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國土整治和區域發展中,河流的綜合治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為河流是國家經濟的重要支柱,人民生活的基本的必需的生活資料來源。近年來隨著工業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加,對各種資源的需求量增加,導致各種資源的開發活動急劇增加,環境惡化,其中表現最明顯的就是河流生態的破壞和河流污染,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經濟的發展都構成了最直接的影響。所以河流的綜合治理在近年的高考中也成為一個熱點話題。對這一章的學習,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正確理解“河流的綜合治理”
教材雖然是以長江三峽水利工程為例,主要分析了長江流域洪水的治理。但是,“河流的綜合治理”不只是興修水利工程,也不拘泥于僅對長江的綜合治理。長江只是眾多需要治理的河流中的一個典型,興修水利工程也不是在所有的河流治理中都能應用。通過學習,我們要掌握最基本的治理河流的原則和方法,在此基礎上,通過了解其他河流的特征也能夠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治理措施,并關注河流治理過程中伴生的其他環境問題。
二、通讀教材,理清教材講述的思路和主線
本章教材是自然地理知識和人文地理知識結合較緊密的章節之一,所以涉及到的自然地理知識,如我國降水的特點、水能資源的分布、礦產資源的分布等,需要在課前復習,否則上課可能會因為知識的遺忘而對一些新知識一知半解。另外,上課之前,應養成通讀教材的好習慣,通過閱讀教材,可以幫助我們從宏觀上理清教材思路和主線。
長江中下游歷來是我國洪水災害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因此,如何減輕洪水災害造成的損失就成了長江治理最主要的問題。根據長江來水的特點,國家在三峽地區建設三峽大壩對長江徑流進行調節,所以,防洪的需要是建設三峽工程的首位目標。在根治洪水的基礎上,三峽工程又具有發電、航運等巨大的工程效益。但是任何大規模的工程建設,都會伴隨著出現某些負面效應,三峽工程也不例外。它在帶來防洪、發電等巨大綜合效益的同時,也會相應產生一些不利的影響,或出現一些新的問題。在這些問題中,最艱巨、最復雜和受公眾關注的要數移民安置問題,所以教材在講完三峽工程的作用和意義后安排了移民安置問題。除了這個問題,大家也可能比較關注三峽工程對生態環境和名勝古跡的影響,所以教材在第三節又用大量篇幅對此作了論述。
三、落實重點,有的放矢
在腦海中已經有了知識框架的同時,應對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內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再結合上課老師對重點知識的講解進行深入分析和總結,才能將教材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這是運用知識的前提和基礎。在學習重點內容時,應運用多種方法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例如在學習長江三峽工程建設的意義和作用時,可以運用比較法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和體驗。我們可以對三峽工程建設之前和之后的長江洪水、能源和航運情況進行對比,就會深刻的體會到三峽工程的重大意義。
建設前
建設后
洪水
漢代至清末,大洪災214次;1931年和1935年,分別淹地340萬和150萬公頃,死亡人數14.5萬和14.2萬;1954年大洪水,死亡3萬多人,淹沒良田300多萬公頃;1998年特大洪水,經濟損失1600億元
使荊江河段的防洪標準由目前的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如遇大于百年一遇的大洪水,配合多種防汛措施,可避免荊江河段干堤潰決
發電
長江流域特別是華中和華東地區,煤炭資源稀缺,華東水能資源開發殆盡。目前兩區每年要從外區調運大量煤炭,加重鐵路運輸負擔和環境污染,電力供應不足,工廠開工不足
三峽水電站可裝機容量超過2240萬千瓦。建成后裝機總容量1280萬千萬,年發電量847億千瓦時,相當于10座大亞灣核電站
航運
宜昌至重慶660千米的川江航道,流經高山峽谷地段,落差大、水流急、險灘多,通航能力低,運輸成本高,使長江航運受到很大限制
萬噸級船隊可從上海直達重慶,單向年通過能力從1000萬噸增加到5000萬噸,運輸成本降低1/3
這種方法也對移民政策進行比較,通過比較,開發性移民的優點也就一目了然。
四、圖文結合,攻克難點
長江流域的自然環境特征是進行長江流域治理的依據,也是本章的一個難點,結合相關圖表對這部分內容的理解具有較好的效果。
長江流域洪水多發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為原因。其中自然原因可結合雨帶的推移規律加以理解,如圖,一般年份,4-5月雨帶從我國東南沿海登陸我國,并逐漸向北移動,隨著雨帶的推移,長江南岸支流及長江上游先到達雨季,當北岸支流長江上游到達雨季的時候,南岸支流的雨季已經結束,所以南北兩岸支流雨季和來洪時間錯開,使干流不致在短時間內出現過大洪峰。但有些年份,流域內普降暴雨,南北支流同時來水,尤其是上游川江洪水也隨之襲來,多股洪水匯合在一起,長江干流就勢必會出現特大洪水。
學習時,還要善于概括和總結,在遇到相似的題目后,就知道從哪些方面來回答才比較全面,這樣才能在各類考試中取得較好的成績。
五、知識擴展和運用
通過閱讀相關材料,了解世界及我國主要河流(如尼羅河、田納西河、珠江、黃河、海河、遼河、松花江等)的水文特征(從河流的水量、流量、含沙量、有無結冰期等方面來分析)和流域內的自然特征,跨流域調水工程的線路等,并分析這些河流分別存在哪些問題需要治理,產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治理,舉一反三,學以致用。
通過本章的學習,對河流的綜合治理應該有了大致的了解,遇到其他河流治理問題時,應該仔細分析流域內自然特征和人類活動的影響,然后根據河流的徑流特征分析河流治理的具體方案。圖表是獲得信息的有效途徑,所以在分析問題時,應緊密結合相關圖表,深入挖掘圖表中的信息,為各問題的解決提供理論和數據支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106207.html
相關閱讀:2014年高考備考:高考地理復習提綱
高考地理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必背內容
高考地理氣候與自然帶知識點
污染源自動監控難題如何破解?
高中地理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