舉制的社會原因。(4分)綜合上述材料,概括科舉制的特點。(2分)
37.“光榮屬于希臘,偉大屬于羅馬”。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5分)
材料一 我們的制度之所以被稱為民主政治,因為政權是在全體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數人手中;讓一個人負擔公職優先于他人的時候,所考慮的不是某一個特殊階級的成員,而是他們所具有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夠對國家有所貢獻,就絕對不會因為貧窮而在政治上湮沒無聞。
在我們這里,每一個人所關心的,不僅是他自己的事務,而且也關心國家的事務;就是那些最忙于他們自己的事務的人,對于一般政治也是熟悉的。我們雅典人自己決定我們的政策,或者把決議提交適當的討論,最壞的是沒有適當地討論其后果,就冒失開始行動。這一點又是我們和其他人民不同的地方。
——摘自伯利克里《在陣亡將士葬禮上的演說》
(1)材料一中,伯利克里認為雅典民主政治的優勢有哪些?(4分)據所學知識指出,為了保證“全體公民”掌權,雅典創造出了哪些民主運作方式?(3分)
材料二 羅馬在其政治原則方面最偉大的建樹是認真地制定法典。羅馬法提供了對于帝國任何地區的公民都適用的普遍法律系統,這便利了商業的發展。羅馬的法學家們仔細地構筑了通用的法律準則……這為特殊的民事和刑事案件提供了統一的標準,這是歷史上最普遍適用的法律系統之一。
羅馬法律主要集中于保護私人財產和家庭穩定。它也保存了一些重要的法律概念。在羅馬人的觀念里,法律應該是不斷發展的,以適應變化的情況,但不要變動太大。要用法律和客觀的判斷而不是個人的心血來潮來調和社會的各種關系!_馬法律也促進了普遍意義上的公平。 ——皮特?N?斯特恩斯等著《全球文明史(第三版)》
(2)據材料二,概括指出羅馬法的歷史作用。(4分)
材料三 現代資本主義法制的發展與羅馬法的復興密不可分。自19世紀以來,歐洲大多數國家都以羅馬法為立法基礎來制定本國的法律制度,如《法國民法典》《德國民法典》等。
(3)據材料三指出羅馬法的影響。(2分)
(4)綜合上述內容,說明“光榮屬于希臘,偉大屬于羅馬”在政治建樹上的主要體現。(2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75136.html

相關閱讀:福建省清流一中2015-2015 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二塊模塊考試歷史(理
廣東省中山市桂山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
遼寧省五校協作體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
江蘇省揚州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試題 歷史
高一年級歷史下冊暑假作業題[1]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