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生活》第七課 個人收入的分配 第一課時 按勞分配為主體 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課型:新授課 使用時間 星期
【作業反思】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
①了解我國分配制度的內容②理解我國分配制度的所有制基礎
③懂得按勞分配的基本內容和要求④了解我國按勞分配的意義和作用
⑤了解按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的制度
2、能力目標
①能準確把握我國實行按勞分配制度的內涵、必然性及地位的理解能力
②結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分析實行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必然性和積極意義的分析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①堅定社會主義分配制度優越性的信念,增強擁護黨的方針的自覺性
②增強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情感
【課標導學】
一)我國現行的個人收入分配制度
1、是什么:
2、客觀必然性:
二)按勞分配
1、含義
2、基本內容
3、原因
4、意義
5、地位
三)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1、除按勞分配外,多種分配方式包括 和 。
2、按個體勞動成果分配
3、按生產要素分配
意義
【合作探究】
1、小吳的爸爸是一家國有企業的總工程師,月月有工資,年終有獎金;媽媽在一家外資企業做財務工作,去年增加了工資;姑姑是農民,除了承包集體土地種植蔬菜外,兼營蔬菜收購和運輸;收入也有所增長;二叔開了一家個體雜貨店,雖然忙些累些,可收入不好;三叔與他人合辦了一家服裝廠,自己直接經營,去年的稅后收入比小吳的爸爸媽媽的收入總和還高出一倍。
2、判斷改錯:
(1)社會主義制度下,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是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 )
(2)在我國各種所有制經濟范圍內,都實行按勞分配。( )
(3)勞動收入就是按勞分配的收入。 ( )
【當堂達標】
1、中共十六大報告中提出:“一切合法的勞動收入和合法的非勞動收入,都應當得到保護!毕铝懈黜椫袑儆诤戏ǖ姆莿趧邮杖氲氖 ①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工資和獎金 ②股金分紅、技術股份分紅和房屋租金 ③農民出售各種農產品獲得的收入 ④國債利息和購買彩票獲得的獎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我國現階段只能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決定我國現階段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是
A我國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B這一制度適應了我國現實的生產力水平和特點
C為了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為了實現共同富裕的長遠目標
D黨中央、國務院一心一意要提高全國人民的生活水平
3、對“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正確理解是: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基礎,沒有效率的公平只能是普遍貧困 ②公平是效率的保證,沒有公平的效率只能導致貧富分化 ③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懸殊 ④既要實現“部分先富”,又要最終走向“共富”
⑤在社會主義條件下,二者既是一對矛盾,又具有一致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
4.上海某藥業有限公司與四位博士合辦一家新的有限責任公司,原公司注冊300萬元擁有60%的股份,四位年輕博士以“無形資產”??知識擁有40%的股份,既實現了科技成果的產業化,又實現了個人技術與國有資產的結合。這四位博士取得的收入屬于
A按勞分配所得 B按勞動要素所得C按生產要素所得 D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所得
5.下列能夠體現分配問題上堅持兼顧公平的選項是:①加大對西部的投資,加快西部經濟發展 ②扶助弱勢群體,解決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 ③加快建立社會保障體系,落實“三條保障線” ④加快西電東送、西氣東輸建設,促進東部發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在我國現階段,除了按勞分配以外,還存在其他多種分配方式!捌渌喾N分配方式”主要包括:①按個體勞動者勞動成果分配 ②按管理要素分配 ③按技術要素分配 ④按企業效益分配 ⑤按生產要素分配
A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⑤
7.有人說:“個體勞動者的收入直接和他的勞動數量和質量緊密聯系,是典型的按勞分配。”你對這一觀點是如何看的?
【課后練習】
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只有在公有制內部才能進行按勞分配,公有制內部也只能實行按勞分配
B按資金分配和按資本分配只是表述不同,實質是相同的
C在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的各個領域中都要認真貫徹按勞分配原則
D確立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原則,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
2、下列所得屬于按資本要素分配的有:
①出租房屋所得的房租 ②債券持有人獲得的利息收入 ③購買商業保險獲得的賠付款
④股票分紅 ⑤以專利技術入股獲得的分紅 ⑥外資企業里工人的工資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⑤
3.對按勞分配的分配方式理解不正確的是
A這是由我國現實的經濟條件決定的
B社會主義條件下人們勞動的性質和特點,是實行這一分配方式的直接原因
C它是對幾千年來不勞而獲的剝削制度的根本否定,體現了勞動者共同勞動、平均分配的社會地位
D它不是我國現有分配方式的全部,但也不是普通的一種方式,是在其中居主體地位
4.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確立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边@一原則的提出
①是對以往分配制度改革認識的深化
②承認了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都是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
③是對按勞分配原則的進一步完善
④目的是“讓一切創造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④
5.《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第14條規定:“……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毕铝凶龇ǚ线@一分配制度的有
A盡量利用行業壟斷或某些特殊政策為本單位職工謀取實際利益,改善職工生活
B規范收入分配,消除收入差距,防止兩極分化
C個體勞動者的勞動成果扣除成本和稅收后直接歸勞動者所有
D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中央財政加大對西部地區的扶持、支持力度,努力縮小西部地區與東部發達地區的發展差距
6.“分配方式本質上畢竟取決于可分配的產品的數量!边@是說
A實行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的一個本質特征 B分配制度取決于可分配的產品的數量
C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產品的分配方式 D生產力發展水平是決定分配方式的物質基礎
7.四川省人事廳下發文件,允許企業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在完成本職工作和保守本單位技術商業秘密、不侵犯本單位或從事相關研究課題的知識產權和經濟權益的前提下,跨單位兼職,多職多薪。從分配角度講,這一做法
A將拉大收入差距,加劇貧富差別,不利于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
B 體現了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
C反映出國家對知識的重視,有利于科技人員發揮聰明才智
D會導致有些技術人員一心謀取“灰色收入”而荒廢了新技術的研發
8.我國實行現行的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的首要目標是:
①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②將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
③實現全體社會成員的同步富裕 ④促進經濟效益的提高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9.按勞分配與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之間的關系是:
①二者同屬生產關系范疇,都由生產力發展水平決定 ②后者為前者提供了可能性
③前者是后者在分配關系上的體現 ④前者是后者的前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有關專家指出:生產和消費的主體都是“經濟的人”,如果不能通過合理的分配方式得到利益實現,生產和消費都將會失去動力。這次改革,事實上確定了企業家是區別于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一種“生產要素”,以其獨立的市場價格參與分配,效率體現得更充分,激勵作用更強。
運用個人收入分配的有關知識,談談你對這一改革舉措的認識。
本課時練習參考答案
【當堂達標】CBDDBD
7答:題目觀點是錯誤的。 (1)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制度下個人消費品的分配原則,是公有制經濟條件下的分配原則。 (2)個體經濟個人消費品分配實行的是按個體勞動所得分配。這部分收入來源于個體勞動者勞動所得,也來源于勞動者所擁有的資金和生產資料所帶來的收入,還來源于經營者所帶來的收入。 (3)由此可見,按勞分配與按個體勞動者勞動成果分配是兩種不同范圍的分配,將二者混淆是錯誤的。
【課后練習】CBDDB DBAA
10答:(1)目前,我國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 (2)189家中央企業負責人實行年薪制,就是上述分配制度和分配原則的具體體現。 (3)實行這一制度,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必然能夠極大地調動這些企業負責人的積極性,從而對生產力的發展和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75750.html
相關閱讀:征稅和納稅
國家財政
有序無序的政治參與
國家財政導學案
第一框 市場配置資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