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自然資源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其數量、質量、分布及開發利用條件等,在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所起的作用是不相同的。
歷史階段 | 農業社會 | 工業社會 | 后工業化時代 |
資源依賴程度 | 強 | 較強 | 減弱 |
主要資源 | 氣候、水、土地、生物 | 礦產資源 | 后天性資源 |
自然資源對產業布局的影響 | 自然條件比較好、自然資源相對豐富的地區,農業文明才得以發展 | 礦產資源對資源性產業和工業布局有著決定性影響。礦產資源的儲存狀況、交通運輸的便利程度是影響生產力布局的重要因素 | 自然資游在地區發展中的作用下降,后天性資派的地位上升,產業布局對自然資源的依賴性逐漸減弱,自然資諫對經濟發展與產業布局的影響日益弱化 |
舉例 | 地形平坦、氣候溫暖、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的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兩河流域、印度河谷地、尼羅河谷地創造了輝煌的古代文明 | 大慶、克拉瑪依、東營等石油工業城市,鞍山、本溪、攀枝花等鋼鐵工業城市,金昌、銅陵、個舊等有色金屬工業城市,都靠近礦產資源富集的地區 | 以美國“硅谷’為代表的新興電子工業主要分布在高等教育比較發達的地區 |
相關高中地理知識點:自然資源概述
自然資源:
自然資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條件下,能夠產生經濟價值以提高人類當前和未來福利的物質與能量的總稱。也可以說自然資源是直接從自然環境中獲得,并用于生產和生活的物質和能量。
自然資源的屬性:
有限性、整體性、地域性、多用性和社會性
分類:
1、按自然屬性分為:氣候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
2、按自我再生性質分為:再生資源、不可再生資源
氣候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除礦產資源為非可再生資源外,其余均為可再生資源。如下圖圖示:

自然環境、自然資源、礦產資源、能源資源、能源互相關系圖:
相關高中地理知識點:世界主要的資源問題
自然資源:
指在一定的經濟技術條件下,自然界中可以被人類生產與生活利用的物質和能量的總稱。
它們是支持人類生存、支持社會可持續發展所不可缺少的物質基礎。分為:非可再生資源和可再生資源兩種。
世界主要的資源問題:
(一)淡水資源短缺
1、世界淡水資源的分布與供需現狀:
人口的迅速增加和經濟的加速發展是導致水資源危機的基本因素。水資源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分布不均,是水資源危機的客觀因素。由于不合理利用導致水資源浪費和污染,以及流域植被和濕地毀壞等,是對水資源及其再生功能造成破壞的主要因素。
①世界可用淡水供應少
A.在全球水儲量中,淡水只占2.53%。
B.所有淡水中99%難以直接利用。
C.人類最容易獲取的是江河湖沼中的水。
②世界淡水的需求量大:
A.生產需求:工農業用水
B.生活需求。
③各國各地各種用水量以及它們分別在總用水量中所占比例差別顯著。
2、①世界淡水資源緊缺:
自然原因:淡水資源總量有限。全球水儲量的2.53%是淡水,其中絕大部分是難以開發和利用的冰川水和深層地下水。在無人區或人煙稀少地區降水所形成的徑流,也未能被人們利用。淡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均。巴西、俄羅斯、加拿大、美國等國水資源豐富。北非和中東很多國家降水量少,蒸發量大,年總水量和人
均水量都低。
人為原因:水資源的不合理開發與管理。世界總需求量增長很快。隨著世界人口不斷增加,工農業生
產發展以及其他社會用水量增多,供需矛盾突出。各國和各地情況不同。水的浪費和水污染嚴重。
②水資源短缺的危害
(二)土地資源問題
土地資源退化的表現有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鹽堿化、土地污染等。
世界耕地的需求趨勢:
(三)礦產資源問題:
世界的煤炭資源主要分布區:北半球亞歐大陸和北美洲中部,以中國、美國、俄羅斯儲量最大
煤炭開發利用過程中的問題:
①煤矸石的大量堆積,占用大量農田、土地;對土壤、水源及周圍環境造成污染。
②地下采煤造成地表塌陷。
③運輸和使用過程中產生粉塵、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造成大氣污染;產生二氧化碳,導致溫室效應。
世界礦產資源的供需矛盾:
解決問題的措施:
①利用煤矸石或廢渣回填采空區,開發利用煤矸石。
②對塌陷區土地復墾或搞淡水養殖
③加強管理,減少煤炭的露天堆放和運輸過程中損失
④開展綜合利用,對煤炭燃燒后的廢氣回收再利用
相關高中地理知識點:中國主要的資源問題
我國淡水資源的分布與供需現狀
①我國水資源的現狀:
總量豐富,人均不足。我國水資源總量豐富,全國多年平均淡水資源總量約為28 124億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是,2002年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只有2180立方米,屬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溫帶國家200()立方米中度缺水的上限。
②我國水資源短缺的原因:
a.我國水資源在地區分布上極不平衡
東多西少,南多北少。
b.我國水資源時間分配不均
受季風氣候的影響,我國水資源的年內和年際變化很大,使我國不斷發生早澇及連早連澇現象,加重了水資源調節利用的難度。
c.工農業和生活用水急劇增長
在許多地區,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已經超過了水環境的承受能力。
③我國水資源短缺的程度及危害:
中國耕地資源面臨的壓力:
①耕地比重不大,人均耕地少。
②耕地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勻。
③非農業建設用地的增加。
④中低產田所占比重太大。
礦產資源瀕臨耗竭:
1、中國礦產資源的供需矛盾:
2、我國礦產資源的緊迫性表現:
①中國礦產資源總量大,居世界第三位,而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②礦產資源中富礦少,貧礦多,加之開采中采富棄貧,使礦產品位下降。
③礦產資源的地區分布不平衡,礦產品的加工消費區集中在東南沿海地區,而礦產資源主要富集在中部或西部地區。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1015564.html
相關閱讀:2014年高考備考:高考地理復習提綱
污染源自動監控難題如何破解?
高考地理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必背內容
高考地理氣候與自然帶知識點
高中地理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