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2014?中山高一檢測)在1929年夏季的三個月中,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的股票由268美元上升到391美元,美國鋼鐵公司的股票從165美元上升到258美元。這種“牛市”最終導致的結果是( )
A.緩解社會矛盾
B.社會財富高度集中,貧富分化嚴重
C.資本主義的“黃金時代”來臨
D.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材料和歸納歷史問題的能力。解題時注意時間為“1929年夏季的三個月”,所述歷史現象為“股票狂漲”,結合教材知識可知這是美國當時猖獗的股票投機活動,其所導致的直接結果是后來的股票價格猛跌,經濟危機發生。
答案: D
2.(2014?華師附中期中)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紐約流行一首兒歌:“梅隆拉響汽笛,胡佛敲起鐘。華爾街發出信號,美國往地獄里沖!”這首兒歌反映的是( )
A.工業革命使環境惡化 B.戰爭危機日益臨近
C.世界性經濟危機發生 D.美國實施工業復興法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題中20年代末30年代初、胡佛、還有“華爾街發出信號”指的是金融危機,由此可判斷出兒歌反映的是1929~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的發生。
答案: C
3.胡佛總統在競選時保證“美國人家家鍋里有一只雞,家家有一輛汽車”的美麗預言被粉碎,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有( )
①胡佛在任期間發生了生產與銷售矛盾的危機 ②采取國家干預政策的結果、鄯制诟犊罘绞酱碳ち耸袌龅奶摷俜睒s ④采取自由放任政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知識再現和分析能力。胡佛在位時,恰是“柯立芝繁榮”的末期,繁榮背后隱藏著危機。由于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和其他具體原因的作用,導致了經濟危機的爆發。危機爆發后,他推行自由放任政策,沒有克服經濟危機,排除含②的選項。
答案: D
4.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爆發后,世界各地均進行了時事報道,下列報道失實的一項是( )
A.德國的股票交易所正常營業,交易額又創歷史新高
B.法國出現了社會動亂
C.美國人排隊領救濟金
D.美國退伍軍人上街游行
解析: 經濟大危機的表現之一就是股票價格猛跌,因此不可能出現交易額創歷史新高的報道。
答案: A
5.下列歷史圖片真實地記錄了20世紀二三十年代那場罕見的“大蕭條”。圖一反映了貧困家庭的孩子因缺少食物而挨餓的情景,圖二則反映了農場主們傾倒牛奶,不惜銷毀商品的情景。圖二中的資本家那樣做的主要原因是( )
A.資本主義生產力發展太快了
B.資本主義擴大再生產的需要
C.資本主義社會商品太豐富了
D.維持市場上的商品價格,保證自身利益
解析: 首先應明確資本家進行生產的主要目的是獲取高額利潤,所以他們銷毀這些產品的目的是維持商品的價格,以保證自身利益。
答案: D
6.(2014?淄博模擬)羅斯福說:“我們必須有這樣一條原則,我們將不允許失業大軍存在……我不愿設想任何美國人永遠靠救濟為生。”下列措施體現這一思想的是( )
A.整頓銀行、統制貨幣 B.通過《全國工業復興法》
C.調節農業生產 D.興辦公共工程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對新政措施的理解。興辦公共工程,增加了就業,有利于緩解經濟危機。
答案: D
7.羅斯福新政使社會弱勢群體首次享有法定的經濟保護是通過( )
A.積極促進工業復興 B.大力調整農業政策
C.整頓銀行與金融業 D.建立社會保障體系
解析: 羅斯福新政期間的《社會保險法》規定對兒童、殘疾人、無謀生能力者提供救濟。
答案: D
8.羅斯福認為:社會進步的標準是“看那些幾乎一無所有的人是否能得到足夠的保障”。為此,美國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
①大力舉辦公共工程、趶V泛實行以工代賑 ③建立社會保障體系、芤幎ㄗ畹凸べY標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羅斯福新政為使失業者獲得“足夠的保障”,采取了舉辦救濟和公共工程,建立社會保障體系等措施,其中,①和②屬于間接措施,③和④屬于直接措施。
答案: D
9.在羅斯福新政中,既直接提高就業率,又為經濟發展開拓空間的措施是( )
A.恢復銀行信用 B.調整農業經濟
C.規范企業行為 D.興辦公共工程
解析: 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分析綜合問題的能力。羅斯福新政中,曾推行“以工代賑”,興辦公共工程,如修建田納西水利工程,既能夠解決失業問題,又能夠刺激經濟發展。
答案: D
10.20世紀30年代是美國水利史上著名的“大壩時代”,1935年,科羅拉多河上高約223米的胡佛水壩宣告竣工,美國大規模興修水利的直接目的在于( )
A.促進就業以緩和社會矛盾B.促進農業發展以擺脫經濟危機
C.興修水利以防止水土流失D.保護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
解析: 20世紀30年代,美國發生了嚴重的經濟危機,造成大量工人失業,為了解決就業問題,緩和社會矛盾,美國政府采取了“以工代賑”政策,大壩的修建就是這一政策的產物。
答案: A
11.20世紀30年代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在給富蘭克林?羅斯福的信中說:“我們把您任總統之日作為一個新的經濟時代的開端!边@里“新的經濟時代”是指( )
A.自由放任的經濟時代B.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時代
C.福利國家的時代D.發展“新經濟”的時代
解析: 羅斯福新政放棄了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開始實行國家干預經濟的政策,這標志著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時代開始了。
答案: B
12.肯尼迪和約翰遜在美國執政時期,他們采取的相同政策是( )
A.強調以供給創造需求 B.注重解決就業問題
C.實施大規模減稅政策 D.加大國防經費開支
解析: 肯尼迪和約翰遜都注重運用凱恩斯理論,明確了這一點,本題就容易選擇了。
答案: B
13.(2014?廣東學業水平測試)從二戰結束到20世紀70年代初期,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普遍奉行凱恩斯主義。凱恩斯主義的核心內容是( )
A.主張國家干預經濟 B.反對消費
C.主張經濟自由放任 D.自由放任
