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年高一月考歷史試題 時間:60分鐘 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1.在西周初年,下列哪個人被封為諸侯王的可能性最。 )A.甲是商朝末年的貴族,帶兵抵抗周部落進攻,兵敗后降周B.乙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帶兵攻打商紂王,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D.丁是西周王族成員,整日無所事事2.“良夜頤宮奏管簧,無端烽火燭穹蒼?蓱z列國奔馳苦,止博褒妃笑一場。”詩中體現(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縣制 D.察舉制3. 家譜記錄了家族的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跡,所謂“譜乃一家之史”。下列制度中,與家譜的出現關系最密切的是 ( )A.禪讓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縣制4.據《史記?殷本記》載:“自中丁以來,廢嫡而更立諸弟子,弟子或爭相代立”,從而造成“比九世亂”、“諸侯莫朝”的局面。這是指( )①宗法制遭到破壞 ②分封制遭到破壞③中央集權制度受到削弱 ④郡縣制受到挑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5.《說文解字》解釋說:“宗,尊祖廟也。”也就是說,宗法的“宗”的本義是宗廟。這說明宗法制以什么為紐帶? ( ) A.財產 B.地域 C.信仰 D.血緣6.秦始皇在全國范圍內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其中“中央集權”指的是 ( ) A.全國有統一的貨幣、度量衡 B.全國有通行的統一的文字 C.以皇權的至高無上為最基本原則 D.中央機構對地方機構實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7.郡縣制與分封制最大的區別是 ( ) A.以什伍為基層單位 B.職位由朝廷任免而非世襲 C.以編戶為基層單位 D.直接接受朝廷命令和監督8.《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為:趙錢孫李、周吳鄭王、……明代為:朱奉天運、富有萬方……這種排列主要體現了( )A.中央集權的強化 B.皇權的獨尊 C.等級的森嚴 D.文化專制的擴展9.典故“指鹿為馬”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于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瘑栕笥,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痹摰涔史从车谋举|問題是( )A.司馬遷諷刺秦二世無能 B.丞相位高權重威脅了皇權C.實行丞相制度不合時宜 D.秦朝面臨著被滅亡的危險10. 唐代張三及第后,在中央負責政令草擬和頒發皇帝詔令的工作,當時他應該任職于( ) A.中書省 B.門下省 C.尚書省 D.行中書省 11.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曾下令立一塊“宦官不得干預政事”的鐵牌,但事與愿違,明王朝卻成為了歷代宦官干政最烈的王朝之一。導致這一現象的根源是 ( )_A .明朝皇帝懦弱 B .明朝推行特務統治 C.封建專制制度 D.明初廢除了丞相制度12. 明代內閣和清代軍機處的共同之處是 ( ) A.統領六部,處理各種政務 B.參與決策,并負責朝廷日常事務 C.參與機要政務,但沒有決策權 D.負責各地的軍政事務 13.唐朝元和年間,中書省丞相皇甫?奏請減少內外官俸錢,門下省官員崔?認為此法不妥,封還詔書,皇帝采納了崔?的意見,皇甫?的建議作罷。由此可見( ) A.唐朝時期的丞相權力大于皇權 B.唐朝三省制有互相制衡和分散相權作用 C.唐朝門下省權限高于中書省 D.唐朝的中樞機構具備君主立憲制特征14.“搖尾擺頭,便道是圣門高第?芍廊ā⑺氖肥呛蔚任恼,漢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此語諷刺的可能是( )A.九品中正制 B.察舉制 C.世親世祿制 D.八股取士15.下圖是秦與隋唐時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圖,比較兩圖最能說明的是 ( )A.唐代中央官吏日漸增多 B.唐代以分散相權而保障君權 C.唐代尚書省權力最大 D.太尉與御史大夫的權力分別下放到兵部與吏部16.錢穆在《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說“論中國政治制度,秦漢是一個大變動。唐之于漢,也是一大變動。”上述秦漢政治制度的“大變動”指( )A、實行郡縣制 B、實行三公九卿制度C、設立中外朝制度 D、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17.自漢朝到明清,“中朝、內閣、軍機處”三個機構的共同特點是( ) ①始終沒有實權 ②由皇帝近臣取代重臣 ③最初是臨時機構 ④始終由高官任職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18.秦漢時期丞相一職由一人擔當,到隋唐時期三省的長官都是丞相,到了宋代相當于丞相的官職就更多了.這一現象反映的實質問題是 ( )A.專制皇權不斷加強 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得到不斷發展C.丞相權力不斷分散 D.中央對于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嚴密19.十七世紀某西方人認為“(中國)這一制度提供了這樣一種保障,即政府以個人的才能為基礎,而非歐洲那樣——為世襲權力所支配,故該制度不失為一種民主和平等的制度!痹撝贫仁侵福 )A.分封制 B.察舉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舉制20.柳宗元說:“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文中的兩個“制”分別是指( )A.分封制和郡縣制 B.宗法制和郡縣制C.分封制和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 D.宗法制和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21.經過專題一的學習,小梅同學設計了四個歷史小論文題目,其中出錯的是( ) A.周武王與分封制 B.秦始皇與“焚書”“坑儒” C.漢武帝與內閣 D.元朝與行省制度22.秦始皇統治時期,王綰、李斯曾經先后擔任丞相,位居“百官之首”。為相期間,他們的主要職是( )A.輔佐皇帝處理政事B.分管中央重要部門C.協助皇帝管理軍事D.代表皇帝監察百官高一歷史答案一、選擇題1—5BBBAD 6---10DBBBA 11—15CCBDB 16—20DBADB21—25CAAAB 26—30CDDBA二、非選擇題 (1) 秦漢: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皇帝制度的確立、三公九卿、郡縣制);唐朝:完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三省六部制)(6分)(2) 不同:唐太宗認為,設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避免君主獨斷,造成決策失誤而亡國;而明太祖認為,設置宰相是政治動亂的根源,應集權于皇帝一身。(6分)做法:唐太宗:宰相先集體議政,皇帝最后決斷。 明太祖:廢除丞相。(4分)(3) 職能:軍機處只能秉承皇帝的旨意辦事(跪受筆錄、傳達皇命)(3分)時代特征:明清時期封建制度漸趨衰落。(3分)(4)相權逐漸遭到削弱,君權逐步強化,君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鞏固并發展。(3分)河北省成安一中高一上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891606.html
相關閱讀:高一年級歷史下冊暑假作業題[1]
廣東省中山市桂山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
福建省清流一中2015-2015 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二塊模塊考試歷史(理
江蘇省揚州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試題 歷史
遼寧省五校協作體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