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環球地理訊 北京時間5月17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道,根據美國宇航局一艘飛船的最新探測數據分析顯示,太陽在銀河系中的運行速度可能低于預期。
在地球軌道運行的美國宇航局“星際邊界探測器”(IBEX)測量了距離地球145億公里外太陽系邊界附近由恒星際空間滲入太陽系內粒子的運行速度。當將這些測量數據結合最新的計算機模型計算后,IBEX小組發現太陽在空間的運行速度為大約每小時5.2萬英里(約合8.37萬公里),這一數值比原先人們的估算慢了大約每小時7000英里(1.1萬公里)。這一發現也就意味著將我們的太陽系和銀河系其他部分隔離開的保護性邊界附近可能并不存在弓形激波區,這一邊界層起著阻擋外部高能射線進入太陽系內部的屏障作用。
太陽每時每刻都在向各個方向發出大量帶電粒子,在太陽系四周形成一個蠶繭形包裹體,稱作“日球層”(heliosphere)。就像一艘在水中行進的船在其船頭會有水波堆積一樣,科學家們認為隨著太陽在銀河系空間中運行,與沿途的恒星際氣體發生撞擊,在日球層的邊界附近同樣也會形成新月形的弓形激波區。
然而最新的IBEX數據似乎并不支持這一傳統觀點,其數據顯示太陽的運行速度慢于預期,這就意味著接近太陽系邊界的外部物質相對運行速度要比原先的設想慢大約25%,這樣的速度將不足以形成弓形激波。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位于德克薩斯圣安東尼奧美國宇航局西南研究所的大衛?麥克康馬斯(David McComas)表示:“直到現在,所有的太陽系模型和理論框架中都包括有這樣一個弓形激波結構!彼f:“我在30年前就知道它,當我發現這一結構可能并不存在時我感到大吃一驚。”
生命的安全屏障?
麥克康馬斯指出,這一弓形激波結構的缺失將造成顯著影響,因為它可能意味著日球層要比原先設想的更加活躍。由于來自太陽系外部物質的壓力小于預期,日球層邊界區域并未受到壓縮,因此強度的減弱也小于預期,而更強大的日球層也就意味著它能更好地阻止宇宙射線的進入。而理解日球層究竟如何充當阻擋外部宇宙射線侵入的防線大門的機制將幫助科學家們評估在其它星球上存在生命的幾率。
根據麥克康馬斯的說法,一些研究人員相信那些成功進入內太陽系的宇宙射線可以影響地球的氣候,因為這些高能粒子可以造成地球大氣原子的電離,從而增加地球云量并且幫助引發閃電。而另外一些專家甚至認為這些外部空間的粒子可能在地球歷史上的生物大爆發和大滅絕事件中起到了作用,因為這些輻射可以影響生物的DNA特性。
來自康涅狄格州衛理公會大學的天文學家西斯?瑞德菲爾德(Seth Redfield)表示,到目前為止,科學界對于宇宙射線究竟對地球造成了何種影響還存在著相當大的爭議。他本人并未參與IBEX項目。不過盡管如此,對于這些射線可能產生的影響,瑞德菲爾德這樣表示:“對我來說這一點看上去是非常明顯的,那就是在某些時間段這些宇宙射線將會對地球產生顯著影響,對地球大氣層演化,甚至第地表的生物演化過程構成影響!
如果真是這樣,正如麥克康馬斯所說的那樣,當我們審視一顆行星的可居住條件時就不僅僅要考慮其液態水的存在性,同時還要考慮其中央恒星所能提供的輻射保護層強度究竟如何。他說:“毫無疑問的,有關宇宙射線屏障問題的答案直指一些和生命相關的重要問題的核心!(來源:新浪環球地理 晨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1077735.html
相關閱讀:高中地理案例分析
2014年高考備考:高考地理復習提綱
高考地理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必背內容
污染源自動監控難題如何破解?
高考地理氣候與自然帶知識點