解析: 本題旨在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凱恩斯主義的核心是主張國家干預經濟。
答案: A
14.撒切爾政府把16家國有企業以不同的形式私有化,這實際上是( )
A.凱恩斯主義的體現
B.“多市場、少政府”政策的體現
C.政府不再過問經濟的體現
D.對工黨經濟政策的徹底否定
解析: 本題旨在考查學生的再認再現能力。撒切爾政府把16家國有企業以不同形式私有化,實際上是“多市場、少政府”政策的體現。
答案: B
15.二戰后,法國計劃指導型經濟模式的特征有( )
①計劃與市場相結合、趪衅髽I與私人企業共存、劢⑼晟频纳鐣U现贫取、軐嵭忻鞔_的經濟發展計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凼嵌鸷舐摪畹聡吧鐣袌鼋洕钡闹饕卣髦唬环项}干中“計劃指導型經濟模式的特征”這一限制條件,故B項符合題意。
答案: B
二、非選擇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
16.(2014?衢州模擬)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國在“新政”第一階段,勞工的真正困難遠未得到解決。1935年全國就業工人雖比1933年多了400萬,但失業者仍達900萬之多。從1933年起,工人依靠罷工手段,以進一步捍衛自己的切身利益。1934年,全美各地罷工持續不斷,并以要求承認工會為主要目的。罷工打破了行業的界限,深入到過去很少發生罷工的諸如汽車工業、紡織工業等大批量生產的工業部門。
??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
材料二 最終,第二次世界大戰挽救了羅斯福和他的新政:戰爭開設了工廠,創造了工作機會,從而結束了大蕭條的噩夢。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羅斯福清楚地懂得,“私營企業??個人利潤經濟不應消滅,應當保留?墒牵@種經濟的營運,并不總是有利于或總是促進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是必要,這種營運就必須由各州和聯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進和補充”。
??何順果《美國史通論》
請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問題? 羅斯福又是怎樣解決這些問題的?(10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如何結束美國“大蕭條的噩夢”的?(6分)
(3)材料三反映了羅斯福新政的實質是什么?(4分)
解析: 第(1)問由材料一看出勞工的困難問題、工人罷工問題。后一問根據所學知識相對應地回答;第(2)問由材料二看出戰爭開設了工廠,并創造了就業機會。再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第(3)問由“私營企業??個人利潤經濟……應當保留”看出新政的實質。
答案: (1)反映的問題:羅斯福新政的第一階段并沒有真正解決勞工問題,失業問題依舊嚴重,各地罷工持續并不斷擴大。
解決措施:①繼續興辦公共工程,開展以工代賑,緩解失業壓力;②通過《社會保險法》,建立社會保障體系。(10分)
(2)在戰爭需求的刺激下,美國開設了大量工廠,為工人創造了工作機會;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經濟迅速發展。(6分)
(3)實質: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4分)
17.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6年,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出版了《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一書,標志著凱恩斯主義的誕生……面對30年代初整個西方世界大蕭條的局面,凱恩斯主張拋棄西方傳統經濟理論,改用貨幣調節的手段來維持經濟穩定,同時用政府行政干預的方式來影響經濟發展,解決失業問題。
材料二 下圖反映了美國二戰后經濟發展的軌跡
材料三 20世紀70年代……美國經濟陷入生產停滯和通貨膨脹并存的困境。為醫治生產停滯,政府降低利率、放寬信貸,卻加劇了通貨膨脹;為抑制通貨膨脹,政府被迫人為地放慢經濟增長步伐,卻又使生產停滯、經濟惡化……1979年4月到1982年12月,美國工業生產下降了11.8%,失業率達到10.8%,失業人口數達到1 200萬。
材料四 貨幣學派認為,影響經濟的要素是貨幣發行量而不是需求。它主張控制貨幣發行量,反對用擴大政府開支、增加預算赤字手段來對付經濟衰退和擴大就業,反對國家過多地干預經濟。供給學派強調以供給創造需求,認為發展經濟的重點在于擴大供給而不是需求,只要供給充足,需求就會跟上,整個經濟便會隨之出現穩定增長。該學派主張減稅和減少政府對經濟的管制,認為減稅能刺激人們的投資和工作積極性,減少政府對經濟的管制能加強市場機制的作用,減少政府對經濟的過度干預。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歸納凱恩斯主義產生的歷史背景及其主要內容。(6分)
(2)根據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美國經濟發展的重大變化。結合材料一說明這一變化的實質。(6分)
(3)根據材料四,與凱恩斯主義相比,貨幣學派、供給學派提出哪些不同主張?結合美國20世紀80年代的經濟政策,說明貨幣學派和供給學派的主要影響。(8分)
解析: 本題圍繞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選取材料,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第(1)問應結合材料概括凱恩斯主義的主要內容,第(2)問應從凱恩斯主義失靈方面分析。第(3)問要注意比較貨幣主張,供給派的主要主張。
答案: (1)背景:資本主義國家發生嚴重的經濟危機。內容:用貨幣調節來穩定經濟;用政府行政干預影響經濟發展,解決失業問題。(6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76216.html
相關閱讀:江蘇省揚州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試題 歷史
廣東省中山市桂山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
高一年級歷史下冊暑假作業題[1]
遼寧省五校協作體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
福建省清流一中2015-2015 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二塊模塊考試歷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