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南極大陸的形成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地理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從地球儀上,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在南極和北極地區,海陸分布似乎恰恰相反。在南極區域,以極點為中心向外擴展的南極洲大陸,大陸周圍是洋面;相反,在北極區域,以極點為中心向外發射的是北冰洋洋面,洋面四周幾乎全為陸地或島嶼所包圍。如果比較南極洲和北冰洋的面積,兩者竟然非常接近,前者為1425萬平方公里,后者為1321萬平方公里。若把南極洲大陸自東向西轉動100經度,然后再將兩極區重合在一起,不難發現,南極的陸區幾乎正好填充了北極區的海域。據此,有人推測,在地球發展史上的某個階段,似乎有某種宇宙壓力施向北極一端,造成一塊巨大的凹陷區域,使北冰洋的平均深度達1097米,這種宇宙壓力再通過地球內部傳到南極一端,形成一個巨大的隆起區域,使南極大陸平均隆起高達2350米。
上述現象也許僅僅是個偶合,但南極洲大陸的由來卻是有其淵源的。德國魏格納提出“大陸漂移學說”說明了南極大陸的由來,1912年德國魏格納大西洋兩岸,美洲和非洲海岸的相似,巖石、古生物的相似提出了“大陸漂移學說”,轟動世界,引起了一場巨大的論戰。
法國地質學家杜•遵伊特,堅定地支持魏格納,多年從事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亞地質研究,搜索巖石、地層、古生物標本和資料,給予有力的證明。五十多年后,發現大洋中的結構,海底、大陸磁移動曲線,終于確立了“板塊構造學說”、也揭開了南極大陸漂移的迷。
地學家們公認,南極大陸原本是個氣候溫暖植物濃盛的地方,現在的狀況是由岡瓦納大陸分離、解體、漂移而形成的。簡單說來,在三億年前石類紀時,整個地球為一塊巨大的“聯合古陸”。當時氣候溫暖,在南極大陸曾發現5億年前的古杯海綿化石,4億年三葉蟲,頭足類的菊石和箭石化石,3億年的鯊魚牙齒化石。二億八千萬年前二疊紀時,南極大陸同在的岡瓦納古陸氣候溫暖植物茂盛形成大片森林,有裸子植物化石等。水龍魚化石的發現是“南極大陸漂移”的證據。此后,這塊超級大陸逐漸分裂為勞亞大陸和岡瓦納大陸。大約在一億七千萬年前,岡瓦納大陸又分裂為東、西岡瓦納大陸,東岡瓦納大陸由南極洲、印度、新西蘭和澳大利亞組成。大約在五千三百萬年前,澳大利亞與南極洲開始分離;之后,約在三千九百萬年前,澳大利亞與南極洲最后分離,并經過逐漸漂移,南極洲大陸移到了現今的位置。
2400萬年前南美洲安第斯山脈和南極半島短開,形成德雷克海峽。南極大陸完全孤立并由此造成環極洋流使南極氣候迅速變冷,戴上了永久的冰雪之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1069117.html

相關閱讀:高中地理案例分析
2014年高考備考:高考地理復習提綱
污染源自動監控難題如何破解?
高考地理氣候與自然帶知識點
高考地理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必背內容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